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論語》十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語》十則教學設計範文

《論語》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結合註釋理解文言語句,並熟讀成誦。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2)、感受我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理解《論語十則》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評點、質疑法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學內容

1、瞭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

2、結合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本課的字詞障礙。

3、熟讀文章,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劃出自己最難理解的地方。

二、教學內容

1、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活動形式:請一生講臺爲大家介紹。

2、初讀——讀準字音、停頓恰當

指名學生朗讀,正音正字,指導語氣停頓

活動形式:男女生擂臺賽。

全班齊讀

3、翻譯

①提問質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交流解決。

②翻譯。活動形式:擂臺賽:由男生講解第一則大意,男生聽完補充,女生聽完質疑。

4、整理文言知識:通假字;虛詞“而”的用法;成語。

第二課時

一、自學內容

1、熟讀並背誦後五則,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哪些內容是探求知態度的,哪些內容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內容是談修身做人的。

二、教學內容

1、你認爲哪些語句是談求知態度的,哪些是談學習方法的,哪些是談修身做人的?

歸納明確。引導學生明確每則的道理。

2、談感受。

哪則對你啓發最大?請說說你的感受。

3、明確整理的文言知識。

背誦並默寫《論語十則》。

教學反思

學生對擂臺賽的興趣比較大,在男女生分別朗讀比賽和翻譯比賽時,學生聽的特別認真專心,全班學生都認真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需要思考的是學生在談啓發時,仍然停留在翻譯層面,談不出更深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仍是很窄,語言表達較弱。計劃利用自習時間給學生讀讀《于丹論語心得》。

《論語》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華中有益於自己思想品德修養的部分。

3、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兩課時教讀。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春秋時期,有一位老人到東方遊歷,看見兩個小孩在一起爭辯。他就走過去問他們爭辯什麼。一個小孩認爲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中午時就距離人遠了。另一個小孩則認爲正好相反。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傘蓋,到了中午就只有盤子和飯鉢那樣大了,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近的顯得大嗎?”第二個小孩則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的,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在熱水中一樣,這不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對這個問題,老人沒有“強不知以爲知”,而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實事求是地說不知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

對。他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一生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第一文化偉人的孔聖人──孔子。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孔子思想的博大與精深吧!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慍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讀成誦:

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 各自練讀。

⑵ 檢查背誦情況。

3、從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出其大體意思,並說出喜歡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逐章逐句翻譯,品味探究。每小組派1—2名代表參與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慍”這句話講的是爲人的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告訴我們對人要懂得寬容和理解。

例2:第四則講的是學習方法,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係,認爲二者不可偏廢。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思考能使學習更深刻。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翻譯上或內容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在黑板上彙總,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溫故”是複習鞏固舊知識,是手段,“知新”則是獲取新知識,是目的。只能記誦一些知識,而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不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新發現的人,是不可以爲師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檢查背誦情況。

2、教師讀《論語》中的部分章節,學生從中找出常見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來。

⑴ 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不忍則亂大謀)

⑵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⑶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質彬彬)

⑷ 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習相遠)

⑸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以文會友)

⑹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道聽途說)

⑺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⑻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舉一反三)

⑼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順)

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發憤忘食)

其他,如:當仁不讓;三思而後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等。

六、佈置作業

1、能熟練背誦全文,並把有關成語、格言、警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2、看註釋,查工具書,書面翻譯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