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1

最近常常發現學生上課懶洋洋的,舉起來的手如同大海上飄蕩着幾片白帆,飄飄忽忽的。就不由自主的責怪學生不聽話、不好學。

昨天上了《秦始皇兵馬俑》,自始至終學生保持着濃濃的興趣,從恢弘的陣容到栩栩如生的神態,說得頭頭是道,讀得神情並茂。在快結束的時候,我安排了兩個教學環節。

一是讓學生欣賞各具特色的兵馬俑像,從將軍俑到步兵俑,從跪射傭到面部大特寫,學生不禁大大讚嘆:不愧是世界第八奇蹟。情到就可以流淌到筆尖了。請學生任選一感興趣的俑像,仿照課文中的寫法,來寫寫這些兵馬俑。幾分鐘後,一份份精彩呈現出來了。“你看那跪射傭,單腿跪立,左手握弓,右手提箭,眼睛緊盯着前方,彷彿正全神貫注的瞄準目標,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將軍傭身材魁梧,身着鎧甲,前胸繫着花結,他神情凝重,彷彿正宣佈開戰命令”……學生將課文中的話活學活用爲自己的語言,同時對文中所寫的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描寫有了更深的體會。

二是結課的時候,針對課文中的“是我國考古史上重大發現之一。”我提了一個發散性的問題:“你知道,秦始皇兵馬俑有哪些研究價值?”這一發就不可收拾了。小手如林。“我覺得可以研究秦朝時的軍事,如戰略部署、兵器等。”“我覺得可以研究秦朝時的手工業,那時的製陶業是那樣精美。”“從兵馬俑的穿着上可以研究秦朝時的人土風情,古代服飾的演變。”“我從課外書中,看到曾經出土了一把兵器,歷經幾千的沉睡,依然像新的一般,還富有彈性,幾千年的科技就這麼發達,這成爲了中外科學界的謎。”

一個個富有創新意識的回答再次令我對這幫孩子刮目相看,也由此展開了反思:學生對你的課懶洋洋的,說明課程不具備吸引力。像這樣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才能勾起他們的求知慾。其次,死讀書是沒用的,能回答這些問題的,通常是課外閱讀涉獵廣泛的,而那些老實的只讀那幾本書的,就只有聽的份兒了。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2

因爲班中幾乎沒有學生親身遊覽過秦陵兵馬俑,因此秦陵兵馬俑對他們來說比較陌生、遙遠。課的開始,我就運用一段影音錄象拉近了學生與秦陵兵馬俑的距離,使其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談談觀後感,目的在於使學生能整體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馬俑的特點,爲情感的激發、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在教學4、5小節時,我則運用媒體出示兩個陶俑的圖片,讓學生看看圖片、讀讀這兩節,並根據這兩小節的內容來區分兩張圖片上的陶俑各是什麼俑?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閱讀、理解4、5小節的寫作方法。在理清了寫作方法之後,我讓學生進行反覆地、各種手段的朗讀,先根據媒體出示引讀描寫外貌、動作、神態的句子,然後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陶俑,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瞭解寫作方法,感受兵馬俑個性之鮮明。

而在學習課文第8節前,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據說在這麼多兵馬俑當中竟找不出兩個神態完全一樣的陶俑,不信,請看課文第8節。”以此來引出第8節的內容,然後通過引讀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馬俑個性之鮮明。隨後,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他們有的(動作、神態),好像(幹什麼)。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學着作者的樣子把兵馬俑的樣子寫具體。學生通過尋找、思考與重組,將作者的表達化爲了自己的表達。

語文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此一理念也應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因此整堂課的設計和教學我比較注重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遷移。特別是着意讓學生通過對兵馬俑規模宏大和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兩個特點的理解和感悟,瞭解秦陵兵馬俑的歷史價值,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讓學生再深層地去讀,進一步領悟到兵馬俑是古代勞動人民或者說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所以在最後一個環節學外國元首說說參觀感言時,學生髮言不夠踊躍,或許此時插入一段錄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3

我設計《秦始皇兵馬俑》這份教案,整堂課都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始終只起到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鼓勵他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無論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詞句的品析,始終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上面,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就要轉變角色,要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在課堂中教師要堅持“少講多學”,即教師少講,學生多學。堅持放手原則: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凡是學生能寫的就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提問時間、讀書時間和練習時間。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設計了讓學生從:軍事家、文學家、導遊、播音員這四個角色中任選一個,讓他們自主地學習,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秦始皇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其實就是研究軍陣的佈局、寫作順序、朗讀、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也較喜歡這種學習方式,都積極地投入研究,有的甚至研究了二、三個任務。而且學生對較抽象的陣容也較易地理解了。

當我在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討論、探究,特別是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探究時,我深入到學生中間去,儘可能地深入到多個學習小組去,一學習者的身份,平等地參與討論,與學生一起進行探究。

總之,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並不是可有可無、無事可做的,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所產生的激勵作用也是無法估量的。所以,我們既要積極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又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探究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組織好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好學生的探究活動,以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對話,投入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4

《珍愛國寶——秦始皇兵馬俑》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二十課。本課屬於欣賞·評述這個學習領域,是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爲一體的美術課。在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寫實的藝術風格,喚起學生對祖國珍貴文物的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鼓勵學生蒐集有關資料,自主學習。

秦始皇陵兵馬俑雖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是,它畢竟離學生遙遠,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認真欣賞呢?我從出示秦始皇畫像,引入簡介秦始皇開始了課文的教學,在導入課題後,向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兵馬俑的地理位置、發現時間、規模多大等,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接着通過欣賞,讓學生分析兵馬俑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教師總結或補充:這麼多陶俑,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用雙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來的,對學生心靈產生震撼,爲下一步的欣賞活動奠定了基礎。本課的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欣賞秦俑雕塑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讓學生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

我引導學生對兵俑的頭髮、五官、衣服等細節進行觀察,進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細刻,然後讓學生通過辨一辨、學一學,來辨認將軍俑、軍吏俑和士卒俑,體驗動作他們的動態特點,使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欣賞熱情得到了根本的提高,並對古代藝術大師高超的雕刻技術產生強烈的震撼,激發起濃濃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後讓學生欣賞各個不同發展時期、不同風格的俑,瞭解世界遺產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的興學習趣和求知慾望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我覺得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如準備過程中應該請學生課前帶着問題蒐集資料,並針對秦兵馬俑的歷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識點,懂得美術文化藝術的歷史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怎樣很好地採用引導提問,教給學生學習怎樣觀察、解析、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狀態中感受雕塑文化藝術的魅力。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5

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孩子欣賞大量的圖片,並且讓去過的同學談感想。抓住宏大、壯觀、表情、髮式、服裝、動作這些亮點,將其串聯起來,利用收集的大量圖片資料輔助教學,產生了很強的藝術衝擊力,同時注重把握藝術品的細節的欣賞,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古人的精美的手工藝,增強學生作爲中華後人的自豪感。

在教學中適時地藉助語文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達到相輔相成、互想促進的效果,自然、順理成章,同時讓學生模仿兵馬俑的動作進行表演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由於只是這次課只是片段展示,所以在開課時時間把握得不太好,同時在分析俑的分類時細化得也不夠,稍顯毛糙。通過《兵馬俑》這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只是需要教師去引導,而教師的引導是建立在充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的,只有挖掘教材的深層次內容來才能引導學生,吸引學生。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6

《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介紹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壯觀的建築物和兵馬俑的軍陣、神態,指出秦始皇兵馬俑的出土是我國考古史上最大的發現之一。這篇課文語言精練、詞語豐富、段落清楚,從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來講是訓練學生豐富語言和運用段落大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教材。但這篇課文寫的是古代文物,對於我們農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其見識少,缺少主觀性認識,對教材的理解又是一個難點。

我在教學《秦始皇兵馬俑》這篇課文是採取了這樣的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審清題意,讀通課文,給課文分段。2、初步學會本課生字、新詞。3、學習第1、2、3自然段,完成作業本上的第1、2題。第二課時:1、瞭解兵馬俑的神態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價值。2、歸納課文主要內容。3、能用“也許”“似乎”造句。本課的重點是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歸併法歸納課文主要內容。難點是課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馬俑軍陣這一段的課文理解。所以,我在突破這個難點是作以下嘗試,先讓學生報名參加:①軍事家、②文學家、③美術家、④導遊哪個組,並給每個組出了題目:①軍事家:你認爲秦始皇是怎樣安排軍陣的?②文學家:作者在觀察軍陣時是怎樣觀察的?又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下來的?③美術家:你能把這幅軍陣圖畫下來嗎?④導遊:你能給來兵馬俑博物館參觀的遊客寫幾句導遊詞嗎?然後分組進行活動,最後各組交流。由於是大家自己喜歡的題目,討論時大家非常熱烈,交流時也特別認真,其效果也比較好。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學生喜歡學的,有興趣的參與其表現也比較積極,受到的效果也比較好。因爲,我安排了四個小組,讓學生參與到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小組中進行學習,所以,學生們學得快樂,收到的效果也比較好的。

2、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課文,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參與當軍事家、文學家、美術家、導遊的活動,讓他們參與了活動,讓他們儘自己的能力去發揮,去創造,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我體會到語文教學本身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想象,創造,表達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如何進行這一方面的訓練和培養,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嘗試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進一步提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得到培養。我決心今後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嘗試,是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跟上形勢發展的需要。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7

《秦始皇兵馬俑》是一篇說明文,詳盡地評介了兵馬俑的特點、雕塑藝術、製作技術及其在軍事、藝術及科學上的重要價值。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做到多樣性、靈活性、創造性,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式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播放兵馬俑風光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兵馬俑的特點。2、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兵馬俑形態圖,給學生直觀感受。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1、對於兵馬俑的介紹,讓學生把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資源共享,學生積極性高,這一設計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引導學生多觀察,多積累,激發了自主學習的興趣。2、在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已選取學習片斷,根據自己所喜歡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並在小組交流。學生在大組交流時,根據各自愛好進行分工,有朗讀的、畫畫的、分析好詞好句的、提問的、作導遊的等。這一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又發揮了學生的多元智力,進一步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培養學生學習的合作性。1、課堂上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我讓學生每小組根據小組的學習能力,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一個自然段或學全文。在學習之前先讓同學們回憶在學習《白鶴梁的沉浮》一文中的學習方法。(可以朗讀、抓住重點詞語句理解品

、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問題、設計板書、畫畫、作導遊……)並讓小組長征求組員的意見作好分工,願意用什麼方式學習就用什麼方式學習。小組長作好記錄。2、在學生交流時,學生交流方法多,針對每小組的交流進行補充或提出問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了主動學習的極大熱情,這充分體現他們的主體精神。學生在交流中質疑,大膽的展開想象,課堂氣氛活躍。

總之,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應對教學方式不斷推敲、總結,對學生學習方式逐步的培養,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8

下午又上了一節語文課(信息化),姑且在後面加上這麼個註解吧。班級是504班,教學內容是接上節課未完成的'——複習第四節,想象仿寫。

課堂片斷實錄:

複習第四節,師生共品寫法,得出:

1、該段文字先總後分,寫出了兵馬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2、分寫部分,先寫看到的情景,再寫由此展開的豐富的聯想,虛實結合。

3、長短結合,實寫部分都用四字詞語,語言較爲簡練,虛寫部分語言相對較長。讀起來富有節奏。

4、實虛之間,用“可能、也許、似乎”等同類詞語連接,同意不同詞,富於變化。學生相繼得出同類的詞語還有“彷彿、大概、好像、好似”等詞。

此後進入仿寫環節:(進入作品交流區)

1、學生看圖,獨立思考。

師:課文只寫了三類兵馬俑,其實秦始皇兵馬俑何止這三類呢?(點擊交流區)同學們,清仔細觀察眼前的這些兵馬俑,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來說一說嗎?

2、獨立思考2分鐘後交流。

3、網上作業。

師:同學們,現在你就來敲擊鍵盤,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發表在網上吧,10分鐘後,我們一起再來交流。

(在寫的過程中,補充操作方法,並對個別學生作指導。見學生在邊打字邊選擇顏色,強調:先用最快的速度輸入文字,再做美化工作。)

學生寫作情況:少數學生動作較快,在十分鐘內,能發表一段完整的文字,且複製了所選的圖片。大多數同學輸入操作較爲生疏,動作較慢。

(因上課延遲開始,還是未能在課堂上組織交流,但網上(課件中)已迅速生成了)

以下是從學生在近10分鐘時間內發表的帖子中摘取的部分片斷(未修改):

1、有的將軍俑,留着長長的鬍子,手持寶劍,堅定的望着敵人,彷彿在說:“戰士們衝啊!”

2、有的將軍,臉上露出笑容,好像剛打了勝仗似的。

3、有的兵俑,神情十分嚴肅,雙眼眺望遠方,手持寶劍,好像要拔出劍,衝上陣地。

4、有的兵俑蹲着馬步,一手握成拳,另一隻手斜着,彷彿是在苦練本領。

5、有的兵俑,留着兩撇鬍子,眼睛看着前方,好象在望着被敵人佔領的一大片土地.有的兵俑,面帶微笑,好象打了勝仗,被皇帝封賞了.

6、有的兵俑,跪在地上,手持弓弩,也許是在消滅敵人。

7、有的將軍俑胸有成竹地站着,彷彿想出了對復敵人的好辦法!有的將軍俑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打嬴了仗!

8、有的兵俑緊皺眉毛,半蹲在地,雙眼緊盯對方,好象說我跟你拼了。

9、有的兵馬俑留鬍子,頭上帶着官帽手握空拳,好像手裏拿着箭讓工兵衝上去殺敵;有的兵馬俑鬍子兩邊翹這有可能是將軍。

10、有的兵俑兩眼注視着前方,一隻手緊握是秦始皇手下的老忠臣。有的兵俑神態嚴肅,雙手握緊放在胸前,蹲着馬步,似乎正要拿起紅纓槍衝出戰場.

11、有的兵俑臉上笑眯眯的,好像剛打了勝似的。這個一定是屢建戰功的將軍;有的兵俑身上,臉上有許多血,眼睛裏衝滿了血絲,恨不得一下就把敵人殺個精光有的兵俑神情非常嚴肅,好像在給士兵們講解兵書。

12、瞧,那個兵傭多神氣啊!他手握拳,放在胸前,蹲着馬步,兩眼望着遠方,好像敵人正從遠趕來似的。

13、有的兵馬俑蹲在地上,像打完了勝仗,正馬不停蹄跑到大帥面前跪着說着戰跡。

14、有的兵俑右手握成拳,放在胸前,兩眼注視着前方,彷彿正要抽箭射向敵軍。

有的兵俑,留着鬍子,滿臉笑容,他也許在說我們就要打勝仗了。

15、有的兵俑單腳跪地,兩眼炯炯有神,望着前方。手持弓弩,揹負箭囊,彷彿瞄準了目標,正要向敵人射擊。更有的老將軍眉開眼笑,好象打了一場勝仗。

16、有的兵俑,兩手緊握,一臉嚴肅,似乎在想軍陣事情。

17、有的兵馬俑昂首挺胸,兩手放在腰間,一臉的嚴肅,似乎想到了錦囊妙計。

看來,實施網絡技術與傳統學科教學的整合,是要在學生一定的信息素養的基礎上的。最起碼,學生得具備以下幾項技能:

1、會熟練上網;(包括網頁之間的熟練轉換)

2、熟悉word文本的操作。(較爲熟練的操作複製、粘貼、字體、字號、顏色、劃線等)

3、熟悉瑞博平臺,操作較爲熟練。(逐漸消除技術的障礙)

由此對學校信息技術的教學提出了較爲實在的要求,就學生來講,學生應掌握學科教學所需的必要的基本技能。不但要求會用,而且要達到夠用。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9

今天上午二三兩節課,給501班同學上了一堂完整的《秦始皇兵馬俑》。應該說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對學生來講這是第一次以這種嶄新形式來上語文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感覺很新奇,也很投,當然也很緊張。

對好大一部分同學來講,跟普通的語文課相比,上這樣的課,心裏多了一份緊張,甚至是擔心和害怕。這種感覺來自於他們無法熟練的操作電腦。和504班不同的是,501班同學是自己開機,登陸瑞博網站的。儘管黑板上寫着網址,但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不能迅速登陸,還有一部分同學登陸了縣教科研中心的瑞博網(網頁是一樣的),以致無法進入。有的因爲自己的密碼錯誤,不能順利登陸。(電腦老師不在現場)這些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應該不會成爲問題。網頁之間的切換瀏覽,也應該不會成爲問題。但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需要電腦輸入的時候,明顯看出學生動作的緊張、生疏。當然,也有動作熟練,反應迅速的同學,但爲數不多。一道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題目,在10分鐘時間內,只有25位同學完成發表。從發表的格式看,學生對下劃線的處理,句子的規範性,標點的輸入,顯然不夠規範。有的甚至複製了整個頁面(而不是一道題)。從第二課時的“想象仿寫”中的表達情況來看,學生對自己表達的語句的顏色、字體,非常感興趣,甚至有同學在文字中有機地配上插圖。這應該是好事,但在初始階段,學生過早地把注意力轉移到這些與語言表達質量無關的內容上,就不見得是好事了。教師應該正確及時地加以引導。

對教師來講,教學工作的內容、方式,日復一日,很多時候是重複的,但用心從事,用心對待,你就會有很多新的發現,新的收穫。秦始皇兵馬俑課後反思和教後感

課前,該班的一個男同學捧着一個盒子,來到我的辦公室:“孫老師,你給我們上《秦始皇兵馬俑》這一課,要不要用這個?”邊說邊打開盒子,裏面是五六件秦始皇兵馬俑的仿製品。我當然喜出望外,對我來講,真是一個天大的驚喜。這比給學生看圖,要好得多了。學生竟爲我搜集上課素材了!

在教學“栩栩如生的神態”時,該班學生的思維也是相當活躍的,在談到“也許、可能、似乎”這一類詞語的時候,學生又想到了幾個4班同學未曾想到的詞語如“如同、猶如等”這些也是我備課時沒想到的。向學生學習!

第二課時,在學生進行“想象仿寫”的時候,又碰到了一個新的問題。該道題504班學生已經做過,501班學生再來完成這道題的時候,原有的答案就無法避免地出現在眼前了。當時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能否讓原有學生的答案隱蔽起來,在課件中設置隱蔽的功能?中午,在和朱嶽成老師談起瑞博的時候,也談到了這個問題,就在談論的時候,我又想到了解決這個弊端的方法,就是在設置題目的時候,重複設計幾個文件夾,專夾專用。這樣就解決了重複使用的問題,但無法阻止學生擅自進入。隨後,我又馬上想到了課件第一層目錄的隱蔽功能,只要在第一層多設置幾個同樣的目錄,完成一個班的教學後,就把它設爲隱蔽,這樣也就解決了重複的弊端了。只要去實踐,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這話沒錯!

午間,在和朱老師談論的時候,談到瑞博給數學帶來精彩的幾點:

1、即時生成,快速反饋,既節省時間,又提高學習效率。

2、利於課外拓展,能有效利用網絡資源。

3、拓展了學生課外作業的新渠道,新穎,高效。就在現在我又想到了瑞博課件的很重要的一個優點是它已超越了普通的課件(僅服務於教師的教),成爲學生學習的“學件”。學生在家(現在雖然不多,但家有電腦的學生將會越來越多)可以重複進入課件,複習回顧,完成作業,當然也和馬上共享同學的成果。午間,朱老師還提出了“雙刃劍”的說法,我覺得也挺有道理,我們不能讓課件束縛原有的教學,用其利而避其害,尤爲重要。我們還談到了瑞博格式生成的不穩定性;數學測試卷的分數的標準答案的輸入的障礙;目前電腦室現有的條件(電腦的擺放、電腦桌的排列)對上課的不利影響等問題,也覺得很有體會。交流出智慧!

你看,今天不是大有收穫的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