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說課稿3篇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采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采薇說課稿3篇

采薇說課稿1

課題:《詩經兩首.采薇》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采薇》,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小雅》,描寫了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思鄉之苦的戍邊士兵在歸家途中的所思所想,表達了普通士兵在離鄉出征歲月裏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痛,抒發了士兵的愛國之情、思鄉之意以及對戰爭的厭倦。

本單元學習內容爲先秦到南北朝的詩歌,這些詩歌在思想內涵和藝術成就方面堪稱後世典範,《詩經》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我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典詩歌文化常識,提高他們的詩歌鑑賞能力。

根據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高一學生詩歌鑑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識記疑難字詞,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反覆朗誦,品味詩歌獨特的語言美、音樂美;

3、熟記《詩經》文化常識;

(2)能力目標

1、賞析重章疊句、比興手法的藝術魅力;

2、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3)情感目標

把握戍邊士兵愛國之情和思念家鄉以及厭倦戰爭的複雜情感。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賞析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二、說教法及學法

(1)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提問點撥法進行教學。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通過反覆吟誦,能夠感知詩歌的音韻美,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

提提問點撥法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藝藝術價值進行探究,體現語文課堂的人文性。

(2)說學法

將在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領學生如何學習詩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將疏通文意和理清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1)導入

從關關雎鳩到蒹葭蒼蒼,到我們剛剛學習了的《衛風.氓》,我們對中國文學的源頭清泉——《詩經》應該是有所瞭解了。如果說《衛風。氓》是一首棄婦的怨歌,今天我們將要聆聽的則是一位戍邊士兵包含憂傷的深情吟唱,讓我們用一個細膩、真誠的心去聆聽這首古老的歌謠。

(2)知識回顧

a. 什麼是所謂的《詩經》六義?

b.風雅頌分別指什麼?

C.賦比興的定義是什麼?

(3)朗誦課文,糾正字音

(4)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5)整體把握

A.概括主要內容

戰後歸家途中的戍邊戰士回憶倒敘離家出征歲月裏的艱苦生活和內心傷害。

B.劃分層次,歸納大意,理清思路

1—3章:思念家鄉以及有家難歸的原因;

4—5章:直寫戰爭;

6章: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C.具體品析1—3章

問題1:感情基調?悲傷

問題2:課文描寫了薇菜的幾種生長狀態?有什麼作用?

用薇菜的生長暗示時間的流逝,反映歸期的推遲及不確定性,深化士兵思鄉、厭戰之情。

提示:比興手法的運用

問題3:除了薇菜,還用什麼表現了戍邊的漫長,歸家無期?

歲月的更替

總結:主人公爲何而悲?

提示: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

D.具體品析4—5章

問題1:感情基調?雄壯

問題2:爲何而壯?

問題3:藝術特色?

側面烘托,對戰爭場面的描寫,不是直接的刀光劍影和廝打拼殺,而是寫軍容盛大、裝備精良、戰爭頻繁,體現了戰爭的殘酷。

比興手法,用花之盛起興,喻軍勢之盛大。

E.具體品析第6章

問題1:感情基調?悲傷

問題2:爲什麼在歸家途中還要悲傷?

材料: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解析:詩人被貶在外,家人音訊全無,終於踏上歸家之途。一方面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擔心家人爲自己所累,團圓之夢成爲泡影,越接近家鄉越是擔憂。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

答案:歸家喜悅因爲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而變得無比沉重。

路途艱難,又飢又渴的現狀。

回憶過去,痛定思痛。

問題3:如何表現士兵的哀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以景寫情,情景交融 意象:楊柳、冬雪

(2)對比

以樂景寫哀,以以往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的悲痛。

(3)大雪交加,行道艱難,飢飢渴難耐,情景淒涼,語調低沉、蒼涼。

F.總結藝術成就

(1)構思巧妙,通篇採用回憶追敘的手法,將過去、現在、將來交織在一起。

(2)疊字、詞、章的用法,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深化了意境,強化了感情,增強了節奏感、音樂美。

(3)設問句式的運用,一問一答,富有民歌特色。

(4)起興手法的運用

(5)情景交融

(6)對比

G.結語

這篇詩歌我們就學習到這裏。《詩經》是一座寶藏,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

H.作業佈置

背誦詩歌;預習下一課《離騷》。

四.說板書設計

采薇

《詩經.小雅》

玁狁(xiǎn yǔn)靡盬(mí gǔ)騤騤(kuí)

歲亦莫止(莫,通“暮”,傍晚)

維常之華(華,通“花”,花朵)

彼路斯何(路,通“輅”,大車)

感情基調:悲傷—雄壯—悲傷

藝術成就:(1)構思巧妙,通篇採用回憶追敘的手法,將過去、現在、將來交織在一起。

(2)疊字、詞、章的用法,迴環往復,一唱三嘆,深化了意境,強化了感情,增強了節奏感、音樂美。

(3)設問句式的運用,一問一答,富有民歌特色。

(4)起興手法的運用

(5)情景交融

(6)對比

采薇說課稿2

評委老師,各位同仁,大家好!現在由我來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采薇》。

首先,我來說一下教材

《詩經》是人教版高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由《氓》和《采薇》兩張組成,我今天給大家說的就是《采薇》,該單元主要是鑑賞從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

《采薇》以四言詩歌體的形式,以回憶的方式寫了被遣戍邊的戰士從出征到回家的詩歌。重章疊句手法的運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點。

第二,我來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處理

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的“三個維度”,我將本科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反覆誦讀,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詩歌的主旨。掌握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用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鑑賞詩歌,本課的重點是掌握重章疊句的藝術手法。鑑於要培養學生對詩經的興趣和提高其鑑賞能力,所以我安培用兩個課時精講。

第三,我再說說教學方法

教法得當,才能挖掘出學生最大的潛力,才能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我認爲這首詩最主要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反覆朗讀去體會徵人那種厭惡戰爭思念家鄉又奮勇抗敵的矛盾心理,通過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去鑑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誦讀法討論法 點撥法

這樣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學生爲主題,尊重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最後,我來呈現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是導入:和學生集體朗誦余光中的鄉愁,營造氣氛。

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有融於血液的故土鄉情。今天就讓我們到我們中華民族的源頭去體驗一下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請不同的同學自選章節朗讀,其他同學爲其正字正音,老師指導重點字詞及朗讀的節湊。

並大體讓學生把握結構內容。

三:細讀賞析

討論重章疊句這一技巧在詩中的作用和好處

分組討論主人公對戰爭的態度及文章的主旨

鑑賞最後一章,各抒己見。

老師最後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和學生們交流

四:作業:課後閱讀《詩經》裏其他經典篇章,把自己喜歡的重章疊句找出來在班裏交流。

五: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快,自然流暢。

以上我從教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完畢,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采薇說課稿3

今天的課題我說課的題目是《采薇》,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等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采薇》是語文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精讀課文,選自《詩經。小雅》,描寫了西周時期一位飽嘗思鄉之苦的戍邊士兵在歸家途中的所思所想,這首詩雖然沒有《關雎》《蒹葭》等名氣大,但也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充分體現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我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典詩歌文化常識,提高他們的詩歌鑑賞能力。

根據新課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以及初二學生詩歌鑑賞能力較弱的現狀,我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瞭解《詩經》文化常識,反覆誦讀,疏通文意。

能力目標:品味詩歌獨特的語言美、音樂美;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情感目標:把握戍邊士兵思念家鄉以及厭倦戰爭的複雜情感。

教學重點:反覆朗誦,賞識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品味語言,把握情感

二、說教法及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提問點撥法進行教學。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如果學生一味死讀書,不求甚解,最後仍是“過目皆忘”。這就需要我們爲師者在教學過程中多一點實質性的、能讓學生受用不盡的讀書方法指導。如注意停頓、語速、重音、語氣等。

提問點撥法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藝術價值、現實中的戰爭、民歌題材進行探究,體現語文課堂的'人文性。

(二)說學法

將在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領學生如何學習詩歌,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及審美感受能力。將疏通文意和理清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計劃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如下:

(一)、導入,瞭解《詩經》常識

生活中少不了詩,少不了歌,在我們這個小地方也有客家山歌,請大家欣賞兩首。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裏,詩歌長河的源頭又在哪裏?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去尋找。

你是一條旺盛的河流

2600多年來邊唱邊走

多少人翹首追溯你神祕的源頭

哦到春秋再到西周

“風”——土風民謠,淳樸自然

“雅”——諸侯朝會,貴族歡宴

“頌”——宗廟祭祀,樂舞翩翩

直陳、比喻、託物抒情

你的語言是賦、比、興

因了你,“風騷”成爲文學的雅稱

你就是《詩三百》

人們還恭敬地稱呼你《詩經》

(二)、自主學習

朗讀要求:初讀正音,把握節奏,要讀得字正腔圓。再讀解意,把握行式,要讀得韻味深長。吟唱詩歌,品賞詩情,要唱得情深意切。

自主學習一:請從以下活動中任選一個完成。

一、自主完成。用現代漢語通順地翻譯全詩。

二、小組合作。把這首詩譯爲現代詩,語言流暢,能押韻更好。

三、交流活動。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作的內容與表達的情感。

自主學習二:詩歌美好的詩情畫意讓人沉醉,走出詩歌,讓我們以探究的眼光,去尋覓本詩美的根源。請同學們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發現詩歌中的美詞美句,體會篇章的美。

(三)、提問點撥:

問題1:感情基調?悲傷

問題2:爲什麼在歸家途中還要悲傷?

材料:宋之問:“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解析:詩人被貶在外,家人音訊全無,終於踏上歸家之途。一方面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擔心家人爲自己所累,團圓之夢成爲泡影,越接近家鄉越是擔憂。情更“切”變成了情更“怯”。

答案:歸家喜悅因爲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而變得無比沉重。

路途艱難,又飢又渴的現狀。

回憶過去,痛定思痛。

問題3:如何表現士兵的哀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以景寫情,情景交融意象:楊柳、冬雪

(2)對比

以樂景寫哀,以以往之虛襯眼前之實,以凱旋之樂襯內心的悲痛。

(3)大雪交加,行道艱難,飢渴難耐,情景淒涼,語調低沉、蒼涼。

(四)聯繫現實

如果文中的戍卒穿越時空來到今天,遇見從伊拉克戰場歸來的美國士兵,他們會有怎樣的一番對話?

(五)作業:

一是朗讀背誦課文;

二是蒐集本地民歌——客家山歌,與課文比較,體會《詩經》民歌的源遠流長。

四、說板書設計

設計思路是舉綱張目,以線串珠,就是在清理文章綱目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研究綱與目及目與目是怎樣聯結起來的,讓文章思路變成了學生思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背誦、理解、深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說教學反思

參與本課堂學習的學生爲初二學生,對《詩經》瞭解較少,沒有學習過《詩經》中任何一篇,古文知識也相對薄弱,因此對本文的教授我定位於誦讀欣賞,不要求過多糾纏於某一詞一句的辨析,只要求大致解意,能夠從讀準、讀美、可唱的層面解讀本詩。對詞、句、篇章,也只是從聲音美、形象美、情感美方面淺層次探究。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走進文本,發現美、感受美,在不斷追尋美的過程中激發愛母語、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