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必讀書測試題

六年級必讀書測試題

學而第一

六年級必讀書測試題

1. ( ),不亦悅乎?( ),不亦樂乎?( ),不亦君子乎。

2.( ),鮮矣仁。

3.吾日三省吾身。 ( )? ( )?傳不習乎?

4.弟子入則孝, ( ), ( ),泛愛衆而親仁, ( ),則以學文。

5.( ),言可復也。( ),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6. 君子食無求飽, ( )。 (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7. ( ),患不知人也。

爲政第二

1.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 ),(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2. ( ),可以爲師矣。

3. ( ),思而不學則殆。

4. ( ),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5. ( ),不知其可也。

八佾第三

1.人而不仁,如禮何?( ),( )?

2.禮,與其奢也,( );喪,與其易也,( )。

里仁第四

1.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 ( ),知者利仁。”

2. 見賢思齊焉, ( )。

3. ( 0,而敏於行。

公冶長第五

1.( ),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2. ( ),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老者安之, ( ), ( )。

雍也第六

1.一簞食,一瓢飲,( )。( ),回也不改其樂。

2.質勝文則野, ( ),( ),然後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述而第七

1.子曰:“ ( ),學而不厭, ( ),何有於我哉!”

2..子曰:“ ( ),不悱不發,舉一隅, ( 0,則不復也。”

3.( ),於我如浮雲。

4.三人行, (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泰伯第八

1. 士不可以不弘毅, ( )。

2.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3.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罕第九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

2.子曰:“三軍可奪帥也, ( )。”

3.子曰:“歲寒, ( )。”

4.毋意,毋必,( ),( ),( )。

5.( ),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顏淵第十二

1..己所不欲, ( ),在邦無怨,( )。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 )。小人反是。”

3.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 ( )。”

4.( ),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子路第十三

1.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爲?”

2.子曰:“其身正, ( );其身不正, ( )。”

3.子曰:“近者說, ( )。”

4.子曰:“無慾速, ( ), (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5.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 )。”

6.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憲問第十四

1.子曰:“ ( ),不足以爲士矣。”

2.子曰:“ ( ),患其不能也。”

3. 志士仁人,( ),有殺生以成仁。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子曰:“人無遠慮, ( )”

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7.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9.子曰:“道不同,不相爲謀。”

10.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季氏第十六

1.益者三友, (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3. 既來之,則安之。

陽貨第十七

1.子曰:“性相近也, ( )。”

2.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 ( ),( ),(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子張第十九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 ( ),可謂好學也已矣。”

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堯曰第二十

1.不知命, ( );不知禮, ( );不之言,無以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