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祖先》閱讀答案

①祖先的墳靜靜地臥在山坡上、河灘旁。白雲從頭頂掠過,向大地微笑致意,他們看不見;飛鳥從旁邊飛過,翅膀劃過氣流的聲音,他們聽不見;風在草尖上奔跑,腳步輕柔,儀態萬方,他們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叢間悄悄私語,釋放出一縷淡淡的芬芳,他們聞不見。祖先是寂寞的。

《活着的祖先》閱讀答案

② 祖先們活着的時候,彼此牽連在血緣的紐帶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溫度的陽光,也承擔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來的風風雨雨。他們曾經榮耀,也曾經坎坷,曾經爭鬥,也曾經和睦。他們老了,累了,病了,一個個最後或安順或無奈地辭別人世,誰也沒能走出生命無常、枯榮自守、順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們走了,從此,家族的家譜上多了一個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莊裏的功過口碑;從此,家族的飯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斷斷續續的咳嗽;從此,村莊的土地上,少了一個俯向大地勞作的身影。他們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風光榮辱全部帶到了土裏,帶進時間深處,最終成爲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種種如意、不是、鬥爭和計較,統統化爲塵埃,化爲子孫後代奠念他們時的一把把香火、一場場祭祀。

④在傳統的節日裏,尤其是家族裏舉辦紅白喜事的時候,當後代們把一炷炷香裱在墳前點燃,當一縷縷青煙從墳塋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間滲入泥土,一張張燃盡的紙灰隨風飄遠,當感恩的叩拜、祈求風調雨順人丁興旺的禱詞自心間涌起,祖先們復活了。祖先們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儀式結束後,子孫們從墳頭經過田頭,最後回到自家的檐頭。或許,祖先們思謀着,以何種方式沿着子孫白天留下的腳印回家。白天,祖先們幻化爲一隻鳥,回到曾經的家門前,站在高高的大樹上,俯視曾經居住了一輩子的房子,哪裏少了一片瓦,哪裏多了一塊磚;晚上,祖先們幻化成一陣風,乘着夜色,潛入依舊留有自己氣息的院落裏,撫摸曾經烙有自己掌紋的農具,哪裏多了一片鏽,哪裏多了一個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後代們熟睡的時候,祖先們悄悄從窗縫裏潛入糧倉,巡視糧倉是否盈實。清晨,當晨曦穿過林梢,撒在庭院裏,他們已經把每個角角落落看了個遍。當看到一處處變化以實物的形式呈現生活逐漸美好的樣子,他們方纔安心離去。

⑥這些年來,每逢重大傳統節目的夜晚,我常常獨坐一隅,反思我們的祖先。儘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風撫摸後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鳥飛到陽臺看我們的糧倉,但我一直覺得祖先並沒有遠離我們。他們如同腳下一粒粒泥沙,翻滾着,流淌着,翻滾到他們曾經走過的田間小路,流淌進他們曾經含辛茹苦勞動過的麥田。以他們靈魂的磷、腐朽肉體的肥,滋養生於斯安於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孫。

⑦ 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墳上燒紙。簡短的儀式結束後,我坐在墳前的一道田埂上,靜靜地看着香火繚繞四散。墳頭上一棵棵枸杞樹蓬勃如華蓋,掛滿了紅紅的果實。這串串枸杞像一盞盞小小的紅燈籠。莫不是它們在每個夜晚悄然亮起,給潛入村莊的祖先們照明?架在枸杞樹上的鳥巢偶有鳥雀飛來飛去,是不是爲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這遠山遠野間,還有家的氣息?那葉齒鋒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長得茂盛無比,像是守護要地的衛士,個個英姿颯爽,士氣十足。難道它們也在冥冥之中聽從祖先的召喚,護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園?我們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成爲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墳頭是一個個路標,祖先在那頭,我們在這頭。祖先是我們生命的源頭,我們是一條條遊走遠方的.支流。祖先已經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黃土壘就的墳頭,如同靜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遠發黃的教科書,指引着我們生命的走向。

1.文章開頭說“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說“祖先們不再寂寞”,應如何理解?(4分)

2.結合文意,簡要分析兩處畫線句子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3.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4.請結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這一標題的意蘊。(6分)

參考答案:

1.祖先無法感知世間的一切美好,因此說是寂寞的;祖先能夠享受到後輩們的祭奠、叩拜,因此不再寂寞。(4分。每個要點2分,意思對即可)

2.(1)運用排比手法,強烈地表達出對祖先去世的傷感和懷念之情; (2)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祖先們對家園的眷戀,對子孫後代的關心。(4分。每個句子2分,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對即可)

3.蓬勃茂盛、富有生機的景物爲墳地增添了生氣和溫情 (2分)表達對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種方式存活着”護佑後代家園和子孫的感念之情,深化主題(2分)。 (4分。意思對即可)

4.(1)祖先雖已逝去,子孫們仍一直覺得他們並沒有遠離,他們仍然如活着一樣關注、呵護、滋養着後代。(2)祖先雖已逝去,但他們永遠是後輩們的精神支撐,爲後代指引人生的方向。(6分。每個要點3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