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中班教案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走路》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路》中班教案

《走路》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樂於參與體育遊戲的興趣,體驗遊戲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及平衡能力。

3、練習多種行走方法,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活動準備】

高蹺、大鞋子、呼拉圈、沙包、部分動物頭飾

課件、音樂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與幼兒對音樂學“高人矮人”進入活動室,並作爲準備活動。

2、提問幼兒剛纔是怎樣進入活動室的,並請幼兒想出更多的走路方式。

3、請幼兒將想出的走路方式表演給大家看。

4、請幼兒看課件,,欣賞老師帶來的走路方式。

5、播放音樂,請幼兒模仿喜歡的走路方式。

6、請幼兒自由選擇輔助材料進行練習,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

7、請幼兒分組展示。

8、帶領幼兒做放鬆練習。

9、播放音樂,請幼兒模仿歌曲中小動物的走路方式,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根據幼兒對小物們那種特別喜愛,喜歡模仿它們走路的一些動作來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幼兒的發展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通過音樂活中的唱與跳,使幼兒語言上的表述與動作協調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也增強了幼兒表演的自信與慾望。特別是最後一個遊戲環節,到結束,小朋友還玩得意猶未盡。這樣爲後面的延伸環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小班幼兒因爲生活經驗少,所以對創編動作有了一定的難度,如果能讓家長配合,提前帶小朋友多觀察一些小動物走、跑的樣子。或者做些有更多小動物走、跑的課件,相信這節課就上得更加豐富生動了。

《走路》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感受和表現歌曲中速度,力度的變化及切分音符,啓發幼兒用四種不同的唱法分別表現四種小動物的動作形象。

2 啓發幼兒探索區分四種動物走路的不同姿態。

3 培養幼兒與同伴共空間合作遊戲的能力。

4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的節奏感及手腳的配合。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畫面“走路”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幼兒進行語節奏訓練,幫助幼兒掌握歌詞與節奏。

1 教師引導幼兒看“走路”的畫面,通過提問(這幾種動物分別是怎樣走路的?)幫助其理解,熟悉歌詞。

2 幼兒訓練語言節奏。

二 學唱新歌。

1 師範唱。

2 幼兒跟着師輕唱。

3 引導幼兒比較四種動物走路的姿態,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四種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三 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物走路的動作。

四 分角色演唱。

教學反思

本節課讓幼兒創編環節還可以長點,讓幼兒能更好的自由發揮。

教師評語:

教學過程太簡化,教案中有錯別字,請請修改後重新提交。

小百科:路最早見於金文,基本字義爲道,往來通行的地方。

《走路》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旋律節奏與速度的變化。

2、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地模仿、表現老爺爺與小弟弟的音樂形象。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旋律節奏與速度的變化

活動難點:

幼兒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相應的形象。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鼓,老爺爺小弟弟的圖片,音樂《老爺爺與小弟弟走路》,相機

經驗準備:幼兒對快慢節奏的音樂有過欣賞經驗,幼兒對老爺爺、小弟弟走路形象有所觀察。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手指遊戲”。

1、手指變變變:“小朋友,伸出你的兩根小手指,變變變,變成一隻小兔子。”

2、“小兔跳舞”:

——出示小鼓,師:“小兔子要和小鼓一起跳舞咯,小鼓敲地慢,小兔就跳地慢,小鼓敲地快,小兔就跳地快。”

——老師敲小鼓,幼兒手指表示小兔跳的快慢。

(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孩子初步建立對節奏快慢變化的感知,同時手指動作的表現方式一方面能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也給了孩子表達節奏感受的空間。)

二、感知音樂:瞭解音樂旋律節奏、速度的變化。

1、播放音樂(A段、B段),幼兒欣賞:

——師:“小兔子跳舞跳得可好看啦,把老爺爺和小弟弟都吸引過來了,接下來老師放兩段音樂,請你聽聽哪一段音樂是老爺爺走來了,哪一段音樂是小弟弟走來了?”

(此環節的重點是利用人物形象幫助孩子初步感知音樂的變化和特點。)

2、幼兒交流感受:

——“爲什麼A段是老爺爺在走路?”(音樂A段比較深沉、緩慢,就像老爺爺走路一樣慢慢地、緩緩地。)

——“爲什麼B段是小弟弟在走路?”(音樂B段比較輕快、活潑,就像小弟弟走路一樣蹦蹦跳跳的。)

——師根據孩子的回答,隨機播放音樂,驗證孩子的感受。

(此環節的重點通過討論、驗證的方法,再次把握音樂的性質。)

3、分段欣賞,感受A、B兩段音樂的節奏、速度特點。

——師:“請你再仔細聽聽,是不是像老爺爺(小弟弟)走路那樣慢慢地(蹦蹦跳跳的)”

——師小結:“A段音樂的節奏、速度很重,很慢;B段音樂的節奏、速度很輕快。”

4、再次整段欣賞A、B段。

——師:“我們再來完整聽一遍,想一想老爺爺和小弟弟是怎樣走路的?”

(此環節的重點是通過A、B兩段音樂的對比,讓孩子感受旋律節奏、速度的變化,同時通過形象的人物角色,加深孩子對音樂性質的把握,將抽象的音樂感知變得豐富、生動,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在傾聽、對比、驗證、人物形象匹配等教學策略中,教師幫助孩子理解、分辨音樂。)

三、表現音樂:根據音樂性質,模仿表現音樂形象。

1、動作表現音樂變化

——“老爺爺老了,他走路時慢慢地,小弟弟很可愛,走路快快的,我們在座

位上學一下。”(教師引導孩子用上肢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

——師放音樂,幼兒在座位上表現音樂的變化。

(此環節的重點是通過動作來表現對音樂變化的理解,這也是爲下面的分辨、模仿活動做準備。)

2、模仿音樂形象:

——出示角色圖:老爺爺

“老爺爺是怎麼走路的?我們來做做看,誰表演地最像。”

——(播放音樂A段)幼兒自由模仿,教師用相機記錄幼兒的不同動作。

——利用相片,抽取精彩的動作,集體學習(拄着柺杖走;邊摸鬍子邊走路;邊敲背邊走路;一搖一擺地走路等等)

(B段音樂,小弟弟的形象模仿同上,小弟弟走路:一蹦一跳的走;跨着步走;單腳走;邊拍皮球邊走等等。)

(此環節的重點是模仿人物的形象,這也是音樂遊戲的另一個難點,通過自由模仿、照片記錄、集體學習等策略,教師幫助孩子豐富對人物走路形象的認識和模仿經驗。)

3、遊戲:“誰來了?”

——師:“老師放音樂,請你聽聽誰來了,我們就變成誰。”

——師放音樂,幼兒根據音樂變化進行模仿。(根據孩子興趣和表現重複幾次)

(此環節通過多次的遊戲,幫助孩子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四、音樂遊戲:看演出

遊戲規則:師放《老爺爺與小弟弟》的音樂,幼兒根據音樂模仿,師敲小鼓,“老爺爺”與“小弟弟”就在座位上坐好。

(此環節通過鼓點的提示,將聽信號的遊戲融入到模仿遊戲中,這就增強了遊戲的趣味性,降低了孩子對音樂感知的惰性。)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遊戲是小朋友的基本活動,他們的年齡特點、認知發展都需要通過遊戲這一方式來實現。本次活動的內容是兩段對比明顯的音樂,但是當我爲音樂配以了豐富的人物形象,並讓活動圍繞一個有趣的情景故事展開後,孩子們的注意力、感知力、模仿力就被調動了起來。活動中我採取了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先聽辨、後模仿,並給了孩子自由表現的空間,同時利用相機整理、分享孩子的創意,這讓每個孩子都有了盡情表現的機會。最後以小鼓爲信號,不僅和開頭起了呼應的作用,而且也增強了音樂遊戲的趣味性,讓活動達到了新的**。

當然,本次活動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老師在音樂欣賞前,就提出了兩個音樂形象,這是否會限制孩子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侷限了孩子的音樂遐想空間,倘若給孩子一個傾聽、自由發表的空間後,再提出音樂形象,孩子對音樂的感知是否會更具有自我理解和,這也是尊重孩子想象、感受的一個表現吧,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也將對此進行新的嘗試。

《走路》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歌曲中速度、力度的變化及切分音符。

2、根據四種動作走路的不同姿態,選擇四種不同的唱法。

3、努力與同伴共享空間,合作進行遊戲。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了小鹿、小鴨子、小烏龜、小花貓等四種動物。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語言節奏訓練,幫助幼兒掌握歌詞與節奏。

⑴教師引導幼兒熟悉歌詞。①“小鹿是怎麼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②“小鴨子是怎樣走路的?”(小鴨子走路搖、搖、搖。)③“小烏龜是怎樣走路的?”(小烏龜走路爬、爬、爬。)④“小花貓是怎樣走路的?”(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⑵教師帶幼兒練習語言節奏。如:

×××|×××|××××|×—|……

(白)小鹿走路跳跳跳

2、學唱新歌。

⑴教師有表情地範唱歌曲。

⑵請幼兒跟教師輕聲學唱,提醒幼兒唱準切分音。

⑶引導幼兒比較四種動物走路的姿態,啓發幼兒用四種不同的唱法來表現力度、速度的差異。(用跳躍、平穩、緩慢、輕柔的歌聲分別表現四種動物的形象。)

⑷鼓勵幼兒大膽地用四種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物走路的動作。

⑴引導幼兒邊唱歌曲邊做動物走路的動作。

⑵鼓勵幼兒大膽地找空間邊唱歌邊學動物走路,注意不與別人碰撞。

4、分角色演唱。

⑴指揮幼兒按樂句分四組接唱,一組唱一種動物。

⑵鼓勵幼兒自願上來表演接唱,四人一組,一人唱一句。(可多請幾組幼兒接唱。)

活動建議:

可創編新的歌詞及新的動物走路的動作。

本活動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學唱新歌,第二次可進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動反思:

優點:我設計的是中班音樂活動歌曲《走路》,《走路》描繪出四種小動物走路姿態的幼兒歌曲,曲調簡短、精練、形象,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運用“蹦蹦跳”、“搖啊搖”、“慢吞吞”、“靜悄悄”生動的表現出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四種小動物走路的姿態,對這首歌曲進行感情處理,歌唱的時候“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現出小兔的活潑好動,“搖啊搖啊搖”要用連音的方法歌唱來表現小鴨一步一步穩穩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來表現小烏龜的慢性格。“靜悄悄”則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現小花貓走路的特點。我先創設出濃厚的森林音樂會的情景,用引導、鼓勵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幼兒特別喜歡這首歌,因此活動中很積極,情緒愉悅,活動氣氛特別好。

活動的目標定位恰當:

1、知識目標: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把握好節奏。

2、技能目標:初步學習用跳音、連音、漸慢、漸弱演唱歌曲。學會演唱歌曲並能聽指揮團結協作的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3、情感目標:萌發喜愛小動物的情感。爲達到目標我活動之前給幼兒看了直觀形象的小兔、小鴨、小烏龜和小花貓走路姿態的視頻資料,並帶領幼兒學會了歌詞及動作。本節活動我準備了節奏卡圖片,開始及結束走路的鋼琴伴奏,幫助幼兒很快的熟悉節奏、學會演唱歌曲。

《走路》中班教案5

前言:通過開放式的體育教案提問,圍繞大家感興趣的蝸牛進行信息的交流,旨在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蝸牛的探索。活動中,幼兒的回答範圍比較廣,有“蝸牛的空殼”,“眼睛有四隻”,“有觸角”,還有“喜歡潮溼”“喜歡喝水”“有粘液”等等,從蝸牛的外形到習性都有涉及到。

活動目的:能較自如地進行走、跑、平衡、鑽、跳等。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用粉筆在地上畫幾條3——5米長的直線。

活動建議:

1、幼兒一個跟着一個在教師的帶領下學蝸牛走路(在直線上走)。腳跟碰腳尖,左右交替向前,從直線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2、走直線後可加大難度走“蝸牛形”,並分組進行比賽。

3、還可以增加材料,提高遊戲的趣味性:(1)雙手側平舉,各託一個沙包在線上走;(2)頭頂沙包走;

規則:只能夠在線上走。

活動實例:

我見過的蝸牛

(一)談話:“你見過蝸牛嗎?”

設計思路:

孩子們都見過蝸牛,對蝸牛有一定的印象,我想通過這一活動,瞭解孩子對蝸牛有多認識,從孩子已有經驗入手,循序漸進地展開對蝸牛的探索。 老師:“你在哪裏看到過蝸牛?你看到的蝸牛是怎麼樣的”

肖:“我在橋頭公園見過許多蝸牛。”

蔣:“我在奶奶家門前的樹上看到很多蝸牛,奶奶抓了一隻,它的頭很粘,把奶奶的指甲當樹葉吃,一碰到危險就躲進殼裏,奶奶手上癢癢,它有四個觸角,一碰就縮回去,不碰就伸出來。”

曹:“在我家樓下花園裏見過蝸牛,還有許多蝸牛的空殼。”

毛:“那蝸牛上哪兒去了呢?”

方:“它長大了,脫殼了唄。”

師:“你們見過的蝸牛是什麼樣子的?”

林:“我養過兩次蝸牛,我發現蝸牛的眼睛有四個,很嚇人。”

陳:“不對,只有兩隻眼睛。”

皓:“它沒有眼睛,靠觸角看東西。”

毛:“頭的下面有個嘴巴。”

樑:“它的肚子上有粘液。”

陳:“外婆從老家拿來給我的,身子藏在殼裏面,殼上有一圈一圈的線,有四個觸角。”

張:“在下雨的時候蝸牛很多,它喜歡潮溼的地方,愛喝水。”

師:“你們說的都非常好,那我們到戶外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二)捉蝸牛

孩子們在談論到自己見過的蝸牛之後,對蝸牛的生活環境有了爭議,有的說在樹上,有的說在草叢裏,還有的說在水裏,到底蝸牛生活在哪裏呢?我和孩子們商量後決定,回家後和爸媽一起去抓蝸牛,第二天,他們都興奮地談起了自己抓蝸牛的經歷…… 廖:“我和爸爸一起去抓的,我拿一根小棍子,還有手電筒,我用棍子刨開沙地,裏面有蝸牛。”

夏:“爺爺帶我去後院的沙地,使勁地挖,挖了好久也沒有看到蝸牛。”

羅:“我在外婆家的陽臺上找到了蝸牛,很陰涼有土的地方,纔有蝸牛。”

俊:“鄰居奶奶告訴我,在牆角有蝸牛,我就撿到了一隻。”

總結:

幼兒已經從不同的渠道知道了很多有關蝸牛的知識,所以,在活動中,他們滔滔不絕地將自己獲取到的蝸牛的知識與同伴交流、分享,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

《走路》中班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能理解歌曲的內容,知道歌曲中四種小動物走路的特徵。

2.能力目標:會用好聽自然的聲音唱歌曲,並根據歌曲的內容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

3.情感目標:願意在集體面前表演,願意參加音樂遊戲。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理解歌曲的內容,知道歌曲中四種小動物走路的特徵。

活動難點:會用好聽自然的聲音唱歌曲,並根據歌曲的內容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歌曲《小朋友想一想》、歌曲《走路》、四種動物圖若干(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花貓)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班要來幾位客人哦。現在他們還在路上。現在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兒歌等等他們吧,看看你聽到了什麼?什麼小動物?你喜歡它們嗎?

(二)基本部分

1.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並學一學它走路的樣子

教師:你還喜歡什麼小動物?是怎麼走路的,請你學一學。

2.第一次播放歌曲,初步理解歌曲的內容,按歌詞順序貼小動物圖

教師:咦,我們的客人來了。我們仔細聽一聽,看看都有誰(按小朋友說的順序貼小動物圖)。你聽到他們是怎樣走路的?

3.第二次播放歌曲,幼兒貼小動物圖

教師

:這首歌叫做《走路》我們再聽一次,大家可以輕輕跟着一起唱,你來說一說是誰先出來的?然後誰來了?

4.第三次播放歌曲,初步創編簡單肢體動作

教師:我們來學一學小動物走路吧。

(三)結束部分

1.律動遊戲結束

教師:我們跟着音樂唱歌,用自己的動作來進行表演遊戲吧。(遊戲重複多次,可用集體、分組的形式分別進行)

五、活動延伸

回家教爸爸媽媽唱《走路》並且一同玩遊戲。

《走路》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蹲着前行的協調能力,鍛鍊其下肢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2.感受學毛毛蟲走路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路,充分活動身體。

師:小朋友平時最喜歡小動物了,小動物也很喜歡你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蟲走路,練習蹲着走

1.引出毛毛蟲:

師:看到你們模仿這麼多的小動物走路,有一個小動物不高興了:怎麼沒有小朋友喜歡我,模仿我走路的樣子呢?”(出示毛毛蟲頭飾)你們喜歡毛毛蟲嗎?它是怎麼走路的?”

2.幼兒學毛毛蟲走路,教師觀察指導,與幼兒討論模仿。

:毛毛蟲圓圓胖胖的,將身體彎下來,雙膝彎曲半蹲走更像毛毛蟲了!

3.進一步觀察毛毛蟲

師:你們發現了嗎?毛毛蟲的身體長長的,一節一節的,怎樣才能讓你們的毛毛蟲變長呢?(一個拉着一個走)

4.幼兒嘗試自由組合成3條長長的毛毛蟲,一個拉着一個走,練習彎下身體,雙膝彎曲半蹲走。(毛毛蟲頭戴上頭飾,自由組合成3條毛毛蟲,可人數不均)

附兒歌:

毛毛蟲,真有趣。排成一隊蹲着走,動作協調又整齊。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着走。

5、自由玩耍

幼兒組成3條毛毛蟲,可以走上獨木橋,可以繞過大石頭,鞏固毛毛蟲蹲着走路的本領。

三、毛毛蟲撿桑葉

1、情景導入:毛毛蟲們走了好久了有點累了,也餓了,毛毛蟲媽媽帶着寶寶們一起去找桑葉吃吧!一起跟着媽媽勇敢前進吧!

2、(撒桑葉)教師帶領3條毛毛蟲變成一條長長的毛毛蟲撿桑葉。(音樂毛毛蟲)

四、活動(輕柔音樂)

師:毛毛蟲已經撿了好多的桑葉,吃得飽飽的,需要休息了,過了一段時間,毛毛蟲會變成了蝴蝶從蛹裏面飛出來,好自由,好開心啊!(教師帶幼兒伸伸腿、彎彎腰、拍拍翅膀飛呀飛)

《走路》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樂於參與體育遊戲的興趣,體驗遊戲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及平衡能力。

3、練習多種行走方法,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高蹺、大鞋子、呼拉圈、沙包、部分動物頭飾課件、音樂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與幼兒對音樂學“高人矮人”進入活動室,並作爲準備活動。

2、提問幼兒剛纔是怎樣進入活動室的,並請幼兒想出更多的走路方式。

3、請幼兒將想出的走路方式表演給大家看。

4、請幼兒看課件,欣賞老師帶來的走路方式。

5、播放音樂,請幼兒模仿喜歡的走路方式。

6、請幼兒自由選擇輔助材料進行練習,提醒幼兒要注意安全。

7、請幼兒分組展示。

8、帶領幼兒做放鬆練習。

9、播放音樂,請幼兒模仿歌曲中小動物的走路方式,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夠更好的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習成爲快樂的事。小孩子特別喜歡活動,愛模仿走路的樣子。他們在做動作的同時,由於興趣的產生,繼而頭腦中充滿了有關這類活動的想象,活動起來特別投入。

《走路》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隨歌曲節奏用油畫棒進行玩色遊戲,感受色彩、線條、節奏、動作之美。

2、能大膽創作,體驗交流、合作的快樂。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嘗試通過動作和色彩來感知美、創造美。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油畫棒,綠色的紙。

2、熟悉歌曲《走路》,圖片:小兔、小鴨、烏龜、小魚、哭臉、笑臉。

3、“郊遊”音樂、磁帶錄音:油畫棒的話。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走路”。

1、集體唱“走路”,鋼琴伴奏。

2、回憶動物走路的歌詞。師:有哪些小動物在走路?(隨幼兒的回答在“草地”上出示動物圖片。)歌曲中小動物們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根據歌曲旋律有節奏地說出歌詞。)

3、模仿動物走路。幼兒根據歌曲有節奏地學走路。師:跳跳跳、搖搖搖、爬爬爬、遊遊遊,小動物們有節奏地走路真有趣。

二、幫助油畫棒走路,想像動物走路姿態與各種線條之間的關係。

1、播放錄音。師:“噓!有誰在哭?”共同尋找,油畫棒出來,出示哭臉。師:你爲什麼哭呀?錄音:我們看到小動物們一邊唱歌一邊走路,真開心啊!而我們這麼多的.油畫棒寶寶自己不會走路,我們多麼希望有人來幫助我們,也像小動物一樣在草地上走走唱唱。師:哦,沒關係,我們這麼多的小朋友,都可以來幫助你。師:我們先來問問紅色的油畫棒寶寶,你想學哪個小動物走路呢?錄音:我穿着紅色的衣服,小兔也穿着紅色的衣服,我就來跟小兔學跳跳跳吧。師:好啊。我來扶着你學走路,小兔兒走路跳跳跳。教師一邊唱一邊在草地上畫下︵︵︵錄音:謝謝你,我也可以像小兔兒走路跳跳跳。師:那我們來問問黃色的油畫棒寶寶,你想跟誰學走路啊?請一幼兒來問。錄音:我穿着黃衣服,小鴨子也穿着黃衣服,我就來跟小鴨學搖搖搖吧。師:請一個小朋友來幫助它。幼兒上來操作,邊唱邊畫。大家比較它的線條是否像搖搖搖ˇˇˇ錄音:謝謝你,我也可以像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師:你們覺得誰會來學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呢?請一幼兒來幫助它,邊唱邊畫。大家比較它的線條是否像爬爬爬–––師:你們問問誰想跟小魚兒學遊遊遊?請一幼兒幫助它,邊唱邊畫。大家比較它的線條與遊遊遊是否相像﹏﹏﹏

三、幼兒操作。

1、師:還有很多的油畫棒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學走路呢,你們願意嗎?先問問它:你想跟誰學走路,然後你去幫助它。

2、幼兒操作。

3、與幼兒交流,同伴間相互交流。

四、結束。“郊遊”音樂。師:今天,我們幫助了那麼多的油畫棒寶寶學走路,幫助別人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你看,它們都露出了笑臉。現在,我們請它們回房子休息。我們也一起到外面去走一走唱一唱。聽“郊遊”音樂出教室。

活動反思:

活動中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讓老師作爲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幫助。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爲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慢慢成長。

《走路》中班教案10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按不同的音樂旋律學做解放軍、老人、小姑娘的走路方式。

2、學會隨着音樂的變化用肢體語言作相應的動作。

3、樂意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體驗音樂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解放軍、老爺爺、小姑娘的頭飾和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

教師帶幼兒做動作進教室。

二、新授律動《學走路》

1、"今天老師請來了三位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一一出示圖片)

教師出示解放軍的圖片:是誰呀?解放軍叔叔平時是怎麼走路的呢?(有精神的,擡頭挺胸的,威武的)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位客人是誰呢?"(出示老爺爺的圖片)是誰啊?那老爺爺是怎麼走路的呢?(慢吞吞的,住着柺杖一步一步的走)

"最後一位客人是誰呢?"(出示小姑娘的圖片)那小姑娘是怎麼走路的啊?(快樂的、蹦蹦跳跳的、活潑的)

請幼兒說並作相應的動作

2、幼兒分段欣賞音樂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三段不同的音樂想請小朋友來聽一聽,這是哪個人走路的音樂。我們先來聽第一段音樂: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這段音樂像上面哪個人走路的音樂啊,爲什麼?那你能跟着音樂來學一下解放軍叔叔是怎麼走路的嗎?(聽完音樂熟悉旋律節奏,拍手打節奏,熟悉後並學做動作)

第二段音樂;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像是誰在走路呢?用你的小腦袋想一想。爲什麼會像是老爺爺在走路啊?那你能學老爺爺來走一下嗎?

(聽完音樂熟悉旋律節奏,拍手打節奏,熟悉後並學做動作)

第三段音樂:聽了最後一段音樂你覺得這段音樂會像是誰在走路呢?爲什麼你覺得是像小姑娘在走路啊?那你能上來學一下小姑娘走路嗎?(聽完音樂熟悉旋律節奏,拍手打節奏,熟悉後並學做動作)

每一段音樂能分集體---小組表演--教師並糾正。

3、集體學做律動 "學走路"

"剛纔我們已經學瞭解放軍叔叔、老爺爺、小姑娘走路,那麼現在我們一起來走一走好不好?老師看看有沒有都學會。"幼兒跟着音樂一起學解放軍、老爺爺、小姑娘走路。小朋友們都很棒,都已經學會了,那麼我們給自己鼓鼓掌表揚一下自己吧。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學瞭解放軍、老爺爺、小姑娘走路,那小朋友想一想你還能模仿那些人走路啊?請幼兒回答並模仿。

《走路》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隨歌曲節奏抖動、拖拉繩子進行玩色遊戲,感受色彩、線條、節奏、動作之美。

2、能大膽創作,發展創造性思維。

通過繩子寶寶學走路的遊戲,啓發幼兒根據動物走路的不同姿態選擇相應或自己喜歡的顏色,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初步感受色彩與動物走路姿態、力度間的聯繫。

在掌握歌詞內容、歌曲節奏的基礎上,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探索點、線、形、色等美術要素,充分感受色彩、線條、節奏、動作之美,體驗用繩子作畫帶來的愉悅。這種幼兒在唱中畫、畫中唱、唱中玩的活動,既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又使幼兒體驗到了藝術的和諧美。

活動準備:

1、水粉顏料紅、黃、藍綠,5釐米左右的棉繩若干,調色盤、擦布若干。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幼兒熟悉歌曲《走路》。

活動過程:

1、幼兒隨音樂進活動室。

2、幼兒複習歌曲《走路》,回憶動物走路的歌詞。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走路》,都誰聽過舉手,誰會唱這首歌?歌裏的小動物們是怎樣走路的?

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根據歌曲旋律有節奏地說出歌詞。

師:跳跳跳,搖搖搖,爬爬爬,靜悄悄。小動物們走路真有趣。

3、出示繩寶寶。

師:“老師這裏有一些繩子寶寶,它們看到小朋友們學小動物們走路很有趣,也想來學一學。繩子不會走路,怎麼辦呢?我們一起扶着繩寶寶,讓它一邊唱歌一邊學走路。”

幼兒隨音樂讓繩子寶寶走路。每人一根繩子,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讓繩子學小動物走路,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用繩子做出各種線條“動作”(抖動、拖拉)。

師:你的繩寶寶學哪個小動物走路?是怎樣走的?表演給大家看看。

4、老師示範用繩子蘸上顏色學小動物走路:抖動、拖拉繩子,隨音樂節奏示範作畫。

師:小朋友你們看,我的繩寶寶是白色的,現在我要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再讓它學小動物走路。我先給繩寶寶穿上紅色的衣服,讓它學小兔子走路“跳跳跳”;給它穿上黃色的衣服,學小鴨子走路。

5、幼兒操作,隨音樂邊唱歌邊作畫。

師:現在,你們也來給你們的繩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讓它邊唱歌邊走路吧。

6、分享、交流。

(延伸活動:引導幼兒說說其他動物走路的不同姿態,鼓勵幼兒結合創遍的歌曲繼續抖動、拖拉繩子進行玩色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