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

導語:讀書需要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在讀書的過程中學會道理,懂得讀書帶來的人生意義和智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

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一

讀書是一種靈活、自由、經濟的學習手段。我們可在任何碎片化的時間隨時安排自己的讀書內容,同時我們也完全不必受閱讀場所的限制,可以自主的選擇閱讀地點。將自己的讀書計劃列入到自己的成長生涯中,經過自己的安排發現確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想要收穫的學習效果。

爲什麼呢?首先,我們沒有聚焦,不能做到單點突破。我們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益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生命精力的有限,我們不可能立志成爲所有領域的專家,但是我們可以成爲某一領域的精英。不要因爲芝麻而丟了西瓜。

現在教育爲全面式的教育,但社會真正需要的是專業人才。通過收集到的信息,我發現我的閱讀需要有一個專業領域的規劃。

第一,需要構建自己專業優勢的基礎知識。將自己喜歡行業的所有內容集中起來,選擇出權威經典的作品開始一本一本的入門進階。

第二,需要關注本行業最新的專業動態。只有這樣纔會要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庫,不斷豐富自己專業知識的認知能力和技巧。豆瓣上就擁有大量的圖書推薦資源以及讀書筆記書評等。

按照最有效的閱讀方法,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主題閱讀。對於某個主題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專業領域的同類書籍集中閱讀和學習。也就是說至少100本專業領域的書籍需要閱讀研究。

閱讀最重要的是量的積累,才能引起質變。

第三,我覺得要自己重新思考的一點,也就是建立自己閱讀的思維體系。閱讀一本書籍,獲得一個未知的觀點,對任何觀點持懷疑的態度,要將這個觀點展開來看,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加工整理,最後實現知識的深刻記憶。

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二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指,如果學習書本知識而不思考,就會不辨真僞,更不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卻不認真讀書,就會孤陋寡聞,才疏學淺,更不能做到博見約取,標新立異。

孔子的這兩句話闡明瞭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學習與思考是人們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兩個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只學習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學習也不行。只有將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纔算真正懂得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

這裏所說的學習,主要指從書本上汲取間接經驗。古今中外,凡成大學問者,無一不是博覽羣書,讀破萬卷的。人非生而知之,只有不斷學習前人的經驗、成果,充實自己的頭腦,才能進一步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革命導師馬克思爲了完成資本論這一巨着,曾在大英博物館潛心研究,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可見認真讀書是成才所不可缺少的。要勤於學習,必須博覽熟記,持之以恆。魯迅先生說: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另外,學習還要持之以恆,要“戒怠荒,戒無恆,戒躁急,戒泛雜”,只有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然而,學習本身並非目的,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才是真正的目的。爲此,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認真的思考,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知識的有機聯繫。如果學到的東西不經頭腦加工,就好比吃下的食物未經口腔咀嚼、腸胃消化,即便是美味佳餚,也不會被身體吸取一樣,非但無益,反而有害。法國作家伏爾泰對此有着十分精闢的論述,他說:“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還很少。”可見善於思考是多麼重要!

要善於思考,需要有蜜蜂釀蜜的精神。每一克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那小生命的多少的心血。思考也需要我們下苦功夫,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切不可不懂裝懂,淺嘗輒止。

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纔有效果。同時對所學的知識必須結合實際反覆運用,知識才能鞏固,技能纔可純熟,這就是我們掌握知識的必由之路。

願我們大家都能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去勇敢地攀登科學知識之顛。

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三

讀書與思考如同孿生的姐妹,如影隨形。只讀書而不思考,則讀書便覺得乏味;只思考而不讀書,則成了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所以,孔聖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可見,讀書與思考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廢。但,是邊讀書邊思考,還是讀完後再思考呢?這個要按照個人的讀書習慣,不能一概而論,因爲別人的讀書方式不見得對你管用。若世界上真的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讀書與思考的方式,那麼人類對知識的掌握豈不統統一樣了麼?到那時也就無所謂學者與博士,因爲大家都是半斤對八兩。

所以,讀書與思考是因人而異,實在很難找出一個對大家都適用的所謂“方法”。但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先讀書而後思考的順序進行的。因爲只有對一本書從頭至尾有了一定的瞭解後,才能對書中的有關內容做深度的思索,窮其就裏,探其根本,並從書中發現與發掘與己有益的內容,這就是讀書的佳處。若邊讀書邊思考,不但讀書的速度放慢,而且由於沒有掌握書中的整個內容及結構,未免使自己的思考產生偏頗,影響了對書的興趣。因爲不論哪一本書,其中的內容、結構、情節等,都是逐步展開的.、慢慢地又淺而入深的。若一葉障目,光看了開頭就覺得無聊甚至惱火,使自己喪失了對書的興趣,豈不是喪失了一次與“好友”結識並做心靈交會的機會。

讀書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其實重要的不是怎麼閱讀,如不求甚解、粗通大意、精讀細思等方法,都是讀書的好方式。讀書不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的,讀書是對自己的心靈的餵養與呵護。因此,讀書的方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養成讀書的習慣,如古人的“馬上、廁上、枕上”等讀書方式,與其說是他們惜時如金,莫不如說他們就是有這樣的癖好。因此,才曲不離口,書不離手,把有限的一點時間都用在用功讀書上。如魯迅先生是把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到了學習上。所以,讀書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持之以恆的習慣,而不是講究哪種方法更有效。只要你從書中受到了啓迪,增長的智慧,增加了才幹,那麼你的讀書方式就是最有效的。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或崇拜其他人,甚至是偉人、聖人的閱讀方式,因爲對他有效的,對你可能低效或者乾脆無效。讀書的方式要自己摸索,要用心去體會,去揣摩,若有一天你發現了一種很好很有效的讀書方式,那麼你已經向智慧跨近了一大步。

而思考卻是需要安靜的,因爲非寧靜無以致遠也。或黃昏日落,或夜深人靜,或半夜醒來,或乘車小憩,或排隊等候時,都是鬧中求靜,讓自己的心靈與書做直接的碰撞的好機會。因此,若你在車上座位上或者在公園的某一個角落的長椅上,發現一面目慈祥的老人閉目養神,請千萬不要打攪他,他可能已經陷入沉思,在書海中暢遊呢。

至於什麼季節讀什麼,古人已有論述,如清代文學家張潮所說:冬宜讀經,可專心;秋宜讀諸子百家,有情趣;春宜讀諸集,心智機暢;夏宜讀史,天長有時間,等。這些方法都可以在實踐中嘗試,找到契合自己性格特點,符合自己職業規律的讀書與思考的方式。

讀書可以使人心靈純淨,讀書可以使人胸懷寬廣,讀書可以使人睿智涵蓄。讀一本好書,就是結交了一個好朋友,箇中的妙處,只有讀者自己才能體會得出。

思考可以使人清明,思考可以使人和諧,思考可以使人縝密。對一本好書籍做深度的思考,便是讓你自己的思想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在那書中所描述的時空裏翱翔,那是多麼幸福一件事情啊!

關於讀書思考的作文四

閒來翻開《外國散文精品》,略爲瀏覽其中數篇,發現編者將一些小說也收了進去。文章的內容如何如何,需各自體會,將小說當散文結集出版,未免過於隨便。或者,編者認爲任何文章都可以歸之爲散文也不定,這倒是我自己的不是了。

有些資料介紹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過去我直覺購買過他的著作,只是我生性疏懶,將它們安置在家中的書架上與灰塵爲伍。眼前這散文集裏收有他的《死屋手記》中“地下室”一節。

在讀“地下室”時,我的思緒隨着文字聯想到加繆的《局外人》,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話,以及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繼而又扯到自己及自己所接觸過的人之中去,心中有些激動,但很快又平和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個天賦敏感的藝術家,本來以爲生機已絕,卻被改爲流放西伯利亞,在惡寒之地受辱十年。是什麼力量令他渡過這十年呢?基督的向死而生?創造力的蹂躪……

人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動物,藝術家對此特爲敏感,其內心的衝動常常令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對生存產生難以忍受的恐懼;然而這正是創造力揮霍的前奏,作品的誕生令他們體會到個人的生命可以無限延伸,他們的個性被這種延伸消磨殆盡後,就只爲着那永恆的巨夢而生存,這是不是生命純粹的表現呢?無論怎樣,藝術家的生存狀態對於滿身銅臭的人來說是荒誕的,毫無意義的。“地下室”所說的就是這些,無疑,它比我所述更爲具體,更爲深刻。

已知的東西爲我們大家所熟悉,也就難以給大家帶來新鮮感,這個時候如新的東西未進入我們的意識之中,我們就會感到無聊和枯燥,往往借蒲吧、唱OK、旅遊、運動等來避開無聊和枯燥;然而,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人必須通過思考才能徹底擺脫它們。藝術家的作品其深邃的一面,正是我們進入思考領域的引路人,那些稱之爲經典的作品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不同的時代的人解讀,正是以上現象的體現,叔本華也因此將天才譽之爲人類中的恩人。

《死屋手記》是文學作品,尼采及一些心理學家都非常推崇它。從這種現象來說,藝術、哲學、心理學、文學、道德及宗教(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曾聽過索洛維約夫開設的宗教講座,尼采小時就有“小牧師”之稱)之間有着千絲萬縷之間的關係,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某作品侷限在某個單一的領域來看。懂得這點,大概也明白什麼叫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