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儒家文化的感悟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儒家文化的感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儒家文化的感悟作文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說:“複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纔可以做導師啊。”

複習學過的舊知識,又可以知道新的知識,纔可以做教師。你複習了舊知識,也預習了新知識,人們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裏面有許多知識,知識像黃金一樣珍貴。知識是多麼的寶貴呀。反覆地複習預習,一直持續下去,一定可以成爲教師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幾個人走路,必有可作爲我的'老師的人。選譯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並告訴他人。”幾個人走同一條路,都可以作爲老師,你不懂,他懂,他不懂,我懂,我不懂,你懂。互相幫助,在學習上,你是我的老師,在繪畫上她是我的老師,只要大家互相學習,沒有什麼事是不懂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學習爲快樂的人要好,喜歡學習的人不比學習爲快樂的人要好。

讀儒家文化的感悟作文2

懷着無比謙卑的心輕輕踏入孔府大門。一縷書香瀰漫,一片綠意盎然,歷史在這裏彌留,傳承於此處綻放。緩步、細觀,路旁兩排翠樹盈風,孔府大院清雅淡然,書香文圖,掩映着一份心靈的寧靜,一份讓人不忍心打破的寧靜。不由遐想,若在古時,在這小徑上漫步,聽着鳥語啁啾,聞着花香濃郁,觀着綠樹鮮花,思着儒學文化,該會有多麼清淨的心田啊。

紅牆琉瓦,蒼松翠柏,白鷺翔集,深灰色的地面堅實而厚重,它們講述着千年的歷史,它們期盼着文化的傳承。不知不覺,細密的雨絲落在我的肩上,也輕灑在屋頂。清脆的聲響牽着雨絲消散在小巷的琉瓦黛牆中,迷亂在院裏的輕煙細雨裏,飄散在淺灰的廣闊天穹下,引我到儒家的悠遠文化內。凝神細想,手捧底蘊濃厚的《論語》抑或《孟子》,耳聽清脆連綿的雨點輕聲叩門,出可徜徉雨中,入可傳承文化,無比妙哉!

雨中,只見衍聖公府正門有楹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此聯相傳爲明宰相李東陽撰,清學士紀曉嵐書,書法遒勁端莊、生動傳神,字形也不同凡響:“富”字省掉上點,暗喻“富貴無頂”;“章”下一豎貫通“曰”部,隱示“文章通天”。這副對聯通身洋溢“富貴氣”,而這種“富貴氣”絕非偶然,在孔府的若干楹聯中都有體現。重光門一聯寫道:“交友擇人,處世循禮;居家思儉,守取宜勤。”告訴我們結交朋友要有所選擇,爲人處世要無愧於心,居家主內要勤儉節約。一對楹聯,也弘揚着內涵豐富的儒家文化。

雨悄悄止住了腳步,不覺已來到了詩禮堂。這是紀念孔子教學詩禮的地方,孔子教子學詩學禮的故事,歷來被傳爲美談。詩禮堂院內有一株唐槐和兩棵銀杏樹,雖歷經千載,仍枝葉茂密,一株雌銀杏,至今仍碩果累累,孔府宴上一道名菜“詩禮銀杏”即來源於此。“詩禮銀杏”是孔府菜的一道甜品,首次獻之筵席時稱爲“蜜蠟銀杏”,衍聖公嘗此菜時,認爲味道雖好,但是名字不雅。他經瞭解後知所用銀杏取之孔府“詩禮堂”院內的古樹,便賜名“詩禮銀杏”,藉此紀念孔子“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的垂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老夫子在論語中的這句話,透露出他不僅是個儒學大家,還精於飲食。一道菜品,也體現了幽默生動的儒家文化。

杏壇相傳是孔子當年講學的地方,在這裏我又重溫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告誡我們要謙虛好學、不恥下問,他人長處要注意學習,他人缺點要引以爲戒。“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告訴我們要慢慢說話,思考過再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可能誤了大事;優柔寡斷、不敢抉擇,機會必將貽誤。我不禁感慨:在孔府,分明就是在古典文化的世界裏暢遊,心靈彷彿被墨香浸染。一句名言,也隱含了意義深刻的儒家文化。

在這充滿詩意的孔府裏,我看到了內涵豐富的儒學文化在此處彰顯,我更感到了源遠流長的儒家文化在這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