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小數說課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小學數學第九冊第二單元中的《循環小數》。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小數除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包括例8——例9兩個例題,分兩課時完成。這部分內容概念多,又比較抽象。本課是第一課時,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初步認識循環小數、能用簡便記法表示循環小數,能用循環小數表示除法的商。

2、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意識。

3、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重點: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難點:怎樣判斷是不是循環小數。

本課我們按照新課程理念去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思路,即“創設情境——活動嘗試——師生探究——鞏固練習”。這樣能給學生更多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空間,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發展,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我們是這樣設計的:

一、優化教學導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所學對象發生了興趣,就有了行爲內動力,學習便成爲一種自覺的活動。爲了敲好開課的第一錘,新課伊始,我用多媒體課件呈現鮮明形象的畫面,伴着悅耳動聽的音樂,我爲學生講老和尚的故事,生動的故事語言像磁鐵一樣吸引着學生,使學生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學生在看、聽、講故事的過程中發現這個故事總是“依次不斷地重複”下去,講也講不完,初步感知“循環”概念。

接着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循環事例,如交叉路口的紅綠燈,一年四季,鐘錶的時針、分針等加深認知,爲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此時,我話鋒一轉,數學中也存在這種有趣的循環現象,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被調動起來了。

二、優化教學過程:

活動嘗試,自主探究,師生互動

新課程理念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爲主動的探究式學習,以課堂的講授爲主轉變爲學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爲主。趁者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被調動起來之際,我設計了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400÷75算式,引導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能發現什麼?

利用多媒體吸引大家一起關注到主要問題上:爲什麼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學生猜想如果繼續除下去,商會是多少?然後學生進行驗證。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當商除不盡時用省略號表示,接着介紹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和讀法,從而學生初步認識像5.333…這樣小數部分有一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小數,就是循環小數。

接着我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78.6÷11,然後在小組內討論:這個算式能不能除盡?它的商會不會循環?如果循環它是怎麼樣循環的?學生進一步認識像7.14545…這樣小數部分從百分位起有兩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小數,也是循環小數。

我啓發引導觀察“比較5.333…、7.14545…這兩個循環小數,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之處?”引出循環小數的意義。

以上整個過程我不再以講爲主,只是導演,學生是主角,耳、眼、口、腦、手“全頻道”表演,盡情表現。親身經歷、體驗、感受循環小數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

三、優化課堂練習,培養能力

我在練習題的設計上儘量避免簡單的重複和模仿,力求典型、多樣、深刻、有趣,尤其強調具有開放性,爲學生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需求,充分釋放每個學生的潛能和才華,讓人人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