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閱讀答案5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解題指導和解題思路。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學》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學》閱讀答案5篇

《放學》閱讀答案1

消逝的放學路上

王開嶺

①小呀小兒郎,揹着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說我懶呀,沒有學問我無臉見爹孃。三十年前的兒歌倏然甦醒,在我經過一所小學的時候。下午四點半,方纔還空蕩蕩的小街,像迅速充脹的救生圈,被各式私車和眼巴巴的家長塞滿了。

②開閘了,小人兒魚貫而出,大人們蜂擁而上。一瞬間,無數的暱稱像蟬鳴般綻放,在空中結成一團熱雲。這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只能用失物招領來形容。

③就在這時,那首歌突然躍出了記憶,一字不差。

④我覺得像被什麼拍了下肩,它就在耳畔奏響了。

⑤這首叫《讀書郎》的兒歌,陪伴了我整個童年和紅領巾季節。那會兒,它幾乎是我每天上學路上的喉嚨伴奏,或叫腦海音樂罷。偏愛有個理由:它不像其他歌那麼正,唸書不是爲四個現代化或革命接班人,而是先生和爹孃我覺得新鮮,莫名的親切。哼唱時,我覺得自己就是歌裏的小兒郎。甚至想,要是老師變成先生該多好啊。好在哪兒,不知道。

⑥那個黃昏,當它突然奏響時,我感覺後背爬上了一隻書包,情不自禁,竟有股蹦蹦跳跳的念頭

⑦從前,上學或放學路上的孩子,就是一羣沒紀律的麻雀。

⑧無人護駕,無人押送,嘰嘰喳喳,興高采烈,玩透了、玩餓了再回家。

⑨回頭想,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在路上,尤其放學路上。

⑩那是三教九流、七行八作、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戲臺,那是面孔、語言、腔調、扮相、故事的孵化器,那是一個孩子獨闖世界的第一步,乃其精神發育的露天課堂、人生歷練的風雨操場我孩提時代幾乎所有的趣人趣事趣聞,都是放學路上邂逅的。那是個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間,每天充滿新奇與陌生,充滿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裏那些真實或瞎編的拾金不昧助人爲樂一件有意義的事,皆上演在其中。它的每一條巷子和拐角,每一隻流浪狗和牆頭貓,那燒餅鋪、裁縫店、竹器行、小磨坊,那打錫壺的小爐竈、賣冰糖葫蘆的吆喝、爆米花的香味、彈棉弓的錚錚響,還有誰家出牆的杏子最甜、誰家樹上新築了鳥窩都會在某一時分與我發生聯繫。

對成長來說,這是最肥沃的土壤。

很難想象,若抽掉放學路上這個頁碼,童年還剩下什麼呢?

於我而言,啥都沒有了,連日記都不會寫了。

那個黃昏,我突然替眼前的孩子惋惜他們不會再有放學路上了。

他們被裝進一隻只豪華籠子,直接運回了家,像貴重行李。

我暗暗爲自己的童年慶幸。如果說我們那一代尚可叫作露天童年、曠野童年、老街童年,那如今的孩子,則是( )童年、( )童年、( )童年了。

面對現代街區、路途和現實的社會環境,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輕易交出去了,不允許童年有任何閃失。

就像風箏,從天空撤下,把繩剪掉,掛在牆上。

再不用擔心被風吹跑,被樹刮住了。翅膀,就此成爲傳說和紀念。

或許,你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情景了

一羣像風箏一樣在街上晃盪的孩子。

我終於想起來了,《讀書郎》的詞、曲,作者乃同一人。

宋揚,湖北人。此歌生於1944年。

1.讀完全文,你感覺標題中的放學路上具體指什麼?它爲何會消逝?(4分)

2.賞析第⑩段的劃線句。(4分)

3.結合全文內容,根據你的理解,在第段的括號中填入恰當的詞語。(3分)

( )童年、( )童年、( )童年

4.本文以歌曲《讀書郎》開始,又以《讀書郎》結束,結尾處,更是意味深長地說此歌生於1944而不是寫於1944,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參考答案

1.放學路上泛指一種自由快樂的童年。(2分)消逝的原因是因爲面對現代街區、路途和現實的社會環境,父母不敢再把孩子輕易交出去了,不允許童年有任何閃失。(或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

2.將放學路上看成是孩子獨闖世界的第一步,凸顯了其對孩子成長所起到的獨特作用。(1分)同時,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放學路上比作露天課堂風雨操場, (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放學路上豐富多彩的見聞及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教化與影響。(2分)(對照得分點,意思對即可。)

3.示例:(溫室)童年、(園林)童年、(玩具)童年

4.生賦予了這首歌以生命,說明它不僅是一首歌,還代表了一種富有生機的童年生活。(2分)同時,生也對應着死,暗指這首歌如今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即它所代表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已經不復存在。(2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況下,標題是文章內容、作品風格、寫作意圖的直接或間接表現,不少文章的題目與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聯繫。放學路上指的是放學路上的各種經歷,即自由快樂的童年。消逝的原因是環境變了,家長們不再放心孩子們獨立回家。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2.試題分析:本題是中等難度題,考查學生對修辭的識別和修辭作用的分析。可以答出句子在語言上的特點及對文章的整體作用。此類題目仍是兩點基本要求:術語的準確使用;緊密結合文本。精神發育的露天課堂、人生歷練的風雨操場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放學路上的經歷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含意,品味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關鍵在於文章的基本情節,因爲情節是作者表達感情的需要,這種感情往往又凝聚在一些詞語的運用上。此題作答時應與露天童年、曠野童年、老街童年一一對應。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語句意思的能力。要品味語句所包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必須從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生把這首歌賦予生命,是快樂的童年生活的代表,作者對它的消失無限惋惜。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放學》閱讀答案2

放 學

①安安上小學了。半年之後,媽媽覺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畢竟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

②十五分鐘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十五分鐘。媽媽開始不安。

③一個小時零十分之後,媽媽拎起汽車鑰匙,準備出門找安安。門鈴響了,安安進門,看見媽媽生氣的面孔,驚訝地問:“怎麼啦?”媽媽生氣地說:“怎麼啦?還問怎麼啦!你過來給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書包,嘟着嘴在媽媽指定的沙發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裏全是黑的。“你到哪裏去了?”審問開始。“沒有呀。”安安睜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零十分,你做什麼了?”“真的沒有呀!”安安漸漸生氣起來,聲音開始急促,“我跟米夏兒、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這樣一路走回家,哪裏都沒去,什麼都沒做呀!”他氣憤地站了起來。看樣子孩子沒說謊。“安安,媽媽只是擔心,怕你被車子撞了,被壞人拐了,懂嗎?”安安點點頭:“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裏都沒有去。”

④以後的日子裏,媽媽又緊張過好幾次,用電話追蹤來追蹤去,然後安安又一臉無辜地出現在門口。

⑤媽媽決定親眼看看孩子怎麼走那十五分鐘、三個拐彎的路程。

⑥1l點半,放學了。孩子們像滿天麻雀似的衝出來,嘰嘰喳喳 吵得像一鍋滾水。孩子往千百個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躍,坐在長凳上的媽媽好不容易纔盯住了安安,還有安安的“死黨”。四個小男生在前頭走,媽媽在後頭跟着,隔着一段距離。

⑦經過一截短牆,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11點45分。

⑧經過一個大鐵門,裏頭傳出威武的狼狗叫聲。米夏兒已經轉彎,現在只有三個男生了。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靜下來,小男生又開始躡手躡腳地摸向大鐵門……狂喜尖叫着撤退。媽媽看看手腕,12點整。

⑨克利斯轉彎,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並肩,頭顱依着頭顱在研究地面上的什麼東西。他們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書包,像烏龜揹着硬殼。地面上有一隻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眼蒼蠅拖走。死蒼蠅的體積比螞蟻起碼大上20倍.螞蟻工作得非常辛苦。媽媽很辛苦地等着。12點15分。

⑩史提方轉彎。安安踽踽獨行,揹着他花花綠綠的書包,兩隻手插在褲袋裏,嘴裏吹着不成調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媽媽想,再轉彎就是咱們的麥河街。安安停下來。他看見了一片美好的遠景:一塊工地。他奔跑過去。媽媽心一沉。工地上亂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鐵釘、掃把、刷子……安安用腳踢來翻去,聚精會神地搜索寶藏。他終於看中了什麼——一根約兩米長的木條。他握住木條中段,繼續往前走。12點25分。

⑩在離家還有三個門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樹下,仰頭往上張望。這一回,媽媽知道他在等什麼。松樹上住着兩隻紅毛松鼠,它們經常在樹幹上來來去去地追逐。有時候,它們一動也不動的,就貼在那樹幹上,瞪着晶亮的圓眼看來來往往的路人。現在,兩隻松鼠就這麼定在樹幹上,安安仰首立在樹下,他們彼此用晶亮滾圓的眼睛瞅着對方,安靜得好像可以聽到彼此的心跳。

⑩在距離放學時間一個小時零五分之後,七歲半的安安抵達了家門口。他把一根兩米來長的木條擱在地上,騰出手來按了門鈴。

(作者:龍應臺。有刪改)

閱讀題

7.放學回家的路程,媽媽認爲只需十五分鐘,安安卻走了一小時零十分。爲什麼會

有這樣的矛盾?(2分)

8.第①-③段中哪些語句爲後文寫安安放學路上的經歷做了鋪塾?(2分)

9.品讀第⑦-⑩段,從詞語運用、修辭方法、細節描寫中任選一個方面,結合相關語句進行賞析。(4分)

10.全文十多次寫表示時間的詞句,有什麼作用?(4分)

11.本文的主旨,有人認爲是表現母愛,有人認爲是表現童真童趣,有人認爲是關注

兒童成長。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探究。(4分)

答案:

7.放學回家的路程只需卜五分鐘,是媽媽以成人的思維,按直奔曰的地的時間來計算的。(1分)事實上,孩子天性好奇愛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卻沒有意識到耽誤了回家的時問。(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裏全是羆的。 ②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每點1分,共2分)

“詞語運用”示例:第⑧段“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中“躡手躡腳”“尖叫”“摸”等詞語傳神地刻畫出孩子們逗狗時既害怕又異常興奮的樣子,充滿了童真童趣。(相關語句,1分;句 通順,1分:分析,2分,共4分)“修辭方法”示鍘:第⑦段中“小男生一 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一句,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突出了孩子們對跳牆的樂此不疲,表現了“小男生”喜歡冒險的天性。(相關語句,1分;修辭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細節描寫”示例:第⑨段中“地面上一隻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限蒼蠅拖走”一句,運用細節描寫,側面寫出了孩子們觀察的細緻專注,表現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相關語句,1分;細節描寫,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選一方面,意思對即可。共4分)

10.①表現媽媽等待的焦急。 ②記錄事件的進程,推動情節發展。 ③時間精確到分,突出孩子活動的專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點,引發人們對文章主旨的思考。(意思對即可。每點1分,共4務)

11.示例一:我贊同主旨是表現母愛。安安放學回家晚了,媽媽很焦急,爲他的安全擔心。媽媽對安安回家晚有疑問,卻沒有輕易下結論,麗是親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麼。這些都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愛。

示例二:我贊同主旨是表現童真重趣。文章髑較多的筆墨細緻地描寫了孩子們爬短牆、逗狼狗等活動,表現了兒童好奇、愛冒險、愛探索的天性,充滿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贊同主旨是關注兒童成長。文章把安安與媽媽在放學回家所用時間產生的矛盾擺在人們面前,意在引起人們反思:不應完全用成人的標準苛求孩子,應多從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行爲,精心呵護他們成長。

(觀點,1分;結合內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放學》閱讀答案3

文段閱讀。

放學了,我路過老師的辦公室,向裏望去,只見我的老師正在工作。我看見她一會兒拿起筆寫寫;一會兒擡頭望望窗(chuāng)外;一會兒站起來,來回地走動;一會兒翻翻桌上的書……我還看見她額頭上深深的皺(zhu)紋(wén),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1.把老師辛勤工作的語句摘抄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寫了什麼?在正確的後打“√”。

(1)主要寫了老師辛勤工作。( )

(2)主要寫了“我”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

(3)主要寫放學了,“我”和老師都沒回家。( )

3.課文《___________》也是描寫老師的,請你從這篇文章中,抄寫幾句話獻給老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一會兒拿起筆……翻翻桌上的書……

2.(1)√

3.一株紫丁香 抄寫“略”

《放學》閱讀答案4

①安安上小學了。半年之後,媽媽覺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畢竟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

②十五分鐘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十五分鐘。媽媽開始不安。

③一個小時零十分之後,媽媽拎起汽車鑰匙,準備出門找安安。門鈴響了,安安進門,看見媽媽生氣的面孔,驚訝地問:“怎麼啦?”媽媽生氣地說:“怎麼啦?還問怎麼啦!你過來給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書包,嘟着嘴在媽媽指定的沙發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裏全是黑的。“你到哪裏去了?”審問開始。“沒有呀。”安安睜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零十分,你做什麼了?”“真的沒有呀!”安安漸漸生氣起來,聲音開始急促,“我跟米夏兒、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這樣一路走回家,哪裏都沒去,什麼都沒做呀!”他氣憤地站了起來。看樣子孩子沒說謊。“安安,媽媽只是擔心,怕你被車子撞了,被壞人拐了,懂嗎?”安安點點頭:“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裏都沒有去。”

④以後的日子裏,媽媽又緊張過好幾次,用電話追蹤來追蹤去,然後安安又一臉無辜地出現在門口。

⑤媽媽決定親眼看看孩子怎麼走那十五分鐘、三個拐彎的路程。

⑥1l點半,放學了。孩子們像滿天麻雀似的衝出來,嘰嘰喳喳吵得像一鍋滾水。孩子往千百個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躍,坐在長凳上的媽媽好不容易纔盯住了安安,還有安安的“死黨”。四個小男生在前頭走,媽媽在後頭跟着,隔着一段距離。

⑦經過一截短牆,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11點45分。

⑧經過一個大鐵門,裏頭傳出威武的狼狗叫聲。米夏兒已經轉彎,現在只有三個男生了。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靜下來,小男生又開始躡手躡腳地摸向大鐵門……狂喜尖叫着撤退。媽媽看看手腕,12點整。

⑨克利斯轉彎,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並肩,頭顱依着頭顱在研究地面上的什麼東西。他們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書包,像烏龜揹着硬殼。地面上有一隻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眼蒼蠅拖走。死蒼蠅的體積比螞蟻起碼大上20倍.螞蟻工作得非常辛苦。媽媽很辛苦地等着。12點15分。

⑩史提方轉彎。安安踽踽獨行,揹着他花花綠綠的書包,兩隻手插在褲袋裏,嘴裏吹着不成調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媽媽想,再轉彎就是咱們的麥河街。安安停下來。他看見了一片美好的遠景:一塊工地。他奔跑過去。媽媽心一沉。工地上亂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鐵釘、掃把、刷子……安安用腳踢來翻去,聚精會神地搜索寶藏。他終於看中了什麼——一根約兩米長的木條。他握住木條中段,繼續往前走。12點25分。

⑩在離家還有三個門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樹下,仰頭往上張望。這一回,媽媽知道他在等什麼。松樹上住着兩隻紅毛松鼠,它們經常在樹幹上來來去去地追逐。有時候,它們一動也不動的,就貼在那樹幹上,瞪着晶亮的圓眼看來來往往的路人。現在,兩隻松鼠就這麼定在樹幹上,安安仰首立在樹下,他們彼此用晶亮滾圓的眼睛瞅着對方,安靜得好像可以聽到彼此的心跳。

⑩在距離放學時間一個小時零五分之後,七歲半的安安抵達了家門口。他把一根兩米來長的木條擱在地上,騰出手來按了門鈴。

(作者:龍應臺。有刪改)

閱讀題:

1.放學回家的路程,媽媽認爲只需十五分鐘,安安卻走了一小時零十分。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2分)

2.第①-③段中哪些語句爲後文寫安安放學路上的經歷做了鋪塾?(2分)

3.品讀第⑦-⑩段,從詞語運用、修辭方法、細節描寫中任選一個方面,結合相關語句進行賞析。(4分)

4.全文十多次寫表示時間的詞句,有什麼作用?(4分)

5.本文的主旨,有人認爲是表現母愛,有人認爲是表現童真童趣,有人認爲是關注兒童成長。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探究。(4分)

參考答案:

1.放學回家的路程只需卜五分鐘,是媽媽以成人的思維,按直奔曰的地的時間來計算的。(1分)事實上,孩子天性好奇愛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卻沒有意識到耽誤了回家的時問。(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

2、①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裏全是羆的。 ②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每點1分,共2分)

3、“詞語運用”示例:第⑧段“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中“躡手躡腳”“尖叫”“摸”等詞語傳神地刻畫出孩子們逗狗時既害怕又異常興奮的樣子,充滿了童真童趣。(相關語句,1分;句通順,1分:分析,2分,共4分)“修辭方法”示鍘:第⑦段中“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一句,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突出了孩子們對跳牆的樂此不疲,表現了“小男生”喜歡冒險的天性。(相關語句,1分;修辭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細節描寫”示例:第⑨段中“地面上一隻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限蒼蠅拖走”一句,運用細節描寫,側面寫出了孩子們觀察的細緻專注,表現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相關語句,1分;細節描寫,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選一方面,意思對即可。共4分)

4.①表現媽媽等待的焦急。 ②記錄事件的進程,推動情節發展。 ③時間精確到分,突出孩子活動的專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點,引發人們對文章主旨的思考。(意思對即可。每點1分,共4務)

5.示例一:我贊同主旨是表現母愛。安安放學回家晚了,媽媽很焦急,爲他的安全擔心。媽媽對安安回家晚有疑問,卻沒有輕易下結論,麗是親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麼。這些都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愛。

示例二:我贊同主旨是表現童真重趣。文章髑較多的筆墨細緻地描寫了孩子們爬短牆、逗狼狗等活動,表現了兒童好奇、愛冒險、愛探索的天性,充滿童真童趣。

示例三:我贊同主旨是關注兒童成長。文章把安安與媽媽在放學回家所用時間產生的矛盾擺在人們面前,意在引起人們反思:不應完全用成人的標準苛求孩子,應多從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行爲,精心呵護他們成長。

(觀點,1分;結合內容,1分;分析,2分。共4分)

《放學》閱讀答案5

①安安上小學了。半年之後,媽媽覺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畢竟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

②十五分鐘過去了,又過了一個十五分鐘。媽媽開始不安。

③一個小時零十分之後,媽媽拎起汽車鑰匙,準備出門找安安。門鈴響了,安安進門,看見媽媽生氣的面孔,驚訝地問:怎麼啦?媽媽生氣地說:怎麼啦?還問怎麼啦!你過來給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書包,嘟着嘴在媽媽指定的沙發角坐下。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裏全是黑的。你到哪裏去了?審問開始。沒有呀。安安睜大眼睛。只要十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時零十分,你做什麼了?真的沒有呀!安安漸漸生氣起來,聲音開始急促,我跟米夏兒、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這樣一路走回家,哪裏都沒去,什麼都沒做呀!他氣憤地站了起來。看樣子孩子沒說謊。安安,媽媽只是擔心,怕你被車子撞了,被壞人拐了,懂嗎?安安點點頭: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裏都沒有去。

④以後的日子裏,媽媽又緊張過好幾次,用電話追蹤來追蹤去,然後安安又一臉無辜地出現在門口。

⑤媽媽決定親眼看看孩子怎麼走那十五分鐘、三個拐彎的路程。

⑥1l點半,放學了。孩子們像滿天麻雀似的衝出來,嘰嘰喳喳吵得像一鍋滾水。孩子往千百個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躍,坐在長凳上的媽媽好不容易纔盯住了安安,還有安安的死黨。四個小男生在前頭走,媽媽在後頭跟着,隔着一段距離。

⑦經過一截短牆,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11點45分。

⑧經過一個大鐵門,裏頭傳出威武的狼狗叫聲。米夏兒已經轉彎,現在只有三個男生了。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靜下來,小男生又開始躡手躡腳地摸向大鐵門狂喜尖叫着撤退。媽媽看看手腕,12點整。

⑨克利斯轉彎,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並肩,頭顱依着頭顱在研究地面上的什麼東西。他們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書包,像烏龜揹着硬殼。地面上有一隻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眼蒼蠅拖走。死蒼蠅的體積比螞蟻起碼大上20倍。螞蟻工作得非常辛苦。媽媽很辛苦地等着。12點15分。

⑩史提方轉彎。安安踽踽獨行,揹着他花花綠綠的書包,兩隻手插在褲袋裏,嘴裏吹着不成調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媽媽想,再轉彎就是咱們的麥河街。安安停下來。他看見了一片美好的遠景:一塊工地。他奔跑過去。媽媽心一沉。工地上亂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鐵釘、掃把、刷子安安用腳踢來翻去,聚精會神地搜索寶藏。他終於看中了什麼一根約兩米長的木條。他握住木條中段,繼續往前走。12點25分。

⑩在離家還有三個門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樹下,仰頭往上張望。這一回,媽媽知道他在等什麼。松樹上住着兩隻紅毛松鼠,它們經常在樹幹上來來去去地追逐。有時候,它們一動也不動的,就貼在那樹幹上,瞪着晶亮的圓眼看來來往往的路人。現在,兩隻松鼠就這麼定在樹幹上,安安仰首立在樹下,他們彼此用晶亮滾圓的眼睛瞅着對方,安靜得好像可以聽到彼此的心跳。

⑩在距離放學時間一個小時零五分之後,七歲半的安安抵達了家門口。他把一根兩米來長的木條擱在地上,騰出手來按了門鈴。

7。放學回家的路程,媽媽認爲只需十五分鐘,安安卻走了一小時零十分。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2分)

8。第①③段中哪些語句爲後文寫安安放學路上的經歷做了鋪塾?(2分)

9。品讀第⑦⑩段,從詞語運用、修辭方法、細節描寫中任選一個方面,結合相關語句進行賞析。(4分)

10。全文十多次寫表示時間的詞句,有什麼作用?(4分)

11。本文的主旨,有人認爲是表現母愛,有人認爲是表現童真童趣,有人認爲是關注兒童成長。你贊同哪種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探究。

(一)(共16分)

7。放學回家的路程只需卜五分鐘,是媽媽以成人的思維,按直奔曰的地的時間來計算的。(1分)事實上,孩子天性好奇愛玩,容易被路上的事物吸引,所以安安一路玩耍卻沒有意識到耽誤了回家的時問。(1分)(意思對即可。共2分)他的球鞋一層泥,褲膝上一團灰,指甲裏全是羆的。 ②只要t五分鐘的路,你走了一小了?(每點1分,共2分)

詞語運用示例:第⑧段三個男生躡手躡腳地走向大鐵門,一接近鐵門,狼狗撲過來,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聲中混着刺激的狂喜一句r中—躡手躡嘲尖叫摸等詞語傳神地刻L(Ii池孩子們逗狗時既害怕又異常興奮的樣子,充滿了童真童趣。(相關語句,1分;~型漪語,1分:分析,2分c共4分)修辭方法示鍘:第⑦段中小男生一個接一個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再爬上去,驚險地走幾步,跳下來一;弓,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突出了孩子們短牆的樂此不疲,表現了小男生喜歡冒險的天性。(相關語句,1分;修辭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細節描寫示例:第⑨段中地麗上t ——只黑色的螞蟻,螞蟻正用它的細手細腳,試圖將一隻死掉的金頭綠限蒼蠅拖走一句,運用細節rFr寫,側面寫出了孩子們觀察的細緻專注,表現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相關語句,1分;細節描寫,1分;分析,2分。共4分)

10。①表現媽媽等待的焦急。 ②i己錄事件的進程,推動情節發展。 ③時間精確到分,突出孩子活動的專注投入。 ④是故事矛盾的焦點,引發人們對文章主旨的思考。(意思對即可。每點1分,共4務)

11。示例一:我贊同主旨是表現母愛。安安放學回家晚了,媽媽很焦急,爲他的安全擔心。,媽媽對安安回家晚有疑問,卻沒有輕易下結論,麗是親眼去看他到底做了什麼。這些都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的愛。

示例二:我贊同主旨是表現童真重趣。文章髑較多的筆墨細緻地描寫了孩子們爬短牆、逗狼狗等活動,表現了兒童好奇、愛冒險、愛探索的天性,充滿童真。F~趣。

示例三:我贊同主旨是關注兒童成長。文章把安安與媽媽在放學回家所用時間產生的矛盾擺在人們面前,意在引起人們反思:不應完全用成人的標準苛求孩子,應多從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們的行爲,精心呵護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