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拉薩的閱讀答案

去 拉 薩

去拉薩的閱讀答案

周國華

浸泡在刺骨的湖水中,飢寒和高原反應讓他的腿肚子不聽使喚地打晃,①他的心隨着雪山背後的夕陽慢慢往下沉。

突然,兩道冰川般的光芒從他眼中射出,他撲上前去從水中抓起一條魚,奮力拋向岸上。碎石堆上,魚兒徒勞地蹦起,又無奈地落地。

終於能嚐到肉味了!他長出一口氣,在周圍撿來幾塊幹牛糞,扔到石塊圈起的土竈中,提了根一頭削尖的樹枝,走向那條奄奄一息的魚。

“嗷嗷——”不知何時一位藏族老人出現在他眼前,指指地上的魚兒,對着他發出藏獒般的咆哮聲。

他驚恐地瞪大雙眼,攥緊樹枝,亂髮無力地垂在肩上。

“喔,你是漢人吧?”良久,老人嘴裏蹦出了生硬的普通話,“這樣吧,用我的糧食來換你的魚,行嗎?”老人拿出糌粑打着手勢。

原來老人也想吃魚!他“嗯嗯”點頭,一把接過糌粑往嘴裏塞。

老人微笑着,輕輕捧起魚兒,嘴裏唸唸有詞,一步一步走到湖邊蹲下身子,將魚兒放到水中,對着湖面磕了一個長頭。

他茫然注視着老人。

“可憐的孩子,多吃點,”老人又取出幾個糌粑放在他面前,自己也拿了一個吃,“你不知道吧,我們有水葬的習俗,這聖湖的魚兒,誰要是吃了它們,那可是對先民的大不敬吶。”

他恍然大悟。

老人絮絮叨叨說着自己的事,也不管他是不是能聽懂。老人是磕長頭去拉薩的,估計還要好幾個月才能到達。末了,老人愛憐地望着衣衫襤褸的他說道:“孩子,我看你好像也沒地方去,幫我拉車吧,至少餓不着你。”

帳篷裏,老人的打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可他一夜沒睡着。

第二天,他穿上了老人給的一件舊藏袍,戴着油膩的口罩,拉着那輛帶棚的舊人力車,一路緊隨着老人一個身位接着一個身位地往前挪動。

第三天起,當夜暮降臨時,他總能趕在前面支好帳篷,燒好開水,默默地攙起磕完長頭的老人,替他把這一天的終點用碎石塊壘起記號。閒暇時,他老是盯着前方發呆。

他的到來,爲老人省去了一半的路程,卻過早地耗盡了車上的乾糧。第四個月的一個傍晚,老人領着他到路邊的藏民家裏乞討,藏民熱情地佈施給他們食物。從那以後,每回當老人快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他都已準備好食物託着下巴坐在山石上,目光越過老人的身子茫然投向遠方。

拉薩越來越近了。②這一天的白天似乎結束得特別早,近在頭頂的烏雲盤旋在光禿禿的山頭周圍。他在山坳的背風處剛支起帳篷,雨傾瀉下來。他一路小跑焦急地尋找老人,老人迎面拼命跑來。

“臥倒——”老人搶步上前撲倒他的一剎那,山上被雨水沖塌的亂石轟然滾落……

“老爺爺——”他積鬱了許久的哭喊聲直擊厚厚的雲層。

帳篷裏,他爲老人敷上藏藥,老人慢慢甦醒過來。

“老爺爺,您這是何苦啊,爲了我這個沒用的罪人!”他淚流滿面。

“別傻了,孩子,救人是積德的事,我真要是在磕長頭的路上被佛祖接去,那也是福分吶。”老人微微擡起身子,額頭的皺紋和硬幣大小的厚繭凹凸有致,卻盈滿笑意。

“可我真的有罪啊!兩年前爲了哥們義氣,在老家捅傷了人……”

“打一開始,我就琢磨着你肯定有說不出的難處,”老人沉聲說,“唉,也是有緣吶,我年輕時去過很多地方,也做了不少錯事,現在想來,真是罪孽啊!這一路,我是爲來世祈福的。可你,還年輕吶——”

“老爺爺,我懂了,等陪你到了拉薩,我就去自首。”他開心地笑了,兩年來,這是他頭一次笑。

“糊塗啊!”老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漢人不是說‘回頭是岸’嗎,你醒了,難道還要呆在苦海里嗎?”

“可是——”他猶豫着說,“這一路誰來照顧您?”

“傻孩子,你不回去纔是我最大的負擔吶,”老人撐起身子下牀,不容置疑地說,“明天就回去!”

這一夜,他的呼嚕聲第一次比老人先響起,只是他不知道,老人的打呼聲其實是假裝的。

③一場雨下來,原本灰濛濛的羣山披上了雪裝,在清晨暖陽的撫摸下,粗獷的漢子一夜間變成了靜美的姑娘。

他最後一次拉車到前面停下,支好帳篷,回到老人面前。

“扎西德勒!”一老一少緊緊擁抱在一起。

他走在山路上,身後響起了老人激越蒼涼的歌聲,聽不懂歌詞,他卻哭了,哭得酣暢淋漓。他回過頭來,山口只有經幡向他揮動着五色的手指。

山的那一邊,老人正默唸六字真言,跪地,伏身,向遠方神色莊重地磕下長頭。

(選自《小小說選刊》,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文章的第三段在描寫“他”時注重動作描寫,運用了“長出一口氣”“撿”“扔”等短語和詞彙,其中“長出一口氣”表現了“他”終於可以嚐到肉味的輕鬆心理。

B.老人絮絮叨叨地告訴“他”自己的事情,主要是因爲老人一個人在磕長頭的路途中太過寂寞,現在終於找到一個能夠傾訴的人。

C.從老人給“他”的服裝是“舊藏袍”以及讓“他”戴的是“油膩的口罩”等可以看出,藏族老人也是個貧困的人,讓“他”拉車並給“他”飯吃是個艱難的決定。

D.“他”雖然從前爲了義氣傷過人,但仍是一個心地善良、知恩圖報的人,這些可從“他”在陪着老人磕長頭過程中提前支帳篷、燒開水、攙老人等事上體現出來。

E.倒數第二段中,“他”聽到老人蒼涼的歌聲後大哭,“他”的哭是自我情感的深度釋放,因爲“他”知道自己再也不用東躲西藏了。

(2)文章前半部分有很多地方暗示“他”是個逃犯,請從人物描寫的角度找出三處並簡要分析。(6分)

(3)請簡要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特徵。(6分)

(4)文中三處畫橫線部分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探究。(8分)

答案:

11.(1)答D給3分,答A給2分,答E給1分;答B、C不給分。 B項,說老人說出自己的事情主要是因爲“寂寞”說法錯誤,老人看到“他”的形象、做法後,感覺到這個人是有說不出的難處的,他這樣做主要是想引導對方說出自己的心事。C項,“艱難的決定”錯誤,老人雖貧困,但其助人之心是自然生髮的,並無艱難可言。E項,“他”的哭還包含着對老人的感激與不捨。

(2)①外貌方面。“亂髮無力地垂在肩上”以及“衣衫襤褸”等都表明“他”很長時間都處於流浪的狀態。②動作方面。聽到老人的“嗷嗷”聲後“攥緊樹枝”等表現了“他”的警惕性,接過老人給的糌粑後“往嘴裏塞”等表明“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吃飽飯了。③精神狀態方面。“他”“一夜沒睡着”、“老是盯着前方發呆”等,表現了“他”不同常人的苦悶、迷茫的狀態。(每點2分)

(3)①敬畏習俗。老人看到“他”要烤聖湖的魚吃,就用自己的糌粑換魚並把魚放生。②心地善良。老人看到“他”落魄的樣子時,就用讓“他”給自己拉車的方式來接濟“他”。③勇於救人。面對危險,直接撲倒“他”,爲“他”擋住山上掉下來的石頭。④深明大義。知道“他”的身份是逃犯時,就用道理勸“他”投案自首。(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4)①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比如第①處寫“他”的心像夕陽一樣沉下去,表現了飢餓狀態下的“他”的心理,引出抓魚等情節;第②處寫大雨來臨前烏雲盤旋,引出下文大雨中老人捨命救“他”的情節等。(4分)②更好地烘托人物形象。三處描寫體現了“他”內心的變化,凸顯了一位在老人的感召下敢於面對現狀的“他”的形象,突出了老人的偉大。(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