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閱讀答案

老人挑一擔萵筍上街去賣,老人早上四點出門,天矇矇亮的時候,老人到街上了。

習慣閱讀答案

路上落了雨,老人身上淋溼了,天還涼,老人在風中冷得發抖。

有人上街買菜,看見老人在發抖,就說:“落雨就不要出來呀。”

老人說:“不要緊。”

買菜的又問:“萵筍幾多錢一斤?”

老人說:“五角。”

買菜的沒討價還價,稱了三棵,把錢給老人時,買菜的又說:“你這是何苦呢,五角錢一斤的萵筍,你這一擔總共也賣不了幾個錢,淋病了划不來。”

老人說:“勞慣了,不要緊。”

買菜的不再說了,走了。

天完全亮了,街上人也多了。一個孩子跟着大人過來買菜,孩子也看見老人在寒風中冷得發抖,孩子於是跟大人說:“我們買萵筍吧?”

大人說“你不是不喜歡吃萵筍嗎?”

孩子說,“你看那老奶奶,一身都溼了,我們買了她的萵筍讓地早點回家。”

大人聽從了孩子,過去問着老人說:“萵筍幾多錢一斤?”

老人說:“五角."

大人和孩子也沒還價,拿了幾棵給老人稱,老人稱着時,孩子問着老人說:“奶奶,你冷嗎?”

老人說:“不冷。”

孩子說:“下雨就不要出來呀?”

老人說:“不要緊。”

孩子和大人走開後,孩子跟大人說:“我覺得這奶奶好可憐。”

孩子說着時,到處看,忽然,孩子發現街兩邊除了一些菜販子外,賣菜的全是一些老人。孩子驚訝於自己的發現,孩子說:“媽媽,街兩邊賣菜的怎麼全是老人呀?”

大人說:“現在鄉下年輕人都不願作田,只有老人作田。”

孩子說:“爲什麼只有老人作田?”

大人說:“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

孩子說:“所以,這上街賣菜的都是老人。”

大人點頭。

賣菜的老人還在那兒,一個人過來買萵筍,又一個人過來買萵筍,他們都看見老人淋得一身,看見老人冷得發料,瑟瑟發抖,如同一頭孤獨地站在寒風中的老牛。他們就很同情老人了,他們說:“落雨就不要出來呀,一擔萵筍又賣不了幾個錢。”

老人說:“習慣了,不出來倒不曉得做什麼?"

買菜的就不作聲,買了萵筍走人。

很快,老人挑來的萵筍賣完了,老人挑了空擔子往回走。街邊有人賣包子,老人摸摸索索掏出一塊錢買了兩個包子,然後邊吃邊往回走。

半路上又落起雨來,老人到屋檐下躲雨,躲着時,一輛汽車停在老人跟前。隨後,車上走下來一個人,這人跟老人說:“娘呀,你怎麼又出來了,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別出來賣菜,你怎麼不聽?”

明顯,這人是老人的兒子,老人回答兒子說:“不出來賣菜,你叫我做什麼?”

老人的兒子說:“淋病了怎麼辦?”

老人說:“哪那麼容易生病。”

老人的兒子讓老人上車,老人不上,老人說:“過一會就不下了,你走吧,我不習慣坐車,我喜歡走,我還是走回去。

老人的兒子擡頭看看天,雨小了,老人的兒子便搖搖頭,開車走了。

几子把車開走後不久,老人也往家裏去。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後,老人到家了。一到家,老人便放下擔子,然後往地裏去。落了雨,地裏的菜青翠碧綠,面對一地的青青翠翠,老人笑靨如花……

10.概括本篇小說的語言特點。(4分)

11.本篇小說在故事情節的敘述上有何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12.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5分)

13.小說以“習慣”爲題在文中有什麼意蘊?請你談談對此的理解與思考。(6分)

10.①敘述語言簡潔,口語化,符合人物的身份。②人物語言具有反覆性.能更好地凸顯人物樸實吃苦耐勞的特點。(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1.①多用對話形式.使敘事更加集中。②類似情節的反覆運用,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豐滿。③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結尾方式,使小說的意蘊更加豐富。(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3分,答出三點給5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小說故事情節的能力。小說裏中心人物是賣菜的老人,主要的情節就是老人與周圍人之間的幾組對話,對話內容基本一樣。而結尾處的“面對一地的青青翠翠,老人笑靨如花”又對老人前面不被人理解的舉動做了很好的註釋。

12.①場景描寫,簡單勾勒了故事發展的環境.推動了情節的發展。②神態、細節描寫,刻畫了老人在等待賣菜時溼冷的樣子。③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體現了老人堅韌、隱忍和勤勞的特點。④語言描寫,體現了買菜人對老人的同情。⑤

“一個”“又一個”等詞語的`運用,突出了人們關注、同情老人的普遍性,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尚,體現了作者對普通百姓的人文關懷。(每點1分)

13.意蘊的理解:①老人每天賣菜,對人說“不要緊”,拒絕兒子的好意.堅持走路回家是習慣,體現了老人堅韌、隱忍和勤勞的特點。②周圍的人對老人產生同情心,買菜時不還價是習慣,體現了人們的善良,具有同情心。③如今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在家幹活這種情形也成了習慣,引起我們對空巢老人現象的關注。①兒子要老人坐車,不讓老人賣菜是習慣,體現了兒子對老人的關心,孝順老人。

意蘊的思考:①在如今的時代變革中,空巢老人這樣的普通人的現實生活狀況,值得我們關注,對普通人也需要有人文關懷。②人們的善良、勤勞,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這些美好的習慣,值得在當今社會繼續發揚光大。(“意蘊的理解”4分;“意蘊的思考”2分:其他解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對作者的創作意圖的探討,對作品意蘊的評價以及對作品的個性化閱讀的能力。本篇小說是微型小說,篇幅短小,情節單一,人物也不多.取材於賣菜買菜這樣一件日常生活小事,但卻小中見大。因此,從老人、周圍的人、兒子等有限的幾個人物角度入手,先找出文中所敘述的“習慣”行爲,然後分析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聯繫社會現實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