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曾曦作文學習心得

篇一:學習曾曦作文體會

關於曾曦作文學習心得

站得高,看得遠

相公小學 馬曉娟

早就聽說曾曦老師的作文法非常了得,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我是帶着崇敬的心情聽完了曾曦老師講的課,那麼幽默,那麼輕鬆,那麼有吸引力。課上,一直笑聲不斷,玩中領悟作文的方法。聽說每次他的方法都是不一樣的,這次是“魔鬼詞典法”。當然,這也是曾曦老師獨創的。但是我想對我來說,有點高度,需要重新定義每節作文課。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方法,這個方法指的是表達的結構形式和構思手法。教學生學這個方法的時候,要注

意多體驗、多領悟、少說教。

問題是我們從他那裏學點什麼能用到我的課上呢?他講作文是由原理的,是有方法的。但這些方法,都是曾教授深思熟慮,反覆研究得出來的,我們如果採用這個方法,自己不首先吃透的話,教給學生的必然是變了味的方法,盲目進行,會成四不像。所以,關鍵的問題,我們怎樣讓自己先了解透徹曾博士的作文方法,纔好指導學生。 聽了曾曦老師的作文課,我不得不感慨,人和人真的是有差距的,我想我暫時不會達到那樣的高度,好有壓力。但是我感受到了一點,那就是快樂:學生在你的課堂上快樂嗎?你是一個快樂的人嗎?爲什麼我們的學生不快樂,我們其實是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快樂的。孩子們不快樂的根源來自於大人們的壓力,離開大人的壓力,每個孩子都無憂無慮。

我該怎樣營造一個快樂的課堂,讓孩子們都喜歡上學知識。幽默的語言,敏捷的思維,入木三分的評價,和諧的氛圍,高度,一定要站在有高度的地方,才能看得遠,看的清。

篇二:曾曦作文研討會心得體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的四大塊頭之一。從教以來,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教學一直是令我頭疼的事情,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文章的結構、中心思想、寫作技巧,佳作欣賞,好詞句積累,讓學生慢慢仿寫,按固定的套路去走,可是看着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毫無生氣,可謂是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這世界上的事情很有趣,有些看似很難的事情,如果得了方法,居然會變得如此簡單。

上週,我有幸去聽了曾曦博士的關於作文教學的報告交流會,並聽了一節“快樂心作文”的示範課。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讓我感嘆的是:就這樣領着學生“玩”可以“玩”出作文來!

這節課叫感官大pk,做課的是河東十小的張老師,通過一個別具一格的問候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後面緊跟着一個小遊戲“腦筋急轉彎”通過做動作學動物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接着第二個小遊戲順理成章用五官“呼風喚雨”並想象風中的情景和雨中的風景。豐富學生的想象並通過多媒體加以鞏固。學生的積極性已經激發,這時候老師幫了學生一把,你怎麼知道春天來了。看到————,我就知道——————。聞到—————,我就知道————。聽到————,我就知道————。把這三種句子排列就是一首小詩,我覺得這將給六年級的小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並將給他們的未來開一個好頭。

這節作文課恰如一場及時雨,給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我想到了自己的課堂,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在上課時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

法和教學手段,有一樣最基本的東西不能丟,那就是眼裏必須裝着學生,學生永遠是第一位的,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了解學生的能力,把握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的喜好,積極地鼓勵學生,提醒學生,啓發引導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放在學生的手中這樣的作文課,有哪個孩子不願意上?又會有哪個孩子不參與學習呢?如果我們的作文課都能如此的生動有趣,我們的學生還會“提起作文直搖頭,看到題目皺眉頭,打開本子咬筆頭,想了半天沒開頭”嗎?

緊接着,我們開展了曾曦老師《怎樣輕鬆教作文》的交流會。許主任指出,用模塊分析法分析了作文行爲的四個模塊:興趣——材料——方法——個性。他還講了作文教什麼的問題:教結構方法(結構形式和構思手法);對怎麼教作文,他提出“三激兩驗一悟”法。三激即用經典故事、遊戲、情境,激發興趣、激活材料、激勵個性;兩驗:用經典故事、遊戲、情境,體驗結構方法、體驗表達效果;一悟:在聽說讀寫比等體驗活動中,領悟表達的結構方法。曾曦老師大膽地破舊立新,把傳統理論中不正確的東西破除,代之以他自己多年研究、總結、創新的新理論。這種新穎別緻的作文教學方法,令聽課的我耳目一新。內心躍躍欲試。

今後,我將更加耐心琢磨,從點滴做起,爭取使自己的課堂更上一層樓。

篇三:曾曦學習體會

11月4號,聽了曾曦教授的報告和一堂作文指導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觀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思考。

曾教授的教育理念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他所講的“三激、配合、一悟”令我們有所感悟,回顧我們每個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的歷程,只是埋怨學生笨,作文三言兩語,寫不出實質的東西,或者不知如何寫作。曾教授都一一作了解釋,同時曾教授通過深入淺出的方法讓學生去領悟寫什麼,如何寫,並利用生活中的實踐在各種活動中體驗寫作的結構方法,在聽、說、談、寫體驗品悟,從而達到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之目的。放鬆學生的寫作氣氛,是曾教授指導學生搞好寫作的一大亮點,讓每個學生從繁重苦惱中解脫出來,以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思想能力,他從興趣——材料——方法是寫好作文的必要條件,材料是生活中經歷。方法是表達結構形式和構思方法,這一點是完成寫作的關鍵。如果按照曾教授的要求去做,孩子們對作文課一定很喜歡,並且有話可寫,不再出現三言兩語使孩子們感到沒有可寫,讓學生們從苦惱的作文中解脫出來,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總之,通過曾教授對寫作巧的指導,我深刻認識到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有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古人曰“三個行,必有我師”,曾教授的作文教學方法簡單易解,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很有實踐價值,爲我們今後作文的教學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