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熱愛生命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誦讀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

2.對文本的主題和藝術風格進行分析評價,感受作品以細緻、平實的筆觸表現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意蘊的語言,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

3.通過分析“他”和“比爾”這兩個淘金者的形象,深化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並能從多個層面上理解生命的內涵。

本文導學

1.作者簡介:傑克倫敦(1876~1916),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破產的農民家庭,童年和青少年飽嘗了生活的苦難和艱辛。24歲起開始寫作,逝世時年僅40歲。在傑克倫敦短暫的寫作生涯中,共爲人們留下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3個劇本以及相當數量的隨筆和論文。他的作品在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鐵蹄》《馬丁伊登》、短篇小說《熱愛生命》《海狼》和論文集《階級間的戰爭和革命》等。

2.作品簡介:《熱愛生命》是一篇帶有自然主義傾向的短篇小說。它記述了一個最普通的人的不平凡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他”,是無數淘金者中的一個,在去阿拉斯加淘得金子與同伴一起踏上漫漫歸程的路上,不慎扭傷了腳。名叫“比爾”的同伴棄他而去。“他”只得一個人在廣漠的荒原上忍飢挨餓、獨自艱難地跋涉。在求生的過程中,“他”在風雨中煎熬了許多個白天黑夜,嚇退了一頭大棕熊,並使三三兩兩的惡狼不敢靠近,利用一切方式頑強地生存着。最終,他在與一隻病狼的生存競爭中獲勝,靠吮吸病狼的血水,終於爬到了海濱,被捕鯨船上的人發現、獲救。《熱愛生命》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讚歌,真實地展現了人性的頑強和堅韌。

3.自然主義:一種文藝思潮和流派,形成於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它以孔德的實證主義哲學和泰納的實證主義美學爲理論基礎,概括起來,其主要特徵有:①準確地按照事實描繪生活,既不需要進行任何評價,也不需要深入事物本質。即“我看到了,我說出來,我一句句地記錄下來,僅限於此,道德教訓,我留給道德家去做”(左拉語);②使用自然科學方法即“實驗方法”進行創作;③從生物學的決定論出發,經常把主人公置於酒精中毒、精神錯亂、色情狂等病態之中,而不顧及經濟、政治、道德的作用。左拉是自然主義文學流派的理論家和主要代表人物。

梳理與整合

1.寫出下列加點字的拼音,如果還有讀不準的字,請寫在後面的方框裏,也註上音。

混沌(  )  加冕(  )  骨臼(  )  抽噎(  ) 累贅( )

血漬(  )  鰷魚(  )  窒息(  )  蠕動(  ) 鉸鏈( )

海市蜃樓(  )  呲牙咧嘴(  )  頹壁殘垣(  )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愉悅  不可逾越  成功  計日程功  林陰路

B.聯篇  浮想連翩  直言  仗義執言  灰濛濛

C.慌恐  惶恐不安  好意  急公好義  詛咒

D.敬仰  萬流景仰  淹沒  湮沒無聞  遲鈍

3.文學常識填空

傑克倫敦(1876~1916),  國著名的    (創作流派)作家。在他短暫的寫作生涯中,共爲人們留下了  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3個劇本以及相當數量的隨筆和論文。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馬丁伊登》、短篇小說《    》《海狼》和論文集《階級間的戰爭和革命》等。

探究與發展

4.熟讀課文,整體感知,編寫內容提要,與同學交流。

5.小說極力描寫了荒原的景色。請找出一些寫景狀物傳神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6.描寫細緻是這篇小說非常突出的特點。請將這篇小說中你認爲比較傳神的細節描寫找出來,並與同學們交流。

7.關於這篇小說的題目,有的譯者譯爲《熱愛生活》。比較一下這兩個題目,你認爲哪一個更恰當呢?請說出自己的理由,並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題。

如果這是一條健康的狼,那麼,他覺得倒也沒有多大關係;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這麼一隻令人作嘔、只剩下一口氣的狼,他就覺得非常厭惡。他就是這樣吹毛求疵。現在,他腦子裏又開始胡思亂想,又給幻象弄得迷迷糊糊,而神智清楚的時候也愈來愈少,愈來愈短。

有一次,他從昏迷中給一種貼着他耳朵喘息的聲音驚醒了。那隻狼一跛一跛地跳回去,它因爲身體虛弱,一失足摔了一跤。樣子可笑極了,可是他一點也不覺得有趣。他甚至也不害怕。他已經到了這一步,根本談不到那些。不過,這一會,他的頭腦卻很清醒,於是他躺在那兒,仔細地考慮。那條船離他不過四哩路,他把眼睛擦淨之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同時,他還看出了一條在光輝的大海里破浪前進的小船的白帆。可是,無論如何他也爬不完這四哩路。這一點,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後,他還非常鎮靜。他知道他連半哩路也爬不了。不過,他仍然要活下去。在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他居然會死掉,那未免太不合理了。命運對他實在太苛刻了。然而,儘管奄奄一息,他還是不情願死。也許,這種想法完全是發瘋,不過,就是到了死神的鐵掌裏,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

那隻狼的耐心真是可怕。這個人的耐心也一樣可怕。這一天,有一半時間他一直躺着不動,盡力和昏迷鬥爭,等着那個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東西。有時候,疲倦的浪潮涌上來,淹沒了他,他會做起很長的夢;然而在整個過程中,不論醒着或是做夢,他都在等着那種喘息和那條粗糙的舌頭來舐他。

他並沒有聽到這種喘息,他只是從夢裏慢慢甦醒過來,覺得有條舌頭在順着他的一隻手舐去。他靜靜地等着。狼牙輕輕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緊了,狼正在盡最後一點力量把牙齒咬進它等了很久的東西里面。可是這個人也等了很久,那隻給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牀。於是,慢慢地,就在狼無力地掙扎着,他的手無力地掐着的時候,他的另一隻手已經慢慢摸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五分鐘之後,這個人已經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雖然還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臉已經緊緊地壓住了狼的咽喉,嘴裏已經滿是狼毛。半小時後,這個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體慢饅流進他的喉嚨。這東西並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裏的鉛液,而且是純粹憑着意志硬灌下去的。後來,這個人翻了一個身,仰面睡着了。

8.爲什麼“他”一想到自己要喂一隻令人作嘔、只剩下一口氣的病狼,就覺得非常厭惡?

9.已經知道如何也爬不完那四哩路,“他”爲什麼還非常鎮靜?

10.文中,說“耐心真是可怕”,該怎樣理解“可怕”一詞?

11.“於是,慢慢地,就在狼無力地掙扎着,他的手無力地掐着的時候,他的另一隻手已經慢慢摸過來,一下把狼抓住。”怎樣理解文中一再強調的“慢慢地”“無力的”兩詞的含義。

閱讀下文,完成12-15題。

真正的強者

回想我年輕的時候,仰慕各種各樣的強者,也熱切地希望自己能成爲強者。

什麼是強者?我曾毫不含糊地回答:能戰勝別的人便是強者。

在戰場廝殺,英勇善戰,威震敵膽,能踏着血泊穿過硝煙走向勝利的人;在運動場上稱雄,在力量、速度、技巧中遇搖領先,能贏得金牌和獎盃的人;在考場上拼搏,沉着應戰,才思奔涌,以一勝百,能榮獲金榜題名的人;在平凡崗位上忠誠地、勤奮地、創造性地工作,被同行和同輩喻爲“佼佼者”的人,這樣的人,可謂強者。

經歷了富於幻想的少年時代,經歷了勇於進取的青年時代,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挫折和苦難,當我沉思着邁向中年的時候,驚訝地發現,我已從舊的戰勝別人的強者夢中醒來,又跌進了一個新的戰勝自我的強者之夢。我不再渴望戰勝別人,而是強烈地希望戰勝自己。我想,一個人要戰勝別人並不太難,往往只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但要正視和克服自身的弱點,卻要有十倍的勇氣和百倍的堅強。

有的人會因爲自己聰明能幹或血統高貴而驕傲自大,他們要戰勝這個弱點,不知要碰多少回壁,挨多少次批評,作多少番深深的反省,他們是人生征途上的馬拉松冠軍。有的人爲了戰勝疾病和傷殘,忍受着精神和肉體的巨大痛苦,無畏地向死神宣戰,堅韌地同命運抗爭,把厄運的千斤重壓舉起和推倒,令重量級的舉重猛將也肅然起敬。還有那些爲戰勝私慾而處處 ① 的人,爲戰勝暴力而時時 ② 的人,爲戰勝怯懦而不斷 ③ 的人,他們都是了不起的人!

朋友,不要衝着別人逞強吧,假如你能在思想上、作風上、性格上、氣質上、心理上、身體上戰勝自己的弱點,你便是一個真正的強者。

12.上文第2段,“毫不含糊”前面的“曾”字,能不能刪去?爲什麼?

13.在第4段中,作者說他“強烈地希望戰勝自己”,其原因是什麼?

14.第5段中,三個”多少”所強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第5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① ② ③

16.作者認爲“真正的強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體驗與反思

讀讀背背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簡析】這首詩作於萬歲通天元年(696),陳子昂以右拾遺隨軍參謀從武則天侄子建安王武攸宜進兵契丹時所作。幽州臺,即薊北樓,又稱薊丘、燕臺、黃金臺。傳說楚軍點燕,燕昭王爲救亡圖存,從郭隗建議,築高臺置黃金千兩,招納賢才,樂毅、劇孟、鄒衍等來至,終於復國致強。唐幽州治薊,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尚存“金臺夕照”古蹟。

這首懷古詩,不着力於古事古蹟的敘寫,而直抒胸懷,顯得質樸坦直、昂然大氣,且包蘊豐富。在懷古詩中別具一格。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詩歌正是以這種平實的筆調,塑造了千古以來正直卻遭排斥的知識分子孤獨苦悶的共性形象,抒發了一種息息相通的懷才不遇的苦悶與沉思,成爲千古絕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正在於此。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學會用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能夠多角度、多側面欣賞文學作品,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過程與方法:

3.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小說的能力;

4.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1.誦讀,領會主人公的精神魅力。

2.體會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小說的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世紀末,在和美國北方領土阿拉斯加相毗鄰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帶發現了金礦。成千上萬的人捲入了“淘金熱”,可是幸運者畢竟是鳳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夢斷在那冰天雪地的極地荒原裏。其中,有這樣一個淘金者,被同伴拋棄、沒有食物、沒有禦寒設備,還傷了一隻腳,他是怎樣掙扎並生存下來的呢?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熱愛生命》中那一場殘酷的人與自然之戰吧!

二、傑克倫敦簡介

傑克倫敦(1876~1916)美國小說家,生於加利福尼亞舊金山一個破產農民家庭。他從幼年起就不得不出賣體力養活自己。他當過牧童、報童、童工、工人、水手。他還參加過1893年大恐慌中失業大軍組成的抗議隊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獄,罰做苦工幾個月。出獄後,他一邊拼命幹活,一邊刻苦學習,廣泛涉獵達爾文、斯賓塞、尼采和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進加利福尼亞大學,一年後輟學。後來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熱的影響,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卻因病空手而歸,但帶回了北方故事的豐富素材。從此,他埋頭寫作,成爲“出賣腦力勞動”的職業作家。

傑克倫敦從1900年起連續發表了許多短篇小說,通稱爲“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傑克倫敦在不長的十幾年創作生涯中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中短篇小說和大量文學報告集、散文集和論文。其中比較優秀的還有《荒野的呼喚》(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寧讚賞的《熱愛生命》。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說情節結構,疏解下列字詞。投影:

嶝巖(chán):高而險的山岩。

踉蹌(liàngqiàng):走路不穩。

輾轉(zhǎnzhuǎn):①(身體)翻來覆去。②經過許多人的手或經過許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錯。疵,缺點、毛病。

骸骨(hái)鰷魚(tiáo)窒息(zhì)

2.提煉故事主要情節後複述梗概,在複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故事情節,把握課文內容。提醒學生注意表示時間的詞句,概括瞭解主人公在短暫而又漫長的時間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強烈的求生慾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潛在能量。

複述情節梗概:

《熱愛生命》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拋棄了,他獨自跋涉在廣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風夾着雪花向他襲來,他已經沒有一點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傷,鞋子破了,腳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蹣跚在佈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艱難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體非常虛弱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發現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後。舔着他的血跡尾隨着他。就這樣,兩個瀕臨死亡的生靈拖着垂死的軀殼在荒原上互相獵取對方。爲了活着回去、爲了戰勝這匹令他作嘔的病狼.最終在人與狼的戰鬥中人獲得了勝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終他獲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理清課文主線,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個故事,展現了哪幾個畫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臨着哪些生死考驗?

提示:課文是小說的節選,寫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種種遭遇、感受以及他對生命的渴求。首先寫到主人公恐懼的心理,因爲狼嚎的聲音而恐懼;到傍晚產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許就是解脫。以後的幾天中,他憑着生命的意識前進,在極度虛弱時,他看到了希望──一隻大船,同時也遇到死敵──病狼;於是出現人狼對峙──同樣虛弱的人與狼的對峙。在瀕臨死亡的時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與狼也開始挑戰生命的極限,進行了一場聞所未聞的生死決鬥。可以通過板書展示文章的主線:

飢餓覓食(狼嚎、恐懼、矛盾)──產生幻覺(遇大船,“激動”、麻木)──遇病狼(冷靜、沉着)──與狼決鬥(超越極限)──戰勝病狼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揭示了什麼樣的主題?

提示:這是一支弘揚生命的讚歌,我們從文章的字裏行間感受作者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對生命的珍愛,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讓你不管面對什麼,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獸,折磨你的飢餓、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戰勝它們。生命永遠與我們同在!

四、探究下列問題:

(1)主人公在這茫茫荒原上經歷着哪些生死考驗?他靠什麼頑強地生存下來?

(2)小說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爲什麼連個名字也沒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4)小說中關於鹿皮袋、比爾骸骨描寫的作用。

(5)作者塑造這樣一個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探究一:極地惡劣的地理環境、氣候、食物的匱乏、體力近乎衰竭、野獸出沒……同自然的鬥爭老是失敗,飢餓、寒冷、傷痛緊緊纏住他,他甚至想到放棄:“死並沒有什麼難過”“死就等於睡覺”“它意味着結束、休息”。說明意志堅強的人也有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環境和困難鬥爭的時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軟弱,真實地反映了人物內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求生慾望,一面同自然抗爭,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點不斷磨鍊自己,最終戰勝這一切,成爲頑強不屈、具有超人勇氣的強者;極度寒冷──用白鐵罐子燒熱水,極度飢餓──砸鹿剩骨、吃沼澤漿果,極度疲勞──內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腳傷殘──膝蓋和腳鮮血淋漓,撕襯衫來墊,餓狼尾隨──時昏時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堅強、富於毅力、不畏困難,同大自然勇敢鬥爭;在飢餓、寒冷和傷痛中頑強掙扎;在同病狼的搏鬥中獲得勝利,終於戰勝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種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質,他的頑強意志和勇敢精神幾乎超越了生命的極限──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種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實上,他早已失去了興致和熱情”,但“內在的生命卻逼着他前進”。作家逼真地刻畫了主人公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後搏鬥時主人公的雙手已無力將病狼掐死,但是他頑強地拼盡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用牙齒咬斷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體慢慢流進他的喉嚨。這東西並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裏的鉛液”。然而他還是“硬憑着意志”給灌下去了。正是這像“鉛液”一樣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說中,文明社會的人和野性的動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線上。在自然面前,社會賦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麼理想,抱負都是空談,只有“活着”,纔是生命的最終意義。因此,這個人已不僅僅是一個普通人,而是作爲一種思想的象徵物,他沒有名字,狼當然也沒有,他們只是兩個生物,平等的兩個生物,爲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開了一場殘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細節描寫和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同時用大量的人物行動表現自己的性格。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富於表現力的細節描寫,如微微泛紅的鹿骨頭、在苔蘚、岩石上留下的血跡、病狼的喘息聲與粗糙的舌頭摩擦兩腮的感覺等,從極細微處着筆,極有質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殘酷的處境。最傳神的是對疲倦的描寫──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漲潮,“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志。但是他還用無力的雙手划着,憑着一種奇怪的心靈作用”,出色地讓我們深刻領會到人物體力飄散而心靈執著的情態。它揭示了主人公戰勝病狼的主觀原因,就是對生命的執著熱愛。

人和狼最後的格鬥是小說最爲精彩的場面,也是高潮部分:他從夢中甦醒過來,因爲已感覺到有條舌頭正在舐他的手,“他靜靜地等着……狼牙輕輕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後一點力量咬進它等了很久的東西里面去,可是這個人也等了很久,那隻給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牀”,一種從未有過的奇特的格鬥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樣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間展開了。漸漸地,牙和手都無力了,可是人還用另一隻手偷襲過來,“一下把狼抓住”了。幾分鐘後,人把全身重量都壓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雙手已無力把狼掐死。可是他還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據上下文意,不難判斷鹿皮口袋應是淘金者裝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丟棄,但比爾居然到死也不放棄,最後只剩一堆有紅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與之相伴。這一種辛酸而殘酷的諷刺,正說明了金錢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錢不值,它的存在是對人性的玷污與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這樣一硬漢形象的意圖是什麼?

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生命意志堅強,具有鮮明性格和超人勇氣的強者形象。文中反覆渲染不畏艱險困苦、勇敢頑強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字裏行間滲透出的是人的頑強意志和熱愛生命的深刻主題。

五、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品出“他”對你的啓示。(難點突破)

(1)要勇於面對失敗。

他全身疲乏、傷痛,他失敗了,但這只是氣力與肉體的失敗,他的信心與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他在對待失敗的態度上取得了勝利,在精神上取得了勝利。

(2)要勇於面對孤獨。

當一個人去面對眼前的厄運時,就應勇敢地面對孤獨,不埋怨,不放棄,最後終於全身而返。

(3)要敢於與敵人鬥爭。

與狼長時間的周旋,表現出這個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顯示出非凡的毅力與堅忍的決心,體現出人類戰勝強大勢力的偉大力量與氣概。

(4)要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與逆境的較量中不時流露出對周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陽的暖意、感受周圍活躍而健康的生命。正是這種熱愛使他充滿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慾望,並由此不斷激發出他的潛能,使他有搏鬥下去、戰勝失敗、面對孤獨、超越死亡的勇氣和毅力。

教學反思

①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說閱讀課,也是學生幾年來課外閱讀的一次“匯演”課,學生閱讀的寬度和深度,閱讀積累的成效和文學作品鑑賞的水平,在這次課上都充分體現出來了。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閱讀經歷、閱讀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還因勢利導,開展綜合性學習如何多角度地閱讀小說,這樣就更加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其實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纔剛剛開始,我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把學生引向了更爲廣闊的“漁場”,學生的收穫會更大。

②新的語文課堂不僅要給學生以知識,還要給學生以精神。通過本課的學習,力圖打開學生的精神空間。在教學時,我着重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但又避免空洞的說教,而是始終緊密結合學生自身的閱讀體驗,通過營造氛圍,自然而然地貫穿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信念、熱愛生命的人生態度,喚醒了學生認識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識,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和強烈的人文氣息。

③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長期的積累,在本課的學習中,作爲教師的我也深切感受到積累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內引外聯,激活思維,正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尤其讓我感觸較多的是,在教學中,我爲學生設置了富有激情的情境,並且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與學生同讀、同講、同議,成爲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真正走進了他們的心靈。而學生們放射出來的智慧之光也激活了我的靈感,使我也感受到有意外之獲的喜悅,可謂是師生各得其樂,教學氣氛民主、和諧、愉快!

熱愛生命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生命之可愛,培養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

3、讓學生體味小說中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重點

1、通過心理、行動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3、作品中對主人公覓食過程的心理和行動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主人公力量的來源。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熱愛生命》全文;

2、作者的有關資料;

3、外國小說賞析方法的資料。

學生準備:

1、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

2、查找對《熱愛生命》的賞析材料;

3、通讀全文,試作批註。

教學設想

1、本文篇幅較長,擬採用批註式閱讀;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課前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進行歸類整理;課上對文本進行閱讀,合作探究,分組對抗,辯論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賞析;課後進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生命之意義。

3、課前的資料蒐集,合作整理擬用2~3天,課堂學習1~2節課,課後拓展1~2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究竟是什麼?人,可能無法說清。生命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人,可能也無法說清。

生命有時是極其脆弱的。瞬間,它可能就會化爲烏有。可是生命有時又無比強大,讓你不能不爲之驚歎。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的小說《熱愛生命》就給我們展示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二、自主合作,整體把握

1、讓學生談談本文的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本文寫一位淘金者在與同樣病弱的野狼的較量、跟蹤中,最終咬死了狼,他吮吸了狼血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歌頌生命的無比強大。

2、瀏覽課文,作批註。

教師講:批註是閱讀理解的'一大關鍵手段。在勾畫圈點中品讀美文,篩選捕捉重要信息,概括分析文章內容,創造性地理解文章。批註能幫助我們梳理結構、概括主旨、體會寫法、品味和錘鍊語言(煉字)、思考並汲取文章的思想內涵等。要做到精心圈劃,運用不同的筆色符號和旁批、總批等形式,批與注結合,大膽設疑推理,發表自己的見解。不亂畫、不粗心、勤動手。

此法是指在文章正文空白處,即書頭、地腳、段尾等空白處,批註的閱讀心得、評語、訂誤和校文等。該法的優點在於:

(1)批註所感。如對作者的思想觀點、文學讚歎、異議、質疑、評價等感受,順手利用文章的空白處,加以眉批,方便可取。

(2)批註一閃念。採用眉批,能及時將閱讀中所產生的一閃即逝的思想火花記錄下來。

(3)利於理解、記憶。眉批留下的墨跡,有利於讀後研究,加深理解、記憶,還有助於發揮獨到見解。總之,眉批後,每隔一段時間,要注意翻看、整理,以利引申、發揮,否則,時過境遷,與時俱逝,前功盡棄。

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給課文作批註。

1、教師範例:

他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進,心裏又產生了一種新的恐懼。這不是害怕他會束手無策地死於斷糧的恐懼,而是害怕飢餓還沒有耗盡他的最後一點求生力,而他已經給兇殘地摧毀了。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聲音在荒原上飄來飄去,在空中交織成一片危險的羅網,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嚇得他不由舉起雙手把它向後推去,彷彿它是給風颳緊了的帳篷。

對狼嚎聲音的描寫,形象地寫出了“他”在孤獨無助的狀態下,荒野給“他”造成的心理壓力。

2、學生快速閱讀,對“荒原覓食”部分作閱讀批註,然後彙報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合作學習,自述所得

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合作交流,談談自己自讀之所得,聽聽別人的收穫,互相取長補短,擴展知識面。

(交流以個人所得爲起點。有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但沒有無可交流的學生。無論是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可在交流中體驗成功。交流以範圍分爲小組交流與全班交流,以內容分爲全面交流和專題交流。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均兼顧個人交流、彙總交流、專題交流幾種形式。)

四、質疑解疑,把握內容

1、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解疑。

2、教師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適當補充一些問題。

參考問題:

(1)小說的主人公沒有名字,加上一個名字是否更好?(作者沒有寫出“他”的名字,因爲“他”是一切熱愛生命的人的代表,它不是一個單一的人,而是一類人,只要熱愛生命就可以是“他”。加上一個名字,反而使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減弱了。)

(2)文中一再提到他已不再感到痛苦了,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不求一致,意合就可。)

(3)文中的他已傷殘、衰弱到了極點,最後是什麼支撐着他往前走的?

參考答案:是對生命的熱愛。雖然傷殘滿身,體質極度虛弱,但他的心沒死,他對生的渴望之火沒有熄滅,所以,他能向着那一點生命的目標不停地、不由自主的前進。

(4)文中寫比爾的下場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比爾無視同伴對自己的呼喊,作爲一個尚有能力的人,向生命的希望奔去,可生命卻與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比爾比“他”走得快卻先倒下了。這正是──背棄良知的懦弱人性的悲劇。

(5)“他”是在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是同別的什麼抗爭?

參考答案:“他”與其說是同飢餓和死亡抗爭,還不如說是在與恐懼抗爭。作者用精湛的文學筆法,形象地描繪了這種抗爭。讓我們從字裏行間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潛能,這種能量是無法詆譭的,它會讓你活下去。不管你面對的是什麼,哪怕是要吞噬你的荒野,是吃掉你的野獸,或是飢餓、疲憊,生命都會幫助你戰勝它。

(6)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什麼真理?

參考答案:敬畏我們的生命,相信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緊緊相依,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感受到生命的剽悍與強大。

五、探究討論,欣賞語言

這是一篇逼真的小說,緊張的故事情節中沒有一點作者人爲的痕跡,沒有多餘的議論,它只是清晰地展示了一個人在荒原中歷盡艱難的求生過程,不動聲色地描繪出了生命的偉岸和強大。

本文語言有什麼特色?你認爲哪些地方寫得好?試對它進行賞析,說說它好在什麼地方。

教師先作賞析示例,然後由學生自由發言,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肯定會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示例:

1、“這些殘骨在一個鐘頭前還是一頭小馴鹿,一面尖叫,一面飛奔,非常活躍。”這是一個殘缺的生命的一種對活力、健康的本能的虛構。小馴鹿的死,似乎也預示着他在不久也會有相同的下場,這是一種同病相憐的悲哀。作者在這裏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沒有用深奧的語言,但樸實的語言中卻有很深的言外之意。

2、“於是,慢慢地,就在狼無力地掙扎着,他的手無力地掐着的時候,他的另一隻手已經慢慢摸過來,一手把狼抓住。”“無力”的狼、“無力”的手,形象地寫出了人與狼的當時的境況,而“慢慢地”“一下”卻又寫出了人的計謀已久,也預示了人的最終獲勝。

六、拓展延伸,發散創新

1、你對比爾的獨自離去有什麼看法?

2、你認爲“他”沒拿比爾的金子,沒吮吸比爾的骨頭是不是傻呢?

注意:

(1)設計這些具有多向思維、無限定性的開放式問題,可爲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空間。

(2)創新的見解常常出現在思維過程的後半段,過早對有着多種答案的問題的回答給予終結性評價,勢必扼殺其他學生創新與發散的思維火花,這些問題的評價一定要採用延時性評價。

(3)探究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教學的完整性,要確立動態、全程學習的觀念,使教學結束於問號而非句號。課堂上對問題的探究不求數量而求質量,重視探究的深度與廣度,重視探究的過程性和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