長恨歌的影評

重讀長恨歌,其實是偷雞摸狗地在看電腦的時候看電視,電視裏放以前喜歡看的鄭秀文演的長恨歌,我以前讀王安憶的小說沒多大的感觸,因爲沒法讀全懂,當時讀這部小說的時候是10年前,讀這部電影的時候是5年前,忽然很能理解這部小說了,也能體會到關錦鵬的視角了,原來什麼叫長恨歌,女兒最苦的就是找了錯的人,最恨的是找了好幾個連續錯的人,人就是這樣的,走錯一步就步步錯了,一生猶如一部長恨歌,我記得王安憶小說裏的那句,王琦瑤到最後還好像懷念過去的日子,會抹上染髮膏,發膏留在了枕頭上,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看到她的指頭才恍然隔世,自己已經年老了。

長恨歌的影評

電影最後,回顧了王琦瑤的一生,王琦瑤的小姐妹和他一起在玩耍,他的小姐妹莉莉說王琦瑤,你這個人啊,對人一直不誠懇,心裏像有個黑洞一樣的,所以一定沒有好下場,而王琦瑤並不以爲然,她說,你現在不要開心,等我以後不和你玩了,你會想我的。

到了結局,是王琦瑤一直想念這個舊友,而她的舊友好像早就忘記了她了,莉莉從小什麼都不如王琦瑤,卻一句戲言氣話,總結了王的一生,有時候最最悽美悲涼的是一句無心的戲言卻恰恰詮釋了自己的一輩子。壞就壞在所有的小說家都是個宿命論,控制狂,他一定要讓他創造的人按照他一開始的宿命去走。但小說寫得多了,看得人多了,竟然驚奇地發掘現實生活和小說無比的相似了!難道真的路走多了就真的成”田間路”(引用海德格爾的哲學小說《田間路》)了?

王琦瑤其實一生都可能不誠懇,略帶虛僞的,但他對自己愛的男人都非常誠懇的,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辜負,而她對待愛自己的人卻一次又一次的辜負,最後愛她的人從20樓跳下,回顧一生好像下落的時間還是太長。

王琦瑤對自己的`家人不誠懇,對自己的朋友不誠懇,對自己的女兒也不誠懇,回報他的是一樣的不誠懇,當然琦瑤也不是全一無是處,她一直幻想着過沒好的生活,他過的是小資的生活,會煮當時最好喝的咖啡,染最美麗的頭髮,並跳舞。當時代在不停流走的時候,她卻在自己的世界裏。王安憶並沒辜負這個女人,她一直給王琦瑤選擇,一直給她機會,等他的男人一直留着王琦瑤從小的照片。

其實我是很喜歡王琦瑤這個角色的,雖然王安憶有些狠心,但我是喜歡這個調皮帶些任性卻愛擺擺架子的小上海女人。她丟給她很多故事,她受了太多的傷害,一言難盡啊,這部小說,當時感覺寫的一般,後來越思考越覺得有味道,創造的小女人真的會這樣走的,王安憶的桃之夭夭也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她塑造有些個性的女人實在出鞘。

關錦鵬在這個電影上,他是看懂了王安憶的小說的,也改的非常漂亮,他拍出了王琦瑤的咎由自取,卻沒拍出小女人的美麗和動人之處,也沒拍出王安憶在小說裏矛盾心情,她其實沒打算把王琦瑤弄得這麼咎由自取,他希望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去挑對的人,但由於王安憶是個宿命論的因果論的小說家,最後,終於沒法不讓她咎由自取。

回顧關錦鵬,關錦鵬是一個懷舊的人,從《胭脂扣》到《紅玫瑰與白玫瑰》,從《阮玲玉》到《長恨歌》,他的片子帶着對漸漸逝去的那個年代的哀傷和思念,他的電影我都看過,最喜歡的要算是阮玲玉了,他的阮玲玉放入了個人的思考,他的小說好像都是爲女人而寫,但真正瞭解女人的是男人,其實恍惚發現王安憶是目前小說家最像張愛玲的,王安憶裏德王琦瑤,一直讓我誤會成爲張愛玲。我信關錦鵬也是這樣的人吧,一個人最好的懷舊就是做一個世界出來,於是就出現了電影,裏面有黑膠碟,有上海咖啡和當時用的玻璃杯子,還刻着花的玻璃杯子,張叔平成爲了幕後英雄,我對裏面的飾物尤其關注,可圈可點。關錦鵬想講述的都是悽美女人的故事,其實他前幾部作品都營造了女人是受害者的角度,而長恨歌卻首次打破了這個瓶頸,其實關錦鵬喜愛這部小說的原因是因爲王安憶在小說裏的模棱兩可,卻在改拍的時候,一發不可收拾,索性他選擇了讓觀衆去譴責王琦瑤而不是又愛又恨。

原著和小說的距離啊,有時候,不經過關的這樣一提醒,我還沒讀出王安憶的模棱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