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這5條規矩!


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這5條規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長大後的行爲習慣、爲人處世大多取決於小時候家庭環境和父母教導的影響。處在發育期的孩子最容易爲所欲爲,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筆者認爲,6歲前,一定要給孩子立這5條規矩。


01 勇於認錯,敢於要求他人道歉

小時候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列寧6歲去姑姑家玩,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最終低頭向姑姑認錯,成爲了現在老師教育孩子誠實的模範。

生活中,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着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爲所欲爲,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其實,6歲前的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開始懂事理了,這時候爸爸媽媽要抓住機會,從小就教育他“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纔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02 野蠻粗俗的行爲不能有

海孩子們之間喜歡互相爭搶,比如幼兒園裏跟小朋友搶東西,小朋友不給就開始打他,還罵他。有些罵人言語近似成人,着實對孩子的心理髮展產生影響。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樂樂以後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爲,是要挨批評的!”

然後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比如媽媽可以問:“樂樂現在知道錯了,那麼以後要玩小朋友的玩具,應該怎麼做呢?”

爸爸媽媽心平氣和地引導,在這樣的環境中,聰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尋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這時候也要適當地給他鼓勵,並給他立下這條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已經發生了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

03 不能亂拿別人東西

小孩子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佔有慾,尤其對一些小玩具,更是想都拿來自己玩。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

  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經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區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要刻意地多給孩子提問:“這是你的嗎?”讓他獨立地進行判斷,並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

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04 拿的東西要物歸原位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好,自己玩耍的時候總喜歡亂扔玩具,玩厭了就屁顛屁顛地拋開,等着媽媽幫他收拾殘局。

很多媽媽們都不會說什麼,覺得“孩子還小,也不懂收拾,幫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實6歲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東西,只是爸爸媽媽的寵愛和遷就,讓他失去了鍛鍊自己的機會。不妨就給他立下規矩,每次玩完之後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寫完作業要收拾書桌等等,讓他學會從哪裏拿的東西放回哪裏。

  這樣的'規則能讓孩子學會照顧環境,最終形成的是對環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養。

孩子在對東西進行歸位的同時,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在收拾書桌的過程中,他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東西要放在哪裏,這樣對他的創造力也有所幫助。

  長大後,無論孩子到了什麼環境,他都能養成“歸位”的好習慣,生活也會更加整潔。


05 使用東西要有先來後到

在家裏,爸爸媽媽總是“孩子第一”,什麼事情都讓着孩子,飯先給孩子吃,水果先讓孩子挑等等。

但是,家長這樣的一味謙讓,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以自我爲中心,覺得“爸爸媽媽都要讓着我,我是最大的!”,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壞習慣,要從家長們做起。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立下規矩,並且時時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比如:

吃飯的時候,媽媽先到飯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總是不來,那就讓他嚐到沒有菜吃的後果;刷牙的時候誰先到洗手間就先刷牙……

  這樣慢慢地,幫助孩子形成“先來後到”的習慣。這樣的規則可以避免他養成自私的毛病,讓他懂得當別人先拿到東西的時候,必須學會等待,並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結束語//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們除了爲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之外,還需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通過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行爲軌道。對孩子多點耐心,與孩子加強溝通,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也幫助了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