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六盤》閱讀試題

①我感謝六盤山。

《雪中六盤》閱讀試題

②離開沙溝鄉和西吉灘,離開了頭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黃土山莊,在大雪紛揚中,我們穿過了一片片斑駁錯落的村寨,來到了單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們便又穿過楊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凍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進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兩岸依然明亮,乾燥的雪在腳下“喳喳”作響,迎接着我們的到來。一路小村瓦頂的高房靜靜地屹立在莊院一角,切開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廢棄的窯洞,彷彿大山的眼睛,含情脈脈地注視着我這個多年前的老友。我們踏着硬硬的薄雪,體味着這一切,繼續走向這蒼茫雪谷的縱深處。背上行裝邁開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機快速前行,我們的心已在六盤。

③人間的事就是這樣,當一切都已遠逝,當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濤一樣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時候,人們有時會回憶起一個遙遠的印象。隨着成年,隨着見識和缺憾的積累,人們會開始懂得這印象、這心境的可貴。因爲它只這麼閃爍一瞬,然後就消失,就熄滅,就永遠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滅的時候,帶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歷史,當你知道已經真的失去了它的時候,你會感到額頭上又添了一道皺紋,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④我感謝六盤山。因爲在我順着它腰肢的崎嶇小道向上攀登時,它爲我喚醒了已經沉睡了的一個印象。那是一個十八歲的我,揹負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個揹着一簍煤炭的農民並肩走在大雪覆蓋的岷山道上。那農民被壓彎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臉,還有那雙在黑污中朝我閃着善良憨實的目光的眼睛,曾經給年輕的我帶來過撞擊般的感觸。從那以後近二十年過去了,荒涼的岷山道,雪封的遠山近村,腳上的凍傷和背上的重負,連同那個臉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馱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朧中覺得自己心裏似乎還存留着什麼,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

⑤所以我感謝六盤山。哪怕是短暫的接觸也好,哪怕我還遠遠不能洞知和理解;儘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於我的奔波世界,儘管我深知當我們在頂峯歡呼雀躍之後,朝下山道上邁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對這座山峯的永訣。

⑥我仍然感謝六盤山。它在我成年的心裏喚醒的那個印象已經再也不會沉睡了。當我望着在雪幕後雄偉地緩緩升起的、那顏色灰濛的靜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鱗甲般的叢叢樹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無際的大地上不可思議的梯田村莊的地圖時,我久久地想着這近二十年的時光裏經歷的'一切。從岷山道上那背炭的農民開始,一直到沙溝鄉面容堅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許許多多的熟識面影,彷彿在向我啓示着什麼。

⑦來到和尚鋪,回首望六盤,頂峯和山口已經被山巒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楊河鄉,只覺得天關難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舉步可接。我知道,此別六盤山就是告別西海固;前面雖路程尚遠,但我這次嚴冬遠行的計劃已經結束。

⑧巍巍六盤山還在冬雪中無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嶺脈沿着路左一字排開。我沒有多少驚喜或可數的收穫,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實的寧靜。

⑨再見,我質樸、剛強的六盤山!

(選自《風土與山河》,有刪改)

11.文中的六盤山有哪些特點?請加以概括。(4分)

12.文章第②段畫線句描寫了作者前往六盤山途中所見之景,請分析其表達特色。(6分)

13.文章第④段敘寫“我”在岷山道上與背炭農民相遇之事,從全文結構看有何作用?(4分)

14.作者在文中反覆表達“感謝六盤山”,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6分)

“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

①翻譯家王永年精通英語、俄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他勤於翻譯,譯著等身,《歐?亨利小說全集》《十日談》《約婚夫婦》,還有《博爾赫斯全集》中絕大部分的篇章都出自他的譯筆。

②王永年女兒王絳說:“父親沒有留下什麼遺言。只是在照顧他的八個月裏,講到自己的生平,他總是說,你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要好好做學問,要終生學習。”在王絳的印象裏,父親在新華社上班的時候,爲了多做一點文學的翻譯工作,每天三四點鐘就起來。

③翻譯家趙德明表示,王永年在外語、中文、歷史、文化上具有全方位的才學,並能把原文吃透,譯作傳神、忠實、精彩,文字也好。儘管因爲翻譯那些嚴肅高雅、在文學史上已有定論的作品,王永年得到業界內外的推崇,但他卻因爲翻譯《在路上》,收穫了更廣泛的關注。英美文學專家陸建德說:“聽說他翻譯凱魯亞克的《在路上》,我很吃驚,這本書年輕人很喜歡,他這樣一個資深譯者翻譯的多是經典作品,要翻譯嬉皮士文化的代表作,是一種挑戰,他的勇氣和精神令人欽佩。”

④出版人趙武平回憶說:“以我看,譯文的風格再明顯,如果沒有以準確爲基礎,就離原作比較遠。王先生的翻譯沒有匠氣。他的漢語修養很高,翻譯最明顯的特點是準確、通俗,不會轉文。”事實上,生前接受採訪時,王永年多次表示自己並不喜歡《在路上》,但他還是花了十個月時間一點一點把它翻譯完。有些人不能理解,爲什麼不喜歡還要翻譯?他表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不喜歡這樣消極的小說,但可以介紹它是怎麼回事。”

⑤有人問他爲何翻譯瞭如此多的文學作品,他想了半日,也只是誠實地說:“爲了謀生。”趙武平說:“王先生經歷過‘反右’,晚年坦承當時也有‘不由自主’的時候。他翻譯作品,在特殊年代裏也有一些是‘完成任務’,有些他自己並不滿意,但是他能實話實說。”

⑥或許,王永年留給後世的,除了沉甸甸的文學翻譯遺產,就是這種堪爲典範的職業精神。在他看來,世上沒什麼不好翻譯的東西。“反正你看懂原文,你有一定的中文基礎,你就能夠表達出來。”“我就是每天翻譯一點,定時定量,並不累的。”

(摘自《文學報》,有刪改)

15.文章第②段引用王絳的話,有什麼作用?(6分)

16.從文中看,王永年因翻譯《在路上》而受到更廣泛關注的因素有哪些?(6分)

17.結合全文,概括王永年在翻譯上取得豐碩成就的主要原因。(6分)

11. (4分)①道路崎嶇;②山勢雄偉;③植被茂盛;④質樸、剛強。

評分建議:每點1分。

12.(6分)選取“白雪”“窯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1分),按由下到上順序(1分),從視覺、聽覺、內心感受等角度(1分),運用擬人、比喻修辭手法(2分),展開描寫,使人如臨其境,語言表達富有感染力(1分)。

13. (4分)運用細節描寫,說明背炭農民給“我”的印象之深(1分);插敘相遇之事,豐富了文章內容,拓展了行文思路(1分);承上啓下,既與上文“回憶起一個遙遠的印象”等議論抒情相呼應(1分),又爲下文作者“感謝六盤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據(1分)。

14. (6分)①六盤山喚醒了作者心中已經淡忘了的美好印象;

②六盤山讓作者思考過往的人生歷程;

③六盤山讓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④六盤山啓示作者關注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態;

⑤六盤山激發了作者的尋根意識。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得滿分。

15. (6分)①借女兒之口,間接說明誠於做人、恆於學問是王永年一生的追求;

②再現王永年生前的活動,增強了傳記的真實感,有力地證明了作者對王永年的認識;

③爲下文王永年在特殊年代裏完成不滿意的“任務”而能實話實說作鋪墊。

評分建議:每點2分。

16. (6分)①資深翻譯家挑戰非經典作品,勇氣和精神令人欽佩;

②王永年的翻譯準確、通俗,沒有匠氣;

③翻譯《在路上》,讓中國讀者(尤其是年輕人)瞭解了嬉皮士文化。

評分建議:每點2分。

17. (6分)①深厚的語言素養:精通多種語言,有深厚的中文功底;

②學識全面:不僅精通各種語言,在歷史、文化上也具有全方位的才學;

③治學嚴謹:翻譯以準確爲基礎,尊重原文,並形成個人翻譯風格;

④勤於工作:定時定量,每天翻譯,筆耕不輟。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