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道德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道德作文三篇

道德作文 篇1

日前發生在廣州地鐵4號線裏的一起老少打鬥事件,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爲當事人,67歲的陳某和28歲的吳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對自己的不理智行爲深表後悔,並希望事件能儘快平息。不過,事情真相依然是迷霧重重,不同的是兩人對事件的細節還原,相同的是兩人對打鬥的責任認定——“主要責任在對方,無故被打很委屈”。在缺少直接證據的支撐下,在趨利避害的本性驅使下,這起“老少鬥”很可能會成羅生門,真相只留存在當事雙方的內心深處。

我們不苛求媒體能夠最終還原事情真相,即使最後得出了真相,其實意義也不是很大。我們更應該從中找到共識,即什麼是必須倡導的,什麼是必須鞭撻的,並在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中忠實踐行。無論真相如何,自覺排隊是必須倡導的,悍然插隊是必須鞭撻的,制止插隊更是值得讚揚的;文明禮讓是值得倡導的,強逼讓座是需要批評的,蠻橫挑釁是必須抨擊的;見義勇爲是必須倡導的,暴戾打架是必須批判的。

雖然雙方都表示後悔,但並沒有合力爲公衆提供一個真相,缺乏基於對方立場的理解與寬容,更多的是在渲染自己的弱者或“正義”角色,這樣的“後悔”更多是應付媒體和警方的託辭,只是希望儘快平息這起不光彩的事件。其實,類似的不光彩事件還有許多,公交車上打司機、飛機上羣毆,其原因都是當事人只圖一己方便,不顧公衆或他人利益;只顧個人面子好受,不顧公共文明禮儀;只信奉暴力分輸贏,不追求公道在人心。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引發“血案”,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文明社會的恥辱,亟需引起全社會的警醒。培育穩定和諧的社會氛圍,既要提升公衆的文明素養,也要從制度層面上消解社會戾氣。當人們的內心缺乏一種寬容,甚至更多充斥着不滿與憤懣時,心態往往容易失衡,“低燃點”暴力行爲常常隨之發生。

對待這樣一起打鬥事件,除了譴責批評之外,我們都需要養成換位思考的習慣,多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多一些理解、寬容、禮讓、自省,少一些蠻橫、爭鬥、戾氣、固執。在某種意義上說,老人更應該成爲社會道德的楷模,作爲一個成熟的個體,早已對這個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早已感悟到了是非觀念和文明意識,甚至早已內化爲個人的自覺行爲,年輕人也習慣於把長者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領悟、踐行。因此,年輕人既要尊重老人,老人也要爲年輕人樹立榜樣。

這起打鬥事件之所以會引發輿論關注,更多的是藉助了網絡視頻和微博傳播,“血淋淋”的畫面不僅讓公衆深感震驚,同時也讓當事人、社會集體進行了一次反思。因此說這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打鬥傳遞出來的是“負能量”,但反思卻能帶來警醒的“正能量”。有網絡媒體適時推出了“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爲”的全民參與活動,無疑更能傳遞社會“正能量”,有利於提升全民文明素養。其實,既要“隨手拍廣州文明行爲”,也要“隨手拍廣州不文明行爲”,通過正反兩個方面來塑造社會的文明風氣,有時候“不文明”更能警醒公衆,反面典型往往更有力度。

少些蠻橫戾氣,多些謙讓和氣。作爲文明社會的一員,讓我們齊心協力來營造一個充滿陽光、充滿關愛、和諧溫馨的社會大環境,一起向社會傳遞文明“正能量”。

道德作文 篇2

俗話說得好:“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錢袋;如果你失去了道德,你將徹徹底底地失敗,因爲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在現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爲規範約束着我們的一言一行,那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時,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爲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人離不開道德。在家裏,我們給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和媽媽端上一杯熱茶;在學校,我們幫助同學解決一道難題;在公交車上,我們主動爲 年邁的老人讓個座;在上學路上,我們扶正一棵被風吹歪了的.小樹;在廣場上,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屑……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從這些小事做起,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長此以往,我們一定能夠成爲一名有道德的好少年。

有時候,往往一些小事在別人心裏就會是一件大事;往往一些自己難以做到的事在別人手上就會成爲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只要人人做到禮貌待人、謙虛請教、樂於助人,那麼,這個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道德作文 篇3

9月4日下午1時許,武漢801路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輕人因沒讓座,遭幾名老人暴打。據目擊乘客說,老人們就站在男青年身邊,可能是沒有站穩碰到了他,男青年罵了幾句,老人稱不讓座也就算了,何必要罵人。爭吵拉扯中,一名老人打了幾拳。

誠然,該事件中的兩個“主角”都有錯。年輕人火氣大,“漢罵”掛嘴邊實屬不該;老年人因年輕人沒讓座而拳腳相向也令人大跌眼鏡。“該不該讓座”這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火,燒的可謂是愈演愈烈。

固然,讓座是一種美德,但僅僅因爲沒有通過讓座來彰顯美德就對不讓座的行爲進行譴責,這是對道德的誤讀和濫用,是對權力與義務的混淆,筆者認爲,讓座是道德層面的自律,而非公民的義務。乘客買票乘車,即與公交方面達成了契約關係,乘車時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擁有了相同的權利,故而乘客享有做出讓座亦或是不讓座行爲的權利,僅因爲乘客沒有讓座就對其進行道德“轟炸”顯然是不公平的,而通過暴力手段來索取所謂的道德權利更是不可取的。

瀋陽一女孩在公交車上爲老人讓座時,因嘟囔了一句“爲什麼偏是我讓座”,遭到老人家屬暴打;杭州一位小夥因沒給抱着孩子的年輕夫婦讓座,被扇了5個耳光;石家莊一70歲老人因向一女孩索座被拒後竟一屁股坐在了女孩腿上……近年來,類似這種強制讓座、暴力索座事件層出不窮,讓筆者不禁想問,是誰給了這些“弱勢羣體”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肆意辱罵,甚至是襲擊他人的權利?

長久以來,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讓座是文明的舉動,是一個人素質與修養的體現,那麼,不讓座自然就站在了文明的對立面—不文明、不道德!正是因爲這種慣性思維,使得我們在面對他人不讓座時,自然而然的將這種行爲與社會冷漠、道德淪喪聯繫在一起,由此導致了部分“弱勢羣體”理所應當的接受他人讓座,甚至是強制、暴力脅迫他人讓座。殊不知,買票乘車是大家共同享有的權利,讓座是將自己的權益過渡給別人,不讓座也一點兒錯沒有,套用甄嬛傳裏熹貴妃的一句話:“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當然,“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愛幼”亦然,只有公衆自覺踐行“尊老愛幼”的道德行爲、主動弘揚美好道德的社會風尚,我們這個社會纔會更加和諧。同時,筆者在此呼籲大衆,遇到問題時多換位思考,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希望他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去待人,切忌用道德綁架美德,不發自內心意願,又怎能稱得上美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