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依賴學會獨立作文

我們原本是離不開路徑的。航海時的茫然,森林裏的迷失,沙漠中的絕望,都是因爲沒有可以依賴的路徑可走。小編收集了擺脫依賴學會獨立作文,歡迎閱讀。
 

擺脫依賴學會獨立作文

  第一篇:擺脫依賴學會獨立

在茫茫無際的自然界中,動物們都遵循着這樣一些規律——鳥的幼雛長大後終會獨自展翅翱翔在那一片蔚藍的天空;魚兒們長大後終會獨自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廣袤的海域;雄獅老虎們待幼體長大後終會離開父母,到山林裏闖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

很顯然,動物們懂得長大後學會獨立自主,它們不再依靠自己的父母,而是獨自去外面的世界闖蕩一番,即使外面的世界很危險。

年長的大人們總會對小孩子們說到——外面的世界很複雜也很危險。正因爲如此,一些家長們總是對自己的孩子關心疼愛有加,恐怕孩子出什麼問題。一些家長更是將自己的孩子視爲掌上明珠,恨不得什麼事都能夠幫孩子全權操辦,可謂是“捧在手裏怕碎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卻不知這樣已漸漸對孩子形成了一種溺愛。

幼小的孩子尚可依偎在長輩的懷裏撒撒嬌,然而隨着自己的年齡日益增大,我們應該懂得學會獨立。

以前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什麼都不會做,就連自己的衣服也不會洗,每一次都只有讓自己的姐姐到學校來替他做這些原本應該自己做好的小事,就因爲這位大學生如此地不獨立,其他同學們都對其避而遠之,最終學校校長只好讓他的家屬將其接回家中。理由則是——一位不懂得獨立自主的人宛如行屍走肉,這樣的人不被大家所需要。

當然,這只是諸多大學生中一個特殊的例子,但這個例子卻讓人們深思。正是因爲大人們對孩子從小的溺愛,導致孩子無法獨自適應一個新的環境,這樣的人彷彿一條從水中跳上岸的魚,當魚兒失去了水的“保護”它將無法長久在世間生存下去。

擺脫了童年時光的我們該是漸漸學會獨立的時候了,當自己的父母離開自己的那一天,我們將獨自面對着這個人世間所發生的一切,將獨立思考一些事情,將獨自面對自己的人生,亦是學會了獨立,正如鳥兒們一樣終有一天會掙脫父母那龐大堅實的臂膀,通過自己的努力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巢。

獨立吧,現在的社會不需要一羣類似於行屍走肉的人,需要的則是一個完全學會獨立的智者。

  第二篇:擺脫依賴學會獨立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魯濱遜漂流記》。讀完了這本書,我被魯濱遜在嚴酷的環境面前,不畏艱難,戰勝困難的精神所感動了。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喜歡航海和冒險的英國人魯濱遜,有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但途中遇上了大風暴,船沉了,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衝到海島邊。從此,他就靠個人的能力獨立生活在這個無名島上。二十六年之後,他終於找到機會乘船返回英國的故事。

文中的魯濱遜是那麼的勇敢,他在危險面前那麼臨危不懼,而且不被困難嚇倒,能夠戰勝困難,堅強的生存下來。這是多麼的了不起!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正像這書的作者笛福那樣要有奮鬥的精神。由此,便讓我想到當今社會的孩子。孩子大多數是家庭的獨生子女,也是家庭的寶貝。大多數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從小就嬌生慣養。哪怕孩子是不小心摔了一跤,父母都會百般呵護。這不是對孩子的愛,而是對孩子的溺愛,這樣做只會使孩子更加依賴家長。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生存,擺脫依賴。讓孩子在考驗中成長,在磨練中學習,在困難中站起來。這纔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由於這樣的愛使孩子更加懂事,讓孩子有一個好的'童年,將來纔會有好的未來。

  第三篇:擺脫依賴學會獨立

我們原本是離不開路徑的。航海時的茫然,森林裏的迷失,沙漠中的絕望,都是因爲沒有可以依賴的路徑可走。然而,當我們沿着這條路徑達到了一定的境界後,又必須擺脫路徑,才能更上一層樓。從依賴路徑到改造路徑到擺脫這種路徑依賴,正是一個普遍的發展過程。

藝術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從路徑依賴到擺脫的過程。“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學習書法就是從臨摹起步的,傳世牌帖爲我們展示了一條明朗的大道,沿着這條道路,我們才得以由淺入深。歷代書法家無不是從依賴這條路徑登堂入室的。那麼,僅僅靠路徑就能獲得成功嗎?明清時的“館閣體”給出了答案,這種字體由於遵循一定的模式,有其工整美觀之處,但又過度依賴這種模式,以致缺乏個性,無法突破。相比之下,以蘇軾爲首的“宋四家”,摒棄了唐人法度森然的風氣,提倡“尚意”,從而開創了一代書風,則體現了擺脫路徑依賴對突破自我創新的必要性。同樣,繪畫的發展——從對客觀事物完全複製的寫實,到擺脫客觀事物尋求表達自我的寫意——也體現了從依賴路徑到擺脫路徑的過程。可見,這一過程是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

經濟體制的發展也體現了從路徑依賴到擺脫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之初,走了蘇聯發展的老路,逐步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許多社會主義國家最初都是在蘇聯模式中得以發展的。此後,蘇聯進行了改革,可是,斯大林以後的三任領導人都無法從根本上擺脫斯大林模式,以致體制僵化,最終導致國家解體。許多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也都沒有擺脫這一路徑而導致政權更替。而中國最終突破了傳統的發展模式,摒棄了“社會主義只能發展計劃經濟”的觀點,不再依賴於原來的路徑,使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可見,經濟體制的發展只有經過從依賴到擺脫的過程,才能適應變化,得以發展,國家才得以強盛。

科學研究的過程也是如此。如果牛頓不是“站在巨人的脊上”,他能夠看得有如此之遠?沿着前人開闢的道路,他才建立了經典力學理論體系。此後,物理學進步緩慢,直到普朗克等人拋開這一體系,轉而研究量子力學,物理學的發展又才能夠豁然開朗。這同樣是一個從依賴到擺脫的過程。

路徑正如嬰兒的學步車,它可以讓孩子更加容易學會走路,然而,如果不擺脫這一車子,孩子永遠也無法學會獨立步行。只有從依賴走上擺脫,從而使路徑成爲我們前進的工具,我們才能從中受益而不至於受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