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恆山記》教案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恆山記》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恆山記》教案

《遊恆山記》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註釋的幫助,正確理解全文意思。

(二)在誦讀中,培養學生對於古代遊記散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瞭解恆山的自然人文景觀,激發學生崇高的愛國熱情,並學習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遊記文學史上,雖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範大成的《石湖居士驂鸞錄》和陸游的《入蜀記》等佳作名篇,其內容也是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河,然而論及旅遊之專、行程之長、篇幅之巨和內容之豐富多彩,《徐霞客遊記》則屬同類書中之最。它既是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文學遊記。在我國文學史上歷來均給予很高評價。清代錢謙益稱它爲“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今天,就讓我們沿着徐霞客的足跡,流連於北嶽恆山的山水之間。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讀全文,藉助書下的註釋讀準字音。

2、教師範讀,學生可以輕聲跟讀。

3、對文中較難讀好的二、三小段,教師帶讀,學生跟讀。

4、請一位基礎中等的學生朗讀全文,其他學生聽讀,並劃讀音不準處,聽讀完後,學生矯正讀音。

5、齊讀全文,讀準字音。

(三)理解文意

1、學生結合書下的註釋和工具書的幫助,各自口頭翻譯全文,將難譯處做上記號,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討論。

2、學生質疑,將做了記號的難譯處在課堂上提出。學生或老師回答。

3、帶着對全文的初步理解,齊讀全文,並思考各小段的主要內容。

4、概括各段內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確:第1段略寫出發的時間和天氣情況。

第2段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

第3段寫登頂後遠眺所見景物。

第4段寫從西峯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四)佈置作業

1、朗讀全文,鞏固對文意的理解,想象自己是徐霞客或是導遊,按照課文的內容,做好介紹遊覽恆山經歷的發言。

2、以學習小組爲單位,課外準備關於徐霞客及其遊記的介紹。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文,檢查上一課朗讀要求是否達到,也幫助其他學生回憶全文的內容。

(二)檢查翻譯

請兩三位學生以徐霞客或是導遊的身份,以課文爲基礎,向同學和老師介紹遊覽恆山的經過。其他同學在聽讀時注意該同學講得是否與課文有出入,並在課本上將主要遊覽的景點做上記號。

(三)及時矯正

針對剛纔“徐霞客”或是“導遊”的發言,老師在肯定的基礎上,請學生結合課文找出不足或錯誤的地方,加以改正。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文意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對學生髮言的語氣和語態加以指點。

(四)找出遊線

結合課後“思考與練習”,找出作者的遊覽路線,進一步瞭解熟悉課文,感性地瞭解遊記的一些特點。

明確:上山經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等地方。在山頂上看見山北“崩崖亂墜,雜樹陰翳”,還有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西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下山從西峯到寢宮後危崖頂,經過鬆柏林,從山崖縫隙到飛石窟。

(五)學習精神

朗讀全文,讀後指導學生從部分語句中體會作者的精神,此篇遊記充實豐滿,不但山景風光盡顯筆下,而且活脫脫刻畫出登山之人的勉力求索,例如“餘時欲躋危崖,……始登其頂”,寫出了徐霞客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於實踐求實的精神。

(六)交流材料

老師選擇部分學習小組的代表,上講臺交流介紹有關徐霞客及其遊記的材料。

補充:

1、徐霞客(公元1586年—公元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省江陰人。徐霞客出身於世代官宦家庭。自幼“特好奇書,侈博覽古今史籍及輿地志、山海圖經以及一切衝舉高蹈之跡,每私覆經書下潛玩,神栩栩動。”應試失敗後,他決心掙脫科舉枷鎖,埋頭於古今史籍、輿地圖經之中,嚮往着“問奇於名山大川”的考察生涯。經廣泛閱讀、獨立思考,他不顧異端邪說之譏諷,毅然對圖經志籍提出懷疑,又對自古以來奉爲經典的《禹貢》發出責難。爲了考察祖國大好河山,自22歲起便開始出遊。三十多年來,他東渡普陀,北歷燕冀,南涉閩粵,西北直攀太華之巔,西南遠達雲貴邊陲,足跡遍涉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十六個省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直到55歲那年身患重病,才被雲南麗江太守派人護送回家鄉,第二年便病逝。

2、《徐霞客遊記》,以日記體裁詳盡記錄了徐霞客畢生行屐所至,觀察所得。除失散者外,目前保存文字達六十餘萬,其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溫泉的搜奇剔勝;從動物、植物生態品種的比較,到礦產、手工業、居民點、物價的記錄;從民情風俗的觀察,到民族關係、邊陲防務的關注……都充分地說明他經歷艱苦卓絕的實踐,結出了豐碩的科學之果。《徐霞客遊記》既是科學著作,也是一部名符其實的文學遊記。作爲徐霞客探索山川地貌奧祕的忠實記錄,它將大自然之雨、霧、晴、晦的千姿百態,山、水、樹、巖的萬般安排,再現於徐霞客的筆端,處處融匯着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深情。

(七)佈置作業

課後查閱徐霞客的《遊雁宕山日記(後)》和明代喬宇《恆山遊記》,試與本文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做一些比較。

板書設計

遊恆山記

徐霞客

出發時——時間、天氣

登頂中——親歷:望仙亭、虎風口、牌坊、

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

登頂後——親見:崩崖、雜樹、渾源州城、

龍泉山、龍山

下山時——從西峯至飛石窟

《遊恆山記》教案 篇2

【教法學法】

運用板塊式教學:五讀、五說——全課由“讀”與“說”兩個板塊系列相互交*構成。

課前準備: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一次登山活動。指導學生走進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有關徐霞客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初讀課文。

1、學生介紹我所知道的徐霞客,教師補充。

徐霞客,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生活於明末官僚政治極其腐敗、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爲人清廉剛正。不願在污濁的官場中生活,因而毅然拋開功名利祿,以在祖國壯麗的山川中尋幽攬勝爲畢生樂事。他遊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同時還以日記的形式,把各地的地質、水源、物產、民情及山川景勝都一一詳記下來。

《徐霞客遊記》是他三十多年旅行勘察的記錄,是一部著名的古代遊記。也是一部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在地理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被作爲文學珍品流傳於世,清代人推崇“當爲古今遊記之最”,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2、學生讀課文,老師檢查預習情況,解決字音的認讀與字義的理解問題。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發現。

1、發現能夠根據語境理解意思的詞。

2、發現可以用添字變雙音節詞的辦法進行解釋的詞。

3、發現古今異義的詞。

4、發現沿用至今的詞。

5、發現一詞多義現象。

6、發現詞類活用現象。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譯文。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得順暢。

2、學生自讀白譯。

3、翻譯接龍(按號數一人譯一句)。

4、老師讀課文,學生說譯文。

第二課時

(一)第三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內容。

1、學生再讀課文,要讀出語調的輕重。

2、教師指導學生概括每段的段意,要求學生髮言。

(1)略寫登山的時間和天氣。

(2)詳寫上山登頂的經過、景物、地名。

(3)寫登頂後遠眺所見之景。

(4)寫從西峯下山,至飛石窟的情況。

3、學生根據第2第3段說說作者上山時經過的地方及山頂所見的景物。

上山經過望仙亭——虎風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宮——飛石窟——北嶽殿——會仙台。在山頂上看見北山“崩崖亂墜,雜樹密翳”,還看見渾源州城,南邊有龍泉山,兩邊有五臺山,近處還有龍山。這些山都是相互連接的。

4、學生以導遊的身份。根據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向遊客介紹恆山。

(二)第四個教學板塊:讀課文、品句子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景。

2、請學生用“……描寫得好,寫出了……”這個句式寫出自己對某些詞句的感受。

如:“風翳淨盡,澄碧如洗”這個句子描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恆山那天的天氣是無風無雲的好天氣。

又如:“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寫得好,寫出了作者登恆山的艱辛,表現徐霞客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進取精神。

(三)第五個教學板塊:讀課文,說感受。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讀出情感。

2、學生就“感受”進行發言準備。(可以是讀了《遊恆山記》的感受,也可以說自己登山的感受。)

3、學生髮言,師生相互評點。

4、課堂小結:《遊恆山記》是地理學家的踏勘記錄,也是文學家的遊記。文章敘述描寫了作者遊恆山登頂的經過。表現了他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於踏勘實踐的精神。文章一步一景,移步換形,各種景物以及地名、距離都記錄得極爲準確、細緻,表現了古代學者的實踐精神。同時,在寫景之中寄託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課後作業:做一張《遊恆山記》的讀書摘錄卡。

內容:1、作者簡介

2、詞語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