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羣》語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篇一:《鳥羣》閱讀答案

《鳥羣》語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鳥羣 ①只要有土地,就會有千姿百態的生命,土地是最偉大的魔術師。讓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鳥類帶來植物的種粒,展開最初的繁榮。鳥是靈異之物,有別於其他,鳥持有某種神祕的身份:它創造,它飛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說話,它是唯一能模仿人類語言的生靈,如果願意,它的旅程可以橫貫地球的兩極——鳥是神的擬態。人們想象中的天使,就是將人與鳥的形象結合起來設計而成的。 ②據說,兩億年前,昆蟲是地球上唯一會飛的動物。這飛的本領後來被鳥所超越,因爲飛,鳥的視覺比別的動物都要高遠。 ③我小時幻想的超凡技能唯有飛,甚至有一段時間,每個夜晚我都在黑暗中偷偷練習,幼稚而徒勞地揮動雙臂,以爲經過不懈的努力,小小的胳膊也可以終有一日飛動起來。我還不明白有些願望終生難以實現,有些幻想存在的目的,只是爲了映照出現實生活的窘態,甚至成年以後的睡眠中,我依然會夢見自己懸浮於空中,算是對早年寂寞理想的呼應。 ④鳥在頭頂,註定要我仰視。 ⑤我對鳥報有永久的驚奇,它們令我感慨於造物的精巧安排,它們的聲音曾怎樣打動我的心腸:花腔的情歌,押韻的詩誦,戰鬥時的號角,臨死前的嘆息……在我看來,甚至靚女故作港臺腔“哇”的驚歎之聲,也不若烏鴉來得直爽。 ⑥除了風格迥異的鳴囀方式,它們還有各自獨特的飛翔節奏,或高或低,或收或展;海鷗的圓舞,佛法僧的狐步,雨燕的華爾茲,大雁的集體舞……鳥優美地起伏身體,天空中充滿生動的舞蹈。 ⑦可能我們對鳥存在很多曲解,例如貓頭鷹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本是警戒的手段,我們卻理解爲明哲保身的鬆弛態度。但可以肯定的是,鳥無疑在衆多方面爲我們提供着美德的範本。 ⑧秋晴裏雁羣飛過,它們擁有良好的個人素質和集體自律,暴風雨也不能破壞它們整齊的陣形。加拿大大雁遷徙時要長途飛越,途中基本不進食,但要經常尋找水源清洗羽毛,這令人不能不聯想到高尚的自潔品德。 ⑨雖然大多數人宣稱,鳥在天性上就不依賴人;我卻堅持認爲,這並非由於對人的偏見,乃是出自致命的經驗。 ⑩不勝枚舉的暴行,損毀着人性本來有的溫情。有一種名叫“圃鵐”的小鳥,因其味道獨特,從古羅馬時代起就被擺上歐洲的餐桌。食用之前,需以小米將其催肥;爲了讓它們日夜不停地吃小米,竟要弄瞎它們的眼睛。北京最近又新開了一家特色餐館,看家菜竟是孔雀肉。活孔雀餵養在店前的柵欄內,金藍銀碧的羽毛被當做廢物拔除。我們的食文化中擴展出如此粗野的項目,反映出人們對美的極端漠視與內心的冷酷。 我知道,所有佔有慾的源頭,幾乎都是無辜的熱愛。

1.爲什麼說“鳥是靈異之物”?答:________

2.第⑦段中畫線的“美德”和第⑩段中畫線的“暴行”各指什麼?答:________

3.第⑤段中的畫線句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麼?答: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段的最後一句話的?答:________

5.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

6.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人類與鳥羣關係的看法。答:________

答案:解析:

1.因爲“鳥持有某種神祕的身份:它創造,它飛翔,它用歌唱的方式說話,它是唯一能模仿人類語言的生靈,如果願意,它的旅程可以橫貫地球的兩極——鳥是神的擬態”。 2.美德:自律團結和高尚的自潔品德。暴行:鳥被摧殘並被擺上了人們的餐桌。 3.排比、類比;表達了作者對鳥的讚歎。 4.人類對鳥類所犯的罪行,來源於自身的貪婪,他們把熱愛扭曲爲佔有,造成了對鳥類的深深傷害。 5.表達了作者對鳥的喜愛、敬佩和憐惜之情,同時也流露出了作者對人類殘害鳥類惡行的強烈不滿。 6.示例:鳥類和其他動物一樣,都是人類的朋友,人類要與它們和諧相處,否則也會受到懲罰(來自大自然的懲罰)。

篇二:《鳥羣》閱讀答案

《鳥羣》

①又是一個金風送爽的季節,我攜妻帶子回到了故鄉。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發出一種誘人的清 香。農人們正在修車磨鐮準備秋收,孩子們在鄉場上玩耍,一羣羣的雞在田畔渠頭覓食。我望着眼前這些熟悉的場景,心裏感到異常親切。然而,於我的記憶中,似乎總少了一些什麼,是什麼呢?是鳥羣。那種一到秋天,便一羣一羣的,於空中盤旋起落呼嘯而過的鳥羣。

②在我童稚的心靈裏,在我少年無羈的記憶裏,鳥羣實在是一種令人陶醉的景觀。

③我的家鄉在樊川的腹地,它南依終南山,北靠少陵原,東傍一片丘陵,西依神禾原。川地中有無數的溪渠溝汊穿流其中。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這裏水豐地肥,林木豐茂,是鳥類棲身覓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記憶中,少年時代家鄉的鳥似乎特別地多,房前屋後,水湄曠野,到處可見到鳥兒們飛翔的身影,覓食、嬉戲的蹤跡。我家的門前是一道小溪,緣溪邊生長着兩排高大的樹木,樹木多爲白楊、榆柳,也有一棵苦楝。樹木的頂端有許多鳥窩,小巧玲瓏的斑鳩窩,棕色碩大的喜鵲、鐵老鴉窩,還有白鶴窩,黃鸝窩,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鳥窩。至於燕子和麻雀,它們的窩多築於人家的檐下屋內,樹上找不到它們的巢穴。因了這個緣由,故而,我一年四季可以聽到鳥兒們的鳴啼。

④春天,草木萌動,鄉間便是一片欣欣向榮。“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大雁北遷,它們開始忙碌築巢。杜鵑聲聲,黃鶯亂啼,麻雀亦嘁嘁喳喳,讓人覺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我常常於酣眠中被窗外樹木上的鳥鳴聲驚醒 ,睜眼一看,外面已是一片明媚;陽光已越上了窗櫺,爬上了樹木梢頂。這時,我的心情便無限愉悅,穿衣起牀吃飯。邀上小夥伴們,奔向原野上拔豬草,遊玩嬉戲,找鳥窩,掏鳥蛋,或用自制的彈弓打鳥。鳥往往罹彈而殞,鳥蛋也往往被我們從樹洞鳥窩中摸出,這些都被我們用溼泥裹了,放在火中燒透烤熟,灑上從家中偷出來的鹽巴,分而食之。那種甘美、醇香,讓我至今難忘。

⑤一首外國歌謠這樣唱到:“夏日來了,令人回憶。”其實,令我回憶的鳥羣,在家鄉的夏日裏是絕然看不見的。這並非鳥兒不多、不能成羣的緣故,而是因爲鳥兒們這個季節正忙於繁殖哺育後代;或者耐不得炎熱,藏進綠樹叢中。整個夏天,其實是鳥兒最多的時候,它們不扎羣,亦不大鳴叫,只是在蓊蓊鬱鬱的樹林裏飛來飛去。只有到了傍晚,百鳥噪林的時候,你纔可感到鳥兒的繁多,鳥羣的龐大。一次,我和幾位夥伴在樹林中找蟬蛻,耐不得鳥兒的聒噪,我隨手撿了一塊石頭,向樹枝間使勁扔去。隨着一聲哀鳴,一隻麻雀便若一片驟遭蟲蛀霜打的'樹葉一樣,從樹枝間掉了下來。受驚的鳥兒“轟”地一聲飛向天空,霎時間,鳴聲一片,黑了頭頂上的一片天空。

⑥然而,最讓我癡迷的還是家鄉秋天原野上的鳥羣。

⑦幾場秋風、幾場秋雨之後,故鄉的原野上便是一片金黃了。於麗日下,於澄明的碧空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道魅人的風景,那就是雁陣。大雁們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隊伍,嘎咕嘎咕地鳴叫着,從我們的頭頂飛過,由北而南,漸去漸遠,以至於無,令少年時代的我,生出無限的暢想。而呼嘯的麻雀羣,若風暴驟起於萍末,在莊稼地的上空,在鄉場,刮來刮去,亦讓人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感覺。有時,麻雀羣停駐在十幾棵光禿禿的樹上,樹上便立刻像長滿葉子。這些葉子在叫嚷着,吵鬧着,讓人覺出一種無限的生意。至於灰喜鵲,它們往往也在這個季節一大羣一大羣地從村莊的上空飛過,從原野上飛過,不知從哪裏來,亦不知往哪裏去了。還有一種鳥,我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專門吃柿子。也是大羣地來,每次來,家鄉的柿子便會遭一次劫。但家鄉人似乎並不恨這種鳥,有時在摘完柿子後,往往還給樹上留下幾個,供這些遲來的鳥兒們吃。

⑧曾幾何時,家鄉的鳥羣在我們不知不覺間消失了。生態的破壞,環境的變遷,使河流乾涸,樹木減少,鳥羣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供棲身、生存的家園。現在,家鄉廣袤的原野上偶爾還能見到麻雀羣。但在我看來,亦沒有記憶中的龐大、壯觀了。若干年後,連麻雀們是否也會棄我們遠去?我說不清楚。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繁衍,但我們誰願意面對一個沒有鳥羣的明天呢?站在故鄉的土地上,我翻撿着少年時代的記憶,於心靈深處默默地呼喚:歸來吧,我的鳥羣!

11. 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 作者回到故鄉,感到異常親切,卻因爲沒有看見過去那種秋天時節一羣一羣的鳥兒在天空翻飛的景象,心裏若有所失,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B. 作者的故鄉水豐地肥,林木豐茂,是鳥類棲身覓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鳥羣只是成爲作者童稚的心靈中令人陶醉的景觀。

C. 第④段寫作者少年時代早上穿衣、起牀、吃飯,然後和小夥伴們到原野上拔豬草、遊玩嬉戲、找鳥窩等,意在突出作者小時候天真、活潑、淘氣和愛鳥。

D. 作者家鄉有一種專吃柿子的鳥,但家鄉人似乎並不恨這種鳥,有時甚至還在樹上留下幾個柿子,讓遲來的鳥兒們吃,這體現了家鄉人濃濃的溫情。

E. 全文以故鄉的鳥羣爲敘寫對象,以記憶中的故鄉的鳥羣帶給作者的獨特感受爲線索,寫出了作者回到故鄉後看不到鳥羣的無奈與苦悶的心情。

12. 本文圍繞“鳥羣”展開敘述,條理清晰,請具體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5分)

13. 請從藝術手法角度賞析第⑦段。(6分)

14. 作者最後說:“若干年後,連麻雀們是否也會棄我們遠去?我說不清楚。”作者爲什麼“說不清楚”?他要表達什麼?請結合原文並聯系現實加以探究。(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