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作文精選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作文精選2篇

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作文1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手機對於來一人來說應該是很奢侈的。當時能擁有一部老人機都可以拿去炫耀了。而今,科技不斷髮展,手機也越來越流行了。蘋果,三星,OPPO,小米……各大手機品牌任你選購。

一早起來,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沒錯,找手機。手機已經成爲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誰敢說自己不喜歡手機?可以這麼說,手機已經可以和一日三餐相提並論了。但是,你有問過自己嗎,你找手機是爲了幹嘛。你找手機是爲了學習?不是。你拿着手機不爲學習,也不爲工作,更不必說陶冶情操了。你在手機上搶搶紅包,發發直播,傳傳美圖,逛逛淘寶,曬曬幸福……這日子挺愜意啊!

有人批判手機網絡讓我們生活在虛構的世界裏,讓我們沉迷其中,讓我們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工作和感受親情。也有人讚揚手機網絡讓我們與遠在他鄉的親朋好友零距離,讓我們能最快接觸到優秀資源,讓我們享受更多。那麼,這是手機,互聯網的錯嗎?

不是,這不關手機半毛錢關係。網絡資源是我們自己用的,怎麼使用是我們自己的事,它又不會長腳跑掉。現在直播火了起來,趕上電視節目是分分鐘的事。你身邊的七大姑八大姨,鐵兄弟好閨蜜,甚至是掃地的老爺爺老奶奶都會是主播。這樣看來,直播其實是一個很不錯的交流平臺,直播能很快的感染到周圍的人。

我們可以通過直播來做慈善。現在的一些偏遠地區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而這些孩子們只能在小鄉村裏跟着爺爺奶奶,他們只能在一個簡陋的小屋裏聽着老師給他們講課。他們難道不向往城市嗎?他們難道不渴望知識嗎?但是他們沒有條件,這是多麼可笑啊,因爲這些,他們就不能更好的學習。我們在直播上可以向別人介紹這些孩子們,通過互聯網的力量來幫助他們。通過直播,來捐款,獻書本和衣服和生活用品。用我們的力量來爲他們打開一條新的道路。

現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壓力都不小,學習上的難題常常壓的他們很累很累。難題那麼多,而老師就那麼幾個,去問老師,可是雙休日呢?那就去補習,可對於一些經濟困難的家庭,補習就要花掉一大筆錢。而今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播來講課。老師們可以在網上開直播,學生們可以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這樣在網上我們就可以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了。

還可以通過直播來宣傳中國的古典文化。在網上開設國學教育,讓我們能在課餘學習古典文化,陶冶情操。也可以通過直播來宣傳商品。直播可以唱唱歌啊,跳跳舞啊,使我們放鬆。一些生活小知識也可以通過直播來傳遞給周圍的人……

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創新就在我們身邊作文2

曾經有一位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民族沒有創新,那麼這個民族就不能發展。”是啊,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但是創新又離不開教育。這不禁使我聯想到我國當代的教育現狀。

衆所周知,每屆世界奧林匹克的數理化比賽中,我國派出的選手們總是不負衆望——包攬全部的`金銀牌,而在諾貝爾獎項中,總和我國無緣。按理說,這些獲得奧林匹克獎的中國選手們應該也能捧回諾貝爾獎盃,這是爲什麼呢?我認爲這與我國的教育觀念密密相關。在我國的大部分學校中,學校只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卻忽視了對其探索未知的培養。這就使中學生探索未知的願望變爲幻想。許多教師也想教給學生新奇的、開闊的、靈活的知識,但一看到考試的“緊箍咒”,就不敢“越過雷池一步”,回到“正軌”上來。許多學生更是被考試指揮棒轉得昏頭轉向,無以適從。這是畸形的教學扼殺了大多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精神。

然而,美國的教學方法就與我國大不相同,在美國某一課堂上,老師教學生用氣壓計測量樓房的高度時,那位老師便把學生找來,不是教訓一頓,而是耐心地問:“還有別的方法嗎?”學生答道:“方法多得很,我可以把氣壓計拴在繩子上,從樓頂順下來,再測量這根繩子的長度……”我不得不佩服這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如果這位學生出現在我國則會使大部分老師怒髮衝冠,覺得該學生是故意擡槓。譁衆取寵,搗亂課堂秩序。因爲這位學生用了老師沒教過的方法。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如果只用“老師教過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創新,那麼科技如何發展?據說,近年來,全國的小發明僅僅是改造了一些黑板擦,臉盆架等。這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學方法守舊肯定有之。

我國某一教育家曾在黑板上畫了一個點,然後問剛入學的小學生說:“這是什麼?”他們回答是:“綠豆、月亮、鷹眼、乒乓球、燒餅……”,而拿同樣的問題問小學畢業生,他們卻回答

是:“小數點”、“粉筆點”。可見,僅僅是小學畢業,人類可貴的想象力就被禁錮到這種程度。這充分說明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方法嚴重阻礙了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當今社會,科技爆炸,知識更新速度快得驚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如果我們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那麼我們也就應了孫中山先生說得那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要培養出創新人才,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如何發現知識。正所謂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