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大衆傳播學》複習試題及答案

不論從事何種工作,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實效,務必先從自身的工作計劃開始。有了計劃,纔不致於使自己思想迷茫、頭腦空洞,不知從哪裏着手開展工作。下面是小編搜索整理的自學考試《大衆傳播學》複習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學習!

自學考試《大衆傳播學》複習試題及答案

自學考試《大衆傳播學》複習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

1、 美國傳播學者A.哈特把有史以來的傳播媒介分爲三類:( )媒介系統、( )媒介系統和( )媒介系統。

2、 符號的基本功能有三個方面,一是( )功能;二是( )功能,三是( )功能。

3、 人際傳播是真正意義上的( )傳播。

4、 組織內傳播的正式渠道包括( )、( )和( )。

5、 大衆傳播的信息既具有( ),又具有( )。

6、 在大衆社會理論看來,現代社會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則是( )。

7、 霍夫蘭採用的( )與拉扎斯菲爾德的( )一起,成爲傳播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

8、 一般認爲,( )是“新世界信息秩序”之爭明朗化的開端。

9、 傳播學研究中的兩大主要學派,即( )和( )。

10、 1950年,世界上第一個傳播學博士學位在( )大學誕生

二、名詞解釋(20分,每小題5分)

1、 擬態環境

2、 集合行爲

3、 知曉權

4、 傳播效果

三、簡答(20分)

1、 人類社會傳播的基本特點是什麼?(6分)

2、什麼是傳播學發展的“12345”? (7分)

3、畫出傳播過程的直線模式圖,並指出一個基本的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7分)

四、論述(20分)

作爲一名未來的傳播者,你怎樣理解“控制分析”?以社會系統角度論述。

五、材料分析(20分)

閱讀下列幾則材料,結合傳播學相關理論對其做出分析。

材料(一) 嚴守一和沈雪一進費墨的家,就能看出家中是大戰後的暫歇。費墨沒戴眼鏡,耷拉着腦袋,窩在沙發裏。深度近視的人摘下眼鏡,臉就變了形。李燕滿臉淚痕,抽着一支菸,翹着腿,坐在費墨通常坐的書桌後面。看到嚴守一和沈雪進來,李燕又發作了:“騙子,原來是個騙子。原形畢露!說話呀,怎麼不拽詞了?平常我上個網,就說我墮落。”

材料(二) 嚴守一沒有說話。費墨看了裏屋一眼,仰在沙發上:“二十多年了,確實有些審美疲勞。”接着將頭埋到自己手裏,抽泣起來。 嚴守一愣在那裏。

材料(三) 半天,費墨仰起一臉鼻涕又說:“還是農業社會好哇。”

嚴守一一時沒聽明白他的意思,問:“什麼?”

費墨搖着頭:“那個時候,一切都靠走路。上京趕考,幾年不歸,回來你說什麼都是成立的。”

又點着桌子上的手機: “現在……”

嚴守一: “現在怎麼了?”

費墨啞着嗓子說: “近,太近,近得人喘不過氣來!”

嚴守一愣在那裏。

材料(四)——做門、做窗,蓋門樓的磚、灰、沙,這是3900,

——三天吃飯是600,這一共是4500,

——磚頭哥,這是5000,你都拿着吧,

…………

電話響了,

——誰啊 沒 ……沒空 沒空!別說了,費錢

——誰啊?

——路之信!叫我去殺豬 看我買了個手機,他也買一個!他北京沒人啊

——倆燒包!

—一條街上,放個屁都能聞到,喊一嗓子不比撥號嗎快?

——資料來源:電影《手機》臺詞

參考答案

一、填空

1、 示現的 再現的 機器

2、 表述和理解 傳達 思考

3、 “多媒體”

4、 下行傳播 上行傳播 橫向傳播。

5、 商品屬性 文化屬性

6、 廣泛的大衆 少數權力精英

7、 心理實驗法 抽樣調查法

8、 阿爾及爾宣言

9、 經驗學派 批判學派

10、 伊利諾伊大學

二、名詞解釋

1、 擬態環境:所謂“擬態環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信息環境,它並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子”式的再現,而是傳播媒介通過對象徵性事件或信息進行選擇和加工、重新加以結構化以後向人們提示的環境。

但是,這種加工、選擇和結構化活動是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媒介內部)進行的,所以人們一般意識不到這一點,而往往把“擬態環境”作爲客觀環境本身來對待。

大衆傳播形成的信息環境(擬態環境)不僅制約人的認知和行爲,而且通過制約人的認識和行爲來對客觀的現實產生影響。

2、集合行爲:其指的是在某種刺激條件下發生的非常態社會集合現象。比如火災、地震後的`羣衆騷亂,出於某種原因的自發集合、遊行、種族衝突,物價上漲的流言引起的搶購風潮等。

集合行爲多以羣集、恐慌、流言、騷動的形態出現,往往會造成對正常社會秩序的干擾和破壞。

集合行爲是一種自發的反常現象,有其特殊的傳播機制。

3、知曉權:廣義上來說,指的是社會成員獲得有關自身所處的環境及其變化的信息、保障社會生活所需的各種有用信息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也是人的生存權的基本內容之一。

從狹義上來說,知曉權指的是公民對國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公共權力機構的活動所擁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權利,這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也意味着公共權力機構對公民負有信息公開的責任和義務。

4、傳播效果:其一,它指的是帶有說服動機的傳播行爲在受傳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態度和行爲的變化。這裏的傳播效果,通常意味着傳播活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傳播者的意圖或目的;

其二,它指的是傳播活動尤其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大衆傳播媒介的活動對受傳者和社會所產生的一切影響和結果的總體,不管這些影響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顯在地還是潛在的。其又表現爲三個層面:環境認知效果、價值形成與維護效果和社會行爲示範效果。

三、簡答1、 所謂傳播,即社會信息的傳遞或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人類社會傳播有以下特點:

a. 社會傳播是一種信息共享活動;b. 社會傳播是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又是一定社會關係的體現;

c. 它是一種雙向的社會互動行爲;d. 傳受雙方必須要有共通的意義空間;e. 傳播是一種行爲,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系統。

2、 一集大成者:施拉姆,傳播學科的奠基者;二大學派:批判學派和經驗學派

三大來源:傳播學來源於信息科學、“三論”和新聞學

四大先驅:拉斯韋爾、盧因、拉扎斯菲爾德、霍夫蘭

五大研究領域:控制研究、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衆分析、效果分析

3、 圖略,一個基本的傳播過程,包括以下因素:a. 傳播者b. 受傳者c. 訊息d. 媒介e. 反饋

四、論述答案要點:

第一, 大衆傳播與政府的關係(政府對媒介的控制;媒介對政府的監督和批評);

第二, 媒介所有者對媒介的控制;

第三, 大衆媒介與工商界的關係(利益訴求;經濟影響);

第四, 大衆傳播與行業組織;

第五, 大衆傳播與受衆的關係;

第六, 大衆傳播與大衆文化。

五、材料分析答案要點:

其一,四則材料分別說明這樣幾個問題:

——對新媒介的恐懼

——媒介形態需要改變,基於受衆的視覺考慮。比如,“瘦報”、 “橙色新聞紙”等

——媒介是人體的延伸,拉進了人們的距離。事實上,距離太緊了,也會讓人感到不適應。

——身份的彰顯,身份的標誌。用一頭豬的錢沒個手機,換來身份的炫耀,值得!!

其二,聯繫傳播學理論分析

涉及到的相關理論:

人類傳播的特點和意義;

受衆行爲理論;

麥克魯漢的媒介思想;

效果分析理論;

人際傳播與大衆傳播媒介的特點及聯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