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辛棄疾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算得上好閱讀答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南鄉子辛棄疾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南鄉子辛棄疾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南鄉子辛棄疾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篇1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字詞解釋:

⑴南鄉子:詞牌名。

⑵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

⑶望:眺望。神州:這裏指中原地區。

⑷北固樓:即北固亭。

⑸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長、久遠。

⑺年少:年輕。指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統治江東。兜鍪(dōu móu):指千軍萬馬。原指古代作戰時兵士所帶的頭盔,這裏代指士兵。

⑻坐斷:坐鎮,佔據,割據。東南:指吳國在三國時地處東南方。休:停止。

⑼敵手:能力相當的對手。

⑽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⑾生子當如孫仲謀:曹操率領大軍南下,見孫權的軍隊雄壯威武 ,喟然而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翻譯: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佔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閱讀答案:

試題:

1.“何處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麼地方?(1分)

2.作者說孫權是英雄的依據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述。(2分)

3.作者讚頌孫權的用意是什麼?(3分)

答案:

1.(1分)“中原地區”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國“。

2.(2分)年紀輕輕就做了上萬士兵的統帥,不滿足佔有東南一方,敢於和盛大的曹操、劉備抗衡,連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讚歎、佩服他。(一點1分,滿分2分爲止,意思對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3.(3分)①借古諷今,抒發作者對宋統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復失地的投降路線的憤懣之情(若只答“借古諷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孫權那樣有才略的人來領導抗金斗爭,統一祖國(或:含蓄地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中原,統一祖國的願望)。(答出一點得2分,答出兩點得3分)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作背景:

辛棄疾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爲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後不久,即第二年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賞析:

《南鄉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樓,在北固山上。有懷,有所懷念。這首詞懷念的是孫權,跟蘇軾懷念周瑜差不多。

上片“何處望神州,……不盡長江滾滾流。”

什麼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但是中原還是看不見。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長了。只有長江的水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長江,多少興亡事情已經過去了。

下片“年少萬兜鍪,……生子當如孫仲謀。”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的統帥,他能獨霸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首詞的用意在哪兒呢?就是爲了諷刺當時的朝廷,所以他說話不那麼直率。他諷刺當時南宋朝廷無能,不但不能光復神州,連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棄疾生於南宋時代,國家已經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頌揚孫權。他說孫權的好,也就是說朝廷的壞,無力抵抗敵人。因此,辛棄疾的詞全是諷刺。委婉地暗示了對於朝廷的不滿。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是倒裝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後面去說,後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說,成爲:“滿眼風光北固樓,何處望神州?”爲什麼不這樣說呢?這就跟詞調有關係,因爲這種詞調規定頭一句只能五個字,第二句七個字,所以只能倒過來說。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這是問答句,先問後答。這兩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兩句一樣。

“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很好,在說千古興亡事總在那裏變化着,而只有長江滾滾流,永遠不變。另外,這句話是杜甫《登高》詩中的,詩中說:“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辛棄疾用了現成的句子擺在這裏,很合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是問答句,“不盡長江滾滾流”是人家的話;這跟下面“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是問答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又是人家的話對襯起來了,對得很好。

“天下英雄誰敵手”也隱含着一個典故。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曹操曾經對劉備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使君,指劉備。)這裏辛棄疾運用原話,再加上孫權,成爲三人。

“年少萬兜鍪”,這句話爲什麼不說一萬個士兵,而說萬兜鍪呢?這就是以物代人,因爲士兵的特徵,除了戰甲以外,頭盔也是特徵之一,所以拿頭盔當士兵。這樣寫非常形象。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隱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說今天的朝廷不如當時的東吳,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孫權。爲什麼不直說呢?因爲直說了就有生命危險。我們這樣去體會,就知道辛棄疾寫這首詞的真正用意了。他對當時朝廷的不滿,也就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好些詞,都是懷着這種心情寫的。

個人資料: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詞的基本思想內容。著名詞作《水調歌頭·帶湖吾甚愛》、《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滿江紅·家住江南》、《沁園春·杯汝來前》、《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爲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南鄉子辛棄疾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篇2

原文: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蘇軾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字詞解釋:

⑴南鄉子:詞牌名,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黃鐘宮”。唐教坊曲,原爲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後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爲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⑵楊元素:即楊繪,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七月接替陳襄爲杭州知州,九月,蘇軾由杭州通判調爲密州知府,楊再爲餞別於西湖上,唱和此詞。

⑶東武:密州治所,今山東諸城。餘杭:杭州。

⑷“醉笑”句:唐李白《襄陽歌》:“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此化用其意。

⑸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五里,宋時爲繁榮之區。

⑹“墮淚”句:《晉書·羊祜傳》:羊祜爲荊州督。其後襄陽百姓於祜在峴山遊息之處建廟立碑,歲時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之爲“墮淚碑”。這裏以楊繪比羊祜,“羊”、“楊”音近。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翻譯:

東武和餘杭兩地相望,但見遠隔天涯雲海茫茫。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與你同笑長醉三萬場。

不用像世俗的樣子用酒來訴說離情別緒,痛快的飲宴從來都另有緣由。今夜拿着殘燈送你歸去,走過河塘,恍惚間見落淚如羊祜的卻是你楊元素啊。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唱和楊檜的應酬之詞,因對杭州的'依依不捨和對楊檜人品的敬佩、讚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故而寫下此詞。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賞析:

東武是密州,餘杭是杭州。此詞前兩句表達別後思念之情。接下來兩句卻讓人看盡世人的悲哀。爲什麼有思念,爲什麼有無可奈何,爲什麼有離殤有墮淚,原來只爲心中還存了一點功名的熱望,總想現在的勞累奔波,或許有個指望,可能有些許盼頭。"何日功成名遂了",到時"還鄉",這和衣錦還鄉是一個道理的。背井離鄉,親朋相識卻不得見數載經年,一切的一切求一個功成名遂再還鄉,然後好好坐下,酒到杯乾,細數這些年來的如意不如意,“陪公三萬場”,將缺失的歲月再補回,再重拾,再追憶。

“不用訴離殤,”詞人對給他餞行的楊繪說,“痛飲從來別有腸。”是豪邁還是離愁百轉千回,完全不必費神分辨。離殤從來是不用訴,訴不出的.。痛哭也好微笑也罷,不同的人的表露方式從來都是不一樣的。“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這兩句描繪了一幅送歸圖,燈火已殘,斯人獨行月下。這是七月的事情了,那時的河塘邊當有蛙鳴聲做伴。蘇軾擅書畫,赫赫有名的宋四家居首,才華橫溢,可是官海沉浮,身不由己。一把辛酸淚,到底難以掩飾,痛飲到了最後,也沒能硬生生逼住眼底的熱氣。“墮淚羊公卻姓楊”,則是以楊繪比羊祜了,表達出對友人的讚賞,反映了作者與友人的情誼。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