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閱讀練習及答案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

春從心出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心武(16分)

①願乘火車,喜歡那窗外舒捲的田園畫面;願乘輪船,喜歡那船頭劈開的浪花飛濺;願乘飛機,喜歡那舷窗外的雲海無邊……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

②願有機會,被準允一個人進入沒有演出的劇場,隨便選一個適中的座位,靜靜地坐在那裏,凝望那垂閉的大幕,在萬籟俱寂中,以回憶,以想象,以對自己鍾愛的編劇、導演和演員的深深感激,以對藝術的敬畏與對審美的忠貞、從心靈裏,演繹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劇,難以言喻……啊啊,那是怎樣的一種超級享受!

③當近照堆積如山時,我們厭倦了攝影,甚至消退了清理回味的興致。可是,我們對舊照片的窺視欲久盛不衰,難道非得通過人世的紛亂,自我的顛沛,以痛苦的失落、無奈的損減,當那歲月梳蓖過的殘照,零星如梳齒上的斷髮時,我們才能懂得珍惜,生髮出琴絃般顫動的情愫麼?

④以往,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爲總覺得那陳列出的新書,有許許多多都應該抓緊購買,而自己囊中羞澀,慾壑難填——甚至僅僅是站在書店的櫥窗前,便有一種受到特殊強刺激的感覺,怦然心動,難以自持;常常是,進去時拼命告誡自己不得癲狂,而出來時卻囊空如洗,抱着一大包書,踽踽獨行在長街之上,因爲連乘公共汽車的錢也沒留下,步行抱書回家真乃苦難的歷程……及至回到家中,洗手沏茶,仰坐觀書,那一份悠哉遊哉的勁頭,噫,亞賽小神仙!如今呢,害怕走進書店,是因爲那些花花綠綠的出版物,雖然呈現着滿坑滿谷之勢,不像以往那樣隔着櫃檯,大半還得有勞售貨員取拿,可以隨意自選,瀏覽聽便,可是,竟往往很難遇上一兩本想買下的書,甚至帶去打算購書的費用,竟有花不出去的苦悶;終於淘出購得數種,打“的”回到家中,照例洗手沏茶,倚在沙發上展讀,那紙張沒得說是雪白挺括的,裝幀得頗稱“雅皮”,但僅是頭一章,便幾乎每頁都有別字A蹦出,如沙石硌牙,好不掃興!

⑤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書林雜蕪,仍要耐心從中B淘出善本精品,人生詭譎,仍要堅韌地追求活着的真諦。

⑥冬去春來,朋友打來電話,興奮地報告,他那窗外的晴空中,出現了多年不見的南雁羣,一會兒呈一字,一會兒呈人字,躍然翩飛,引出他心中釅釅的詩意,多年不曾寫詩的他,一時竟揮就了五首新作!放下電話,我也久久不能平靜。我們的生命中最輝煌的時刻也只有那麼一段。這都很像北國的春天,會飄然而至,C繡出萬紫千紅,卻又匆匆而去,甚至伴隨着陣陣沙風,在你不經意時,已然落紅滿地。現代人裏,誰還會像林黛玉那樣衰傷地葬花?一時間你會覺得有許多俗衆熙熙攘攘,無情地在你跟前踐着落花去追名逐利,於是惆悵,你喟嘆……但是,我鼓勵自己,也勸告別人,像我那朋友一樣,詩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敗得失,看待生關死劫;需知,有一種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從心靈D滋生出來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

10.作者在開篇強調“旅行之樂,在起點,在終點,更在那前往中的沿途瀏覽”,文中第二、三、四段的哪些內容具體體現了人生旅途中的“瀏覽”?(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3分)___▲______

12.從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來電話”這件事,好像扯遠了,能否刪去?如果不能,請談談理由。(3分)

13.著名作家劉心武一直很注重遣詞用語,此文也不例外,尤其是文中的一些動詞運用得恰到好處。請在文中A、B、C、D四處任選一例動詞,結合具體內容簡析它的妙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結合本文和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題目“春從心出”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3分)①在沒有演出的劇場,從心靈裏,演繹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劇。②對舊照片窺欲久盛衰。③以往和如今買書的不同經歷。(一點一分)

11.(3分)①人生如書,書如人生。②人生詭譎,猶如書林雜蕪。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諦,猶如要從書林中淘出善本精品。(一點一分)

12.(3分)①內容上:這件事啓示人們要熱愛生命,感情生活,詩意地看待生活。②結構上:起過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議論。(結構與內容各2分)

13. (3分)如:動詞“蹦”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這些錯別字出現是多麼的生硬刺眼,像石頭一樣硬邦邦地擋住了我們的視線,破壞了我們閱讀的興致。(答題要求突出語言的生動性具體表現在哪裏,佔兩分;詞語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佔一分)

14.(4分)我們要理智地面對青春,面對生活,珍惜青春,珍惜生活,讓每一天都生活得有意義,讓青春在心靈中永駐。(引用原文——詩意地看待生命,看待青春,看待成敗得失,看待生關死劫;需知,有一種春天是永存的,那便是從心靈滋生出來的,大雁跋涉般的豪情……得兩分。要答出“春”的含義即一種青春,一種有意義的生活,有質量的生命)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2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解釋下列詞語。

烽火:這裏指戰爭。

家書:家信。

連三月:連續多個月。

抵萬金:家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

搔:抓,撓。

短:少。

2.對該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B.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悅之情。

3.本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___望___”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_山河___到___草木花鳥___。

4.本首詩抒發了詩人_______憂中思家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答: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3

(二)閱讀《春夜洛城聞笛》和《逢入京使》,完成1-2題。(共5分)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9.請你發揮想象,描述畫線的兩句詩所展現的情景。(3分)

10.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春夜洛城聞笛》一詩題目中“春夜”“洛城”點出時間、地點,“聞笛”指出詩歌的主要內容,表明詩人因聞笛而寫作此詩。

B.“散入春風滿洛城”運用想象和誇張,寫悠揚的笛聲乘着春風散落全城,表達詩人春夜聞笛的喜悅之情。

C.“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兩句,寫詩人遠赴邊塞,東望故園,長路漫漫,思鄉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詩語言樸素平實,抓住一閃而過的生活片段,抒寫複雜情感,極富人情味。

答案:

(二)詩詞鑑賞:(5分)

9、答案示例:詩人與入京使者走馬相逢,各自都使命在身,行色匆匆,詩人身邊也沒有紙筆,無法寫信了。就託請使者幫忙給京中的家人捎個口信,說詩人一切平安,不要爲他擔心。(共3分,答題要點:“相逢”1分,“無紙筆”1分,“報平安”1分。以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描述均可)

10、B(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判定無誤,但是情感的分析不對,並非表達詩人在春夜聞笛後喜悅的心情,而是詩人的羈旅情懷和離愁別恨)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4


朱自清

1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2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4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5“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着。

6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這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還有地裏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7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8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0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1、總體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在空白處填寫一個詞語)

盼春——繪春——迎春——贊春

2、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題。

描繪春天的美景,表現春的美好與活力,抒發對春天的期盼、喜愛、讚美。

3、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所寫的幾幅圖畫:

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4、詞語賞析:

A、“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句中“醞釀”一詞的本意是什麼?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醞釀”一詞的本意是造酒,這裏指各種氣息在空氣裏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

B、以下語句中加點的詞,極具表現力,試選一個賞析。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偷偷地”寫出了小草生長極爲迅速、讓人不知不覺;“鑽”表現了小草衝破凍土的擠勁兒與力度。這兩個詞都體現了春草無限生機與活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

“鬧”一詞既突出了蜜蜂的多、叫聲大,還將蜜蜂人格化,表現了蜜蜂採蜜時的喜慶氣氛,流露出作者看到這濃濃的春意時的欣喜之情。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這個詞表現了春雨洗滌後的小草“青綠”的顏色特別濃烈、特別耀眼。

5、語句賞析:本文中有許多的比喻和擬人句,找出一句,分析其表達作用。

提煉表達句式:比喻句——運用比喻,把什麼比成什麼,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本體)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擬人句——運用擬人,將什麼人格化,生動傳神地突出了(表達對象)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什麼態度)。

6、最後三段,分別出寫了春天的什麼特點?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三個語段的先後次序可以交換嗎?爲什麼?

表現了春天的新、美、力。表達了作者春天來臨時的無限欣喜,對生機勃勃的春天的讚美,以及受到活力四射的春天的強烈感染與鼓舞。

不能交換。三個比喻“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包含一個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是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

7、問題探究:

1)有人說,第4段寫花,“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此句寫本段內容無關?你怎麼看,說說理由。

這句話與寫花是相關的,是側面描寫花。寫蜜蜂的多,襯托出花的香甜;寫蝴蝶歡飛,襯托出花的色彩豔麗。這樣寫,還賦予靜態的春花的畫面動態的美,使春花圖更有詩情畫意。

2)第5段寫春風,分別從哪些角度寫的?突出了春風的哪些特點?

從觸覺寫春風的輕柔、溫暖;從嗅覺寫春風的(芬芳怡人)芳香濃郁,從聽覺寫春風的和悅(悅耳動聽)。(例句略)

3)試舉例分析本文在語言方面的特點。

多用疊詞,使語句節奏舒緩且有韻律美。

如:偷偷地,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軟綿綿,嗡嗡地,密密地,慢慢走,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擻抖擻。

句式上,長短句交錯,既整齊又富於變化。如:

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花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

多用比喻、擬人,語言優美,抒情味濃。(略)

4)“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有人理解爲“居民們正在做晚飯,屋頂上炊煙裊裊。”,你怎麼理解?根據原文說出理由。

從原文看,此句前作者寫到:“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實際是作者用的比喻,並非指炊煙,而是說“濛濛細雨籠罩着屋頂,如煙似霧一般”,表現春雨的細密、輕柔、飄渺的特點。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5

二、閱讀理解(共57分)

(一)閱讀《錢塘湖春行》,完成11-12題。(6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11.詩歌中哪些景物體現了早春的特點?(3分)

12.這是一首描寫西湖的名篇,詩歌在寫法上有什麼精妙之處,任選一處進行賞析。(3分)

答案:

二、閱讀理解(共57分)

11.水面初平、早鶯、暖樹、新燕、亂花、淺草(3分)

12.示例:①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一個“爭”字突出了早鶯的生機活力,突出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②運用了寓情於景的手法,《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③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有對鶯燕動態化的描寫:也有對腳下植物靜態化的描寫,體現出植物的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任答一點給3分)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6

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 A ,高興起來了, B ,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1、爲文中橫線處補寫原句:

A處應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處應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描寫了一幅□□ 圖,第②段描寫了一幅□□圖。

3、第①段中鬧字用得好,選出下面理解不恰當的一項( )

A、成千上萬的蜜蜂嗡嗡地叫着,顯示出春天的熱鬧。

B、突出蜜蜂之多,羣蜂之樂,襯托花開之豔。

C、突出蜜蜂之多,襯托花朵繁茂。

D、鬧字表現了花下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蟲數量多、陣容大。

4、第①段文字抓住了□□□、□□□、□□□這三個特徵描寫,是按照從□□→□□→□□的順序來寫的。

5、第②段中吹面不寒楊柳風是__________時代的__________的《絕句》一詩中的名句。

參考答案:

1、A處應爲: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B處應爲: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2、D

3、春花 春風

4、花兒多 花兒豔 花味甜,樹上→花下→地上

5、南宋 志南和尚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7

春聲和春深

⑴我寫過北國的春風。記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溝裏,忽然一夜間,呼嘯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撲窗如機槍掃射,木頭樑、柱、椽、檁“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蟲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節作響…… 天亮起來一看,冰雪依舊,只是趴下來點貼近地皮。

⑵春風告退。忽又從千里外,從沙漠,從戈壁起跑,跨欄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嶺,踢蹬起黃沙黃土,高天朦朧,太陽淡化……這樣一而再三,麥苗才吐青,冰雪也還在角落裏、背陰裏、窪裏坎裏齜着白牙。

⑶我服了。後來也愛了。說到愛,我又是江南水鄉出身,那裏的春風叫歷代詩人寫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寫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池塘生春草” 的“生”字,“吹皺一池春水”的“吹皺”二字,都是千古贊爲絕活,咱還?嗦什麼呢,本來在針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時還有立錐之地。 這些絕活早已鐵案如山,咱們不抱沒縫的蛋也罷。這是做詩做文章的話。說到愛,卻又是一番天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極好的詩句,不過我不愛。 “隨”字好,江南水鄉的春風和春雨,是緊相隨的,“潛”字好,“潤”字好,“細”字更好,風也細雨也細也。但“無聲”二字惹翻了我的愛心。

⑷我久居北國,有個弟弟久居北大荒。我們壯年時都不大思鄉,儼然四海爲家了。有回我問他,有沒有偶然心動,念及家鄉的時候?他思索。

⑸我追問好比說一剎那?我這裏有過一剎那來去如閃電,閃電就夠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靂。他說有。有時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處,忽聽屋頂“瓦背”陣雨掃過――沙、沙、沙……江南絕無炕,北大荒沒有“瓦背”,有雨也不會“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風春雨了,你說你沒有思鄉,那是故鄉思念你了。你這個遊子不但不知身在何處,還不知道童年永不離身。我勸弟弟寫詩吧,他一笑,無意於此。人到老時,血管會硬化,腦子卻又會軟化,弄得可笑。蓋世英雄,也難免小丑般收場。落葉歸根之思,我又以爲那是軟硬兼施的東西。若論固執勁兒,只怕是軟硬不吃。

⑹我耳朵裏不大出現弟弟的“沙沙”聲,現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蘇蘇蘇”。江岸“綠”,是蘇蘇“綠”的。春草“生”時,春風 “吹皺”時,“隨”時“潛”時“潤”時,都必定蘇蘇價響。“潤物細無聲”,“無聲”兩字不能接受。好好聽吧,幼苗拔節,童年拔長,那也是蘇蘇響着拔上來 的。老來硬化或軟化的時候,耳朵裏蘇蘇不絕,那是春的回聲。那是故鄉故土的'呼叫。

⑺這是春聲。

⑻北京俗話說:“春脖子短”。意思還是“春短”,中間加個“脖子”,妙!楊樹剛上葉子,柳樹剛吐絮,桃花“暄”,杏花“舊”,都纔看見就暴熱起來了。 頭連肩膀,無所謂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極壯健的人如拳擊勇士,也可以是縮頭縮腦如武大郎者。不過有那猛烈的春風在,漫天的黃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但也不 無可惜,不無可笑。春天就這樣勇了,夏日炎炎怎麼處,冰凍三尺的寒冬又怎麼稱呼。

⑼我問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麼樣?他立刻回答很長,長到過不完的樣子。虧他說得出來,只一個長字。故鄉的遙遠,童年的朦朧,春天的深 沉,無意過篩過籮卻過了,無心淘洗也夢遊一般澄清提純了。只落下一個字:長。我疑心這一長字是思鄉的單相思,不一定實際。寫信去問一位蟄居家鄉的小夥伴, 他一生困頓,現在是混得最好的時候,在鄉下做機修生活。回信來了,說只覺得做生活手冷,快點熱起來好。可見實際長還是長的。手冷希望快點熱起來,那是一個 老手藝人的話。

⑽少年時候我們沒有這種想法,那手總是熱的。“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那時候我們喜歡這樣的詩。現在敢說經歷了滄海桑 由,細細想來敢說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長,才包羅萬象,一個浪花冷一個浪花熱,這個手冷那個手熱,都不過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詩裏文裏看 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實這個“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說的“長”字吧,不過也還有不同。

⑾少年時正是戰爭歲月,我在鄉下跑來跑去。花花草草沒人管,沒有人理。淡淡的陽光,濛濛的細雨。陽光只管照,細雨只管下,誰也不理誰,忽然,山坡上映 山紅開了,人走不到的石頭巖上開了,人走來走去踩得稀爛的黃泥路邊也開了,牛羊吃草的坡上開了,水泥墳圈石頭墳壇那裏拱着水泥拱着石頭開了。映山紅,滿山 紅相映。到了北方,叫做杜鵑,栽在盆裏,放在暖房裏過冬,溼度、溫度、光度樣樣伺候合適了,纔開個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單薄的映山紅當天發乾,再 曬一天,減色。曬上三天,山上殘紅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細雨,不等陽光收走,自會瀠瀠一片。映山紅一掛上針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來了。時雨時 晴,同時雨同時晴,晴雨沒有休時,映山紅沒有休日。這是長了。

⑿在艱難的歲月,我在北國風沙裏,忽然遇上個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國畫展。我沒有了接受的興趣,匆匆一走而過。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畫灰濛濛, 細雨看不見,可又撲面。一道漫坡,坡頭一圈矮矮圍牆,牆裏有些石頭堆又不夠廢墟,說不清。坡下邊有兩頭牛,邊吃草邊瞌睡,牛毛上當掛着針尖水珠,要不,怎 麼朦朦朧朧。我在草地上找紅色,也朦朧似有似無,我認定是有,還是映山紅。

⒀我看見了少年時代,看見了“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看見了老手藝人,手冷望天。在艱難的風沙裏,忽然看見了想也想不起來的故鄉的春天,又朦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這是春深了。

閱讀題:

1.第⑴、⑵段畫線部分都用了修辭手法,形象地表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⑸段中畫線句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對本文分析正確的兩項是__________(6分)

A.擬聲詞“沙沙沙”和“蘇蘇蘇”的不同表明作者聽覺更細緻入微。

B.作者對“潤物細無聲”的欣賞爲下文描述春聲作了感情的鋪墊。

C.作品敘述楊柳桃杏時暗含時光的流動,表現北京“春脖子短”。

D.寫“手冷”和“手熱”的用意在於揭示歲月已經改變了人生處境。

E.“春長”和“春深”一動一靜彼此呼應,銜接巧妙而且結構嚴謹。

F.本文結尾意味深長,空谷迴音中留給讀者思考和相象的空間。

4.從空司和時間的角度,分析第⑾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映山紅的。(3分)。

5.作者從“春聲”寫到“春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6.本文與《故都的秋》都寫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請加以評析。(4分)

答案:

1.(2分)北方冰雪的野性特點以及在春風中消融的過程(答對一點即得2分)

2.(2分)作者認爲弟弟表面上沒有思鄉,而潛意識裏是思鄉的(一點1分)

3.(6分)CF(一項3分)

4. (3分)空間上,作者選取多個地點,強調無論何處映山紅都能綻放着;時間上,作者寫出了映山紅從盛到衰,再到盛開的多次反覆的過程,突出映山紅開放時間之長(一點2分,兩點3分)

5. (3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少年生活的懷戀,也暗含報國之情和憧憬未來之意。(一點兩2分,兩點3分)

6.(4分)本文描述北國之景爲襯托江南故鄉風情的美好,更好地抒發思鄉之情;《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襯出北國秋天的“清、靜、悲涼”,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都之秋的喜愛。(一點2分)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8

(二)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14—15題。(共4分)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

闌干樓閣簾櫳①,

楊柳鞦韆院中。

小橋流水飛紅②。

注:①[簾櫳(lóng)]帶簾子的窗戶。②[飛紅]花瓣飛舞,指落花。

14、關於以上兩首元曲,說法有誤的一項是(2分)

A、曲牌是曲子的調名,又叫曲調。“天淨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則分別是兩首小令的題目。

B、《天淨沙·秋思》中出現了多個景物,其中“夕陽”爲全詩籠罩上一層溫暖的色彩,讓遊子淒涼的心得到安慰。

C、《天淨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襯:動態的“流水”與靜態的“小橋”相映,動態的“西風”與靜態的“古道”相映。

D、《天淨沙·春》的首句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陽光明媚的春色圖:“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風”和煦溫情。

15、兩首元曲中都有“小橋流水”,請你結合作品,說說“小橋流水”的圖景分別蘊含了詩人怎樣不同的情感。(2分)

(二)古詩詞閱讀(共4分)

14、答案:B(2分)

15、答案示例:馬致遠在《天淨沙·秋思》中,借“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畫面,襯托了漂泊在外的遊子內心的孤獨淒涼(或:表達了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白樸在《天淨沙·春》中,則通過“小橋流水飛紅”之景,抒發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2分。每首元曲的情感各1分)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9

長安春感【唐】杜荀鶴①

出京無計住京難,深入東風轉索然。

滿眼有花寒食下,一家無信楚江邊。

此時晴景愁於雨,是處鶯聲苦卻蟬。

公道算來終達去,更從今日望明年。

【注】①杜荀鶴:安徽池州人,晚唐著名詩人。此時作者因科舉失敗,羈留長安。

14、下列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首聯點題,直接抒情,寫出作者兩難的生活處境與矛盾猶豫的心理狀態。

B、頷聯虛實結合,以眼前春花之爛漫與家鄉春景之蕭條形成鮮明的對比。

C、“此時晴景愁於雨”以陰晴不定的春日表達了自己多年奔波勞苦的愁悶心情。

D、作者心緒不佳,即使是婉轉動聽的鳥鳴在作者聽來也如同秋蟬的哀鳴。

E、尾聯以議論作結,同時和首句呼應,回答了首句出留京城的兩難問題。

15、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4、BC

15、①懷才不遇、應試不第的愁悶。②羈留京城,思念故鄉的情懷。③盼望世道公平,早日實現理想的感慨與自信。

解析1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題幹要求選出“對這首詩歌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B項,“以眼前春花之爛漫與家鄉春景之蕭條形成鮮明的對比”說法錯誤,詩中沒有對家鄉春景的描寫。C項,“以陰晴不定的春日表達了自己多年奔波勞苦的愁悶心情”說法錯誤,沒有描寫春日的陰晴不定,而是以樂景寫衷情。故選BC。

15、試題分析:題幹是“簡要分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能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對詞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得出。“出京無計住京難,深入東風轉索然”表現懷才不遇、應試不第的愁悶之情;“滿眼有花寒食下,一家無信楚江邊”表達了羈留京城,思念故鄉的情懷;“公道算來終達去,更從今日望明年”表達了詩人盼望世道公平,早日實現理想的感慨與自信。答題時,指出表達的情感,結合具體詩句內容進行分析。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0

(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9-20題。(8分)

樂遊原 【唐】李商隱

萬樹鳴蟬隔岸虹,樂遊原上有西風。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陽更向東。

曲江春望 【唐】唐彥謙

杏豔桃光奪晚霞,樂遊無廟有年華。

漢朝冠蓋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漢苑花。

【注】①羲和:中國古代神話中駕馭太陽的神。②虞泉: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日落處。③宜春:漢代皇家園林,位於長安東南,唐時更名爲“曲江池”,與樂遊原相鄰。

19.這兩首詩歌,都寫了一天中 時刻的景色,都寫到了長安城外的遊覽勝地—— 。(2分)

20.這兩首詩歌分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9.黃昏/傍晚; 樂遊原

20.李商隱的《樂遊原》主要運用了擬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駕馭太陽奔跑,於黃昏時、日落處停步休息,不肯讓夕陽掉頭向東方升起,表現出對時光的留戀,傳達作者因時光流逝而帶來的遲暮之悲、無奈之感。

唐彥謙的《曲江春望》主要運用對比手法,將已化爲陵墓的漢朝冠蓋,與生命持久的杏桃形成鮮明對比,傳達出作者對繁華已逝、歷史滄桑、物是人非的慨嘆。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1

二、閱讀(共44分)(一)(共4分)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9-10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9.下列各項中對本首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後已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的樣子;春天降臨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表達了詩人念家悲己的感情。

B.頷聯將人的情感賦予花和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面對國都破敗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

C.頷聯“三月”表明喪亂之久,“抵萬金”形容家書珍貴,表達了詩人對妻兒的強烈思念。

D.全詩所寫意象甚多,從“遠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殘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飛鳥。一直到“自身”的白髮,步步推進,“鏡頭”越來越小,將宏大的家國之悲,漸漸滲透凝縮在詩人自己身上。

10.詩的尾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了詩人怎樣的形象?

【分析】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着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着悽苦哀思。

【解答】

(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寫法的賞析。結合詩歌內容,逐項研讀選項,找出理解有誤的一項即可。

A.有誤,首聯抒發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感,不是家悲己的感情。

BCD.正確。

故選:A

(2)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詩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詩歌在尾聯中“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對詩人的形象有一個具體的刻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慼景象,內心焦慮至極,不覺於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髮。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於長安數月,頭髮更爲稀疏,用手搔發,白髮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可見其蒼老之態,他因憂國傷時而過早衰老,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憂愁蒼老的詩人形象。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裏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2

古詩詞閱讀(5分)

【甲】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13.兩首詩都反映了戰爭的內容,但表達的主旨不同,【甲】詩表達了,【乙】詩表達了。(2分)

14.對《雁門太守行》中“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兩句詩加以賞析。(3分)

答案:

13.(2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

詩人忘身報國之情(或立志報國或奮勇殺敵、精忠報國的願望)

14.①“壓”字,寫出了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巨大的情狀,(1分)反映了守城將士處境艱難,(1分)也表現了將士們要浴血奮戰、誓死抗敵的決心。(1分)②從雲縫李透射出的日光照在將士們的甲衣上,金光閃閃,要人眼目,(1分)說明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1分)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1分)(任答一點即可)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3

楊萬里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①,兩年寒食負先生。

注:①紗紅映肉:語出蘇軾詩《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案一株土人不知貴也》:“朱脣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形容海棠的淡紅淺祭。

6.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 首聯既交代了遊覽之地,又點明瞭以下數句均爲遊覽所得。一個“行”字,爲全詩之眼領起全詩。

B. 頷聯寫柳條有氣無力,花影支離破碎,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呼應首聯的“獨”,以哀景襯哀情。

C. 頸聯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上句主靜,下句主動,以新鳥之聲清脆悅耳來反襯小徑的幽寂。

D. 前六句採用虛實合的手法進行描寫。“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E. 尾聯提出“只欠”二字。因爲作者宦遊他鄉,已兩年不見故園美麗的景色,對景生情,頓生感慨。

7. 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6. BD

7. ①首聯一“獨”字,點明瞭作者此時的孤寂之情;②頷聯和頸聯融情於景,通過描寫眼前所見初春的美景來反襯愁對春晴的孤寂心情和對故園的思念之情;③尾聯則是直抒胸臆,表達對故園的濃濃思念。總之,全詩抒發了詩人宦遊異地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和思鄉之情(或對故園海棠的懷想之情。)

【解析】

【6題詳解】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綜合考覈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爲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題中B項,頷聯描寫初春柳葉吐芽,迎風起舞,盛開的花朵在陽光照映下倩影婆娑,朦朧惝恍的美景。D項,虛實結合不妥,都是描寫眼前之景。故選BD。

點睛:詩歌鑑賞的雙選題,是綜合考查對詩歌內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賞析類的試題,考生在作答這類試題的時候要注意,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後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這樣就能很好的作答這類試題。

【7題詳解】

試題分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詩歌的情感的題目,是詩歌的常考的題目之一。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歌的標題、註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首聯拈出一個“行”字,爲全詩之眼。上一首,作者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觀察四周的景色。在這一首中,作者已由靜觀轉入遊賞,以下數句,都是遊覽所得,故其描寫,更富有變化。“行”前加一“獨”字,就突出了作者此時孤寂、無聊之情。中間兩聯,俱寫眼前之景緻,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眼前景色,固然很美麗,但詩人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因此尾聯提出“只欠”二字。因爲作者宦遊他鄉,已兩年不見海棠,對景生情,頓生感慨。結句言自己辜負了兩個春天。詩中所寫春天景象,非不美好,而作者卻有枉拋光陰之嘆,可見眼前景色,徒增煩惱。詩人重筆疊寫,也只是爲了襯托此時愁對春晴的孤寂心情,以及對故園海棠的無限懷念。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4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詩中所提到的折柳,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爲什麼詩人聞折柳後,就產生了濃濃的故園情?

答:折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所以折柳是一支曲子名,所以曲中聞折柳。

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在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贈給遠行者。折柳一詞寓含惜別之意 。我國折柳送行的習俗最早見於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裏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因柳與留諧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2)詩中的聞折柳是什麼意思?

答: 聽到《折楊柳》笛曲(1分,意思對即可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

閱讀練習二:

1、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是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的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爲什麼?

答案:折柳是古代關於惜別的一首名曲,後人在送別中常有折柳的習俗。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本詩的關鍵。

2、 賞析散入春風滿洛城中散字的妙處。

答:散字準確的表現了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3、 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

答:柳和留是諧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別,有挽留、不捨之意,在這首詩裏折柳應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

4、 從詩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從故園情三字可以看出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的思鄉之情。

背景:

這首詩是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遊洛陽時所作。描寫在夜深人靜之時,聽到笛聲而引起思鄉之情。

賞析:

此詩寫鄉思,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而感發。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起句即從笛聲落筆。已是深夜,詩人難於成寐,忽而傳來幾縷斷續的笛聲。這笛聲立刻觸動詩人的羈旅情懷。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爲主體。暗字爲一句關鍵。注家多忽略這個字。因爲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爲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當。這裏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專意飛來給在外作客的人聽,以動其離愁別恨。全句表現出一種難於爲懷的心緒,以主觀寫客觀。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誰家,意即不知誰家,誰與暗照應。第二句着意渲染笛聲,說它散入春風,滿洛城,彷彿無處不在,無處不聞。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誇張。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佈。笛聲散入春風,隨着春風傳到各處,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即爲滿洛城的滿字預設地步;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其城之靜,表達詩人的思鄉心切。

聽到笛聲以後,詩人觸動了鄉思的情懷,於是第三句點出了《折楊柳》曲。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長安灞橋即爲有名的送別之地,或指那個地方的楊柳爲送行人攀折殆盡。《折楊柳》曲傷離惜別,其音哀怨幽咽。晉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楊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詞語。北朝《折楊柳歌辭》中說: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大約都是據曲意填的歌詞。所以,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麼,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在春秋季節,人們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爲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爲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衆,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誇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於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餘韻嫋嫋,久久縈繞於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是他從小生於此,長於此的地方,作爲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纔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深長的鄉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絃,千百年來在旅人遊子心中引發強烈的共鳴。

《春》閱讀練習及答案15

(四)閱讀《錢塘湖春行》,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每小題3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18.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交代了踏春的去處,簡潔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B.這首七言律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

C.頸聯用“沒馬蹄”寫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綠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春行錢塘湖的喜悅心情。

19.詩句“幾處早鶯爭暖樹”句中,“爭”用得好,請說說它好在哪裏?

答案:

(四)閱讀《錢塘湖春行》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每小題3分)

18.(3分)C

19.(3分)準確地描繪出早鶯飛歇枝頭、向陽歡歌的景象,生動地再現了初春的蓬勃生氣。(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