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秋·煙水闊》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長安獨客,又見西風,素月丹楓,悽然其爲秋也。因調夾鍾羽一解。

《玉京秋·煙水闊》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煙水闊。高林弄殘照,晚蜩悽切。碧砧度韻,銀牀飄葉。衣溼桐陰露冷,採涼花,時賦秋雪。嘆輕別,一襟幽事,砌蛩能說。

客思吟商還怯。怨歌長、瓊壺暗缺。翠扇恩疏,紅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風,恨最恨、閒卻新涼時節。楚簫咽,誰倚西樓淡月。

[註釋]

①玉京秋:周密自度曲。

②蜩(tiáo):蟬。

③碧砧(zhēn):搗衣石。

④銀牀:井欄,用灰白石作成,似銀,故名。

⑤秋雪:指蘆花。

⑥砌(qì)蛩:指蟋蟀。

1.詞上片描繪了何種意境?有何作用?

2.古人云,本詞“託辭微婉,寄興遙深”,請以結尾爲例賞析。

3.詞的上片描繪了怎樣的景色?

參考答案

1.詞上片寫景,由遠而近。“煙水闊”從遠大處落筆,展現出遼闊蒼茫的景色;“高林”“晚”“碧砧”“銀牀”景物由遠及近,四句色彩冷淡,聲響悽清,有層次地描繪出一幅湖天秋暮圖。

作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襯托詩人感傷愁苦之情。(意對即可)

2.本詞收束句“楚簫咽,誰倚西樓淡月”以景結情,首尾圓合。以遠處的簫聲,來喚醒詞人的沉思,來襯托遊子的孤寂;以動映靜,哀景哀情,益增悽然之感。(意對即可)

3.詞的上片首句從遠處落筆,“煙水闊”展現出遼闊蒼茫的自然景色,“高林”“晚蜩”“碧砧”“銀牀”,景物由遠及近,這四句色彩冷淡,聲響悽清,有層次地描繪出一幅湖天秋暮圖。(意對即可)

翻譯

我獨自一人客居京師,又見到了西風,淡月,和紅色的楓葉。蕭颯悽清的秋色,使我心中不禁感到了無限淒涼,於是創作了一曲夾鍾羽。

輕煙籠罩,湖天寥廓,一縷夕陽的餘光,在林梢處短暫的停留。宛如玩弄暮色一般,晚蟬的叫聲分外悲閔嗚咽。畫角聲中吹來陣陣寒意,搗衣砧敲出閨婦的相思之切。井邊飄下梧桐的枯葉。我站在梧桐樹下,任憑清露沾溼了我的衣鞋,採來一枝蘆花,不時吟詠這白茫茫的花絮如雪潔白。我感嘆與她就此輕易離別,滿腔幽怨的哀痛,就連臺階下的蟋蟀也彷彿在替我低聲訴說。客居他鄉吟詠着秋天,只覺得心情淒冷寒怯。我長歌當哭,暗中竟把玉壺敲缺。如同夏日的團扇已被捐棄拋撇,如同鮮豔的荷花枯萎調謝,一切芳景都已消歇,我在蕭瑟的秋風中傲然獨立,心中無比怨恨,白白虛度了這清涼的時節,遠處傳來簫聲悲咽,是誰在憑倚西樓側耳傾聽,身上披着一層清冷的淡月。

賞析:

《玉京秋·煙水闊》是南宋詞人周密的作品。此詞抒寫客中秋思,應是宋亡前客居臨安時作。上片從秋容、秋聲、秋色幾個方面繪出一幅高遠而蕭瑟的圖景,襯托作者獨客京華及相思離別的幽怨心情。下片感慨情人疏隔、前事消歇,“怨歌長、瓊壺敲缺”句又不僅限於寄託離愁別恨,也隱含着長年沉淪下僚,鬱郁不得志的喟嘆。結尾畫出側耳細聽遠處蕭聲悲咽,舉頭凝望朦朧淡月的主人公的幽獨形象,悽寂情狀不言自見。全詞以描寫結合抒情,呈現出一幅悽清的秋景圖,有力的.襯托作者內心的愁情,喚醒詞人的沉思,來表現遊子的孤寂,語言清麗精工,風格高秀婉雅。

本篇爲秋日傷懷之作。上片從秋容、秋聲、秋色幾個方面描寫登臨所見高遠、蕭瑟的秋景,抒發客居京華的感傷幽怨。下片感慨往事如煙,抒寫離愁別恨和鬱郁不得志的苦悶。全篇語言清麗,筆致清秀婉雅。

上片以景出情,寫景由遠及近。詞一開篇便以寫意筆墨,描繪出蒼茫遼闊的水天之景。“高林弄殘照”四句,寫景由遠及近,有聲有色,視角多變。以“碧”、“銀”字眼形容搗衣石和井欄,用語綺麗,意境悽美可感,委婉地傳達出了秋思之情。“衣溼”兩句,始出現感秋之人,“衣溼”說明其久立“桐陰”下,“露冷”見夜深,“採涼花”暗點懷想伊人,引出別恨。結尾幾句,“嘆輕別,一襟幽事”點出離別之實,然後以“砌蛩能說”一筆宕開,不談離別緣由。這種寫法即所謂“直處能曲”,乃婉約派詞人擅長路數。

下片開篇三句極寫悲秋情緒,“怨歌長、瓊壺暗缺”語出周邦彥《浪淘沙慢》“怨歌永,瓊壺敲盡缺”,一抒鬱郁不得志的苦悶。“翠扇”三句感慨年歲已老,仍未建功名。辭情委婉,含蘊悠長。“玉骨”三句進一步抒發韶光空度之恨。意脈暗合開篇景物描寫。結尾兩句筆鋒突轉,以嗚咽的簫聲驚醒悲秋之人作結,極寫遊子的孤獨情緒。以動襯靜,更添淒涼之感。結尾二句即景,以動映靜,益增悽然之感,以問作結,令人回味不已,頗有餘音繞樑之感。

全首詞結構嚴密,井然有序,語言精煉,着筆清雅,確爲千錘百煉之作。感秋懷人的客愁別恨,不滯實事,亦不直言,而是憑藉最具特徵的事物的描寫,逐層烘染,委委道出。讀者在體會蟬聲、蛩聲、砧聲、簫聲中、浮想聯翩,情緒隨之起伏,不由得感到了作者秋思的悠長纏綿,不禁要與之一道感慨嗟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