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秦兵馬俑說課稿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秦兵馬俑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秦兵馬俑說課稿

小學語文秦兵馬俑說課稿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會默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爲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類型衆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導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詩導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候盡西來。”讓學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後我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爲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後,問學生:知道什麼是俑嗎?什麼又是秦兵馬俑呢?《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默讀課文,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2、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本,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三個特點: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瞭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五)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麼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着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通過多次對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着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六)總結談話,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師進行總結:秦兵馬俑,這沉睡了幾千年的藝術瑰寶,一朝醒來,震驚了全世界。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爲擁有這顆異彩獨放的明珠而感到驕傲。其實,中華民族值得我們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很多,等待着我們去了解、發現。請大家下課以後,就行動起來,去搜集你感興趣的相關資料。課文雖然學完了,但是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通過這個巧妙的點撥,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探究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小學語文秦兵馬俑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是鄂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一篇狀物類的散文,它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本文采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來。

2、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領會“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意義及在文中的作用。

二、【說教學方法】

1、藉助電教媒體,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變抽象爲具體、變無聲爲有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繪的畫面,讓學生賃借電教媒體所展示的具體形象,感受、體驗抽象的文字、概念,從而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能力。教學時我就利用電教媒體爲學生提供了課文所描繪的畫面,讓學生在感受畫面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網絡的運用,能在讀與寫之間架起橋樑,創設讀寫結合的契機,加大重點知識的訓練密度,使學生在正確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協調發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時我讓學生寫出各種俑的特點,既檢查了學生的自學情況,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3、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自學──交流──點評──理解──感悟的自主學習方法,使學生人人有學習的機會、動手的機會、展示的機會,體現教學的民主性、全體性。

三、【教學準備】

蒐集資料,製作網絡課件。

四、【說教學過程】

1、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讓學生說說課文從哪兩方面介紹秦兵馬俑的?

板書:

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通過對課文主要內容的回憶,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

2、學習“規模宏大”部分

1、學生自讀,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兵馬俑的規模宏大?請同學們結合課文第2自然段,進入“規模宏大”板塊學習。

2、交流並通過朗讀感受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這裏我給學生準備了《秦兵馬俑》的音像資料,讓學生直觀地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逼真的畫面,動人的音樂不能不引起學生和文章、教師的共鳴,課堂的三體爲一也就水道渠成,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3、請同學們說說看到了規模宏大的秦兵馬俑後有什麼感受。

(從學生的感受中能反映他們的學習情況,有利於老師如何安排以下的教學。)

4、用朗讀來感受它恢弘氣勢和高超的製作工藝:

引讀最後一句。

3、學習“類型衆多個性鮮明”部分

1、學生自讀4~9節,邊讀邊思考:

課文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

2、交流。

3、請學生選擇最感興趣、最喜歡的俑,結合課文內容,並進入相應的板塊學習,細細地體會它的鮮明個性。用筆在文中劃出相關的詞句並同桌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就應該讓學生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選擇學生自己喜歡的東西學習,他們的思維明顯比以前活躍,反映能力也會大大增強。)

4、進入“自己練練”板塊,完成填空練習:

兵馬俑個性特點

5、小結:

⑴“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他們神態各異: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呼吸聲。”

師邊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

(圖片的出示,給學生提供了形象的資料,使學生從感性上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秦兵馬俑的神態各異,從而激發民族自豪感。)

⑵根據提供的其他圖片,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和“好像”練習說話。

發揮想象,精彩仿寫

兵馬俑的“神態各異”還體現在哪裏?請學習課文寫法,快樂仿寫。

它們神態各異:

有的,好像在;

有的,好像在;

有的,好像在。

五、總結課文,課後延伸

學生對於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侷限於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拓展訓練:

想一想:

⒈爲秦兵馬俑寫一個廣告語或導遊詞。

⒉蒐集秦兵馬俑相關的課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