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相揖別說課稿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猿相揖別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猿相揖別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xx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人猿相揖別》。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這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地位:

本課在課節安排上爲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習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後,對現實社會追根尋緣,探索人類社會歷程的起點。課文向學生展示了一幅人類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的歷史畫卷,目的在於引起學生對人類起源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初步瞭解由古猿演變、進化到人類的過程。本課由兩部分組成。“站起來的祖先”,描述了由猿進化到人的歷程,尤其強調了直立行走和勞動在這一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北京人的足跡”以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爲例,描述了由猿進化到人的最後歷程。從結構上看。本課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勾勒出人類從低到高的進化過程。

2、學情分析:

本課節的教育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大多求知慾強、形象思維活躍、熱情高、積極參加活動,但理性思維較差,分析問題能力缺乏,因此要加強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過程的培養。由於這一部分內容歷史久遠,資料少,再現難。鑑於學生的認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對一些問題解釋的通俗化,其次要儘可能向學生提供熟悉的文物資料、圖片和實物,給學生以貼近感。

3、教學重、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認真分析教材、學情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化的過程;勞動在從古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主要區別。

教學難點:真正認識人類的起源問題。

4、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觀察、分析圖文資料,感受人類產生的基本條件和生活狀況,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

(2)觀察、思考,知道遠古人類從低級到高級不斷進化的過程,從而接受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3)分析有關資料,理解在從古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的重要作用。

(4)收集有關我國早期人類生活區域分佈情況、生活與生產的資料,知道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

( 5 )充分利用考古資料,體驗考古工作者的研究、科學發現過程,由此增強科學探究的意識以及豐富考古知識。

二: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和應用應該遵循多樣性、針對性、恰當性和民主性四大原則。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主要採用:

啓發式教學法:此法貫穿教學的始終,從啓發、點撥、誘導的啓發方式爲學生的思維鋪路搭橋。

圖示法和資料研習法:帶領學生研讀圖片和歷史資料,獲取有效信息,根據設問得出相應的歷史結論,形成歷史認識的方法。

問題探究法:設置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行爲,通過師生互動促使問題解決並引導反思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且我課前自制多媒體課件,內有豐富的古猿圖片和相關資料,以此豐富教學資源,增強感性認識,以激發學生興趣。

三:說學法。

學法是教法的引申,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在本課的學法指導上我採用以下方法:

情境體驗法:通過表演、再現歷史情境,既有利於牢固記憶,又激發學習興趣。

合作學習法:即以小組爲學習單位,圍繞某一個問題開展學習,使問題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於學生資料共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閱讀法:即讓學生聯繫文字和圖片資料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閱讀教材,爲探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播放《西遊記》片段。我會向學生提問:《西遊記》中的主人公有哪幾位?你最喜歡哪一位?預計學生會回答孫悟空。再提問《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外貌和現代人的外貌特徵有什麼區別?預計學生會回答出孫悟空是人的身軀猴子的臉。由此引申出:你知道人類祖先和孫悟空的祖先的淵源嗎?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要儘量做到簡短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該環節的設計必須與本課內容教學內容緊扣。我利用視頻應該符合了以上要求。

(二)新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