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晁錯傳》文言文翻譯和閱讀答案

晁錯,潁川郡人,晁錯爲人嚴峻剛直,酷烈苛刻。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史記晁錯傳》文言文翻譯和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史記晁錯傳》文言文翻譯和閱讀答案

史記晁錯傳

晁錯者,潁川人也。錯爲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時,詔以爲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數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數十上,孝文不聽,然奇其材,遷爲中大夫。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袁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

景帝即位,以錯爲內史。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傷。內史府居太上廟封壖①中,門東出,不便,錯乃穿兩門南出,鑿廟壖垣。丞相嘉聞,大怒。欲因此過爲奏請誅錯。錯聞之,即夜請間,具爲上言之。丞相奏事,因言錯擅鑿廟垣爲門,請下廷尉誅。上曰:此非廟垣,乃壖中垣,不致於法。丞相謝。罷朝,怒謂長史曰: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爲兒所賣,固誤。丞相遂發病死。錯以此愈貴。

遷爲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郤。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譁疾晁錯。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爲政用事,侵削諸侯,別疏人骨肉,人口議多怨公者,何也?晁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錯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及吾身。死十餘日,吳楚七國果反,以誅錯爲名。及竇嬰、袁盎進說,上令晁錯衣朝衣斬東市。

晁錯已死,謁者僕射鄧公爲校尉,擊吳楚軍爲將。還,上書言軍事,謁見上。上問曰:道軍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鄧公曰:吳王爲反數十年矣,發怒削地,以誅錯爲名,其意非在錯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復言也!上曰:何哉?鄧公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內杜忠臣之口,外爲諸侯報仇,臣竊爲陛下不取也。於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乃拜鄧公爲城陽中尉。

太史公曰: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②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註釋:

[注]①壖(mn):宮廟內牆以外、外牆以內的空地。廟蠕:廟門外的隙地。

②此文段未選晁錯欲除袁盎,而景帝採納袁盎誅晁錯以謝天下的建議等內容。

題目:

1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太子善錯計策 善:使善,改進。

B、錯乃穿兩門南出   穿:開鑿

C、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 難:反對。

D、道軍所來,聞晁錯死,吳楚罷不? 道:取道,從

12.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B、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C、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D、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篇傳記的中心線索是晁錯削地收郡,這一改革舉措震盪朝野,影響深遠。丞相悔、公卿畏、竇嬰爭、諸侯疾、老父死,七國反、自身亡皆因此舉措而發。

B、晁父爲保全家族反對兒子削地收郡,鄧公從國家利益出發贊同削地收郡。兩人立場截然不同,但他們能認識到晁錯之策有利於鞏固中央皇權,卻是相同的。

C、晁錯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兩代皇帝都重其才識,他提出的治國建議多被採納;在其他朝臣反對晁錯時,景帝總是信任他;但最後終爲保全大局而誅殺晁錯。

D、漢景帝在殺了晁錯之後,仍對削藩造成七國之亂耿耿於懷;但聽了鄧公一席話後,明白了誅晁錯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爲自己一時的錯誤決定懊悔不已。

14.下列對這篇傳記的寫法和太史公讚語的分析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善用襯托手法刻畫人物。晁父堅決反對兒子削藩,勸說不果而自盡,反襯了晃錯政治改革的堅定;鄧公爲之辯護,更突顯了晁錯竭誠爲君的忠心。

B、作者圍繞晁錯峭直刻深的性格特點,選擇多個材料加以表現。其中最具表現力的是晁錯始終堅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張、遭再大的阻力也不退縮的情節。

C、作者對晁錯其人並不讚賞,但在傳文中仍然對晁錯出衆的才能和改革的堅定決心作了如實記述,體現出作者秉筆直書、不溢美不隱惡的史家風範。

D、太史公讚語中對晁錯頗有微辭,主要是批評他專權自用、欲報私仇,認爲正是因爲晁錯執意削藩才釀成七國之亂,而他反以亡軀,則是勢所必然。

1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計畫始行,內杜忠臣之口,外爲諸侯報仇,臣竊爲陛下不取也。(5分)

(2)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5分)

答案:

11.A(認爲好,稱許)

12.C(晁錯爲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13.B(A項,丞相悔何不先殺晁錯爲的是穿門,是在削地之前。B項,錯父言劉氏安矣。鄧公言削地以安京師,故認識同。 C項,治國建議多被採納錯。文中有孝文不聽。D項,耿耿於懷無據)

14.D(錯在專權白用,文中擅權只是執掌權柄的`意思;認爲正是因爲晁錯執意削藩才釀成七國之亂,也不符合原意)

15、(1)計劃剛剛實行,(竟然遭受斬殺,)對內杜塞了忠臣之口,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以爲陛下不該這樣。(內、外名詞作狀語1分,始竊各1分,句意2分)(2)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或倫常、倫理),即使不死也要垮臺(或:不是死就是敗逃),是否說的就是晁錯這些人呢?(古、常、等各1分,不死則亡可靈活譯出,意思對即可。末句賓語前置1分。句意1分)

譯文:

晁錯,潁川郡人。晁錯爲人嚴峻剛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時候,下詔先後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因他善於論辯,得到太子寵幸,太子家號稱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時多次上書,論述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幾十次書,孝文帝雖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但稱讚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當時,太子稱許晁錯的計策,而袁盎等各個大功臣多不喜歡晁錯。

景帝登位,任命晁錯爲內史,晁錯經常請求皇帝個別聽取他的進言,皇帝總是聽取,寵幸晁錯勝過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裏不滿,卻無力加以傷害。內史府處於太上廟內牆外的隙地上,門在東邊,出入不大方便,晁錯就在太上廟南面的外牆上開了兩個門,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後,非常憤怒,想以這個過錯寫成奏疏,請求誅殺晁錯。晁錯聽到風聲,當夜請求皇帝單獨召見,詳細地說明情況。丞相奏上這事,陳述晁錯擅自鑿開廟垣爲門,請求交給廷尉殺掉。皇帝說:這不是廟垣,而是外牆,不算犯法。丞相謝罪。退朝後憤怒地對長史說:我本當先斬後奏,卻先奏請,被這小子出賣,實在錯誤。丞相很快發病而死。晁錯因此更加顯貴。

晁錯升任爲御史大夫,請求根據諸侯王的罪過,削弱他們的封地,收回他們的枝郡。奏上之後,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議論,誰也不敢反對,只有竇嬰爭議,因此同晁錯有了矛盾。晁錯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都喧譁疾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了消息,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帝剛剛即位,你當政辦事,侵削諸侯勢力,疏遠人家骨肉,人們紛紛議論而多埋怨你,爲什麼呢?晁錯說;本當這樣。不這樣,皇帝不被尊貴,國家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這個樣子,劉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隨即飲藥自殺,臨死時說:我不忍看着大禍臨頭。死了十多天,吳楚七國果然以誅晁錯爲名舉兵反叛,等到竇嬰和袁盎進宮,皇帝就命令將晁錯穿着朝服斬於東市。

晁錯已死,謁者僕射鄧公做了校尉,討伐吳楚軍時任將軍。回朝來,上書報告軍事情況,進見皇帝。皇帝問:你從軍事前線回來,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罷兵了沒有?鄧公說:吳王謀反已幾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惱怒,以誅晁錯爲名,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況且我擔心天下的人都將閉口不言,不敢再進言了。皇帝問:爲什麼呢?鄧公答:晁錯擔憂諸侯強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議削弱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師,這是萬世的利益。計劃剛剛實行,竟然遭受斬殺,對內杜塞了忠臣之口,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以爲陛下不該這樣。景帝沉默了好久,說:你說的對,我也爲這事悔恨。就任命鄧公做城陽中尉。

太史公說: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屢次進言奏事不被採用;後來掌握大權,進行不少變革。諸侯發動叛亂的時候,不趕緊挽救國家的危局,卻企圖報個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不是斷命也要垮臺。也許說的就是晁錯這種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