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戲曲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關於中國戲曲閱讀題及答案

晚熟的中國戲曲因其體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對戲曲功能的認識、引導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但傳統戲曲在艱難行進中也不乏聽到對其呵護的聲音。明初朱元璋就盛推《琵琶記》,認爲“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味,貴富家不可無”。究其原因,在於高明“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價值觀的引導得到朱元璋的賞識。事實上,有關風化體的戲曲,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並不乏見,如《伍倫全備記》以及史盤的《忠孝》、姚茂良的《雙忠》等。對這類劇作,來自戲曲批評界的評價雖然譭譽參半,但留給後世的重要遺產是把“合世情,關風化”作爲評價戲曲的一個重要標準。

晚熟的中國戲曲,其成長離不開文化母體的哺育,與詩、詞、文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好兄弟。清代孔尚任曾言戲曲“雖小道,凡詩賦、詞曲、四六、小說家,無體不備”。因此,縱觀戲曲批評史,無論是思想層面還是藝術層面,傳統的批評資源就像幽靈一樣縈繞戲曲上。如作爲批評術語的“本色”一詞,起初用於批評詩文,後來用於批評戲曲。明代中後期,爲克服戲曲界時文風和道學風氾濫的時弊,曲論家曾圍繞戲曲的本色問題展開討論,或強調必須遵循宋元典範,或強調曲文質樸易懂,或強調戲曲人物語言的個性化,或強調戲曲作家的風格特色。顯然,詩、詞、戲曲的本色有差別。本色因文體不同而被賦予不同的意涵。本色資源是傳統的,挪來批評晚熟的戲曲,使得本色一詞具有了文體上的現代意義。

批評家主動適應戲曲形態的變化,瞭解並褒貶之,從而推進戲曲創作和戲曲批評的前行。如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問題,在戲曲成熟之前不是沒有,但爲什麼在戲曲批評中才得以推進深入?原因是批評家對戲曲特性有了深刻認知。批評家知道,戲曲是代言體,關漢卿寫竇娥是竇娥的口吻,寫桃杌是桃杌的聲調,而不能在寫作上有角色錯位的輕忽。在一些劇本中,批評家發現出身貧寒的家庭婦女卻屢屢掉書袋,那正是寫作者角色錯位所致。代言體是戲曲文學的特性之一,批評家品評戲曲人物語言時就離不開代言體的內在約束。這種人物語言個性化的深入研析,反映了文學批評隨着文學形態的變化而做出切中肯綮的診斷。

戲曲的成熟曾經引發文學格局的變動。而批評家應對戲曲的舉措,既有慘痛的教訓又有成功的.經驗。教訓是中國戲曲的發展伴隨着一種觀念的抗爭,即開明的戲曲批評家爲戲曲爭取與詩文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成功的經驗是注重價值觀引導並讓創作者接受,在藝術層面上則是傳統批評資源的激活,以及在知曉批評對象的基礎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評。

這些經驗與教訓對引導網絡文學的發展有着一定的借鑑意義。如網絡文學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弘揚真善美。又如一些網絡文學的生成方式限制了作者創造的自由,作者受點擊率高低的影響隨時會調整寫作姿態,從而讓作品生成表現爲作者與讀者的合謀。這種新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導致舊有文學批評方法的窘迫。於是,相應的批評概念應隨之而出現。而戲曲批評激活傳統資源的做法無疑給予我們有益啓示。

(節選自高建旺《從傳統戲曲遭遇看網絡文學引導》,有刪改)

1.下列關於中國“戲曲批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戲曲由於體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們所看重,這就使得批評界對戲曲功能的認識與引導有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

B.有關風化體的戲曲如《伍倫全備記》等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並不乏見,戲曲批評界對這類劇作的評價是譭譽參半的。

C.晚熟的中國戲曲批評的成長離不開文化母體哺育,它與中國古代詩詞等文學體裁存在着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內在聯繫。

D.戲曲批評無論是思想層面還是藝術層面都充分借鑑了傳統批評資源,如用於批評詩文的本色一詞後來用於批評戲曲。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明初皇帝朱元璋之所以盛推戲曲《琵琶記》,就是因爲作者高明的戲曲創作價值觀得到了他的賞識,這說明傳統戲曲在艱難的行進中也不乏聽到對其呵護的聲音。

B.明代中後期曲論家曾圍繞戲曲的本色問題展開討論,本色這一傳統批評資源被挪來批評晚熟的戲曲,使得本色一詞具有了區別於詩詞本色的文體上的現代意義。

C.戲曲批評家知道代言體的戲曲不能在寫作上有角色錯位的輕忽,他們發現一些戲曲劇本中出身貧寒的家庭婦女卻屢屢地掉書袋,那正是寫作者的角色錯位所致。

D.戲曲批評家的成功經驗是爲戲曲爭取與詩文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藝術層面上激活了傳統的文學批評資源,以及在知曉批評對象的基礎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戲曲批評留給後世的唯一遺產就是,把表現世態與有關風化作爲評價戲曲的一個重要標準,例如史盤的《忠孝》、姚茂良的《雙忠》等戲曲作品就體現了標準要求。

B.批評家對戲曲的瞭解推進了戲曲創作和戲曲批評的前行,例如批評家對戲曲特性有了深刻認知之後,就在戲曲批評中對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C.戲曲批評的經驗與教訓對引導網絡文學發展有着一定的借鑑意義,例如網絡文學不是法外之地,也需要像戲曲接受價值觀引導一樣地接受弘揚真善美的批評要求。

D.網絡作者與讀者合謀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導致舊有文學批評方法的窘迫,於是我們只能借鑑戲曲批評激活傳統資源的做法,去發現引導網絡文學的相應批評概念。

答案

1.(3分)C(用“中國戲曲批評”偷換原文“中國戲曲”。)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爲C級。

2.(3分)D(前後嫁接,“爲戲曲爭取與詩文平起平坐的地位”是慘痛的教訓。)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C級。

3.(3分)C(A.錯“唯一”偷換了原文的“重要”;B.錯在“瞭解”改變了原文“瞭解與褒貶”的範圍;D.錯在“只能”曲解文意,原文信息是“給予我們有益啓示”。)

考點:理解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能力層級爲B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