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於未然的說課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四單元第七課第三框內容,本課由“認清犯罪危害”和“加強自我防範”兩目組成,在第七課中佔有重要地位。

第一目“認清犯罪危害”主要分析犯罪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的危害,並且要承擔刑事責任,接受刑罰,因此青少年應遠離違法犯罪,預防犯罪。

第二目“加強自我防範”承接第一目,青少年要遠離違法犯罪,必須加強自我防範。主要說明四層內容:第一,要樹立法律意識,加強道德修養;第二,防止不良行爲,從小事做起,防微杜漸,預防犯罪;第三,增強辨別是非能力,認識到社會的複雜,應通過正確渠道增強明辨是非能力;第四,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在面對不法侵害時,學會自護。

在前一框題,學生對違法、犯罪以及違法犯罪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部分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實際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認知能力培養目標:瞭解犯罪的危害,理解不良行爲可能發展爲違法犯罪。

2、實踐能力培養目標:

①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爲的能力。

②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③初步學會運用自我保護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目標:

①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

②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制觀念,防微杜漸。

重點:

在瞭解犯罪危害後,學生應樹立起遠離違法犯罪,加強防範的意識,但學生對如何加強自我防範這部分內容比較陌生,因此,我確定了本課重點爲加強自我防範。

難點:

不良行爲和嚴重不良行爲可能發展爲違法犯罪要預防犯罪,首先要查找認清自己是否存在不良行爲或傾向,這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比較難,因此,把這部分內容確定爲難點。

二、教法、學法的選擇運用

教法:根據課標要求及新課改理念,我確定的教法是:情境教學法,指導、點撥法,分析問題法。教師要在學生分析歸納知識遇到疑難、產生困惑時,隨機相宜地給以提示、點化、誘導。

學法:模擬法庭表演法,學生分組討論法,學生自主分析、提煉知識法,現身說法法。

三、教材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和師生互動

教材處理上我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重新整合教材,將知識點融於模擬法庭的.案件審理中,教師適時打斷提出問題,學生分析、歸納出知識點,對於難於理解、概括的內容,教師給予引導,這樣有助於突出本課重點、突破難點。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擔當導演,做到講得“少”一點,引得“巧”點,讓學生學得“活”一點,領悟得“深”一點、“透”一點。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分鐘)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類違法行爲都有法律後果,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是上節課我們共同得出的結論。那麼作爲嚴重違法行爲犯罪行爲會造成哪些危害,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遠離違法犯罪,這是本堂課我們要共同探討的問題。

然後簡單介紹模擬法庭中審理的案件,並提出要求。

設計意圖:快速引出課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爲模擬法庭學生活動做好準備。

二)、案例引入,初步感知

步驟一:(5分)

模擬法庭開庭,公訴人宣讀起訴書。

教師在公訴人宣讀完起訴書後打斷庭審,提出問題:剛纔大家聽了起訴書,對案件有了初步瞭解,很明顯被告的這種行爲是一般違法行爲嗎?(學生回答不是),誰能結合此案來談談犯罪這種嚴重違法行爲會造成哪些危害?學生結合案例歸納回答。

教師總結:犯罪對社會的危害比違法更加嚴重,是對社會正義的踐踏、對公民人身的欺凌和公民財產的掠奪,是對社會利益的侵犯。爲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就應該加強自我防範,做到預防爲先。

犯罪危害 加強自我防範(板書)

設計意圖:完全由學生總結提煉出知識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問題能力,教師引導、總結學生回答。

三)、案例解析,以法析案

1、模擬法庭繼續開庭,由公訴人對被告進行訊問。

教師在公訴人訊問完被告後打斷庭審,提出問題:剛纔被告總是在重複一句話,那就是“我只想用刀嚇唬嚇唬她”,不知道自己的行爲的性質和後果,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很容易分析出是法律意識淡薄,並舉出青少年由於法律意識淡薄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例子,接着提問:那我們應該怎樣樹立法律意識?

因此,我們找到的第一副良藥是:樹立法律意識(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案例分析問題,易於學生理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2、模擬法庭繼續開庭,由辯護人對被告進行訊問

教師在辯護人訊問完後打斷庭審,設疑:被告平日表現如何?與其今天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有無聯繫?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討論查找自身有無不良行爲或不良傾向?

學生總結應該怎樣做(要預防違法犯罪,就要從小、從日常生活習慣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堅決摒棄不良行爲)。

第二副良藥:防止不良行爲(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案例分析問題,並查找對照自身行爲。

3、模擬法庭繼續開庭,由公訴人對證人進行盤問。

教師在公訴人訊問完證人後打斷庭審,讓學生談聽了證人證言後的感受(教師提示證人認爲平日被告給他錢花、替他出頭這就是他的好朋友,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並歸納出第三副良藥:增強辨別是非能力(板書)

學生談應該怎樣增強辨別是非能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通過這部分庭審,分析概括出知識點,使學生初步學會分辨是非的能力。

4、模擬法庭繼續開庭,由公訴人宣讀被害人證言。

違法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行爲違法,受傷的學生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面對違法行爲。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假設我們面對不法侵害,應該怎樣保護自己。

教師歸納有效方法。

第四副良藥: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板書)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初步學會運用自護方法來保護自己,體現了新課改理念。

四)、學以致用,聯繫實際

根據班級發生的事現場採訪,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真正有所收穫,聯繫生活實際解決現實問題。

設計意圖:整個教學設計體現新課改理念,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法庭的案件審理中分析問題、歸納知識,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