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創新作文彙總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創新作文彙總7篇

創新作文 篇1

蝴蝶飛了,飛啊,飛啊那樣空靈,那樣美麗,在樹林中穿梭。忽的,似一滴淚落下了,蝴蝶掉了,蝴蝶落了,再美得夢也醒了。

我們一直在叫囂着,吶喊着:我們要創新!號聲一響,千百萬蝴蝶便一哄而上,看似飛向四面八方,卻總是歸於一路——因爲蝴蝶啊,害怕迷路啊。它們小心翼翼的,跟隨者開闢新路的蝴蝶,在它的身後,忘我的,無拘無束的,自由地,自由地翩翩起舞,在引路的蝴蝶身後,揍起了最華麗的樂章,聲勢浩大,鋪天蓋地,支起了一匹斑斕的錦緞,似乎要鬧得世界歡騰。但這終究只是南柯一夢,終究是刀尖上的舞蹈,終究是網中的美麗!當他們決定放棄自己的路,跟隨在別人身後,當着他人的伴舞,模仿着他人的步伐,他人的軌跡,他人的舞姿時,它們已經入網了,越陷越深……直到最後,引路者成功的走出了陷阱,它們也落下了,它們曾經的夢也醒了——原來放棄自己,重複他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樣悽美的夢裏,一直在做這樣壯烈的蝴蝶,自欺欺人的認爲自己在舞蹈,在探索,在創新,可這只是飛蝶撲夢,如曇花一現,在美好的僞裝,也抵不過內心的虛無。

是的,重複他人的創新,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呼吸着名爲創新至上的空氣,呼吸着名爲創新至上的歌,聞着名爲超越自己的香味,大部分人卻過着重複他人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看似什麼都繁華,卻又什麼都虛無。看着我們的喜劇文化,它似乎是冉冉升起了,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大批抄襲風波。那看似豐富的作品庫,到後來才發現不過是吸了水的海綿,可笑;看着我們的製造業,好像是一個龐然巨物,在世界上馳行,但撥開它駭人的外衣,才發現不過是一堆又一堆廢物堆積起來的空殼,可嘆看着我們年輕的蝴蝶,寶貝着自己早已生鏽的大腦,自覺地,自然地,跟隨在他人的身後,前仆後繼地,飛入網裏,寧可讓自己隕落,也不願拼命轉動自己的大腦,去開闢一條新路,一條讓自己掙脫的路,可悲!不,也許不是不願,而是安逸的生活,讓他們不能夠。我們醉在這夢裏,夢是多麼輕鬆,多麼愜意啊,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習慣了重複,也厭倦了創新,這太累了。於是,美麗終究是南柯一夢。世界寂靜了,寂靜了……

忽的,救贖來了。領路的蝴蝶哭泣着,哀求着,它在網外,一聲聲地哀求着,呼喚着,呼喚着倒下的蝴蝶,它不甘心,不願意,不願意全世界僅剩下它這一星點兒美麗,是它的錯嗎?是嗎,是不應該任由孩子跟隨它吧,還有救吧?它飛了回來,趴在網外,感受着網內蝴蝶尚未涼透的身體,輕柔而又急切地喊着:孩子,起來,起來……

嗯,是誰在輕吟。落掉的蝴蝶,終於聽到了,這聲音輕微地,漸漸地濃郁了,那一聲聲擲地有聲,哦,聽到了!網外的蝴蝶已喊得嘶啞,它快要沒有力氣了,快落下了,它的眼裏,流動着無盡的絕望,一眼死寂。忽的,網內的蝴蝶,動了起來,一隻蝴蝶起來了,睜開了眼,撲騰撲騰地尋找着新路,成千上萬的蝴蝶起來了,撲騰着,掙扎着起來了,去尋找自己的路——網碎了,網終於碎了。這一場華麗的陷阱終於碎了!蝴蝶們歡笑着,撲騰着,追尋着內心的聲音,去四面八方,真正的四面八方,尋找自己自由的未來!漫天飛舞的蝴蝶,在空中劃過了自己的痕跡,那特別的,自己的。軌跡交錯着,支撐了華麗的紋路——啊!屬於他們的時代終於來了!沒人在意到那隻蝴蝶,驕傲地,虛弱地,癡癡地看着那無數只衝破牢籠的蝴蝶,那無數次出現在它的夢裏的`場景,看着它親手推遠去的蝴蝶們,那是真的!再也不是虛無的夢!那鋪天蓋地的,是真正的壯麗!啊,多美的一夢啊……

我覺得有人在叫我,從夢中驚醒,眼角似乎有淚珠流落,撫摸着自己還怦怦跳動的心,那一聲聲,擲地有聲,似乎有什麼被喚醒了,什麼萌發了。哦,好夢。

蝴蝶飛了,飛了,那樣美麗。它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它們清楚自己的力量,破繭的它們,終將織起錦繡,讓山河壯麗!

創新作文 篇2

今天我們樂氏家族一起上課,校長帶了一個跟我們差不多年齡的一個女生走進教室,校長要她給我們作一下自我介紹,“大家好!”她和藹可親地說,“我叫樂美玲,小名琳琳,今年八歲,我很高興來到這個班級,請大家多多關照!”大家都聽說,樂美玲會唱歌跳舞,琴棋書畫,她都會,但樂說對樂美琳不感興趣。

有一天,我們班上的文藝班長—樂文藝對我們說:“六一快到了,我們班上必須準備節目,有誰願意參加。”樂美琳自告奮勇地報了名。

到了六一,同學們都帶了彩旗,爲樂美琳加油打氣,舞臺下人山人海。主持人說:“有請第一個表演者上臺表演。”沒想到第一個居然是樂美琳,她一出場,全場萬馬奔騰,樂美琳一邊唱歌,一邊跳街舞,她的動作,讓全場目瞪口呆。

樂博士讚美樂美琳說:“她的舞跳得真好,她的每個動作,每個神態,簡直就是邁克爾的附身。他沒有任何表情,他想:一個小女生,在那裏搖頭晃腦、抖腿搖臀,非把人弄暈不可。

但是,自此以後,樂美琳就成爲了學校的小明星。

創新作文 篇3

暴力依仗力量前行,可惜它不可能永遠年輕;財富憑藉時機累加,可惜它不可能永遠幸運;知識依靠書籍積澱,可惜它不可能永遠正確。自然,這三種力量便也無法單獨推進社會進步,因爲它們僅僅一瞬,而創新是發展的,是持續的,它汲取進步也必將迎向進步,它與時間平行,它是時代向上的車輪。

如果暴力缺乏創新,它永遠是蠻荒的踐行者。

成吉思汗當年鐵騎赳赳,踏破冰河,拉弓滿,飲酒盡,一掃紙上談兵的酸臭氣。不知《孫子兵法》,不懂奇門遁甲,他們從狼羣中創新,從草原中汲取。狠狠地用創新的暴力詮釋了靈活的戰術和懾人的士氣。時至當下,暴力再一次變得陳舊,人們的信仰,文化的凝聚力和創新力都較暴力之上,暴力達到了頂峯,再也無從創新,暴力時代便也宣告結束。於是,失去創新價值的暴力被認爲是蠻荒的、陳舊的,成爲了一塊廢舊的鐵器,湮滅進歷史的塵埃中,而此時,創新依舊迎着日頭,令其難以望其項背。創新,是時代向上的車輪。

如果財富缺乏創新,它永遠都是在消耗殆盡。

喬布斯曾提出過,要保持“飢餓”感。“飢餓”的蘋果公司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近乎每一次的創新,時代都在跟着震動。蘋果時代由此開啓,財富便也在創新中增加了附加值。在蘋果大行其道之時,英雄鋼筆卻在瀕臨破產。英雄鋼筆,在當年的中國曾是一件奢侈品,如今卻面臨收購,其緣由則是該品牌期間並沒有進行有效的創新。與此類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因拒絕成爲網絡詞條而停產,柯達也因無新可創而跌入谷底。財富,是時代時機的賜予,而創新便是在頻繁地尋找時機,因而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不一勞永逸。創新,是時代向上的車輪。

如果知識缺乏創新,它永遠都是不可信的命題。

如果說暴力、財富因自身的侷限性而無法永恆,那麼知識如此高貴,怎麼能不永恆呢?知識固然高貴,可是懂得創新的知識更值得信賴。近期在北大崑曲講座上,座下學子聞聽於丹要上來講授,紛紛要求于丹下臺。這件事引起了熱議,調查結果讓人咋舌,許多人認爲于丹下臺是一件遲早的事情,于丹的授詞中經常出現“境界”等詞,不親民,也無法引起共鳴,永遠拘於陳腐,毫無活力。反觀楊瀾,她同樣學識淵博,但可陽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談吐得當,不擺架子。遠古的知識被賦予新的含義,便纔有了新的價值。由此,知識也不是永恆的,而創新,纔是時代向上的車輪。

創新作文 篇4

7月19日,四川省高考閱卷工作接近尾聲,高考作文的評卷教師們經過一番爭議,最終通過三次改判,將一篇名爲《潘金蓮的選擇》判爲佳作。據閱卷教師透露,這篇文章最初在評卷老師那裏只得了20多分(滿分60分),其原因在於考生將潘金蓮在武大郎和西門慶之間選擇的落腳點定在西門慶上,這與傳統觀點格格不入。但是,又考慮到這篇文章文筆流暢、行文優美、引經據典,分析得很有道理,於是又將此文交給整個閱卷室的數十位評卷教師討論,並請示評卷指導委員會。最終,該文被認定爲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給出了高分。

這位考生無疑是幸運的。我在爲這位考生慶幸的同時,忽然想到,高考作文評判中,會有多少這類文章被視爲異端,打成低分?我相信,能夠經歷三次改判這樣幸運的“異類”文章只是少數。

評判《潘金蓮的選擇》的老師們有這樣的感慨和忠告:“考生言他人所不敢言,在高考時冒的風險是相當大的。希望以後的考生在選擇如何作文時還是三思而行。”面對這樣的感慨和忠告,我深感悲哀,我知道,他們的意思是讓考生們在寫作時要符合一種意志規範,不要刻意創新。

這些年,高考作文評分的失誤已成了廣大考生和家長心中永遠的痛。我想,產生失誤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閱卷的隨意性造成的。在現在的作文閱卷方式下,閱卷老師時間緊,任務重,出現錯判誤判很難避免。同時,閱卷教師的個人業務水平、文化品位等都會決定和影響着對考生作文的評判。要知道,作文判分的公正與否不僅關係到考生的前途和命運,也影響着高考評分的可信度,它也給現行的中學作文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

比如,現行的作文教學模式是採用僵化的套路訓練模式,迫使考生走入預先設定好的軌道,寫那些人云亦云的八股文。同時,作文的命題者已爲考生界定了寫作內容、價值取向,並以此束縛着考生的思維。要知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獨立人格、獨立思考、創新精神的人。但是,現有的教育和考試模式卻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們的自由探索精神。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一日一時之功,但是作爲一名中學教師,我希望,高考作文能從命題及評判標準上給考生更大的發揮空間,並以此來影響中學的作文教學改革。

創新作文 篇5

“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藝術需要還原,舊人所需汲養。如果對任何事物都不鑑古,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思考,即使有所啓發,也會漏洞百出,所以一定要前行。同時,遵重傳遞性,我們必須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批判性的精神繼承文化。

照舊和創建,並不矛盾,都能使我也知道人的藝術,但創新則是把他人的變爲自己的,感受到藝術創作的力量。所以,照舊和創建沒有先後輕重之分,照舊只在任職當中,在創新中成長。

其實,不只是藝術,傳統文化、工藝等方面,我們也需要在舊的基礎上創新,在創建中的成長。在當今的世界,科技追趕着我們、鞭策着我們,各國家都在努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界一直處於百花齊放的時代。這些技藝像影視、戲劇、歌唱等,都與時俱進。過去的傳統文藝如青山般,與現代文學藝術關係密不可分。

流傳至今的藝術節,顧名思義,爲人所由古至今的諸多經典之傑作,節日那麼枯燥,但它因在衆紅明星的口述經典的事情後,就發生了人激動的聲音,很多人開始注入諸將失傳的經書。像中國詩歌會、有道理經典的記載片,都是成爲現在的熱門了。

現在不是過去的,像古代的藝術不是死板的,只有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發生不斷的汲取,才能發現他們中更有價值、更引人沉溺的內在。

創新更加重要。

創新作文 篇6

孤獨一直是隱士的烈酒,高位者的眷屬,天才的附庸。他們充滿了創新的激情卻被當代人所冷落。他們不是選擇孤獨而是被動孤獨。因爲,既然無法擺脫孤獨的宿命,何不沉醉其中,慢慢享用,究之創新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樽、明月、李白。清清月華下的三人,倒不如說是一人兩物。即使是這樣,也要歌到月徘徊,舞到影零亂。這樣的孤獨,這樣的無奈。是因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即使是“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也無法束縛他追尋自由和新事物的心。在繁盛的大唐,他像是麪條裏的一枚泡椒,清新無比,卻又增添了幾分刺激。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白皚皚的雪充滿了視線,這是無法想象的寒冷。但與其說是這天冷,倒不如說是柳宗元的心冷。這個早年積極參與政治革新的創新人士,卻是沒有想到改革失敗的結果,被貶謫到永州。即使是面對滿眼的白雪,即使是體驗刺骨的冰寒,即使不能再面對繁華的長安城。也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人格,堅持自己的觀點。創新思維的火花永遠不會熄滅。有如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他像是汽水中的一塊冰,使本就刺激的汽水更加刺激。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狂風吹落春花,究是有多少還在樹上,又有多少落在了土地之上。孟浩然踏上漫漫長路爲求仕途,終是聖前失口。不才明主棄,棄之自歸山,隱歸鹿門寺,這個在唐詩中有獨特風格的詩星,最終是追求自己的文字創新。仕途隨不通,詩路卻大通,開創出一條通往盛唐山水田園的道路,用興象的鐮刀斬斷荊棘,直到頂點。他醉心於詩歌,沉迷於創新,將創新的種子撒向盛唐詩壇。他就像花茶中的一片檸檬,既增添了清爽的口感,也提出花茶的鮮香。

“不爲五斗米折腰”。自陶淵明開創了先例以來,這句話幾乎成了每個仕不順意,路遇坎坷而隱居山林的隱士們自我安慰的句子。他是古中國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也幾乎是第一個爲了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負而隱居歸山的文人,而不是爲了完全地逃避現實,在歸隱的這些酒醉的隱士中算最清醒的一個。他在歸隱的日子裏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創新着。

在封建時代的他們都如此的思索創新,那麼在思想開放的現代的我們呢?我們還在循着古老的思維方式,解決新的難題嗎?那麼請行動起來,一起創新吧!

創新作文 篇7

“碧艾香滿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長眠於大地的詩人啊,你是否也預料到現今端午的荒涼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臥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後世,他的清高不願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端午節的背後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閒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着清明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說早將傳統節日定爲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爲重要傳承與創新的作文傳承與創新的作文。清明節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後,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後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後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

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爲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爲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後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爲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纔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堅信,中國的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中,定會在歷史的蒼穹中綻放光輝,睡在水中的屈原也會會心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