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現代文閱讀練習題

閱讀下文,完成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初中現代文閱讀練習題

新學期傳來消息:人教版新編初一語文教材刪除魯迅的《風箏》一文。“去魯”雖是近年新編教材的舊話題,依然引人關注。綜合各方“去魯”的理由有兩點:國內中學教材長期“一家獨大”的魯迅文章,是閱讀貧乏時代的選擇,現壓縮魯迅篇目是爲了及時追蹤新人新作;魯迅文章對中學生來說,過於深刻,甚至過於沉重,教師難教,學生難學,以更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時新文章替換,就是爲更“接地氣”,更“大衆化”。

爲迎合學生而“從淺避深”,爲標榜求新而“以新去舊”,是語文教材“新編”的準則嗎?語文教材範文要編選經典文學作品。編選的基本準則,用樑朝文學家蕭統的話說,“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即入選文章思想性、文學性兼備:《風箏》用一個親情的故事,揭示了深於親情的人生哲理:關愛必須從理解開始,因爲生命的歷程不會在時間中重複:姑且不論文章的思想性,單就語言藝術而言,《風箏》文字自然貼切而道勁醇厚,並非艱澀到不可爲初中生所接受,北大教授曹文軒說:“我們那個時候能讀懂,現在的孩子就讀不懂了?難道大家的閱讀能力退化了?”質問值得思考。

當下閱讀調查顯示,四大名著讀不下去的大有人在:當前閱讀之傾向,從各類暢銷書排行榜的榜單即可看出。和“去魯”一樣,大家紛紛扛出了“大衆化”的大旗,似乎大衆化就是選擇自由,大衆化和讀經典就“勢不兩立”了。這種大衆化的誤解一再發生,以致我們拱手讓出了文化傳承和文化提升的機會。大衆化是多元文化的並存,娛樂和求知並重,文化產品追求大衆化,並不意味着俯就和遷就,而是在形式上“明白曉暢”,在內容上“表達主流價值”,滿足大衆的需要並能提升大衆的修養。文化市場是大衆文化消費的供貸方,更是精神修養的培育場,這兩個功能不是對立的,是可以並且有必要和諧共存的。

經典之所以成爲經典,不僅因爲它們是大師之作,還因爲它們作爲民族乃至人類文化的精神歷史結晶,是經過歷史淘漉的人類精神創造,具有深刻的文化建構力和深遠的精神影響力。在當前閱讀流行快餐閱讀的風氣之下,用流行時文代替經過歷史檢驗的經典作品,“去經典”已經成爲今天必須正視的文化現象。別的不說,經典閱讀的缺失正導致國民閱讀力和語言表達力的退化。以老師難教、學生難懂爲由,把魯迅“請走”,正是當前社會過度娛樂化、當前閱讀過度淺表化的反映。“去魯”以“去經典”迎合學生“興趣”和“接受力”,其實是放棄了教育的提升動能。編教材要注重經典,如果教材的編選以學生的興趣爲導向,而教師的教學以學生既有知識爲水準,那麼何談教育學生和提升學生?從小學升到中學,本是兒童步入少年、向社會開啓心靈的時機。編選經典並指導學生閱讀,才能引導、啓示學生跨入心智新階段。這個原則恐怕不能因爲“創新”而丟棄。況且,“去經典”帶來的閱讀轉變,絲毫不意味着創新或創造。

小題1:下列對“去經典”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它指當前用流行時文和快餐閱讀代替經過專家檢驗的經典文學作品的文化現象,這一現象引人關注。

B.它包括近年來新編教材“去魯”等話題以及新編語文教材統一刪除魯迅的文章《風箏》的做法。

C.它導致了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決定教材的編選內容,教師以學生既有的知識爲水準來選擇教學教材。

D.它爲更“接地氣”、更“大衆化”而迎合學生的“興趣”和“接受力”,實質是放棄了教育的提升功能。

小題2:關於當前閱讀與經典閱讀,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前閱讀傾向於閱讀各類暢銷書,很多人四大名著讀不下去,並不意味着當前閱讀與經典閱讀已對立。

B.國民閱讀力和語言表達力的退化,導致了經典閱讀的缺失,說明了大衆閱讀過度淺表化、社會過度娛樂化。

C.《風箏》文字自然貼切,曹文軒認爲,如果有人認爲艱澀難懂,就意味着他的閱讀能力已退化。

D.經典閱讀指導能引領學生跨人心智新階段,經典能對學生乃至國民進行深刻的文化建構和深遠的精神影響。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的《風箏》一文,雖然思想性不值一論,但在語言藝術上卻可稱得上經典,教材不應當刪除。

B.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編選的基本準則應當是具備思想性或文學性,不應爲迎合學生而“從淺避深”。

C.文化的大衆化應滿足大衆的需要並提升大衆的修養,內容上“表達主流價值”,形式上“明白曉暢”。

D.社會各方一致認爲,國內中學教材中的魯迅文章過於深刻、沉重,而新人新作更適合中學生閱讀。

參考答案:

小題1:D

小題2:B

小題3:C

小題1:

試題分析:A“經過專家檢驗的經典作品”有誤;B“新編語文教材統一刪除”表述不準確;C“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決定教材的選編內容”有誤。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項因果關係倒置。

小題3:

試題分析:A “雖然思想性不值一論”不合文意。B“思想性或文學性”之“或”有誤,原文爲“和”。D“社會各方一致認爲”曲解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