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相關知識考試試題

【考題再現】

過敏的相關知識考試試題

07年廣東理綜49題:有的人吃了某種海鮮會腹痛、腹瀉、嘔吐,有的人吸入某種花粉便打噴嚏、鼻塞等,這些都是過敏反應症狀。下列有關過敏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過敏反應沒有淋巴細胞參與

B.過敏反應疾病是免疫系統功能的正常反應

C.過敏反應中產生抗體的細胞來源於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

D.機體首次接觸過敏原即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以保護自身

答案:C

而後大家紛紛給出解釋認爲D選項錯,錯在機體首次接觸過敏原不會產生適應性免疫應答,接着很多教輔資料演化出了不少相同類型的題。對此筆者一直持懷疑態度,試想:如果不發生免疫應答那麼第一次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的抗原(過敏原)又到哪裏去了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一下過敏這個現象。

1.什麼叫做過敏?

對於過敏,高中教材是這樣表述的:“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可引起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是指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質的刺激時所發生的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叫做過敏原”。

其實過敏反應在醫學上被稱作超敏反應,雖然現實生活中過敏成了超敏的代名詞,但是許多被稱作過敏的症狀卻不是由於免疫反應引起的,比如冷空氣引起的哮喘。冷空氣能傷害氣管壁上的肥大細胞的細胞膜,然後釋放介質(能引發過敏反應的化合物)從而誘發哮喘。因此教材所指的.因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過敏反應的說法改爲超敏反應會更加科學和規範。但爲了尊重大家的習慣後文仍採用過敏一說。

2.過敏的類型

根據過敏反應發生機制和臨牀特點共分爲4個類型:I型又稱速髮型;II型又稱細胞毒型 ;III型又稱免疫複合型;IV型亦稱遲髮型。前三型均由抗體介導,可經過血清被動轉移,IV型由T細胞介導,可經淋巴細胞被動轉移。高中教材所講的應該是I型過敏反應。

3.過敏反應過程

3.1致敏階段

過敏原初次刺激機體,使機體形成對該過敏原的過度敏感性,此爲致敏階段,在致敏作用中最初接觸過敏原會激活B細胞,B細胞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這些漿細胞能產生對過敏原特異的抗體(主要是IgE抗體),IgE抗體通過其尾部吸附到呼吸道和胃腸道的肥大細胞表面以及血液中嗜鹼性粒細胞表面,一般可吸附數月或數年,此時細胞稱作致敏靶細胞。而且這種抗體主要存在於組織液和皮膚中,調查顯示正常人血清當中IgE抗體含量很低,而過敏患者雖然過敏原不同但是其IgE抗體的含量均是正常人的1000-10000倍。

3.2 發敏階段

致敏機體再次接觸同類致敏原則誘發超敏反應,導致生理功能紊亂甚至組織損傷,此爲發敏階段。由於 IgE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細胞表面的特殊結合方式使得其抗原結合部位能與再次相遇的相同抗原發生交聯結合反應(一個過敏原與2個及以上抗體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顆粒物釋放出其中的介物如組胺等物質(組胺是廣泛分佈於人體內的具有多種生理活性且非常重要的自體活性物質,在組織損傷、炎症、神經刺激或者一些抗原抗體條件下釋放),產生一定的生物學效應,比如擴張小血管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刺激平滑肌收縮、促進粘膜腺體分泌、趨化炎症細胞和促進局部炎症反應。

4.應對過敏的措施

目前應對過敏通常的做法是服用抗過敏藥物,以阻止組織胺的釋放,比如苯海拉明、撲爾敏、左旋西替利嗪等等。但是這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痛苦,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此外,人們還通過檢查過敏原的具體對象來規避過敏物質,如果過敏原一旦明確,應立即停止繼續接觸過敏原,過敏反應通常自然消失。而有些過敏原是我們無法避開的,比如灰塵。針對這種過敏原,採取脫敏治療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5.過敏發生的實質

研究發現靶細胞在釋放介質後暫時處於脫敏狀態,等1-2天細胞又將重新合成介質恢復到致敏狀態。因此在異種免疫血清脫敏治療的時候人們常常通過逐次加量免疫血清來逐步消耗致敏靶細胞內的活性介質從而消除機體致敏狀態。由於介質是逐步釋放的所以在脫敏過程中無明顯過敏反應。由此可見過敏與否關鍵得看致敏靶細胞是否釋放了大量的介質,如果釋放得很少則不會發生過敏反應。過敏原(抗原)的第一次刺激產生抗體少所以致敏細胞釋放的介質少,而第二次刺激產生大量的抗體便爲致敏細胞釋放大量介的提供了條件,因而產生了過敏反應。美國學者布萊克也認爲,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是產生了症狀的只是不易察覺而已。或者換句話說,第一次過敏原與抗體是產生了免疫應答的,只不過這次應答產生的介質少不足以產生顯著的症狀,因此不能稱作過度反應即過敏反應罷了。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認爲第一次進入機體的過敏原與抗體是產生了免疫應答的,只不過這個免疫應答不強烈不易感知而已。此外,這種應答是免疫系統爲了驅除一些普通的外來物質而產生的應答,他對機體造成的是一種傷害—“過敏”,而非保護機體。可謂是“好心辦壞事”的典型事件。所以當年高考題認爲D選項錯誤也就理所當然了。

參考文獻

[1] 傑奎啉·布萊克,蔡謹譯. 微生物學.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374~378

[2] 龔非力. 醫學免疫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