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愚公移山》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對下列加粗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聚室而謀曰室:家人

B.指通豫南 指:指向

C.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險峻的大山

D.雜然相許許:贊同

2.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C.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桓侯遂死

D.跳往助之醫之好治不病以爲功

3.下列各句中,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選段寫愚公決定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並排除疑難,立即行動

B.選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到“隱土之北”,是故事情節的開端,第二層寫移山的情景,是故事情節的發展。

C.選段圍繞愚公移山主要有三種態度,依次是贊同、獻疑、支持

D.愚公移山“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孀妻有遺男,共五人,且老的老,少的少,且運輸工具落後,移山根本不可能成功。

4.將第二大題語段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C

3.D

4.①苦於山北交通的阻塞,出門回家都要繞行,(愚公)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

②於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的幾個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運到渤海的邊上去。(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2

文言文閱讀。

【甲】《愚公移山》(節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精衛填海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②。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③於東海。

【註釋】①枯(zhè)木:枯樹,桑樹一類。②其鳴自詨(xiào):它的鳴聲是自己呼叫自己的名字。詨,呼叫。③堙(yīn):填。

1.解釋劃線詞語的含義。

年且九十__________ 是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

2.用“/”劃分下面句子的節奏。(只畫一處)

常 銜 西 山 之 木 石

3.下面劃線詞語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汝心之固/常銜西山之木石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面山而居

C.其上多柘木/其如土石何?

D.雜然相許/高可二黍許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什麼的精神?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種精神,說說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且:將近 是:這

2.常銜/西山之木石

3.B

4.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5.歌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矢志不渝堅忍不拔的精神。今天我們仍然需要這種精神,人生有時會面對如大山般的艱難險阻甚至或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只要我們有信心,有毅力,鎮定自若,勇敢無畏,就能克服困難,戰勝災難。(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3

【古典文學】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後面20xx題。(共14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乙】有婦人晝日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於水者,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以施歟?

2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懲山北之塞( ) (2)以殘年餘力( )

(3)甚矣,汝之不惠( ) (4) 虎亦卒去( )

21、用∕劃分句子節奏,劃兩處。(2分)

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

22、翻譯下列文言語句。(6分)

(1)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譯:

(2)虎熟視久之,至以首牴觸,庶幾其一懼。

譯:

23、下列對【甲】【乙】兩文內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體現了愚公堅持不懈,永不放棄,世世代代不放棄。鍥而不捨的精神?

B、【乙】文小兒膽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兩文均用了對比的寫法來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婦人的倉皇有力地反襯了小兒的自若。

參考答案:

20、(1)苦於 (2)憑(3)通慧,聰明 (4)終於

21、虎自山上馳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

(1)苦於 (2)憑(3)通慧,聰明 (4)終於

22、(1)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腦袋去碰他們,希望其中有一個害怕。

23、B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4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來源:]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來源:學+科+網]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7.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雖我之死 ▲ ②一厝朔東 ▲

1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 (2分)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A.河曲智叟亡以應 B.或以爲死,或以爲亡

C.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D.何以戰?

19.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說,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對於這一點,你是怎麼理解的?請簡要談談你的觀點及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7. (2分)①即使 ②通“措”,放置。 18. (2分) D 19. (2分)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愁什麼挖不平呢? 20. (2分)能結合原文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5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選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更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真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閱讀題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懲山北之塞_______

(2)且焉置土石_______

(3)何苦而不平_______

(4)無隴斷焉_______

2.翻譯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回答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愚公移山的決定得到大家擁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體現移山艱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現愚公駁斥智叟勝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行、王屋兩座山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應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說這個故事的最後還是靠神仙的力量把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還是無能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讚揚了以愚公爲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認爲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爲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認爲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

D.文章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雖然增強了藝術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該批判的。

參考答案

1.(1)戒,這裏是。

(2)安放。

(3)愁。

(4)高地

2.(1)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

(2)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寡婦孤兒都比不上。

3.(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3)雜然相許;

(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5)河曲智叟亡以應;

(6)帝感其誠。

4.京城氏之子是“遺男”,年紀又很小,他去幫助愚公移山,必然是得到了他的寡母的同意,可見愚公的事業受到了衆人的擁護。再從“跳往助之”來看,他是出自真誠,高高興興地去的,更有說服力。(意對即可)

5.示例:不同意。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動,文章這樣寫,恰恰表現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舉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對即可)

6.D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6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題目.(共12分)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

⑶ 懼其不已也 已:

⑷ 無隴斷焉 隴斷 :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⑴ 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小題3】在人和山這對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愚公認爲:子孫無窮,人力 無限,而山不加增,人定勝山;智叟認爲:人是“殘年餘力”,山卻高大難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談談你對二人的評價。4分

答案

【小題1】毛,通“苗”,“草”的意思;亡:通“無”;已:停;隴斷:被高地阻斷。

【小題2】你太不聰明瞭! 有什麼擔心挖不平呢?

【小題3】略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全文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自己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毛”“亡”都是通假字,要注意理解。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根據文章的語境,瞭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第一句是倒裝句,要按現代漢語的習慣翻譯,第二句的反問語氣要翻譯出來,最後疏通語句。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分析兩個人物所站的角度,即一個是“靜止”地看問題,一個是“發展”地看問題,從這個方面談感想。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爲探究F。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7

中考真題演練《愚公移山》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愚公認爲兩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錯誤的一項是( )

A.有不可動搖的決心。 B.有無窮無盡的子孫。

C.這兩座山不會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幫助。

2.用科學的眼光看,愚公移走兩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結果由天帝派神搬走了兩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作者之所以這樣寫,其目的是:( )

A.宣揚封建迷信思想,誇大神的作用。

B.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C.宣傳人定勝天,不必用科學,只須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不識時務的消極思想。

3.對下面句子理解錯誤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B.雖我之死:雖然我死了。

C.無隴斷焉: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D.懼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幹下去。

4.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填寫。)

5.說明愚公駁倒智叟的一句是:

6.結尾說上帝被愚公的“誠”感動了,這個“誠”指的是什麼

【中考真題演練】參考答案1.D 2.B 3.B 4.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河曲智叟亡以應。 6.指愚公移山的決心和實際行動。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

⑴懲( )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

2.請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下面這一勞動場面描繪出來。

(愚公)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爲三層,請用文中語句寫出二、三層大意。

第一層:面山而居

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贊同愚公的做法?爲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苦於;⑵同“慧”,聰明。

2.參考: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稍長的三人挑着擔,拿着鎬上了山,鑿巖石,挖泥土,揮汗如雨,號聲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跡成了山脊裏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3.聚室而謀;叩石墾壤。

4.參考:寓意: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的道理。贊成:因爲遇到困難一味退縮是不會成功的,只有堅持奮鬥才能成功。不贊成:因爲當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決的困難時,學會放棄,另找其它的辦法,就不會鑽死衚衕,陷入困境。(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9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與汝畢力平險險:險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聰明

C.雖我之死雖:即使

D.懼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面山而居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獻疑曰其真無媽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豈能爲暴漲攜之去

10.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爲下文移山、負山等情節做鋪墊。

B.第②③段先寫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張,全家人又討論決定了運土方案,而後立即行動;再寫河曲智叟聞訊趕來,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駁斥了他的錯誤觀點,闡述了人力無窮、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寫“操蛇之神”的恐懼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決心所感動,山最終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迷信思想,認爲神的力量遠大於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文章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12.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是又審議的,請簡析。(2分)

答案:

8.A9.A10.C11.略

12.①“愚”和“智”是一對反義詞,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②“愚公”大智大勇,堅定執着而命名“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頑不靈而命名爲“智”,增強了諷刺效果。③“公”是敬稱,相當於“老人家”,“叟”是一般甚至帶有一絲不敬的稱呼,相當於“老頭子”,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傾向。(答到任意兩點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0

【甲】愚公移山(節選)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乙】賣蒜叟

[清]袁枚

南陽楊二相公精於拳術,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一日,有賣蒜叟,咳嗽不絕聲,旁睨①而揶揄②之。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牆,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牆,不能打人。”楊罵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縛於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於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一石橋外矣。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諷刺。

15、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叩石墾壤 叩頭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雜然相許陷入尺許

1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箕畚運於渤海之尾(用箕畚裝土石) B、始一反焉(開始)

C、觀者如堵(牆)D、老人鼓腹縱之(放開)

17、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中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說明了移山工程的艱鉅,顯示了愚公的氣魄。

B、乙文中畫線句應這樣劃分節奏:“拔其拳/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

C、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中將妻子和愚公進行對比,乙文中將賣蒜老叟與楊二進行對比。

D、乙文給我們的啓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閱讀答案:

15、C 解析 A項,敲、打/磕。B項,將近/況且。C項,代詞,他。D項,贊同/上下。

16、B 解析 B項,始:才。

17、C 解析 甲文沒有運用對比手法。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1)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2.下列兔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雜然相許 吳廣以爲然 D. 以君之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3.用現代漢語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4.實現中國夢,任重而道遠。從選文中愚公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3分)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1—4題。

愚公移山

(節選)

河曲智叟關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曹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詞。

(1)固不可徹( )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3)何苦而不平( )

(4)河曲智叟亡以應( )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甚矣,汝之不惠!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以殘年餘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爲愚公“愚”嗎?爲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通;(2)窮盡;(3)愁;(4)通“無”。

2、你太不聰明瞭!

3、D

4、不愚。因爲從這個句子裏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展的目光,儘管憑他個人的能力不能實現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後代子孫堅持奮鬥,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

(意思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3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 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於帝

3.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

4.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爲(1分)

答:

5.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啓示?(2分)

答:

6.李白勤學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麼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學業。(1分)

(注意譯準“固” “徹” “感” “卒”,其餘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恆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視情況給分)

6.(2分)【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1分)

7.(2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各1分)

8.(2分)從側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願。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4

《愚公移山》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鯀禹治水》

洪水滔天,鯀①竊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殺鯀於羽郊④。鯀復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註釋】①鯀: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首領,禹的父親。②息壤:古代傳說的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③祝融:傳說中的火神。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復:肚子,現在寫作“腹”。

5.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汝之不惠: (2)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而山不加增 朝而往,暮而歸 B.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

(2)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請運用愚公移山、鯀治水這兩個事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參考答案:

5.(4分)(1)通“慧”,聰明 (2)地面所生的草木 (3) 比得上 (4) 鋪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聽說了這件事,擔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

(2)鯀偷竊了天帝的“息壤”用來堵塞洪水,(卻)沒有經過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懷着慈愛之心,愛所有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你就擁有與一切破壞力量做鬥爭的勇氣。(1分)愚公愛大山,愛民衆,希望讓他們過上更便利的生活,於是他擁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氣(1分);鯀熱愛百姓,在洪水氾濫,百姓生命財產受到威脅之際,他挺身而出並冒死竊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無懼。(1分) (意對即可)

《愚公移山》閱讀答案15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加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將近)

B.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懲:苦於)

C.冀之南、漢之陰(陰:〈漢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2.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每假借於藏書之家(《送東陽馬生序》)

B.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遊記》)

D.以殘年餘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文章讚揚了以愚公爲代表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宏偉抱負,批判了智叟那種不求進取,知難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極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這個人物與愚公進行對比外,還用遺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動”等情節來襯托愚公,從而使愚公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C.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認爲人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爲力的,所以反對移山;而愚公從發展的觀點出發,認爲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堅持移山。

D.文章結尾藉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雖然增強了藝術效果,但也宣傳了生死輪迴、因果報應等封建迷信思想,這是應該批判的。

5.閱讀下面的小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詩和《愚公移山》都以山爲喻,蘊含了對困難的認識和態度。試結合詩、文寓意,說說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B

3.(1)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將土石)運到渤海邊上。

(2)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還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怎麼樣呢?再說,把泥土石塊放到哪裏去呢?

4.A

5.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會遇到一個又一個困難,我們要做好面對和克服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並堅信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