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論》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訓練含答案

豫讓論

方孝孺

《豫讓論》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訓練含答案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則當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俾身全而主安。生爲名臣,死爲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簡策,斯爲美也。苟遇知己,不能扶危於未亂之先,而乃捐軀殞命於既敗之後,釣名沽譽,眩世炫俗。由君子觀之,皆所不取也。

蓋嘗因而論之:豫讓臣事智伯,及趙襄子殺智伯,讓爲之報仇,聲名烈烈,雖愚夫愚婦,莫不知其爲忠臣義士也。嗚呼!讓之死固忠矣,惜乎處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觀其漆身吞炭,謂其友曰:凡吾所爲者極難,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爲人臣而懷二心者也!謂非忠可乎?及觀其斬衣三躍①,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而獨死於智伯,讓應曰:中行氏以衆人待我,我故以衆人報之;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士報之。即此而論,讓有餘憾矣。

段規之事韓康,任章之事魏獻,未聞以國士待之也;而規也章也,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而速其亡也。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嘗以國士待之也;而疵能察韓、魏之情以諫智伯。雖不用其言以至滅亡,而疵之智謀忠告,已無愧於心也。讓既自謂智伯待以國士矣;國士,濟國之士也。當伯請地無厭之日,縱慾荒暴之時,爲讓者正宜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曰:諸侯大夫,各安分地,無相侵奪,古之制也。今無故而取地於人,人不與,而吾之忿心必生;與之,則吾之驕心以起。忿必爭,爭必敗;驕必傲,傲必亡。諄切懇至,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三諫不從,移其伏劍之死,死於是日。伯雖頑冥不靈,感其至誠,庶幾復悟;和韓、魏,釋趙圍,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則讓雖死猶生也,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讓於此時,曾無一語開悟主心,視伯之危亡,猶越人視秦人之肥瘠也②。袖手旁觀,坐待成敗。國士之報,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勝血氣之悻悻,甘自附於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雖然,以國士而論,豫讓固不足以當矣;彼朝爲仇敵,暮爲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讓之罪人也。噫!

【注】①趙襄子出外,豫讓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沒有成功。被捕後,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三躍,呼天擊之,然後自殺。②越人視秦人之肥瘠:意思是好像毫無關係的人。越在東南,秦在西北,相距遙遠,秦國人的胖或瘦,與越國人毫不相關。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俾身全而主安 俾:使得

B. 而速其亡也 速:招致

C. 當伯請地無厭之日 厭:滿足

D. 甘自附於刺客之流 附:依附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則當竭盡智謀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B.襄子責以不死於中行氏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C. 豈不勝於斬衣而死乎?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D. 腆然而自得者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爲四組,全都屬於作者心中國士作爲的一項是

①竭盡智謀,忠告善道,銷患於未形,保治於未然 ②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爲人臣而懷二心者也 ③力勸其主從智伯之請,與之地以驕其志 ④陳力就列,諄諄然而告之 ⑤諫不從,再諫之;再諫不從,三諫之 ⑥感其至誠,庶幾復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④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豫讓本來是中行氏的部下,後投身智伯爲其臣子。中行氏和智伯以不同的態度對待豫讓,豫讓也以不同的態度予以回報。

B. 豫讓因爲捨身爲主報仇而被視爲忠義之士,爲人頌揚;但作者認爲豫讓不能幫助智伯銷患於未形,他的處死之道還有不忠的地方。

C. 作者列舉了段規、任章等人的例子,用實例論述了人主既以國士之禮待臣下,臣下就該爲人主扶危於未亂之先的道理。

D.作者認爲豫讓在智伯請地無厭、縱慾荒暴之時,未能直言進諫,開悟主心,卻袖手旁觀,坐待成敗,稱不上是國士之報。

參考答案

9.D

10.B (介詞,用;A表順承//錶轉折;C表比//向;D的人/表原因)

11. D(②是豫讓的想法;⑥是智伯的行爲,不屬於國士階層)

12.C(段規、任章沒有被以國士之禮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