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說課稿(通用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絕句》說課稿(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絕句》說課稿(通用3篇)

《絕句》說課稿1

大家好!

非常感謝會議組給我這麼一個與大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希望我的發言能得到各位專家、各位同行的指正和幫助。

由我執教的《絕句》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第六冊中的一首古詩。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平定後的第二年,在成都草堂,面對生機勃勃的景象,無限歡欣,描繪了明媚秀麗、充滿生機的景緻。我班的學生經過幾年信息技術課的學習,能夠運用金山詞霸查閱字詞,能夠運用金山畫王繪畫,會網絡瀏覽和討論。對於網絡教學,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自學能力,喜歡網絡交流、合作學習。《中華古詩文》教學的開展,學生對古詩學習有濃厚興趣。下面我就這篇課文的教學從以下四個方面作簡要介紹。

一、緊扣語文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終生學習。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共同構成語文素養的生命體,所以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從知識、能力、情感這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1、利用金山詞霸,學習生字,瞭解其意思。

2、通過反覆朗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體會詩的意境美。

3、藉助網絡,通過自學、協作、交流,理解詩的意思。

4、用自己語言口頭描述詩意,並畫出來。

能力:1、通過網絡,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2、通過朗讀、電腦繪畫等多種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和檢查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情感:能感受作品中明媚秀麗的景緻,體會詩的意境美。感受作者當時的感情。

在教學目標中,所有的知識都是靠學生自己獲得,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情感。

二、依照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

1、激情引領,導入新課

《中華古詩文》的學習生動活潑開展,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同學們能自覺地爭先恐後地背誦一些流傳廣泛的古詩,在課前我總是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把會背的古詩背出來,一個學生背,兩個學生背,從而引起全班學生的共鳴。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下課十分鐘學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鬆,上課鈴響後注意力很難集中到課堂上來,利用課前背誦古詩這一環節,讓學生興奮點得到迅速轉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這首古詩的興趣和慾望。

2、熟讀成誦,感悟詩境

培養語感是語文素養中的重要一環,語感強調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和個人的語言修養。“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對於詩文的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體驗基礎之上的,在教學中我採取了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形式多樣的讀法,讓每個學生神情十足地讀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入情入境的吟誦中去感悟詩的意境美、語言美、律動美。

3、拋錨質疑,自主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爲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把注意力轉到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來。圍繞詩的“美”展開討論研究,比如我提問:“都說這首詩很美,你認爲美在哪兒?請同學們藉助電腦,弄懂詩的大意”。學生通過金山詞霸查閱字詞,藉助網絡提供的情境形成自己對詩意的理解,然後在網上交流討論,進一步深化理解。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通過網絡和來回走動對學生進行指導、交流。

4、理解全詩,畫圖反饋

自學古詩後,以學生講述自己的理解爲主,教師只是起到銀線串珠、搭橋接榫的作用。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動手畫,畫完後讓學生說出爲什麼這樣畫,說的過程是進一步理解鞏固詩意的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習慣、又培養了學生了解語言風格和欣賞語言品位能力。

5、概括總結,提升思維

我們學一篇課文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知道課文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文章的語言文字以及表達形式。理解是基礎,運用是目的。通過學生概括詩的美這一環節,來提升思維,訓練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使語文課成爲進行各種語文實踐活動的場所。

三、依託網絡環境,創造本課教學特點

1、“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得到充分體現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只有樹立這種觀念,纔可以使課堂上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因素。教師纔有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前的資源準備和教學設計上,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只是作爲組織者和引導者。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充分體現

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我創設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圍繞探索的問題,自己決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選擇自己的學習方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性學習,在探索的基礎上,互通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然後進行相互討論、分析與交流,在交流中反饋,使自己的理解更加豐富與全面,最後形成共識。

3、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體現

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在這節課中,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就能充分體現學生實踐能力,他們在聽聽、讀讀、說說、畫畫、寫寫、背背等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中,不僅輕鬆的學到了知識,而且訓練了思維、感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教學實踐,我充分認識到:語文實踐活動既是訓練語文能力的途徑,也是豐富學生內在情感的重要渠道。

四、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本課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全面融合。它爲學習活動建立了一個平臺,使信息技術融合到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媒體信息、教學對象、學習方法、學生能力發展等各個要素之中,帶動教學觀念、學習方法、師生角色的轉變。

1、實現師生互動和多向反饋

網絡教室爲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也通過各種監控互動手段,實現教師和學生點對點或點對面等多維信息反饋,有利於教師快捷準確地掌握學情,調整教學,也有利於學生互相瞭解學習狀況,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本節課中讓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探討、自我感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挖掘其潛能,自學能力得到較大提高。

3、建立信息技術幫助解決問題的理念

這節課中學生利用利用金山詞霸,學習生字;藉助網絡,通過自學、協作、交流理解詩意;通過畫畫,感悟詩意、詩境。學生很自然的運用信息技術達到了自己的學習目的,在此過程中,學生收集、掌握、運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上述是我對《絕句》這首古詩教學的膚淺認識,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

《絕句》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及設計理念

《絕句》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之作。本單元的主題都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絕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蘊暢達,描寫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嚮往。

新課程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題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唸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地學習。本節課的教學我充分體現以生爲本,以讀爲本,以自主發展爲靈魂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學習了本詩的色彩美,結構美,意境美。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5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含”的妙用。

2、能力目標: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啓發學生依據詩句展開想象,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心情。

3、情感目標: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四)、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誦全詩,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領悟詩的意境。

二、教法、學法

葉老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教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古詩的學習方法很多,本節課我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那就是: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三、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詩歌的美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我設計了5個環節。

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初讀古詩——讓學生體會本詩的色彩美

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構美

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拓展遷移——讓學生延伸美

(一)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新課伊始,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人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今天我們又要讓李白的好友——“詩聖”杜甫帶領我們到四川成都浣花溪草堂去領略那裏的美景,你們願意去嗎?不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大詩人及他的大作[課件出示杜甫簡介,絕句簡介](這樣設計是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初讀古詩——讓學生體會本詩的色彩美

在初讀古詩,讀通古詩的同時,我讓學生劃出詩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再讀,再體會。詩人展開語言的調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生了誘人的魅力。學生找出這些色彩,老師再加點撥。黃鸝、白鷺、翠柳、青天,四種景物四種顏色,黃綠相間,白藍輝映,讀來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暢?

(三)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構美

在熟讀了古詩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古詩、細讀古詩,找出詩中的數量詞。這首詩巧妙地將數字運用於形象思維領域,既使詩在結構上渾然一體,又獲得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一種神思馳騁的時空美。該詩被奉爲千百年來的蒙學讀物,數量詞不可不講。第一句“兩個”黃鸝,寫“點”,是近寫,也說明鳥叫不是嘰嘰喳喳而是一唱一和,歡快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第二句“一行”白鷺,寫“線”,是遠寫,也可見此鳥排列有序,漸次遠行,而不是轟然飛散,各奔東西;第三句“千秋”雪,寫“面”,表明歷史久遠;第四句“萬里”船,展現空間的廣闊。簡短四句詩,點、線、面相互交織;遠、近、時、空彼此對照,構成了這首詩內在的結構美,耐人尋味。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四)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在這個環節上我引導學生先閉上眼睛,聽朗誦,想象畫面,再根據自己的想象作畫配詩。這樣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美。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由近及遠,由低及高,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

後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由遠及近,寫的是靜景,窗雖小,因“含”着,千年積雪而讓人感受到時間的久遠;船雖泊但靜中寓動,也因其行程萬里使人頓覺天地開闊,意境幽遠,更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詩雖短,但其境無窮。四句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遠景有近景,而且遠近結合,動靜交錯,色彩明麗,春意盎然。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意境正是教學關鍵之所在。

(五)拓展遷移——延伸美

在課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課後收集一些杜甫的詩或描寫春天的詩,在晨讀會上展示給同學們。

古詩具有語言凝鍊含蓄,韻律和諧優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提高審美能力的好教材。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我的板書既是原詩又高於原詩,既讓學生掌握了詩句中的字詞,又使學生對本詩的節奏有了清晰,明瞭的認識,更利於學生誦讀、記憶,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當然,我的設計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給我更好的建議,是我少一份遺憾,多一份完美!

《絕句》說課稿3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複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絕句》(杜甫)。(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並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近年來雖然《考試說明》把詩歌鑑賞的要求定位在“初步”鑑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但在實際考查中,詩歌鑑賞題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過去多年的詩歌鑑賞的備考策略,往往強調指導學生認真分辨題型、明確試題常見的置誤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等。但是,2002年高考的詩歌鑑賞題,以主觀表述的形式考查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這種命題方式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詩歌鑑賞的難度,也迫使我們在詩歌鑑賞的教學及備考工作中及時採取新的策略。

根據考試說明,我們對2003年詩歌鑑賞的命題走向有這樣一個初步認識:材料的選擇應該是淺易的、膾炙人口的,在設題角度上分兩個方面對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進行鑑賞,對作品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允許考生在尊重定論的基礎上適度發揮,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絕句》(杜甫)》。所以,這節高考詩詞鑑賞指導課主要圍繞《考試說明》的要求進行設計,使學生掌握把握詩歌鑑賞的基本要點。

2、學生情況分析

爲了既能體現命題者在《考試說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鑑賞”的要求,又能在題目的區分度上達到理想狀態,高考所選擇的詩歌材料應會比較淺顯,學生能初步讀懂。經過一輪訓練,學生對詩歌主觀題的命題形式基本瞭解,但在真正讀懂詩歌的思想內容,把相關的表達技巧與具體的詩句關鍵詞的把握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本節課的設計把培養學生把握關鍵詞並以此來獲得詩人情感信息作爲重點。

3、教學方法分析

針對學生文化底蘊薄弱,詩詞形象思維能力差等特點,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等優點,採用音樂、動畫、圖片等營造詩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本課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通過教師的引導、啓發、小結和學生的朗讀、分析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以期達到提高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的目標。

【教學重點】

1、杜甫的生平及情感取向。

2、通過動詞及形容詞來把握詩人情感,分析詩歌內容。

3、瞭解並掌握“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以文學體式(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進入唐詩,順帶複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幾種常見文學體式。

二、瞭解杜甫生平並把握其情感取向

1、生平概述

杜甫,字子美,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原籍襄陽,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後居長安。及安史之亂,乃逃至鳳翔,謁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棄官。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爲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攜家出蜀,病死途中。其詩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稱爲“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有《杜工部集》。

2、通過兩首詩體味杜甫的愛國情感

3、引入《絕句》

三、講解《絕句》

(一)通過直觀觀察及朗讀來體味詩歌所反映出來的作者情感。

(二)通過分析詩中的關鍵詞語來體味作者情感,使同學瞭解詩歌鑑賞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