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細節作文

讀了《不喊冷的男孩》之後,我百感交集,細節作文。文中的小男孩爲了後面暈車的母女倆,忍着寒冷不關車窗,他這種捨己爲人的行爲真讓我感動。它讓我想起了發生在上星期六的一件事。 那是上星期六下午,我和媽媽一起去上班。可是回家時,摩托車壞了,我們只好推着車子去修理,出乎意料的是摩托車店裏沒有零件更換。我和媽媽只好搭公交車回家。 我們上車時,人很擠,所有的座位都已擠滿了人,我便拉着杆子站着。正當我被車子搖得暈頭轉向時,一位叔叔起身把座位讓給我。這時,我急忙把屁股坐在座位上。當我正爲有個座位坐而欣喜時,我看到那個叔叔腿腳似乎有點不正常,仔細一看是一瘸一拐的。這時我不禁肅然起敬,多好的人啊!一個殘疾人本身就不方便,可他考慮的卻是別人的不方便。本來應該是正常人讓位給殘疾人,而他一個殘疾人卻讓位給我一個正常人。他的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了幼小的我。我趕忙站起來說:“不用了,叔叔還是你坐吧。”可他卻說:“沒關係,我站得很好。”叔叔的這句話像火把一樣溫曖了我。我想:如果大家都像這位叔叔那樣,關愛別人,處處爲他人着想,那麼這個世界將更加和諧、溫曖。 一個小男孩、一個殘疾的叔叔用這麼簡單的行動詮釋了愛的定義。那麼作爲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從生活的小事做起,注意愛的細節,關愛他人,讓世界更美好。

關於細節作文

或一個系統中平時極易被人們忽略的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我們常常爲沒有重視某些細節而付出慘重的代價,比如寫錯一個字,算錯一個數。我們也常常爲一些細節而感動,比如一句暖人心的話,一個細微的舉動。細節的背後是人生,是情感,是事業。“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說的就是細節的重要性。

話題作文的成敗,思想是最重要的一關。有些考生認爲話題作文,只要不離題就可以了,其實話題作文像其他作文一樣要求立意深刻。要想立意深刻就要理解話題的內涵,就要把話題放到閱讀的大背景下,放到人生的大背景下,放到社會的大背景下,作一番認真的思考,然後找到比較理想的角度寫作。

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有一個引人思考的事例。上海地鐵一號線是由德國人設計的,二號線是我們自己設計的。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德國的設計師就注意到了這一細節,所以地鐵一號線的每一個室外出口都設計了三級臺階,要進入地鐵口,必須踏上三級臺階,然後再往下進入地鐵站。這簡單的三級臺階,在下雨天可以阻擋雨水倒灌,從而減輕地鐵的防洪壓力,中學生作文《細節作文》。事實上,一號線內的那些防汛設施幾乎從來沒有動用過;而地鐵二號就因爲缺了這幾級臺階,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們常常覺得德國人辦事嚴謹得有些呆板,但正是在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習慣下,細節纔會被重視。

我們的傳統思想一貫認爲細節並不重要,“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曾是我們引以爲豪的一句話。有人說,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這些話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求甚解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內容上,我們既可以寫凡人小事,平凡卻讓人持久感動的一些細節,也可以寫偉人重視細節的故事,也可以寫市場經濟下,忽視細節而帶來的惡果,或者重視細節後帶來的成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關細節的東西都可以調動到筆端。但切記,所寫的這些細節必須有意義,有意思,與社會人生緊密關聯,萬萬不可爲寫細節而寫細節。

寫法上,既可以寫成散文,也可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還可以構思寫成小說。但組材時要突出細節,要麼選取幾個生活片段突出某個或某幾個細節,要麼以某個細節爲線索,構思;如果寫議論文,那一定觀點鮮明,抓住細節的某一方面立論,併合理論證。

總之,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要恰當地圍繞話題,闡發“細節”的深層內涵,表現積極的價值取向。

例文

‘娟子上學前,最喜歡戴着眼鏡、笑眯眯的老師。她總是託着下巴想:自己將來的老師會不會是這樣?想啊!想啊!忽然自己就坐進了教室,一個戴眼鏡的`老師對着自己笑,娟子也笑了,忽然一切又不見了,娟子揉揉眼,唔!原來是個夢。

又一年的夏天,娟子扎着羊角辮,揹着小書包上學了。娟子發現講臺上的老師戴着眼鏡笑眯眯的,娟子好高興啊!她好喜歡這位李老師。李老師笑起來像媽媽,聲音好聽極了。李老師也喜歡活潑、可愛又聰明的娟子。

一天,李老師講《月亮》這一課,她輕輕念着,彎彎的月亮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唸完後,李老師問:“同學們!你們說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呀?”

“像小船。”“對!這位同學說得對極了!”

“像鐮刀。”彎彎的月亮最像鐮刀了,麗麗說得真好。娟子!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呀?”

“老師!彎彎的月亮像外婆院子裏結的豆角。”娟子認真地說。

“哄!”教室裏響起了笑聲,李老師氣得臉發白:“娟子,不許說月亮像豆角,聽見了嗎?”娟子低下頭,她好委屈,她明明看見彎彎的月亮像豆角,爲什麼老師會生氣?她好不服氣:彎月亮就是像豆角,就像!就像!

二十年後,娟子也成爲一名老師,她總忘不了那豆角月亮。她講“月亮”那課時,也問道:“同學們,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呀?”有的說像鐮刀,有的說像小船,有一位叫李佳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說像豆角。娟子好高興啊!娟子說:“李佳同學說得很正確,彎彎的月亮是很像豆角的。同學們!彎彎的月亮像什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不能只拘泥地說別人說過的,要說出自己的想法,新的想法。”

又二十年過去了,娟子老師仍不改初衷,仍教着孩子們豆角月亮。她不斷地鼓勵孩子說自己的話,說別人沒有說過的話。有一天,娟子老師收到一封信,信,是一位叫李佳的作家寫來的。信裏寫着:娟子老師,我是您的學生,謝謝您沒有扼殺一個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謝謝您的豆角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