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齋記閱讀答案

《苦齋記》是明代文學家劉基爲朋友章溢的書齋所作的記。作者圍繞一個“苦”字,橫說豎說,發人深省。文章說明了苦樂相倚伏的道理,苦中自有其樂,具有辨證的觀點。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了“苦齋記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苦齋記閱讀答案

苦齋記

[明]劉基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①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雲,其上多北風。

風從北萊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

於是鮮支、黃檗、苦楝、側柏之木,黃連、苦杕、亭歷、苦蔘、鉤夭之草,地黃、遊冬、葴、芑之菜,櫧、櫟、草鬥之實,楛竹之筍,莫不族布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

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其檟茶亦苦於常茶。其泄水皆齧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窪而室焉。

攜童兒數人,啓隕籜②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冷。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爲樂,而不知苦之爲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

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於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御蓬藋。雖欲效野夫賤隸,偷性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爲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趙子曰:‘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選自《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

①處:指處州府,治所在浙江麗水縣。

②隕籜tuò:落下的筍殼。

題目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岸外而臼中                 岸:水邊的`陸地。

B.莫不族布而羅生焉           羅:排列。

C.啓隕籜以藝粟菽             藝:種植。

D.一旦運窮福艾               艾:止息。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物性之苦者                 求木之長者

B.食之可以清酒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C.拊石而和之                 漁父見而問之

D.人知樂其樂                 亦各言其志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齋,一般指書房、學舍。

記,一種文體,往往在敘事寫景的基礎上,抒發情理。本文名爲“苦齋記”,顧名思義,可知它“記”的是“齋”之“苦”:苦況與苦義。

B.本文重點闡發了“苦樂相倚,互爲轉化”的哲理,批評了膏粱之子只圖安逸享樂的思想,讚揚了苦齋主人苦中求樂、恬然自安的寬敞襟懷。

C.全文以“苦”字起筆發端,又以“苦”字收結終章,即使寫樂談樂,仍由一個“苦”字生髮出來,一個“苦”字,貫串始終,前後勾連,互爲呼應,脈絡分明,中心突出。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隱居之室命名爲“苦齋”,是因爲這裏環境是苦,物產是苦,往來艱苦,人甘於苦,議論言談亦不離苦,真是目之所見,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無一不“苦”。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窪而室焉。(5分)

(2)雖欲效野夫賤隸,偷性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爲今日之苦也耶?(5分)

參考答案

8.A岸外而臼中                 岸:高。

9.D

A.物性之苦者(定語後置的標誌)     求木之長者(主謂間)

B.食之可以清酒(能)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可以憑藉)

C.拊石而和之(修飾)                漁父見而問之(承接)

D.人知樂其樂(自己的)             亦各言其志也(自己的)

10.D

D.章溢先生把自己的隱居之室命名爲“苦齋”——是劉基命名。

11.(10分)

1、匡山離人居住的地方很遠,只有先生樂意遊賞,而跟隨他的人大多覺得早出晚歸非常艱苦,於是(先生)就選擇山中的窪地在那裏築室居住。

2、即使想效仿山野農夫和卑微的僕役,在叢生的野草中苟且偷生也不可能得到,難道不是昔日的快樂釀成了今日的痛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