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這樣時才這樣--也談賞識與寬容教育(教師中心稿)

該這樣時才這樣

該這樣時才這樣--也談賞識與寬容教育(教師中心稿)

--也談賞識與寬容教育

宜賓縣蕨溪鎮中心學校  張清友

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大潮一浪高過一浪,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於是新的教育方法、理念不斷涌現。時下教育界特別是中小學很提倡一種賞識教育、激勵教育(包括與之名稱不同但實質相似的無批評教育、尊重教育、誇獎教育、獎勵教育等)和寬容心態育人。

作爲教育方法之一,賞識教育有其合理性、科學性、有效性乃至必要性。問題是:現在有不少學校只推崇賞識教育而排斥了其他教育方法,更有不少教師或是爲了“與時俱進”,或是缺少深層思考,都一致認爲好學生是“誇”出來,“獎”出來的,於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不該誇的也誇,不該獎的也獎,導致了賞識教育的濫用。

濫用賞識教育,實際上對學生是有害無益的,即使一時可能有效,但如屢屢濫用,無異飲鴆止渴,將會後患無窮。

濫用賞識教育的四種負面弱化--

首先,比較明顯的是:濫用賞識,將會弱化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之一步步經不起挫折,聽不得批評。一再地誇獎,一味地賞識,容易導致學生以自我爲中心,自以爲是,惟我獨尊,事事處處都要別人順着自己,一旦稍不如意,往往便或沮喪,或憤激,或退避,或敵對,甚至採取極端的行爲。安徽有一名初一新生,爲了與同學打賭“看誰是英雄”,無端撕毀了一位女同學的新發的課本,被老師批評了幾句。而這名在小學受慣了“賞識”的學生,卻無法接受老師的正確批評,一時想不開,竟服毒自殺。宜賓有一學生參加“夏令營”活動,一學校領導比較瞭解他的調皮表現,便問:你都有資格參加?這一問不得了,隨即遭到漫罵,事後還被該生提刀追砍。原因是這樣有傷臉面。試想,像這樣的學生,畢業離校以後,將如何面對複雜的社會羣體,又如何迎接嚴峻的.人生挑戰?

其次,濫用賞識,最起碼將會弱化一部分學生的責任感、上進心,甚至會導致一些本來很突出的學生逐步甘於平庸,最後“泯然衆人”。 這是因爲:濫用賞識者,往往是“變着法兒誇獎,繞着彎兒表揚”。如此這般,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學生們感覺到“做對做錯一個樣,考好考差一個樣”,既對某些後進生起不了什麼激勵作用,又使一些優秀的學生漸漸失去自豪感,乃至漸漸失去了責任感與上進心。

再次,濫用賞識,將會弱化一些學生認識缺點、錯誤的深度與改正缺點、錯誤的力度,難以防微杜漸,造成教育缺憾。宜賓某校有一學生,在小學學習時,就很是調皮,甚至嚴重違紀,經過無數次寬容的批評教育,仍不思悔改。到中學學習,養成惟我獨尊的習性,或因小事提刀砍傷同學,或因批評而漫罵老師,或在教室任意坐座位……對他進行教育,幫助其認識錯誤,他都沒有錯。你要佔用上課時間教育,則侵犯了他的學習權利,你要佔用其他時間,他不空……老師刻意將批評蒙上了一層溫情脈脈的面紗,使批評失去了應有的嚴肅性與警戒力,從而使得學生“認識錯誤不到位,重犯錯誤無所謂”,當是原因之一

還有,濫用賞識,將會逐步弱化一些學生的熱誠與真情,助長一種形式主義,甚至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可笑與可憐。在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稱讚表揚之聲接二連三,不絕於耳--無論是讀了幾句書的,還是寫了幾個字的,無論是答了幾道題的,還是回了幾句話的,教師都幾乎無一例外地翹起大拇指,稱之“真好”“真棒”或者贊曰“真了不得”“真了不起”,諸如此類,難免讓人哭笑不得。

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經進行過一次著名的實驗,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一個人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給他提供獎勵,結果反而會減少這項活動對他內在的吸引力。這就是所謂的“德西效應”。

無獨有偶,著名心理學家雷珀,也做過這樣的實驗,並且在不同國家和不同的興趣組進行過,且得到了反覆證實。因此,他認爲:獎勵固然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爲,但它又容易讓人只對所獲獎勵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爲本身失去興趣。可見,好學生也不是獎勵出來的。一味的獎勵,容易使學生把獎勵看成是學習目的,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因此,賞識教育也要防止“德西效應”。

寬容是一種理解和體諒他人的豁達大度,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寬容不僅限於人與人的理解與關愛,而是內心對於天地間一切生命產生的曠達與博愛。把寬容理解爲原諒、理解爲容忍或怯懦,這是一個人看待問題的膚淺。爲了友誼而掩飾對方的錯誤保持一團和氣,那不是寬容;爲了親情而原諒對方的缺點求得彼此融洽,那不是寬容;爲了愛情而失去自己的主見只是附和,那不是寬容。寬容的真義在於給人創造一個友愛的環境而不互傷各自的獨創性。雖然,沒有寬容的社會不是文明的社會,缺少寬容的世界是充滿邪惡的世界;寬容別人是尊重,但是也得先看對象。寬容不珍惜寬容的人,是濫情;寬容不值得寬容的人,是姑息;寬容不可饒恕的喪盡天良的人,則是放縱。當然,寬容同“方以律己,圓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輕易原諒自己,那不是寬容,而是懦夫,或者是放縱。宜賓某學校,一學生自己迷上點子游戲、上網,整天泡在網吧,甚至通宵達旦;自己去不說,還夥同或硬邀同學一起去。教師在寬容之下,三番五次教育,仍不改正,乃至深夜翻牆偷出校門,腳被摔斷。據說腳好後,還去。像這種能寬容得他改正變好嗎?

作爲教師,應該要有寬容的心態去教書育人,去培養人的寬容之心,去贏得他人的愛戴。寬容不僅需要提醒,需要啓發,需要誘導,更需要我們爲人師者以身作則,去薰陶,去感染,去培養。所以,寬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門高深的學問,不能濫用。

我想,面對個性各異的衆多學生,不管寬容或嚴厲,獎賞或懲罰,只要不違規、違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就是好方。沒有教育或者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是教育也不是萬能的。教育有無成效,成效的大小,還要看教育對象本身的素質。有的屢犯錯誤,教師拉他進辦公室進行教育,他不但不去,反而還指着老師的鼻子叫囂:“你這是體罰!我要告你!”面對如此情景,難怪有的教師發出一陣陣沉重的嘆息:“不管是錯,管是罪過!”加上家長、社會和領導的一些不理解,弄得教師無所適從。我認爲,既教書,就要育人。這是教師的天職。對於那些屢教不改的,賞識寬容的和風細雨不湊效,不妨來點因材施教的急風暴雨。何況,孔老夫子早就總結出了這條顛撲不破的教育規律--因材施教。

綜上所述,我認爲:賞識教育,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種,而絕對不是教育方法的唯一;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都不可能完全適用於個性各異的所有學生。因此,賞識教育、寬容藝術,有用,而且可用,但也萬萬不可濫用。該這樣時才這樣。

(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