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狄仁傑》閱讀答案

則天將不利王室,越王貞於汝南舉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餘人,沒官人五千餘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時狄仁傑檢校刺史,哀其詿(gua)誤,止司刑使,停斬決,飛奏表曰:“臣欲聞奏,似爲逆人論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復毀,意不能定。此輩非其本心,願矜其詿誤。”表奏,特敕配流豐州。諸囚次於寧州,寧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攜哭於碑側,齋三日而後行。諸囚至豐州,復立碑紀德。

文言文《狄仁傑》閱讀答案

初,張光鋪以宰相討越王,既平之後,將士恃威,征斂無度,仁杰率皆不應。光輔怒曰:“州將輕元帥耶?何徵發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亂,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萬越王生。”光輔質之,仁杰曰:“明公親董戎旃[注] 二十餘萬,所在劫奪,遠邇流離,創鉅之餘,肝腦塗地。此非一越王死而萬越王生耶?且脅從之徒,勢不自固,所以先著綱理之也。自天兵暫臨,其棄城歸順者不可勝計,繩墜四面成蹊,奈何縱求功之人,殺投降之士?但恐冤聲騰沸,上徹於天。將請尚方斷馬劍,斬足下,當北面請命,死猶生也。”遂爲光輔所譖,左授復州刺史,尋徵還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爲立生祠。遷內史,及薨,朝野悽慟。則天賜文昌左相。中宗朝,贈司空。睿宗朝,追封樑國公。哀榮備於三朝,代莫與爲比。 (選自唐·劉肅《大唐新語》有刪改)

【注】戎旃:本指赤色的軍旗,此處代指軍隊。

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沒官人五千餘口 沒:抄沒、沒收

B.奏成復毀,意不能定 毀:受詆譭

C.明公親董戎旃二十餘萬 董:統率

D.哀榮備於三朝 哀榮;死後得到的榮譽

14、 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狄仁傑拯教無辜體恤百姓的一組是( )

①止司刑使,停斬決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攜哭於碑側

④將士恃威,征斂無度,仁杰率皆不應 5奈何縱求功之人,殺投降之士

6威惠大行,百姓爲立生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5、下面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狄仁傑認爲屬下六百餘名反對武則天的官員是受到牽連而犯死罪的,因而上書請求免除他們的'死刑。

B.狄仁傑飛送奏章後,被武則天刺配到豐州,豐州和寧州的百姓聞訊,都爲此抱頭癰哭,傷心至極。

C.宰相張光輔在平定越王叛亂的過程中,對百姓橫徵暴斂,狄仁傑剛直不阿,癇斥了他的這一暴行。

D.狄仁傑生前,老百姓就爲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後,則天、中宗、睿宗三朝都爲他贈官封爵,備極哀榮。

1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滿分8分)

(1)似爲逆人論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4分)

譯文:

(2)遂爲光輔所譖,左授復州刺史,尋徵還魏州刺史。(4 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3、B;毀:撕毀,毀掉。

14、C;②是向武則天表示自己的忠誠,③是側面表現,⑥是老百姓對狄仁傑的懷念。

15、D;A項被判死刑的是士人、百姓,並非都是狄仁傑的屬下官員。B項刺配豐州的是免死的囚徒,不是狄仁傑。C項這是“既平之後”的事。

16、①似乎是在替謀反的人說情,知道了(這件事)又不說,恐怕違背了皇上您憐憫(天下百姓)的本意。(“逆人”1分,“論理”1分,“乖”1分,“存恤”1分,共4分)

②爲此他被張光輔所誣陷,被貶爲復州刺史。不久被召回任命爲魏州刺史。(“爲所”1分,“譖”1 分,“左授”1分“尋”1分。)

狄仁傑做幷州(地名)的法曹(官名)。有同僚鄭崇質。鄭崇質的母親很老了,而且有病。鄭崇質被派遣到很偏僻的邊疆當使者。狄仁傑說:“您的母親有病,但是您卻要去很遠的地方公幹,這不個給您的母親留下了思戀您的憂愁嗎?”於是到長史(官名)藺仁基,跟他說想讓自己代替鄭崇質去邊疆公幹。當時,藺仁基和司馬(官名)李孝廉不和,於是他們相互說:“(狄仁傑人格的高尚)難道不使我們感到羞愧嗎?”於是,他們和好如初了。 (按:後面的事蹟是說,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傑高尚人格感動,於是反思自己,認爲自己不應該破壞同僚的和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