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媽媽笑了》說課稿

《燕子媽媽笑了》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燕子媽媽笑了》說課稿

第八單元以認真爲主題,編選了兩篇主體課文和一篇自讀課文,意在使學生通過學習,懂得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個道理。《燕子媽媽笑了》是其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個童話小故事,講了燕子媽媽要小燕子到菜園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在媽媽的耐心啓發下,小燕子到菜園去看了三次,終於知道了冬瓜和茄子不同的特點,小燕子媽媽很高興。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不僅可以學到觀察事物的方法,還應該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乃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質。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觀察、實驗、體驗中自已去獲取,去探究,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並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說中提升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二、學生狀況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雖然只是一年級,但是在平時的語文課上就呈現出思維活躍,見解獨特、個性體驗豐富等特點,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濃厚,好讀、好問、好想、好說,再加上學生又具備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因此,。這節課中,我既給學生創造單獨讀書、獨立思考的機會,也實施一定方式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此外,根據低年級學生模仿能力強,喜歡錶演的特點,我決定在學習結束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依據自己的個性體悟,自由發揮進行表演。

三、教學目標的闡述、研究的依據與落實目標的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是要既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注重培養和提高包括品德修養、審美情趣、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內的人文素養。”因此,依據課標以及學生髮展的需要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15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的良好習慣。

根據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會燕子媽媽爲什麼笑了?因此我設計了,在觀察中瞭解冬瓜、茄子的外形特徵,使學生知道如何觀察一種事物;在閱讀中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在表演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應以識字爲主,旨在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隨文認識識字條中的14個字,並練習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維也正處於培養髮展階段,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我確立的教學難點是學會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四、教材,學法評價手段確定的依據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一課改目標,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遊戲方式,使學生在快樂中識字,掌握多種識字方法。並且運用觀察、表演等多種形式,選擇了以全體學生參與,教師適當引導爲主的教學方式,採用先觀察後讀,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口語表達的能力,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流程預案:

爲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安排了以下環節:

㈠引導觀察,導入新課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這樣的理念: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開放式教學,充分挖掘語文教育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方式、情感表現特點等)在教學伊始從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利用實物,創設了形象、生動、輕鬆、愉悅、民主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想學、要學、樂學的動機。上課時,我對學生說:“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種蔬菜,你們想知道它們是什麼呢?”這時,我拿出了冬瓜和茄子,我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他們有什麼區別呢?然後,適時告訴學生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從而引出單元主題——認真。單元主題引出後,我這樣問:同學們觀察的這麼仔細,那小燕子是怎麼觀察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燕子媽媽笑了》。(板書課題)這樣充分引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不知不覺中將學生引入到課文內容中來。

㈡閱讀課文,隨文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創設識字學習的`情境,直觀、形象的圖片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注意並激起其參與意識,遊戲和競爭的學習方式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識字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然後運用多種遊戲方式,讓學生學習生字。我設計的遊戲有:請學生當小老師組詞讀,開火車讀,做猜字遊戲,開展小競賽:比一比誰的記字方法最好,(把自己記字的好方法說給同學聽),接着我又設計了收獲遊戲,把所有的背面帶有生字的“冬瓜”、“茄子”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的“菜園”裏。這時我說了句,“請我們班的‘小燕子們到‘菜園裏採摘吧!要求讀出後面的字或詞(如果是字用這個字組個詞,再說一句話。如果是詞用這個詞說句話)字、詞有:大小躺掛細毛小刺青紫,並讓學生把這些字、詞分類,並說出自己的理由。爲了理解“躺”和“掛”,使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教學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到前面來擺一擺,這是理解和感悟的過程。“收穫遊戲”的環節,我通過創設“豐收的菜園”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生在享受“豐收”喜悅的同時,也融入也鞏固練習,學生的學習成了一種享受,這是本課教學中生生互動的一個興奮點。最後我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生字過關,如果全認會了請

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互相獎勵。這樣通過生與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使學習在交流中達到了檢查教學效果的目的。

㈢深入讀書,深化明理

低年級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起步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語言的積累,閱讀教學要以讀書爲主,以讀代講。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

讀書興趣,以提高讀書的效果。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在相互討論中,在小組交流中,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薰陶。因此,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同桌讀、小組讀、師生分角色讀。教學中我還進行句式訓練(引導學生用:小燕子發現了什麼?我發現了什麼?的句式練習說話。這時我要求學生大膽說,我指導學生說完整、通順的句子。)句式訓練的內容,打通了課內和課外的聯繫,使文本和學生的經驗溝通,豐富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用自己的話說課文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㈣表演想象,學以致用

表演是學生喜歡的形式,能使學生創造性地組織語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同學生一起表演,師生互動,體現了民主平等,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學生的學習是個性化的行爲,不能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理解,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表演,然後在班組中彙報表演,表演時我接受了學生的邀請,扮演了燕子媽媽。這樣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十分興奮,這時我抓住時機,問“小燕子三次到菜園觀察冬瓜和茄子結果不同說明了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這樣就充分尊重學生的感悟和理解。爲了讓學生髮散思維,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從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讓學生說一說我們觀察事物的方法還有哪些?學生說得非常好,有的說:“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手摸。”、“可以用耳朵聽。”“可以用鼻子聞。”還有的說:“可以用嘴嘗。”等等。這時我總結,無論採取哪種方法觀察事物都要認真、有耐心。

㈤佈置作業

回家觀察一種蔬菜或水果的大小、顏色和形狀,注意要認真,講給爸爸、媽媽聽。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注重了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爲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課堂中學生學得主動、快樂,課堂中的許多遊戲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了知識,能力得到了提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以下幾方面比較滿意:

1.隨文識字環節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認知特點,設計了當小老師、猜字遊戲、收穫園等識字遊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寓教於樂,達到了學習的最佳境界。

2.閱讀教學時,我以讀爲主,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體驗和積累。

3.爲學生提供了觀察和表演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雖然上的較成功,但不足之處不容忽視,不足之處是學生在做“收穫遊戲”時,對詞語的分類這一部分掌握的不好,他們只能分類,但說不出這樣分的理由。我就應及時引導,結合兒童的語言,用具體實例進行闡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的提高自己在教學中的應辯能力。

《燕子媽媽笑了》說課稿2

一、說教材

《燕子媽媽笑了》這篇童話故事以通俗的語言,充滿童稚的筆觸,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一隻從學習認真開始到終於學會了認真的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課文通過燕子媽媽與小燕子的三問三答,不僅介紹了冬瓜與茄子的大小、顏色、外形三個方面的區別,還說明了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更認真地去觀察冬瓜與茄子,更說明了“認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質。

童話故事《燕子媽媽笑了》的主人公小燕子與它的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就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級的小學生和他們的媽媽之間發生的故事。這讓學生們讀起來倍感親切。很自然的把“小燕子”當成他們當中的一分子;也會自然的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進行比較;最後把小燕子當成學習的榜樣。並從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以讀爲本,讀中理解、讀中聯想、領悟的教學思路,注意引導學生多讀,邊讀邊想。力求先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句子,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反覆品味課文內容,最後,再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二、說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認識生字學習,瞭解課文內容。

2、情感目標:本文主要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從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明白“認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能力和品質。

4、教學重點:理解燕子媽媽最後笑了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

5、教學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

三、說教法

《大綱》指出,閱讀教學“是識字的基本途徑”。要在語言環境中識字。依據《大綱》制定的識字教學原則,在這節課中,我從識字着手,隨識字一步一步地理解課文,把識字教學與理解內容、領會感情三者融爲一體。利用插圖幫助理解,通過造句學會運用,從模仿表演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做一做體會字義:再是利用字形來理解字義。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我精選媒體,系統設計,寓教於樂,樂中求學。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電化教學的經濟、必要、準確。

四、說學法

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因爲知識在訓練中鞏固。能力在訓練中形成,思維在訓練中發展,習慣在訓練中培養,情感在訓練中陶冶。在教學時,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原則,組織課堂教學。如教學“冬瓜躺在地裏,茄子掛在枝上”時,我引導學生做動作來理解“躺”、“掛”的意思,沒有“紙上談兵”講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讀句子、自己做做動作。這樣,有動有靜,動靜搭配,既使學生學得快樂,又通過訓練代替了教師的千言萬語。在讀的訓練中,我則按照“自讀課文,感知內容;導讀課文,加深理解;朗讀課文,體會感情;分角色讀課文、激發興趣”的程序進行,使這幾個環節互相聯繫、互相依存,由此構成了講讀課文第二課時的宏觀整體。這節課,我還通過範讀、齊讀、朗讀、個別讀、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分角色讀、找夥伴讀、重點句段反覆讀等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參與讀書的機會較多,真正收到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主要是通過談話和看圖導入新課,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課剛開始,我設計讓孩子們與小燕子、燕子媽媽打招呼,從而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同時也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主要通過分層次提出目標,讓學生讀,在讀中感悟。由於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所以,在這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孩子們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熟的孩子可以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知道了什麼?讀得不太熟的孩子只要能繼續練習把課文讀會就行了。”這樣對課文熟悉程度不同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目的的讀書。同時採用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通過討論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如:讀完課文後,讓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講講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討論解決不明白之處。這樣讓學生和小夥伴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意見,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品讀課文 讀中明理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進入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去,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如: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三次不同的發現,以及三次中小燕子的心情,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體會小燕子的快樂。而燕子媽媽三次不同的態度,則通過老師的範讀、學生練讀等營造出氣氛,從而讓學生從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認真的道理。同時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能力。如:學生明白了做事要認真的道理後,設計了這樣問題:“如果你是燕子媽媽,看到小燕子有了這麼多的發現,你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呢?”這樣既深化了主題,同時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讓學生學會看到別人的優點,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積累語言 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在這裏我主要設計了分角色朗讀,昇華感情。之後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燕子通過認真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那你在生活中發現哪些蔬菜長得不一樣啊?”這樣引向課外,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生活的觀察能力。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教學是件很細的事,上課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正是這些遺憾,促使我在教壇這塊肥沃的土地上不斷地耕耘、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