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之前生今世

瘦竹

我已經過了趕時髦的年紀,我只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活着,而不管人世之滄桑。但如果碰上了剛好是自己喜歡的時髦,我也會偶爾趕一下。這些天《時時刻刻》正在上演,有關的評論也見諸報端、論壇上。我在書城碰上《時時刻刻》這本書時,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這不能說沒有受時髦的影響。我同時買下的還有我能在那裏找到的所有的伍爾夫的著作:《遠航》、《歲月》、《雅各的房間》、《幕間》,這些書我一看名字我就喜歡,何況還是伍爾夫寫的呢?

我買到的這本《時時刻刻》象一個水果拼盤,前面是伍爾夫的小說原著《達羅維夫人》,附錄裏是電影《時時刻刻》的簡介和三位女明星的成名史。我手裏的這本《時時刻刻》無疑是一次成功的商業運作的結果。我在小說裏驚奇地發現了“我靠!”“好爽啊!”這樣的字眼。也許我好久沒看這樣的意識流小說了,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腦子暈乎乎的,小說給我的印象還是模糊不清的,但我能想象出電影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博爾赫斯在提到《達羅維夫人》時說它講的是一個女人的一天,是喬伊斯的《尤里西斯》並不震憾人的反應,我不知道他這樣說是什麼意思,是說伍爾夫寫的好還是不好?還是來看看我手裏的這本《時時刻刻》是怎麼評述這本小說的:

“小說以一天的活動爲框架,展現了女主人公的一生的事情、她的性格與命運、她的親人和朋友、她與上流社會的丈夫達羅維及平民情人皮特的三角關係等等--小說中有人際間的恩恩怨怨,有對青春少女的美好的描述,有老年來臨的種種恐慌,對權貴的嘲諷和對社會名流的醜惡揭露,有對戰爭罪行的控訴,我對強國侵略弱國的抨擊,有對下層民衆艱難生活的同情,有對女權的呼籲;生與死、靈與肉、愛與恨、金錢與名義、外在和內心、理智與情感、出世與媚俗…….小說內容跌宕多姿,令人讀得驚心動魄。”

上面對這本小說的描述,有些我讀了出來,我些我沒有讀出來。比如“有對權貴的嘲諷和對社會名流的醜惡揭露,有對戰爭罪行的控訴,有對強國侵略弱國的抨擊,有對下層民衆艱難生活的同情”,這些春秋大義我相信即使我再讀一遍小說,我也讀不出來,按照我模糊的理解,我情願把這本小說理解成一個美麗女人的`衰老史。

一個曾經美麗的女人,當她在不知不覺中老去,有一天,當她的客廳裏高朋滿座,而她一個人孤獨地站在窗前,青春已逝,美麗不再,她忽然覺得她這一生過得毫無意義,這種毫無意義按我的理解是她從來沒有爲自己好好活過,她會何去何從,她會從那個已經打開了的窗口跳下去嗎?伍爾夫很聰明的安排她又回到了往日的生活裏,而讓另外一個人代替她死去,她不知道她這樣做幾十年後救了兩個女人的命,那就是電影《時時刻刻》裏的家庭主婦勞拉布朗還有女編輯克娜麗莎沃恩,也許救的不只是兩個女人的命。

我非常滿意伍爾夫這樣處理達羅維夫人的命運。張愛玲在她的《十八春》裏說,死並不是最可怕的,因爲死意味着一切的結束,而活着則有可能命運進一步地糟下去(大意)。而我以爲糟下去並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還象以前一樣一層不變。糟下去雖然對於經歷它的人來說是不幸的,但總讓他的生活有了些新意,一層不變的生活,一再重複的而沒有新意的生活還有什麼值得過的呢?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不正是這樣過着嗎?我們就這樣過着,直到我們老去,死去,我們連選擇死的權利都沒有。

伍爾夫在1931年對職業婦女的演講中說:“你們這些屬於較爲年輕而幸福的一代人大概沒有聽說過家庭天使。她具有強烈的同情心,她具有巨大的魅力,她是徹頭徹尾地無私……,在幾乎每一幢可敬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房子裏都有它的天使。當我開始寫作的時候……,她翅膀的影子就落在我的紙上;我聽見她的裙子在房間裏沙沙作響。然而這個動物……,根本不具備任何真實的生命。她具有--這一點對付起來更困難--一種理想化的生命,一個虛幻的生命。她是一種夢幻,一個幽靈……”。

在我看來伍爾夫的《達羅維夫人》描寫的正是這樣一個天使,她不自覺而又無可奈何地純潔着,真到她老去。在《達羅維夫人》裏,我看到了伍爾夫母親的影子,看到了所有維多利亞時代女性的影子,看到了所有時代裏女性天使般的影子,一些不幸並不因時代的改變而有所改變,我甚至看到了男性天使的影子,即使事業的成功,名利的輝煌都遮不住他們生命的蒼白,可是還有什麼比命運更難於改變的呢,誰不想痛痛快快只爲自己活着呢,誰又能完全做到?

“一個作家靈魂的每一個祕密,他生命中的每一次體驗,他精神的每一種品質,都赫然大寫在他的著作裏。”伍爾夫如說是。在創作《達羅維夫人》十幾年後,五十九歲的伍爾夫在一條小河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達羅維夫人在窗前的嘆息是她走向河邊時的預演嗎?她死得那樣美,象莎士比亞筆下的奧菲莉婭。

伍爾夫一生的命運與她筆下的達羅維夫人的命運大不同,但表面的不同,並不能改變生命那悲的底色。

弗吉尼亞伍爾夫,一個偉大的作家,一個堅決的女權主義者,一個美麗而又聰明的女人。

她美麗的死,讓我羨慕而又嘆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