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閱讀答案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一份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爲好閱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第一本書》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第一本書》閱讀答案

《我的第一本書》閱讀答案1

我的課本哪裏還像本書!簡直是一團紙。書是攔腰斷的,只有下半部分,沒有封面,沒有頭尾。我以爲父親要揍我了,可是沒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淚水盈眶的眼睛,問:“那一半呢?”我說:“那一半送給喬元貞了。”父親問:“爲什麼送給他?”我回答說:“他們家買不起書,教師規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擺在課桌上,我只好把書用刀裁成兩半,他一半我一半。”父親問我:“你兩人怎麼讀書?”我說:“我早已把書從頭到尾背熟了。喬元貞所以考第一,是因爲我把自己的名字寫錯了,把‘史承漢’的‘承’字中間少寫了一橫。”父親深深嘆着氣。他很瞭解喬元貞家的苦楚,說:“元貞比你有出息。”爲了好寫,後來父親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親讓我背書,我一口氣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親跟喬元貞他爹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喬家極貧窮,喬海隔兩三年從靜樂縣回家住一陣子,他在靜樂縣的山溝裏當塾師。臉又黑又皺,脊背弓得像個“馱燈獅子”(陶瓷燈具)。

父親對我說:“你從元貞那裏把那半本書拿來。”我不懂父親爲什麼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麼好意思要回來?元貞把半本書交給我時,哭着說:“我媽不讓我上學了。”

晚上,我看見父親在昏黃的麻油燈下裁了好多白紙。第二天早晨,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子裏,把兩本裝訂成冊的課本遞給我。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父親把兩本課本用牛皮紙包了皮,在封皮上寫上名字。元貞不再上學了,但我還是把父親補全的裝訂好的課本送給他。

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對於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1.概括選文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聽完了“我”的訴說,“父親深深嘆着氣”,爲什麼?由此看出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細閱讀選文第三段,說說這段文字採用了什麼記敘順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兩個詞語指出“我”的心情。

(1)我不懂父親爲什麼要這樣,送給人家的書怎麼好意思要回來?

(2)父親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補寫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樣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選文寫“我的第一本書”不同尋常的經歷。

2.這深深的嘆息,既包含着對兒子做法的默許,也爲兒子同學家的生活貧困而深表同情。由此可看出父親是一個溫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對孩子負責,同時也樂於助人的人。

3.插敘。這一段文字寫了喬家的極貧窮的家境,交代了喬元貞買不起書和輟學的原因;還寫了父親和喬海自小是好朋友,可能正因爲父親有少年時代與朋友相處的那一份友誼的體驗,所以他纔會有對孩子之間的友誼的理解。

4.(1)疑惑,爲難,無奈

(2)敬佩

《我的第一本書》閱讀答案2

我的第一本書

張潔

我本以爲,這一輩子再無出路了。永遠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被世人歧視,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爲貧困所苦,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聰明才智,因爲連發現它、測試它、實現它的機會都沒有。……

那時我已年近四十,心力、體力都不允許我再做片刻的遲疑,但是除了痛苦的人生經驗,我幾乎是赤手空拳。

大學畢業後二十幾年單調的、不讓人有獨立思考的、等因奉此的小公務員生活,可以把任何人的想象力磨得溜光。唯有那怎樣也不肯死去的對文學的愛好,給我一線希望。但是愛好並不等於能夠。

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以爲他們是最不幸的,白白耽誤了十年青春。然而我們這一代人,被耽誤的,何止是十年?

在文學這一塊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土地上,我開始了爲時過晚的耕耘。

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裏來的孩子》,我寫得很苦,前前後後修改了五遍。投稿《人民文學》雜誌,又被退了稿。我又將退稿投向《北京文學》。也是一位女編輯,詩人張志民的妻子付雅雯。卻得到意外的關注,一字未動的發了頭條。引起了社會的注意,並且在1978年獲得了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在成爲職業作家之前,我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寫作。我只有一間房子,晚上爲了不影響母親、女兒的休息,我在廚房的切菜板上寫。在洗衣服時,或是上班的路上進行構思,就這樣慢慢地集成了我的第一本書。

當我第一次把稿費交給母親的時候,我對他說:媽,我們終於有錢了,您可以不必再去賣冰棍、賣牛奶了。母親哭了。

我要說明的是,我從不歧視賣冰棍、賣牛奶的工作。相反,我認爲憑自己的勞動掙飯吃,比不勞而獲的寄生生活或剝削生活光彩得多。

我自己因爲入不敷出,白天忙完辦公室裏的工作,晚上還要給工廠縫手套,給工程師抄講義,以補償工資收入之不足,母親正是因爲年邁,才從小學教師的位子上退休下來,但是爲了幫我支撐這個家,不得不替奶廠賣牛奶,替冷飲廠賣冰棍。她一生坎坷,自幼喪母,倍受後母的虐待。結婚不久,又被我父親遺棄,一個人拉扯着我,吃糠咽菜,千辛萬苦才把我撫養大,又供我讀了大學。我本應侍奉母親安度晚年,且不說享什麼清福。但是我卻沒有這個能力,使她在將近七十歲的高齡,還要在風吹、日曬、雨打之下辛苦地勞作。

當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裝幀粗糙、紙張低劣的書的時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實就是我的財富。

我永遠不會忘記生活在我周圍的普通人。當我寫作的時候,我心裏想着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老百姓,也想着整個人類,我愛人類,關心着他們的命運和前途,我將盡終生的力量爲人類而寫作,因爲我是從普通人當中走出來的。

1、文中我的第一本書是指

2、指明下句中引號的作用:

A、比那些僞善的、不容我也有常人應有的一席之地的正人君子光明得多。

B、但是愛好並不等於能夠。

C、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

3、當我摩挲着我第一本裝幀粗糙、紙張低劣的書的時候,我又悟到,我的痛苦,其實就是我的財富。一句中摩挲一詞是什麼意思?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4、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本文在寫我的第一本書,開頭六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5、文中說除了痛苦的人生經驗,我幾乎是赤手空拳。請問痛苦的人生經驗具體指什麼?

6、第四段中說:如果不是後來開放,使中國在政治形勢上得到一個全面的突破和進展,無論是我,或是別的什麼人,怎樣拼搏也是無用的。請結合所學說說是怎樣的社會形勢?

7、張潔的文章往往以人和愛爲主題,請結合本文,談談從本文的哪段話能體現出來?

8、文章中說我的痛苦,其實就是我的財富。你是如何理解的?

9、比較張潔、牛漢各是懷着一種怎樣的感情追憶我的第一本書的?

答案:二

1、《從森林裏來的孩子》;

2、諷刺否定;強調;特定稱謂;

3、指用手反覆撫摸;珍惜,愛護,因這書的得之不易而愛不釋手;

4、交代我四十歲以前的痛苦的人生經驗,正是由於這,纔有了我的第一本書。也就是說,文章開頭所述爲寫我的第一本書作了鋪墊。

5、第一段第二句永遠生活在……都沒有;

6、正值文革結束,一切都是百廢待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

7、末段全段。

8、痛苦的人生經驗,是一個成長、成熟起來的階梯,它豐富了人生,鍛鍊了意志,積累了經驗,對於一個渴求進步的人來說,是一生取之不竭的財富;9、張潔:因飽受痛苦而產生的感激與愛的情感;牛漢:崇敬感恩的情感

《我的第一本書》閱讀答案3

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上的是兩個班合用一個教室一個教師的小學。快讀完小學了,不要說現在孩子們多得看不過來的課外書與教輔書,我甚至沒有過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詞典。那時,我是多麼渴望自己有學問啊,並覺得世界上的所有學問就深藏在張老師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詞典中間。小學快畢業了,學校要組織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經寺鎮上去照畢業相。我們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個對我們來講非常遙遠的小鎮。

不久以後,十多個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師帶着上路了。將近中午時分,我們這十多個手腳拘謹、東張西望的鄉下孩子便頂着高原的強烈陽光走到鎮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鎮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個節目是照相。照完相我們走到街上。太陽照在頭頂。我們開始出汗。我伸在衣袋裏的手也開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溼了父親給我的一元錢。父親把吃飯與照相的錢都給了老師,又另外給了我一元錢。這是我那時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筆錢。我知道小夥伴們每人出汗的手心裏都有一張小面額的鈔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裏就攥着五毛錢。表姐走向了百貨公司,出來時,手裏拿着許多五顏六色的彩色絲線。而我走向了新華書店。書店乾淨的木地板在腳下發出好聽的聲音。乾淨的玻璃櫃臺裏擺放着幾十本領袖書,以及幾部當時流行的小說。我有些膽怯地在玻璃櫃臺前輕輕行走,突然停了下來,因爲我一下就把那本書認了出來。

那本書跟領袖書同樣大小,同樣的紅色,同樣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幾個凹印的'字卻一下撞進了眼裏:“漢語成語小詞典”。我把攥着一塊錢人民幣的手舉起來,嘴裏發出了很響的聲音:“我要這本書!”

書店裏只有我,還有一個營業員。

營業員走過來,和氣地笑了:“你要買書嗎?”

我一隻手舉着錢,一隻手指着那本成語詞典。

但是,營業員搖了搖頭,她說:“我不能把這書賣給你。買這本書需要證明,證明你來自什麼學校,是幹什麼的。”我說自己來自一個漢語叫馬塘、藏語叫卡爾古的小學,是那個學校的五年級學生。她說:“那你有證明都不行了。你們馬塘是馬爾康縣的,刷經寺屬於紅原縣。你要到你們縣的書店去買。”我的聲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聽清的小聲音說了一些央求她的話,但她依然站在櫃檯後面堅決地搖着頭。然後,我的淚水便很沒有出息地下來了。我越想止住眼淚,這該死的液體越是歡暢地奔涌而出。營業員吃驚地看着我,臉上浮出了憐憫的表情。

她說:“你真的這麼喜歡這本書?”

“我從老師那裏看見過,我還夢見過。”

現在,這本書就在我面前,但是與我之間卻隔着透明但又堅硬而冰涼的玻璃,比夢裏所見還要適遙不可及。

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她說:“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乾了眼淚。她說了一個簡單的成語,要我解釋。我解釋了。她又說了一個,我又解釋了。然後,她的手越出櫃檯,落在了我的頭頂,深深嘆了口氣,說:“不容易,一個鄉下的孩子。”然後便破例把這本小書賣給了我。

從此,很長一段時間,我像閱讀一本小說一樣閱讀這本詞典。從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書。從此,我對於任何一本好書都懷着好奇與珍重之感。

(有刪改)

1.簡要複述“詞典的故事”。要求寫清楚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答:

2.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幾個詞語依次概括出來。

答:盼望→( )→( )→ 看到希望→ 珍惜

3.本文語言富有表現力。請參照示例簡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示例: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當時的心理感受,營業員的憐憫使我產生好感。

(1)書店乾淨的木地板在腳下發出好聽的聲音。

答:

(2)但上面幾個凹印的字卻一下撞進了眼裏:“漢語成語小詞典”。

答:

4.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她的手越出櫃檯.落在了我的頭頂,深深地嘆了口氣,說:‘不容易,一個鄉下的孩子。’然後便破例把這本小書賣給了我。”請體會這一細節用一段話描寫營業員此刻的心理活動。

答:營業員心想:“ ”

5.請聯繫實際談談你從本文中獲得的啓示。

答:

參考答案:

1.小時侯,“我”渴望有一本詞典。小學畢業前,我到新華書店買詞典,但因爲我沒有證明,營業員不肯賣,我禁不住流淚。她同情我,考了我兩個成語,然後破例賣給我。

2.激動(或“興奮”、“驚喜”) 傷心(或“絕望”)

3.(1)“好聽”一詞突出反映了“我”進入新華書店時的喜悅心情。(2)一個“撞”字,形象地表現了“我”發現夢寐以求的詞典的驚喜。

4.符合人物心理,能扣緊語境展開描寫;語言通順。

參考示例:按規定是不能賣給他的,可這孩子這樣渴望買詞典,這麼好學。孩子還蠻聰明的,考兩個成語居然都答對了。算了吧,還是賣給他吧。說不定這會改變孩子的命運呢。

5.參考示例:我們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但許多學生沉湎於物質的享受,不喜歡讀書,忽視了精神上的追求。我們應該像作者一樣對知識有“好奇與珍重之感”,用精神食糧豐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