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97~98頁有關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內容和相應的”做一做”中的題目,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第1~5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與方法,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通過試驗、操作、觀察、思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發現、創新的能力。

3、滲透真知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的。

三、教具:CAI課件、長方形紙

四、教學設想:

通過複習上一節課的內容:面積和麪積單位。引入,如果要測量一個長方形操場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這種方法好不好?如果要求長方形游泳池的面積,我們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嗎?從而引入面積計算的新方法: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然後,出示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擺一擺可以擺下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其次,由學生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和剛纔動手操作的情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的,並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後通過練習與拓展,鞏固所學的知識,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2、通過探究活動,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進行加法、退位減法。小數點對齊。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體圖。(用幻燈投影或掛圖)

請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獲取了哪些信息?(學生到商店裏買學習用具。從圖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單價:鉛筆盒6.8元,書包25.8元,練習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筆刀0.8元,鉛筆0.6元,水筆 1.2元)。

二、經歷探究,獲取新知

1、教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了整數的加、減法,也學會了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現在,我們又認識了小數,請猜一猜,我們也應該學習小數的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教學例3

1個卷筆刀和1枝鉛筆,一共多少錢?

(1)卷筆刀多少錢?鉛筆多少錢?

要計算一共多少錢?必須用什麼方法計算?(加法)

(2)你們認爲怎麼算?是怎麼想的?

放手讓學生探究方法,嘗試計算。

學生經過討論、交流,一般會出現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化角爲單位計算;另一種是以元爲單位,直接用小數計算)。

學生彙報計算結果後,教師引導全體學生一起探究用小數直接計算的方法。

(3)要點分析。

①驗證答案:1.4元=1元4角,結果正確

②觀察算式:

特徵1:小數點對齊。(相當於整數加法的數位對齊)

這裏不僅要求二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而且要強調和小數點要和加數的小數點對齊。

特徵2:計算過程,方法與整數加法相同。

3、教學例4.

(1)提出問題:一個卷筆刀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2)探究計算,引導用小數直接計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結果正確

(3)出示例4

一枝水筆比一枝鉛筆貴多少錢?

①要求學生用小數直接計算。

②嘗試計算,彙報結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③說一說計算要點。

兩點:一是小數點對齊;二是減法退位,方法於整數減法退位是一樣的。

4、課堂小結

(1)教師說明直接用小數計算的簡便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認識掌握小數計算的重要性。

(2)學生說明小數計算要點。

三、課堂活動

1、課本第96頁的“做一做”

第(1)題是小數加法。學生獨立完成。

第(2)題既有小數加法知識,又有小數大小比較知識。

第(3)題,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引導學生提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問題,並進行計算。

2、補充問題。

圖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紅給售貨員多少錢,可能,買了什麼商品?

啓發:找出購買商品的錢數尾數有4角的。

四、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題。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會了什麼?

課後習題

完成課後練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一、 創設情景、構造例題:

1、播放一段鼓號隊檢閱的錄象。(其中有隊列變換的片段)

2、師: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舉行了鼓號隊的比賽,現在各個學校都在抓緊訓練,這是我們學校訓練的場景。(出示圖片)。

(1) 看了這個隊形你有什麼感覺?(很整齊);

(2) 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隊列你馬上想知道什麼?(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樣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這是他們出場時的隊形,如果要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你能否給他們提些建議?(進行隊形的變換)。

3、出示:

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場時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學生補充問題:可以排幾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場時”的隊形變換。

(1)啓發猜測:

①不管隊列怎樣變換,什麼是不變的?(總人數)

②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原來每行12人,現在每行16人,那行數與原來相比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2)獨立嘗試,小組內交流方法。

(3)交流彙報: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幾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規律。

我們發現,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每行的人數從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數從4行到3行,是減少了。你猜對了嗎?

2、 探究“比賽中”的隊形變換。

(1)在比賽過程中,他們還可以變換成怎樣的隊形,你能否幫忙設計一下?

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 , ?

(2)學生自主編題,同桌討論?

(3)出示:同學們進行鼓號隊比賽,出場時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賽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幾人?

<<<12>>>

(4)猜測:在總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排的行數從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麼每行的人數與原來相比應該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5)計算驗證。

(6)彙報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幾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較小結:

剛纔,我們解決了鼓號隊比賽中的兩個數學問題。(板書:解決問題)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總數。)爲什麼要先求出總數呢?(求出總數後我們可以用總人數÷每行的人數=行數。用總人數÷行數=每行的人數。)

三、鞏固應用:

其實象這樣用先求出總數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

1、 請你解決。

(1)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夏令營,如果租每輛乘48人的大客車,剛好需要3輛。後來聯繫旅遊公司,他們只能提供每輛乘36人的中客車,現在應該租幾輛車? (學生解答、評講。)

(2)學校給每輛車上的36人配了3箱“農夫山泉”飲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幾瓶?

① 學生嘗試解答。(學生髮現缺少條件,需要補充“每箱礦泉水多少瓶”)

② 怎樣才能知道“每箱礦泉水多少瓶”呢?(打開看一看;看外包裝)

③ 解答評講。

2、 請你參謀。

小明一家準備暑假裏到北京去旅遊,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車 每小時行80千米————15小時到達

坐火車 每小時行100千米————?小時到達

坐飛機 每小時行?千米 ————2小時到達

(1)你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2)學生選擇相關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會選擇哪種交通工具,說說你的理由?

3、 請你當家。

雙休日,小芳家來客人了,小芳幫媽媽去買水果,下面是瞭解到的市場信息。

XX市場水果價目表

品名 單價(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圓 8

蘆柑 2

媽媽給我的錢剛好買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樣買,正好把錢用完?

(1) 你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2)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買一種:(略)

買兩種:(略)

買三種:(略)

(4)小結:不管怎樣買,都應該先求出一共帶了多少錢。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先求出總數,再求出其他的問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複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複式統計表,會根據複式統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會製作複式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知識鏈接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了,喜羊羊去摘了好多水果給羊村的孩子們,瞧!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

爲了能更好的統計數據,我們可以利用單式統計表。

提問:對比一下,單式統計表有什麼特點。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收集數據同學們一起收集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課外活動。再進行整理現場組織:請兩個小助手,一名同學數,一名同學寫。

先完成男生最喜歡的活動,再完成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出發點,創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爲複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2、分析數據請同學們比較兩張表。每張表統計的活動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把這兩張表合成一張表。

同學們靠自己多次嘗試,教師引導多次修改,最終合成一張完整的複式統計表。

分析統計表裏的數據,提問:你能得到什麼信息,有什麼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複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衝突,從而產生合併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慾望,真切地感受到複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幫助學生分析數據背後的信息。

3、對比表格請同學們對比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對比,概括出複式統計表的優勢。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1.教材38頁練習八第1題。

思考:怎樣閱讀表格?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2.創造統計表。

分小組統計三名同學的基本信息,再根據這些信息繪製一張複式統計表。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複式統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回顧總結,積累經驗1.回顧課堂,暢談收穫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你有什麼收穫?

信息單式統計表複式統計表統計項目一項多項數據一目瞭然方便對比特點表類

附板書設計: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一、素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體育中的實例,探索隊列中蘊涵的數量關係與比賽中的搭配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意識。

二、教材分析

體育中的數學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量關係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每行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數量關係,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突出表現爲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數學的實際價值。

三、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一年一度的體育節要到了,體育節中會遇到好多問題,爲了讓同學們在體育節上有出色的表現,我們先來解決一些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師:說一說在體育節上可能會有哪些數學問題?

(二)新課

1.比賽項目一:體操表演

(1)(出示圖片)這是我們年級體操隊彩排時的隊形,如果要變換隊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從隊形可以看出,這個體操隊有6行7列,總人數爲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數應爲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兩個人可以在前面領操。)

(2)如果站一個方隊(正方形隊伍)可以怎樣做?

(隊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隊,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觀察圖片。)

(3)爲了出場時的隊形是方隊,我們只出場36名隊員,他們可以站成一個幾行幾列的方隊?

(方隊的行列相等,因爲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隊是一個6行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過程中要不斷變化隊形,這個方隊可以變成哪些長方形隊伍,請你找一找?

(因爲無論怎麼樣變化,總人數36不變,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5)把結果整理填寫在書中的表格內。

2.比賽項目二:拔河比賽

(1)四年級的1,2,3,4班要進行幾場拔河比賽。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進行過一次比賽的兩個班級不能重複。

(2)能不能用一種更加簡單的方法來表示。

①可以用連線的方法。

②可以用計算的方法。

3+2+1=6

③還可以畫線段圖。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請同學們根據表格來說一說這種方法的含義。

(在表格中,兩個班級交叉的表格代表兩班之間的一場比賽,自己班級和自己班級不能比,用斜線劃去,而斜線將表格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間的比賽,而另一部分是重複的,捨棄。)

(三)作業

1.如果我們班的學生要站成方隊,可以怎樣做。

2.完成教材77~78頁的問題。

四、教學反思

研究體育中的數學問題,目的就在於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每一個教學契機,讓學生經歷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在體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後又餘2人,我請學生將數學問題的解決與生活中的實際緊密聯繫,讓學生進行實際設計,怎樣站才能更美觀呢?學生設計出讓這兩個人領操,給人感覺此舉很有意義。在突出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還關注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突出數量之間的關係。

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但學生的內在潛力是無限的。在比賽中列表格的方法對學生來講偏難,但通過呈現方式的改變,將表格放手交給學生,請他們來分析這種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義的同時,學會用列表格的方法解決搭配問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麼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麼好處?爲什麼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爲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麼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麼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 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築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麼辦。

教學難點:

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32÷8 45÷5 63÷7 42÷6 54÷9 25÷5

13÷4 26÷8 33÷6 52÷8 46÷9 61÷8

2.列豎式計算,並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760÷4 405÷2

3.被除數末尾或中間有0時怎麼辦?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讀題,做什麼方法,爲什麼做除法?怎麼列式?

⑵ 832÷4=?自己列豎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怎麼算的,請兩個學生板演

⑶彙報:你是怎麼算的?3÷4不夠商1,怎麼辦?爲什麼要寫0,不寫行不行?還有沒有不同的寫法?

⑷打開書31頁,看看書上的兩種寫法,你認爲哪種好?爲什麼?

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

⑴同桌任選一題列豎式計算,再同桌交換檢查,說說算法。

⑵請學生板演

⑶集體訂正

3.判斷對錯33頁,第2題

⑴這些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⑵集體訂正

4.總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一位數(每位乘積不滿十),並且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主要內容有:口算乘法、筆算乘法。

本單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是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第二項內容是估算,即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它是在學生學過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也是估算的基礎。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擴大學生的口算範圍的同時,爲學生學習新的估算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做好必要的準備。並且,在估算和筆算教學活動中,又可以進一步鞏固口算。這樣,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筆算乘法的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在學習了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單元的筆算乘法分兩個層次編排。先出現不進位的,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接着,編排進位的,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需要進位的筆算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筆算乘法的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爲,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不僅可以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還爲學習多位數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而且,爲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加強了“解決問題”的教學。首先,把計算內容都置於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報紙(送信)、估座位、購書等。讓學生在現實問題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探討計算方法。然後,爲學生提供生動有趣、有意義的、聯繫生活的情境材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並且,對於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會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2、使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過程,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3、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乘法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4、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練習十四第6、9、10、11、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過估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3、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澱數學意識;人人蔘與口算,使學生佯稱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6題。

比一比,那組摘得多?

2、練習十四第9題:奪紅旗小遊戲。

以小組爲單位,按箭頭號所指的方向開始計時。請優勝組代表說一說你怎樣估算的。

3、練習十四第12題。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二、估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7題。

(1)出示統計表,提出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練習十四第8題。

(1)理解題意。

(2)小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數據,估算結果。

(3)全班交流。

3、練習十四第11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2)獨立完成。

(3)組織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一)學前準備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3)提問:鬧鬧向北、向南、向西、向東走分別能尋找到書包、鉛筆盒、水和畫筆四件寶,那麼在方格中還有字典、電腦、跳繩、鋼琴四件寶,鬧鬧怎樣才能拿到呢?

2、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着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麼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纔學習過程。

師根據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麼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麼建築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遊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麼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案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紮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後進生的培養。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展數感。

·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發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釐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麼?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纔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麪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麼呢?看看書上是怎麼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麼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着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麼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釐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釐米,用紅筆塗出8平方釐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塗出面積爲12平方釐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釐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釐米)

板書設計:

面積與面積單位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實踐感知中理解了面積的意義,認識了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釐米,並初步建立了這些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師: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這些閏年的年份與4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師:按照這樣的規律請你推斷一下,下一個閏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閏年? 通過計算引導學生髮現“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 要判斷某一年是不是閏年,就可以用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數。 當學生按一般方法判斷2100年爲閏年時,教師說2100年是平年。這是怎麼會是呢?

練一練:

1、判斷下列各年份是平年還是閏年。

(1)1997後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

(2)北京承辦2008年第29屆奧運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國 週年紀念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判斷正誤。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 )

(3)小華說:“我爸爸4月31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4)小明說:“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閏年。( )

2、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視頻)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如果你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可以到網上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結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並記住各月及平年、閏年的天數,能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能力教學點: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學點:體驗年、月、日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養成自覺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來聽我們上課,你們高興嗎?

師:老師和你們一樣,也非常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難忘的日子(教師板書講課當天的日期)

師:我特意給你們帶來了一組精彩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師:誰願意把你熟悉的圖片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出示賽跑的圖片)

生:賽跑

師:你跑100米大約用多長時間?

師:誰還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出示學生籃球比賽的照片)

生:這是一場籃球比賽。

師:你知道一場籃球比賽大約是多長時間嗎?

生:40分鐘 師:誰還想來?(出示春節聯歡晚會圖片)

生: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千手觀音的圖片。

師:你知道春節晚會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多長時間?

生:春節晚會晚上8:00開始、12:30結束。一場春節晚會大概經過3個半小時。

師:你知道國慶節是在什麼時候嗎?

生:十月一日

師:你從上小學到現在經過了幾年?

生:三年。

師:這些圖片都跟什麼有關係?(時間)

師:我們學過那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師:其實年、月、日是比時、分、秒更大一點的時間單位,它在我們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

二、觀察年曆,探究新知

1、認識年曆。

師:關於年、月、日的知識,同學們可能已經知道了一些,誰願意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講一講?

生:(自由發言)

師:是這樣子的嗎!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各年的年曆卡片,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認真觀察這些年曆卡片,看你們還能發現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學大月、小月。

師:習慣上,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書:大月)。

師: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個什麼名字? 師: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們應該給它起個什麼名字?

師:同學們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師:怎樣才能很快地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呢?你們能自己想想辦法嗎?

生:(自由發言)

師:現在老師告訴你們幾個巧妙的記憶方法。 教師用課件出示左拳圖,介紹用左拳記憶的方法。

師:爲了更容易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你們還可以記住下面的歌訣。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再把一日加。 (教師說明:這裏的“臘”是指十二月。)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來記: 7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後雙。

3、教學平年、閏年。

教師指出: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數很奇怪,有的時候是28天,有的時候是29天,這是怎麼回事呢?

師:我不用看年曆,你要你說出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誰來考考我?

生:自由說 師:我爲什麼不用查看年曆就能準確地判斷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這裏面有什麼規律嗎?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將閏年的年份塗成紅色。

師:閏年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看能發現什麼規律? 引導學生得出:每4年裏有3個平年,1個閏年。 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並發現規律,並能總結規律。即:每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單元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使學生了解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不超過兩位的小數,並能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2.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學會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能解決簡單小數的比較問題。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認識小數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小數的大小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小數加減的實際應用。這些內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見過小數甚至用過小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旨在將日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初步瞭解小數的含義,初步認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地運用小數進行簡單的比較和加、減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的教與學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了分數,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並且學習了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裏是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教材中出現的小數的小數部分都只有一位或兩位,小數的計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數的加減,這兩部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係是小數的初步認識爲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做準備,而在小數加、減法的學習中,學生對小數的認識更加深刻,爲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課標分析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發展數感。

2.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能讀、寫小數,會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會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減運算。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並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4.瞭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5.瞭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例2、例3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7、8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討論活動中理解和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的方法,並能運用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掌握用一位數除的口算方法。

難點:提高一位數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1)課件出示例2。

(2)學生獨立列式,提示:120÷3等於多少呢?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內交流。

教師巡視指導,也可以讓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

(3)反饋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三種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過擺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師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2。教學例3。

(1)課件出示例3。

(2)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也可以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過擺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來就是22根。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2頁“做一做”。

先讓學生在教材上獨立完成,再指名彙報,指名彙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然後引導學生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的異同,看能夠發現什麼。

2。完成練習三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計算,進一步鞏固口算方法,熟練口算技巧。

3。完成練習三第4題。

4。完成練習三第7、8題。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把握了以下兩點:

算法的多樣化。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計算,對學生後面的學習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學時特意對學生說明,計算時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學得輕鬆,又通過傾聽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評價。本節課我從計算的方法、計算的速度、學習態度以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方面,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摺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徵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徵。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爲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衆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麼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徵。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看到“王”字,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麼。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麼?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隻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麼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遊戲

模擬照鏡子的遊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採訪鏡子中的人:你爲什麼能做得這麼準確?

(同桌互相做遊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