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精神作文彙總六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創新精神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精神作文彙總六篇

創新精神作文 篇1

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推陳出新,是我的無上訣竅。是的,推陳出新就是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是進步的源泉,只有擁有創新精神,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是的,唯有創新才能進步。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這裏不就是強調創新精神嗎?

創新讓馬雲站在時代巔峯。在上世紀的中國,互聯網剛剛步入中國的前期,當時互聯網科技並不是那麼的發達。在當時中國還是以傳統商業模式爲主,馬雲把互聯網和商業鏈接在一起,創立了互聯網+商業的全新模式,使天下間的生意更加的容易做。如今,馬雲已經名列中國首富。是什麼讓馬雲站在世紀的前列?那不就是擁有創新精神嗎?創新使人們進步創新促進人們的大發展。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不就是擁有創新精神才走向成功的嗎?當時大多數的人們還停留在按鍵手機的時代,是喬布斯開發其獨創的思維能力,發明了智能機,並且結合其簡約風的特色,在一時間轟動全球。如今蘋果手機在不停的更新換代,但是百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喬布斯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使喬布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爲時代的領軍的人物。創新促進人的發展,促進科技的進步與發展。

李可染曾經說過: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要想成爲冠軍,要想達到成功的彼岸,還是要具有獨有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是時代的發展的動力。歌德也曾經說過:要成長,你必須要獨創才行。在這裏不也是強調的創新嗎?創新已經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你要是想進步,要是想成功,就要具有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作文 篇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訓練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把自己的知識、體驗、情感外化的一種表現,是學生知識重組、創新的過程。因此,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特別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針對當今的作文教學狀況,

如何引導學生的作文力求別具一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獲取靈感。

當前,學生的作文模式化嚴重。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學生缺少想像力,特別是缺少創造想象力。寫作文,僅寫自己觀察到的,往往使人覺得有骨無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離不開想象。想象能夠把記憶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組合創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聯翩,使文章內容更充實,文章形式更多樣,文章的主題更深刻,思路更廣闊。沒有想象的文章,是乾癟無味的。因此,在作文訓練中,充分利用思維的形象性,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大膽想象,以此來指導作文。

比如在啓發學生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提幾個“這像什麼呢?”,“看着這些,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呢?”等問題。促使學生從實際的事物出發,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開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有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滿樹的桃花開了,啊!這可太美麗了!完全是用香花組成的桃樹,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綠葉中,像顆顆閃閃發亮的紅星星。”這些描寫小作者有重點地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合理想象,使讀者身臨其境,如見其景,這無不顯示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指導學生作文時,必須讓學生掌握這些規律才能寫出有靈氣的好文章,才能培養自己的想象能力,創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廣闊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達到廣闊的作文境界。

二、善於觀察,發展思維。

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生活,從生活中捕捉靈感,發展自己的創新思維。世界上沒有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與聯想纔有起飛的基地。很難想象,一個生活經驗貧乏的人,能寫出充滿活力的文章來。對此,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們寫觀察日記,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和社會現象,做到觸類旁通,由此及彼,從而拓展視野,獲取豐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豐厚的生活根基,寫文章時就不會文思枯竭,無從下筆了。學生作文材料經常讓人似曾相識:總是下雨媽媽送傘、老師給我補課、幫助孤寡老奶奶等等。這是不注意取材的創新,思維侷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只要用心觀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上所見所聞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材料的千變萬化。家務勞動、校園活動、走親訪友、興趣愛好都是寫作的好材料。我們引導學生先學幹一件不同尋常的家務活,然後寫《記一次家務勞動》,材料果然新穎、鮮活多了。

三、方式多樣,培養能力。

陳舊老套的作文題是束縛學生創新思維的枷鎖、也是讓學生感到作文無話可說的禍根。要想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題中,要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如:《我們班的新鮮事》、《我當上了小老師》、《假如我是校長》、《異想大開》、《我是小小設計師》等題目,來自學生“生活近區”.自然有興趣,也樂於寫。我還時時讓學生參與到命題作中來,如出一組有內在聯繫的題,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或請學生依作文要求,自擬題目,將作文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學生突破常規思維束縛,自由、快樂地作文,作文中獨特的創新見解也躍然紙上。

除了作文命題,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樣化,片斷作文,作文填空,連詞口頭作文、想象作文、編寫電視劇等多種形式的作文,使學生如同遊戲,興趣盎然。心理學認爲:“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又說:“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因此,“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成爲學生作文時追求的一種境界。

教給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小學生思維,需要老師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爲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範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這樣長期注重思維訓練,學生認識水平明顯提高,並學會了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外向思維等多種方法作文,寫出的作文別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樓房高了,藍天少了》、《我與凡卡比童年》、《“三國”卡熱潮》等作文,充滿童趣,又散發出理性思維的光芒。

利用活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作文教學應當把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放在首位,訓練學生創新思維,可以滲透到活動中去,如欣賞音樂作文,利用學生在音樂課中學到的節奏、旋律等知識,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欣賞和分析,體會樂曲的情感和意境,產生興鳴,再進行形象思維,在頭腦中構思創造出

四、注意評價,培養人格

要注意作文評價的開放,作文評價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可以說、充滿激情的鼓勵,是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這也是我們在作文評價中必須做到的。比如,拿衆所周知的一個常識性問題“雪化了變成什麼?”來說,如果按照思維的定勢來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個學生說“變成春天”,我們千萬不能大驚小怪,要滿懷激情地鼓勵他說得好。試想,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他的腦海中能近閃出這樣一個奇妙而充滿詩情的意象麼?作文評價中,我們有的教師在不知不覺中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有的老師將“鋼筆在紙上蹭着癢”判作“荒誕”,將“老鼠撞到牆上,不省鼠事”斥爲“生造”,這些評語無疑會給學生的創新思維潑上冷水,久而久之,會漸漸熄滅他們心頭的創造火種。要想讓我們的作文教學走出困境,真正能夠“柳暗花明又一村”,以上這幾個方面是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做到的。

總而言之,將創新教育滲透到作文教學中,會讓我們的作文教學別有洞天,充滿盎然的生機。作爲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努力做到,在學生寫作陷於困境時,要激發起他們興趣的火花,點燃火花以後,還要幫助他們燃起創新的火把,並使之越燒越旺,從而真正提高寫作水平。陶行之先生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啓發兒童的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之工作。”對於新時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學中都要努力爲學生架起創作思維的橋樑,使學生的作文從小就有一個獨特的創新見解躍然紙上。

創新精神作文 篇3

如果說,生命是一支蠟燭,那麼精神就是那燭芯;如果說,民族是一個強大的生命,那麼精神就是那生命之魂。

幾十年前,華夏兒女在日寇的鐵蹄下毅然昂起頭來。這個不甘受辱的民族,十四年抗戰展示了勇於拼搏不怕犧牲的精神。張學良與楊虎城逼蔣聯共抗日,需要何等的勇毅!爲了民族不致淪亡,大批志士拋頭顱灑熱血與日本法西斯展開殊死搏鬥,終於贏得了抗戰的勝利,捍衛了民族尊嚴。

曾使日寇坐臥不安的楊靖宇,在白山黑水間用鮮血闡釋了敢於拼搏的民族精神;臺兒莊戰役中的李宗仁、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用嘶啞的喉嚨唱響了民族拼搏之歌。是他們用熱血昭告世人: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精神。也正是這種民族精神,築起了能抗擊一切來犯之敵的血肉長城。

那麼,在今天的和平環境中,是否還需要民族精神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過要根據時代的不同作適當的調整,把那種敢於拼搏不怕犧牲的精神轉化爲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迎來民族的偉大復興,使我們這個古老的民族屹立於當代世界民族之林。

古人云“逝者如斯”“日新月異”“不進則退”,面臨這個嶄新的世紀,面臨接踵而至的新的挑戰,只有進取,纔是可行的選擇。一個民族只有像蛹那樣進取,才能蛻殼而出,化蝶飛舞;一個民族只有像種子那樣進取,才能紮根發芽,開花結實。現代社會已經是一個高科技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信息爆炸,瞬息萬變。唯有不斷進取,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立於不敗之地。羅曼·羅蘭說過:沒有進取,一切終將變成虛無。沒有進取,會有“神舟”系列飛船實現嫦娥奔月的夢想嗎?沒有進取,會成功舉辦令世人驚歎的北京奧運會嗎?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創新必不可少。縱觀歷史上下五千年,我們的民族就是在創新中發展進步的。四大發明、黃道婆改進紡織技術、沈括撰寫《夢溪筆談》,哪一次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不是人們創新的結果?如今,我們實行改革開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融身於全球化的大潮中,不斷推動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正是有了創新,我們纔有瞭如此快的發展速度。

爲了國家的富強,爲了華夏子孫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要弘揚敢於拼搏、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因爲精神是生命之柱,民族之魂!

創新精神作文 篇4

"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裏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爲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力的源泉。”學生生活體驗深、情感豐富、有話可說,就會覺得寫作是一件樂事,就會帶着愉悅的心情進入習作過程。爲此,在作文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使其自然地記憶,自由地聯想,敏捷地展開思路,流暢地表情達意。這樣不僅減輕了學生對習作的恐懼感,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習作的成功率。

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文教學正是站在這樣的出發點上,摒棄了傳統教學中一系列繁文縟節的模式,立足培養個性和創造性的人才,提供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和創造力,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才智、能力和個人表達方式,展現每個人的表達方式的獨特性。

一、命題方式求新

“好題一半文”。的確,從讀者的角度來說,一個不落俗套的文題確能激起他心中強烈的閱讀慾望,在心中升騰起許多疑問和好奇之後,迫不及待地閱讀便也是情理之中了。從寫作者——學生的角度來看,如果所寫的題目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激起胸中的千言萬語,即文題要能與思維共鳴,這樣就能成功了一半。

1、用半命題、自由命題和“問題”式命題替代傳統的“命題”方式,如“我能不______嗎”、“我討厭_______”、“我想……”都給學生留下補充的餘地。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問題式的習作訓練,如“迷路後怎麼辦”、“你最喜歡什麼樣的主持人”、“冬天來了動物們怎麼想”。

2、以“系列作文”替代“單一作文”。可以一反傳統每次習作孤立地寫一個題、寫一種體裁文章的做法,有目的地組織活動,進行一系列的作文訓練。我校是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平時經常開展一些科技活動,爲此,我結合作文教學舉行了製作信息小報評比活動,具體操作如下:

(1)課前蒐集信息資料。如查閱作者的生平、簡介;查閱課文中涉及到的人物具體情況;查閱課文的時代背景;查閱課文中有關動植物生長的條件等。

(2)製成資料卡,交流展示。向學生分發統一資料卡,將自己收集的信息資料製作成文獻卡片,再展覽在版面上。

(3)消化、鞏固信息資料。在早讀課或課餘時間,讓學生認真研讀自己所製作的資料卡,達到會讀、讀懂的目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餘時間就圍在後面看、讀、說。

(4)開展信息交流會。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利用中隊活動課的時間,舉行信息交流會。要求學生將自己蒐集的資料或在後面看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5)評選優秀信息員和優秀演說員。交流會後,再根據一定的評比要求給每人打分,最後評選出優秀信息員和優秀演說員。

(6)組織作文訓練。

以上五個活動後,再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讓學生側重於一個方面去練習,題目可以是《我是怎樣蒐集信息資料的》、《我班的信息展覽會》、《我當上了小小信息員》……這一系列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了他們的寫作材料。

二、以仿促創求新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作文教學時,要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閱讀中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凡是要學生寫一篇新體裁的文章,都往往先組織學生學一兩篇範文,或給學生寫出個樣子來,讓學生模仿着去寫。經過反覆練習,學生有了自己的體會和見解,掌握了,熟練了,便能從中悟出規律,充分想象,逐漸走向“創造”這一新境界。可見,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模仿—掌握—熟練—創造的過程。例如,蘇教版第八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對主人翁薩沙給薔薇花披雨衣這一細節的描寫,動詞用得準確,把整個過程寫得生動具體,根據這一精彩片斷,我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進行仿寫,出現了不少較好的片斷。

學生在《植樹》中寫道:“樹坑終於挖好了,陳明走來,把樹苗放進坑裏,用雙手扶直扶穩,我和王慧海就開始填土了。你一鏟,我一 鏟,填上一層土,再用腳用力踩實一層,好讓小樹牢牢地紮根在泥土裏,不一會兒就把樹坑填滿了。接着我們輪番上去踩,踩得實實的。拎水澆樹的同學來了,‘譁——譁——’兩桶清清的水倒進了樹坑裏,慢慢地滲進了泥土中。文中動詞“挖、扶、填土、鏟、踩、拎、澆、倒、滲進”具體地寫出了小作者栽植樹苗的過程,條理清晰,真切生動。這樣從閱讀到寫作,在模仿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三、內容形式求新

作文內容是學生對外界客觀事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它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踐。學生的生活實踐越豐富,作文內容就越充實;反之,學生的生活越貧乏,作文的內容也就越平淡。這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纔會做成什麼文字。”要使學生的作文內容豐富多彩,可以通過多種渠道:

1、融入生活

一般來說,可供學生獵取的觀察的對象是多種多樣的,如五彩繽紛的自然風光,撲朔離奇的動物世界,精彩紛呈的人物事件,色彩斑斕的學校、家庭、社會生活等,學生接觸的事物多了,感受深了,就會產生表達慾望,寫起作文來就會激情飽滿,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如:噴水池、假山、雕塑、花壇、操場等校園內一切美好的設計,都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用恰當的語言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學生觀察了噴水池後在文中寫道:“假山的形狀真是姿態萬千。有的像直力的企鵝,彬彬有禮地站着,兩隻已經退化了的翅膀展開來,像是對我們招手致意;有的像一頭滑稽的小象,鼻子彎起來,像是在表演節目給我看;有的像一隻頑皮的猴子,一雙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我們……正當我們被千奇百怪的假山所吸引的時候,忽然‘譁’的一聲,水噴了起來,池內噴射出高達二、三米高的水柱,然後散落下來,像一座水晶玻璃製成的大寶塔,又像一棵盛開着潔白花朵的梨樹。”

2、親近自然

自然界的風、雨、雪、霜、植物、動物、太陽、月亮……都能夠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去感受,再用口、筆表達出來。如,去年冬天下了第一場雪,同學們個個興致勃勃,在課堂上就按耐不住,小眼睛不時地朝窗外張望,我就順應他們的心理,讓他們出去觀察雪。同學們快活得像只鳥,在風雪中賞雪,有的.張開雙手,讓雪花飄落在手掌心上,再看着它慢慢地融化;有的張大了嘴巴嘗雪;有的蹲下身子觀察雪打落在地上的樣子……在作文指導課上,我先讓學生說說有哪些詞語可描寫剛纔的情景,學生紛紛說道:“爭先恐後、一擁而入、紛紛揚揚、鵝毛大雪、漂漂灑灑、銀白世界……”然後我再讓他們根據提供的詞語寫一篇作文。結果許多同學寫出了優美的片段,如“‘下雪了,下雪了!’一聲歡呼,帶着全班六十二雙眼睛轉移到窗外。老師見我們的心早已飛走了,便順水推舟說:‘大家一起出去賞雪吧!’我們如魚得水,爭先恐後地涌出教室,蹦呀、叫呀……歡呼聲響徹整個校園。‘嘀嗒、嘀嘀嗒嗒……’雪籽打在地上,好象在演奏一曲歡樂的歌;落在手上就像一粒粒碎冰糖,一會兒就化成了水;落在同學們的頭上,就像戴了一頂珍珠帽。漸漸地,雪籽變成了雪花,漫天飛舞的雪花,似仙女撒下的片片花瓣。我張開雙手,讓雪花落在手裏,還沒等我看清楚,雪花又全然不見了,好像頑皮的小弟弟在跟我捉迷藏。我仰起頭,望着白花花的雪,恨不得用舌頭去嚐嚐,我嚐了一口,啊!像糖它不甜,像鹽它不鹹,真怪!雪,越下越大,朦朦朧朧像在天地之間掛起了無比寬大的雪簾。”

3、走近實驗

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體驗實驗的成功與失敗,不僅提高他們的感性認識,加深印象,而且也使作文寫得生動形象。學了《人類的老師》一文後,爲了讓學生真正明白雞蛋的弓形結構承受力大的原理,我們特進行了一次試驗,讓學生站在上下套有健身圈的雞蛋上,親自感受感受。學生親眼目睹了這一現象,因而作文寫得非常精彩。學生在文中寫道:今天老師和我們做了一次有趣的實驗,老師先拿出兩個猶如輪子上長滿“刺”的健身圈,再把一隻生雞蛋豎着套在兩健身圈中間,然後微笑着說:“誰要上來試一試呀?”我們都自告奮勇地舉起手來,老師先請了一位體重最輕的同學諸葛芸上去。只見諸葛芸小心地把右腳踩在雞蛋上,兩臂在空中晃來晃去,以保持平衡,這時同學們都屏住呼吸,替諸葛芸捏把汗,“她會把雞蛋踩破嗎?”“實驗能成功嗎?”看!她的左腳也緩緩提起,她整個人懸空了,雞蛋巍然不動,也沒有碎。“譁……”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又請了我們班上體重最重的史佳偉來試一試,我們心想:“史佳偉可有五十多公斤重啊,就這麼個不起眼的小小雞蛋能撐起這麼重的一個人嗎?”有的同學說:“哈哈,小雞蛋今天你可要完蛋了。”還有的同學說:“小雞蛋呀小雞蛋,我們班上史佳偉的體重可是數一數二的,他這麼一踩,你這小小雞蛋不變成蛋花湯纔怪呢。”教室裏一片寂靜,好像同學們都停止了呼吸,盼望着最後的一刻,只見史佳偉在老師的幫助下,右腳慢慢離開桌子,我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雞蛋,史佳偉穩穩地踩在了雞蛋上,沒有聽到一絲響聲,雞蛋就像一位練過健身操的隊員將一座比它大幾十倍的“小山”撐了起來,“身體”沒有絲毫損傷,“啊!”同學們驚訝地叫起來。小小雞蛋既然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真是神奇呀!

四、同中求異出新

鼓勵學生面向社會,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社會,大膽地書寫社會,這與當前強調的素質教育是吻合的。對小學生來說,面向社會主要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參加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藉以擴大他們的視野,增長知識,增加生活閱歷以豐富學生習作的材料庫。小學生作文常見的毛病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對於小學生來說,主要是抓不住事物的特點,這就很難寫出新意。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提高他們認識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要想使文章有新意,還要學會變換角度看問題,從逆向思維和發散思維兩方面入手,誘導學生學會同中求“異”,通過已知求得未知,從舊知導出新知,從而發現新意,增強創新意識。

學生的作文是學生思維的反映。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可多選用能多角度來闡述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寫作。如在指導學生作文《課間十分鐘》時,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從而確立比較新穎的主題。同學們的作文,不再是單一的“課間活動豐富多彩”,出現了各種富有新意的主題,如,“助人爲樂好風尚”、“課間追逐打鬧要不得”、“隨手撿起一張紙”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位同學確立的主題是“課間播放音樂有益身心健康”,這種從健康的角度觀察、認識問題顯然是獨樹一幟,富有時代特色。教師定期組織學生交流收穫,對好的材料,鼓勵學生記下線索。並在班級黑板報上專闢“一滴欄”,意在鼓勵學生隨時刊出自己的習作,滿足其成功欲。讓學生從成功中嚐到快樂,激發興趣。

創新精神作文 篇5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中我不斷探索、總結,下面就兩方面來談一談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在生活中感悟創新。

獨特的感悟,就是創新。指導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生活,並把這種對生活的體驗,記錄書寫出來,那麼這就是自己獨有的,是一個人的,這樣的寫作,就是創新。

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 一顆對生活充滿了渴望,和熱情的人,他的心中就有美, 王蒙說過: “創作乃是心靈的搏動與傾吐。” 有人說:“ 要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裏行間,最終達到創造美,從而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對發現生活。對生活有獨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發現生活中萬事萬物的特殊性,發現你自己的個性。就象卞之琳一樣,發現觀賞者同時也是被觀賞的對象,懷想都同時也在被別人懷想,這就獲得了生活的詩意,成就了文學的成功。寫作不是想寫作就能寫作的,內心必需先有要表達的甚至於不得不表達的東西,寫作才具有了成功的可能。創新就是有獨特的視角與表達方式,獨特與衆不同的感受、感悟與體驗,纔能有新意。

可以帶着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春聞百花秋賞月;夏納涼風冬看雪。一年四季,景不同,感受異。

(二)在寫作過程中創新

素質教育在不斷地深入發展,培養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已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作文水平是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標誌,作文創新可以說是語文創新的重中之重。對於學生而言,”創新”是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發明創造,作文創新是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在寫作中,能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創新能力___否則連作家也成了不具備創新能力的人了。學生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發揮了自身的想象力,那麼便是有創新。

在作文設計過程,我探索新標準,力求打破固有的主題標準,格式標準,寫法標準,把學生從機械的死板的標準裏解脫出來,學生的思想、思維、思路不再受束縛,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力的翅膀,充分展現個性。

作文創新建立新標準,不僅僅以”新”爲準。客觀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人們觀察事物可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進行,得到的認識和判斷也必須受到時間、地點、社會進步程度及自身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所以明確了作文教學是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目的下,提倡創新的作文教學目的,同樣是明確的,相對來說更高一些,我們只是讓學生在作文創新中,有着鮮明的是非標準,正確的價值取向,真實、真切、真誠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頌揚善人、善行、善德,崇尚美、熱愛美、讚揚美、追求美,才能真正地實現作文創新的價值,體現作文創新的意義。例:在教學<《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爆炸>>這一文後,我們曾就航天實驗的意義,展開大討論,給同學們充分發表了意見,後把討論內容寫成了文章,在文章中,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敘述了出來,這次作文順應了學生的天性,培養髮展了學生的個性,新的興趣、愛好、志向、情感、觀念,在自己的筆下不必掩飾,在作文創新中表現個性,展示自我價值,作文創新要發展個性,有了個性,發展想象能力,從而充分發展創新精神,這種能力的培養從客觀實際出發,合乎事理、情理。

我們的學生從客觀實際出發,以生活爲基礎,對生活的觀察和宇宙萬物的思考,調動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多彩地表現生活。追求語言的新鮮、生動、活潑,行文的安排、佈置構思巧妙則文采備矣。

(三)在作文評改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批改作文過程中,往往是”教師高投入,學生低收效”的現象,我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把學生動員起來,從學生參與直至獨立進行作文批改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互動”的可能性,從學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條件入手引導學生相信”互動”的可能性,學生激情空前高漲。在自願組合、互補結合,交流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開始進行批改,組織學生操作:

1、每次批改時,引導學生掌握標準,例如內容、結構、語言、寫作等,確定標準的過程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我們分兩步開始:起初,複習作文有關知識、規律,組織商討相應標準,以後教師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交換意見,直至明確批改要求。

2、互改寫作:先由一個同學批改組內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正錯別字,改通語句,改妥標點,寫好眉批和總批,給定分數或等級,提出補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見,最後教師對全部作文,特別是學生吃不準了作文進行總體把關,瞭解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狀況,摸清行情,積累資料,爲相關指導做必要準備。

3、互談體會:此項活動意義在於交流,首先組內交流,先讓習作者與初評者、複評者與習作者之間的對話,目的是對讀者、作者有所啓發。然後是組外交流,由各小組推派代表習作者和評改者雙方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提高效果。

4、互推佳作:自己是爲了交流成果,鼓勵優秀和創新,每次作文,小組內至少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學習,同學們再提意見,再次修改,進一步完善提高。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提高,每一個同學都動了起來,學生成了”主角”,作文批改”角色”,有了更新,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在批改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面廣了,閱讀能力強了。同時作文的批改也促進了作文的創新。

5、作文批改爲提高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它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學生由小學到初中的閱讀習得,積累了寫作所需的各種知識,批改作文時由學生自己操作爲內化,前一至運用提供了條件。在這樣的機遇中,學生大多能創造性地審視、評價他人以至自己的習作,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另外,它有利於作品的出新,應該說:學生的寫作就是一種創新,這種”互動”批改作文使得全體學生參驗作品,進而出新有了可能,一篇作文經過他人以及自己的反覆推敲、修改,形成很大甚至根本程度的變化,這也是一種創新。

在寫作過程中,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作文批改過程中鍛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作文創新的能力,那麼作文水平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標誌,那麼,推而廣之,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則可以此爲借鑑,通過多種途徑,逐步達成,使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逐步形成。

創新精神作文 篇6

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托夫勒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想要立於不敗之地,就需要不斷地創新。一個人如果沒有創新精神,也就沒有向上的動力,沒有創造能力,就會被時代淘汰,就會被髮展的巨浪吞沒,因此,我們需要創新精神。

布萊克曾說過:“獨闢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爲。”舉世聞名的大衛雕像,你能想象它原本是一塊紋路雜亂、許多雕塑家都不屑動工的頑石嗎?事實上的確如此,對這塊“頑石”,米開朗基羅別具匠心,另闢蹊徑。他拋開石頭本身的紋路不管,用自己獨特的構思與技巧,打造出了雕塑界的一大奇蹟。米開朗基羅成功了,他在千萬條前進道路中選擇那條少有人嘗試的創新之路。

創新要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獨特的思維,獨特的發現,獨特的創造。敢於拼搏的鳥兒才能在天空自由飛翔,勇於探險的魚兒才能在大海盡情遨遊。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殫精竭慮研製火藥,在進行最後一次試驗時,火藥爆炸了。他從濃煙和火中逃出來,身上淌着鮮血,嘴中卻叫着:“我成功了!我成功了!”或許創新就是需要義無反顧,需要一份激情。

清朝乾隆年間書法家劉石庵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與之相對的是“事事循古訓”的另一位書法家翁方綱,他講究“筆筆有來歷”,認爲不像古人的就是敗筆。兩人曾相互挖苦,針鋒相對,但後人對注重創新的劉石庵的評價遠遠高於翁方綱。這是對兩種不同藝術的公正裁決。同時也印證了李可染說的那句名言:“踩着別人的腳步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

創新包含着萬物的萌芽,孕育生命和思想。正如樹木的花和果,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我們需要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