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答案

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答案1

①隨着煤炭、石油等資源日趨枯竭,環境惡化日趨嚴重,一些科學家爲了開發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課題轉向人類自身的生物能這一領域,利用人體生物能發電現已初見成效

②人體中存在着一些化學物質,它們之間在發生反應時會產生化學能量。像新陳代謝過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應就有能量釋放出來若稍加利用,這種能量就可以轉化爲電能根據這一原理,科學家開始了人體生物電池的研究。

③據專家介紹,人體生物電池的電極是由兩根長2釐米、直徑約1/7000納米的碳纖維製成,在每根碳纖維的外層還塗有一種聚合物,此外還有一種作爲催化劑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將碳纖維與葡萄糖氧化酶連接成一個電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則是用來加速葡萄糖與氧分子的化學反應。這種人體生物電池在37℃、pH爲7。2的環境下工作,這很接近人體血液的溫度和酸鹼度它產生的動力可以驅動一個監控糖尿病的小型傳感器。

④人體生物能發電還有其它形式。當一個人坐着或站立時,就會持續產生重力勢能。此時,若能採用特製的重力轉換器就能將這種能轉換成電能。美國有一家公司將發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外面是一排踏板。當行人從板上走過時,體重壓在板上,使與踏板相連的搖桿向另一個方向運動,從而帶動中心軸旋轉,使與之相連的發電機啓動。

⑤除此以外,人體生物能中的熱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發大量的熱能,而且是通過輻射傳播出去。一般一個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晝夜所散發的熱量約爲2500千卡利用人體的熱能製成的溫差電池,可以將人體的熱能轉換成電能。這種溫差電池做得很精緻,只要放在衣服口袋裏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電源的作用,給助聽器、袖珍電視機、微型發電機等供電,可謂是自己發電自己使用。

⑥人體能源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沒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會爲我們的社會節約更多的能源,希望這種新型的能源會越來越多地造福於人類。(選自《能源科學的奧祕》有改動)

15、選文介紹了哪幾種利用人體生物能發電的形式?(3分)

答:

16、研製人體生物電池依據的科學原理是什麼?(3分)

答:

17、選文第③段加點字“約”有什麼作用?(3分)

答:

18、選文第④段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答:

19、請從“節約能源”的角度,擬一則富有文采的宣傳用語。(2分)

參考答案:

15、利用化學能發電:利用重力勢能發電;利用熱能發電。

16、人體中存在着一些化學物質,它們之間在發生反應時會產生化學能量,若稍加利用,這種能量就可以轉化爲電能。

17、“約”宇表示估計,數目不確定(具體答更好),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18、舉例子;具體說明採用特製的重力轉換器就能將重力勢能轉換成電能。

19、示例:水龍頭旁的宣傳用語:請不要讓我傷心流淚!

八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答案2

二)閱讀下文,完成17-20題。(11分)

植物“氣象員”

張曉天

①植物不僅供給人們氧氣和果實,而且也可以預報天氣。人們在生產過程中,觀察到了一些植物預報天氣的規律。發現它們可以預報陰雨和溫度。

②天氣晴朗時,南瓜蔓梢是向上翹起生長的。如果發現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氣轉爲陰雨的徵兆;如果在連綿陰雨的天氣裏,南瓜蔓梢由下垂轉爲上翹,那就表明陰雨天氣即將結束,晴朗的天氣馬上就會到來。南瓜蔓爲什麼能指示天氣呢?原來,天氣在變化時,南瓜有向陽性和向陰性,這是南瓜在進化過程中爲了更好地適應天氣保護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風雨草生長在我國西雙版納的密林中,能預報風雨,它開花的習性很特殊,沒有固定的時間。可每當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兩三天,它那小巧玲瓏的花就開放了。而且暴風雨過後,它的'花開得越發齊整和鮮豔,好像只有經過暴風雨的洗禮,才能顯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將陰雨。”天氣正常時,你用手指觸動它的葉柄,葉子馬上就會合攏,但是很快就會恢復常態。如果葉片自然下垂合攏,便是陰雨天氣的徵兆。

⑤在祕魯的安第斯山區生長着一種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緊密無隙,吸水性和透氣性都很弱。因此,每當下雨前氣壓低、空氣中的水氣密度飽和時,花蕊深處的露珠也就消失了。這種現象是表明晴朗天氣即將逝去,陰雨天馬上就要到來。因此,當地居民將這種花稱爲“晴雨花”。

⑥在炎熱的夏季裏,茅草的葉子和莖的交界處會冒出一小團水沫來,好像螃蟹吐沫那樣,因此老百姓總結出“茅草葉柄吐沫,明天冒雨幹活”的農諺。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長着一種名叫“三色鬼”的草,人們稱它爲“天然寒暑表”,因爲這種草對溫度的變化極爲敏感。在20℃以上時,它的葉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溫度若降低到15℃時,枝葉就向下運動,直到與地面平行時爲止;當溫度下降到10℃時,枝葉向下彎曲:如果溫度回升到原來的狀況,葉片就會恢復到原狀。

⑧栗子樹不但感覺靈敏,而且還能預測天氣。進入冬季以後,在預測到有霜或下雪的壞天氣將要來臨時,它會提前幾個星期長出芽來。研究證明,栗子樹是在對夜間的時間長度進行“測量”之後,預知嚴冬的到來。

⑨在我國東北各省,農民喜歡在房前屋後或田邊地頭種植鬼子姜,用它的塊莖來醃製鹹菜。據觀察,鬼子姜能準確預報初霜,在它開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場霜了,從而提醒農民做好防霜抗凍的準備工作。

(選自20xx年第5期《百科知識》,略有刪改)

17.選文標題運用了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3分)

18.下面農諺適合用於本文的一項是()(2分)

A.河裏泛青苔,必有大雨來。

B.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C.老鷹盤旋,天氣轉晴。

D.子夜杜鵑啼,來日曬幹泥。

19.選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調換,爲什麼?(3分)

20.閱讀下面鏈接材料,看看說明了什麼道理。(3分)

鏈接材料: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莊稼;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大自然的語言》)

閱讀《動物的憂傷》,完成10—15題。(15分)

動物的憂傷

謝爾蓋耶夫

(1)動物是不是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呢?

(2)人們長期以來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動物也有。例如:雌天鵝死了,雄天鵝就會表現出極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從母狗身邊拿走,母狗就會惱怒;受到寵愛的狗對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顯得悶悶不樂,盼望主人早點兒歸來。在米蘭,曾經有過這樣的事情:有一隻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車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車站去,都要在那裏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車進站,等到乘務員全部離開火車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腳步,垂着頭,怏怏不樂地往回走。

(3)對高等動物來說當然也不例外。那麼更原始的生物情形如何呢?它們是否也有某種類似的感覺呢?直接去問蝴蝶看來是得不到答案的,惟一的辦法是,在相同的環境下對不同動物的習性進行研究。譬如,把它們與同類分開,不讓它們接觸,看它們的表現如何,觀察它們是怎樣忍受孤獨和寂寞的。

(4)對人來說,孤獨和寂寞是一種可怕的折磨。有許多人都知道魯濱遜的故事,魯濱遜在一個孤島上經受了長時間的折磨。有些人曾由於過度寂寞而患精神病。這並不奇怪,因爲人有社會性。

(5)至於動物,因爲它們處於原始的羣居狀態,寂寞對於它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殘酷的折磨。當原始生物離開“集體”以後,它們會感到非常難過。高級動物還比較容易適應寂寞的環境,有許多動物覺得跟人在一起的時候是一種安慰。譬如猴子也喜歡把我們人當成它們的兄弟。這種動物有些古怪,它跟我們人很合得來,即使不跟它們的同類在一起,卻也能生活得很好。

(6)寂寞對於低級動物來說就更難忍受了。我們人是無法和它們在一起的。有些小鳥,如戴菊鳥和長尾巴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後,它們就會感到很憂鬱、很孤獨,因而它們很快就會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隻相同的鳥放進同一個籠子裏餵養,談很就會生活得很快活。

(7)有許多魚也喜歡羣居。把一條鯡魚單獨放在水族箱裏,只幾天的時間它就會因爲孤獨而死。這並不是因爲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氣死的(過去人們就是這樣想的),而是由於沒有其他鯡魚的陪伴而死的。

(8)有些昆蟲沒有同類的陪伴也會死亡。在歐洲,變蛾子的毛蟲(它是林業的一大災害)就是羣居生長的。它們一個個緊挨着,排成長長的縱隊,從這根樹枝爬到另一根樹枝,從一棵樹爬到另一棵樹。它們所到之處,一切綠色的樹葉都會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後面的毛蟲如果跟不上隊伍而迷了路,就一定會死亡。當它知道自己掉隊以後,它就感到垂頭喪氣,從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慾消失,代謝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長爲成蟲。但是,如果讓它隔着玻璃看見它的毛蟲朋友(哪怕只是一個毛蟲的模型),它的情緒馬上就會好起來,代謝也就會恢復。

(9)這種社會性昆蟲還有蜜蜂、螞蟻和白蟻。在孤獨的環境裏,它們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們單獨在一起,或者有時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們就會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們的夥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們的某些機能開始恢復。螞蟻和蜜蜂的夥伴不能少於25個,如果少於25個,這些習慣於正常羣居的動物就會感到非常憂傷。

(選自《科學家談新知識》)

10.這篇說明文的說明中心是什麼?(2分)

11.如果把文章開頭一段“動物是不是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呢?”改爲:“動物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2分)

12.第(2)段畫線部分是爲了說明什麼?(2分)

13.(5)—(8)段都依次說了那些動物的寂寞情形?爲什麼要按這樣的順序來說明?(4分)

14.第(6)段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螞蟻和猴子哪種動物更難以承受孤寂?爲什麼?(2分)

(二)閱讀《動物的憂傷》。(15分)

10.動物也會感到憂鬱、苦悶和沮喪。(2分)

11.原文用問句開頭,提起人們注意,引發讀者思考,又引起下文,改爲陳述句就沒有這樣的效果了。(2分)

12.動物也有感情。(2分)

13.猴子、小鳥、魚、昆蟲。(2分)是按照從高級動物到低級動物對寂寞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下降,憂傷程度逐漸加重的邏輯順序來說明的。(2分)

14.舉例子。(1分)舉戴菊鳥和長尾山雀被關進籠子以後,就會很憂鬱,很孤獨,因而很快就死去。(1分)以此說明對低級動物來說寂寞就更難以忍受了。(1分)

15.螞蟻更難以承受孤寂。(1分)相對螞蟻,猴子是更高級的動物,它們可以嘗試把其他種類的動物<比如人)作爲自己的夥伴。(1分)

閱讀下文,完成21—25題。(18分)

天賜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僅面積佔整個地球表面積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6000萬平方千米的熱帶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陽能就相當於2500億桶石油所含的熱量。吸收太陽熱能的海洋表面溫度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溫度較低。海洋表面在太陽的照射之下,和長期未受到光線照射的深海產生了溫差,一般在熱帶地區,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由於存在溫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處的溫度差來發電。按資源普查的經驗公式計算, 在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溫差能可開發總裝機容量爲148億兆瓦。單從數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溫差產生電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海洋溫差發電的概念最早於1881年提出,但是當時世界上大部分科技發達的國家都處於緯度較高的溫、寒帶地區或者是內陸國,缺乏發展海洋溫差發電的基本條件。1926年法國科學家克勞德利用分別裝在兩個燒瓶裏的28℃溫水和冰塊實現了溫差能至電能之間的轉換。這個試驗雖然產生的電力不大,只能使幾個燈泡發光,但卻已經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電是完全可能的。

理論上的可行並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應用。海洋溫差發電直到上世紀70年代全球爆發能源危機時期,在美國夏威夷成功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溫差發電裝置後纔得到重視,近年來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B

海洋溫差發電機系統是由蒸發器、渦輪機、發電機、冷凝器等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間由很大的管道連接。蒸發器中是一種在13~15℃間即可蒸發的液體物質,向其中導入15~28℃的表層溫海水時,工作流體因受溫海水加熱,而致沸騰,蒸汽經由連接管路送到渦輪機,使其 轉動。 逸出的蒸汽則匯入冷凝器,當向其中導入1~7℃的深層冷海水時,這些蒸汽受冷凝結成液態的工作流體,隨由其他裝置重新送回蒸發器。這樣的操作周而復始地進行,只要表層溫海水管與深層冷海水管間存有溫差,即能經由上述循環從海水中不斷獲得電力。

廣闊的利用前景

對於海洋溫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它工作過程中所需換熱面積大,導致建設費用較高,並且海水會腐蝕設備,海洋生物也會在機器工作過程中進入設備等等。但是海洋溫差能發電對能源的浪費遠遠低於普通火力發電。當海洋電站離陸地較近時,可考慮直接向陸地上的變電站輸送電能;人們還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過程中分解出的氫作爲燃料,或從濃縮海水中提取鈾、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屬,送往陸地供核電站使用。同時它幾乎不會產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因此對海洋溫差能這種清潔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謂十分廣闊。

21.文章第①段畫線的句子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簡要分析其作用。(4分)

22.請在文章的A、B兩處分別撰寫兩個適當的小標題。(4分)

A:B:

23.簡要說明“海洋溫差能”爲什麼“利用前景可謂 十分廣闊”。(4分)

24.下列句子中刪去加點的詞語對原句意思表達影響最小的一項是(3分)

A.一般在熱帶地區,地層與1000米深處的海水溫差可達25℃。

B.單從數量上來講,溫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卻已經從原理上說明利用海洋溫差發電是完全可能的。

D.同時它幾乎不會產生污染物和溫室氣體。

25.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本文內容,寫出你從中的發現或思考。(3分)

材料:上海電力公司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發電項目,風力、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齊頭並進。根據測算,世博會召開時,上海併網清潔能源發電將達到146.4兆瓦,其中風電139.4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7兆瓦,可爲世博園區提供三分之一的用電量。這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萬噸。

(二)(18分)

21.(4分)列數字、作比較。(2分)突出說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接收器。(2分)(或:突出說明海洋接受太陽能數量之大)

22.(4分)A.漫長(長久)的研究歷史(2分)。B.海洋溫差發電機的工作流程。(2分)

23.(4分)(1)幾種海洋能利用中數量最大;(2)對 能源的浪費低;(3)產生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少。(答出 任意兩點即可)

24.(3分)C

25.(3分)清潔能源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四、閱讀下面文章,然後完成9~12題。(12分)

低碳生活處處可爲

馮雲

①面對環境的惡化,科學家都鼓勵人們過低碳生活。那麼,什麼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跡,碳足跡表示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碳耗費量,是測量某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境影響的一種指標。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個經常坐飛機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因爲飛機飛行會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的瓶裝水,會因它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碳足跡越小,說明你對環境的保護做出的貢獻越大。

③就個人而言,每個人可以從自我做起,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儘量減低碳足跡,選擇低碳生活。例如,少開一天車,少吃一頓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開一盞燈等等,都可以減少碳足跡;甚至用餐做菜時選擇烹飪方式也可以減少碳足跡。以土豆爲例,用烤箱烘烤土豆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鍋煮的要多,而用鍋煮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爐做產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爐做土豆就是一種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與化纖衣服,爬樓梯與坐電梯,走路與開車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後者是高碳生活。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應當選擇棉布衣服。在家居用電上,使用風電或水電等清潔能源產生的碳排放會比使用熱電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車在同距離時碳排放量較少,應大力推廣小排量節能環保型汽車。

⑤儘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於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們不時會進入高碳生活。這時就應當對自己的高碳生活進行補償。這種補償就是所謂的碳中和。這種補償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們可以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生產)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過高,則可以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的。可以說,碳中和就是人們對自己高碳生活的補償。

⑥因此,人類的低碳生活處處可爲。

(摘自《百科知識》,20xx年第12期,有刪改)

9.本文圍繞“低碳生活處處可爲”談了哪幾個方面?請簡要概括。(3分)

答:

10.“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爲什麼連用兩個“更多的”?(2分)

答:

11.第③段畫線部分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4分)

答:

12.從全文看,文章主要內容是介紹“低碳生活”,但爲什麼還要談“高碳生活”?(3分)

答:

四、(12分)

9、(3分)談了三個方面:(1)從碳足跡談什麼是低碳生活;(2)個人日常生活可以減少碳排量,選擇低碳生活;(3)面對高碳生活應利用碳中和進行補償,降低碳排放。(每點1分,要點概括恰當即可)

10、(2分)兩個“更多的”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它強調了與生產棉布衣服相比,生產化纖衣服將帶來更多的碳排放。說明了生活中通過選擇衣服也可以選擇低碳生活。(語意相近即可)

11、(4分)運用了舉例子和作比較的方法(2分)。運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說明了生活中個人是可以選擇低碳生活的(1分);運用作比較的方法,讓人們更具體,更明確地知道了那一種烹飪方式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於人們在生活中有效地選擇低碳生活(1分)(語意相近即可)

12、(3分)①高碳生活是無法迴避的,必須正視,因此寫高碳生活是對前面低碳生活內容的補充,使文章內容更加全面、完整。(2分)②高碳生活通過補償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談高碳生活有助於加強對“低碳生活處處可爲”這一認識的理解。(1分)(語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