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列傳的文言文閱讀與答案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曰:“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爲文王①,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伯夷列傳的文言文閱讀與答案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爲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餘甚惑焉,儻②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選自《史記·伯夷列傳》)

[注]①木主:木製的'靈牌;號爲文王,尊稱西伯昌爲周文王。②儻:假如。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叔齊讓伯夷 讓:責備

B.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離開

D.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 宗:尊奉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遂餓死於首陽山 ②則移其民於河東

B.①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 ②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①亦各從其志也 ②其皆出於此乎

D.①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②願以十五城請易壁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死後,二人因不肯繼承君位而相繼逃走,國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齊看見周武王在文王屍骨未寒時征討紂王,“恥之,義不食周粟”,隱居在首陽山。

C.顏淵敏而好學,他立志學習伯夷兄弟堅守節操,以致終身貧困,寧可餓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對當時那些操行不端、違法亂紀者卻終身安逸快樂,有操行者卻要橫遭災禍的現象,深感疑惑。

7.把文言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5分)

(2)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5分)

4.A(讓:謙讓)

5.B

6.C(“糟糠不厭”應爲“連糟糠之食都吃不飽”;“回也屢空”與“學習伯夷、叔齊堅守節操”無因果關係。)

7.(1)父親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動起兵器來,能說得上是孝嗎?身爲臣子卻要去殺君王,能說得上是仁嗎?”

(2)假如富貴是可以得到的,即使是做個馬車伕我也願去做,如過富貴是不能得到的,那我就去做我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