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家庭教育比較研究

              胡菲雯

中外家庭教育比較研究

    家庭教育本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現今又成爲一個熱門話題。

有報紙報道:國外不得將幼兒單獨留家中。在英國,每個公民從幼年起就開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當地的行政法規規定:地方自治機關要做出一切努力,在學校教育中要向兒童、學生灌輸交通安全的思想和技術。英國的兒童過街,要手拿鵝黃色的小旗或戴黃色或紅色小帽。西方很多國家都不允許將幼兒單獨留在家中,否則家長將被政府起訴,有可能被收回撫養權。國內:在2008年之前,中國孩子的安全教育沒有成文的書本,也沒有專門的安全課。學校裏,老師多是口頭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每到寒暑假,總是給孩子立很多規定,不能去哪些危險的地方、不能動哪些物品等等,然後跟學生之間簽下一紙保證書,安全教育也就完成了。在近幾年發生了一些重大的涉及生命安全的事故後,學校對安全問題重視起來,每學期,甚至每月都會舉行安全教育或者演習。

家庭教育是人類繁衍後代的需要,其本質是“如何做人”的教育。或者說是向下一代傳授“生存能力”的教育。生存能力包含知識、技能和習慣、人品等。

我國的家庭教育自古就比較先進和規範,有理論,有方法,有典型,不少名人還留有文章、格言,民間有大量諺語。但當代,我國的家庭教育滯後了,因爲古代的一套不能適應了,只能參考,不能照搬,而現代家庭教育理念還未能建立起來。

下面談一談國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對照我國的理念和做法,從中可以找到一些有益的借鑑。

一、在衣食住行上,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

國外的理念是孩子一歲半起,在生活上就應培養自我服務能力,這樣,孩子能儘早走出父母的生活圈,減少依賴性,在心理上能夠儘快自立,有利其儘早走向社會,開創自己的事業。

例1:美國孩子,一歲半就自己用餐,開始不一定能吃飽,父母卻任其自然。

例2:德國孩子,二歲學走路,任其跌跤,一般不予幫助,由其自己爬起來再走。

我國父母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包辦過度,當孩子完全有能力自我服務時,家長還在越俎代皰。認爲只有這樣,纔是愛孩子。造成我國孩子依賴性大,走向社會自立時間遲,極端情況是“啃老族”。

二、通過“自己事,自己做”,培養孩子靠自己力量解決自己問題的精神

國外的理念是“自己事,自己做”可以使孩子養成依靠自己力量,去想辦法克服困難的作風和能力,同時使孩子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美德。

例1:日本舉家外出旅遊,孩子背一小包,裝自己的東西。

例2:希臘船王,要求自己的孫女安希娜,滑雪雪具必須自己扛。

我國父輩,特別是祖輩,有一種“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認爲服務孩子義不容辭,孩子還小,不到做事年齡,不應讓孩子動手,這是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和實踐機會,也不利敬老思想形成。

三、堅強意志,是磨練出來的,應起始於兒時

國外的理念是從小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長大後難免要吃虧,而苦難磨練,對人堅強意志的形成和聰明才智的增長有極大的作用,所以要讓孩子經歷一點苦難。“最富也不能‘富’孩子”,成爲國外家庭教育一種普遍的理念。

例1:日本,每年定期舉辦“田間學校”、“森林學校”、“孤島學校”,培養孩子吃苦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我國老一代及年輕一代,前者在解放前後吃過苦,後者在上山下鄉時代受過苦難磨練,所以產生一種不能讓下一代吃苦了的想法。現在富裕家庭的孩子生活十分優越,食不嫌精,穿則名牌,汽車接送,即使一些貧寒家庭,打腫臉孔充胖子,也“最窮也不能‘窮’孩子”。

孩子從小缺乏艱苦磨練,缺乏堅強意志,在當前這樣競爭劇烈的時代,不但創業困難,恐怕圖生存也有一定困難。

四、尊重孩子,把孩子當獨立人,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

國外的理念是孩子也是獨立人,有自己的人格,必須給予尊重。被尊重人格的孩子,才知道尊重別人的人格。

例1:中國一留德女士的5歲孩子用5美分“紙飛機”與德國小孩交換得一輛20美元的“小汽車”,但德國媽媽並不干涉阻止,也不批評,只帶小孩去玩具店看一下價格,讓孩子吸取教訓。這件事如果發生在我國,結局很可能不大一樣。

中國長期處於封建家長專制社會,孩子不存在獨立人格,絕對服從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對孩子管頭管腳過多,甚至專橫,不講道理,造成孩子遇事“退縮”、“膽小”、“懼怕”和孤獨的性格,阻礙孩子正常的心理形成。當前,由於信息靈通,孩子得到的知識與信息比以往多得多,使孩子人格形成提前,因此產生代溝,造成親子關係緊張,甚至釀成悲劇。這已不容忽視了。當然尊重人格並不等於不加管理和引導,使孩子養成隨心所欲,成爲不受制約的野馬。

五、對孩子要進行理財(經濟)教育

國外的理念是對孩子從小就要進行理財熅濟 教育,使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怎麼用的,掙錢要付出代價的,懂得節儉是美德,樹立化錢要靠自己掙的'觀念。這樣孩子就不會因富裕而被培養成紈絝子弟。

例1:國外富翁更注意對孩子的節儉教育。美國石油大享洛克菲勒對子女用錢非常“吝嗇”,孩子7歲開始,每週發三角錢併發小本子要孩子記帳,使用不當罰,好則獎。

例2:希臘船王之孫女是有20億財產的繼承人,但其父規定,步行上學半公里,不準剩飯,新年捐一件心愛玩具給貧窮孩子。

我國缺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理念,認爲這是資本主義的本質,或者認爲小孩子不用對掙錢瞭解,只管用就可以了。因此,一些富裕人家讓孩子化錢如流水,從小就養成奢侈浪費的作風,不知掙錢不易。只知化錢瀟灑。長大後成爲紈絝子弟,敗盡長輩苦苦掙來的萬貫家財。故湖州有首民謠:“一路無情水,禽獸二條橋,家無三代富,清官不久長”中指的“家無三代富”就是這樣造成的。當然,我國絕大多數家庭還不富裕,可以艱苦創業爲教材,對孩子進行以節儉教育爲中心的理財教育。這對孩子今後走向社會,參與經濟是有益的。

家庭教育既然是以培養人的“生存能力”爲目的,必然要求與時俱進的。因爲,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各個時代對人的“生存能力”的要求是不一樣的。這裏還須說明:人的“生存能力”培養,並非全部依賴家庭教育,還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但家庭教育從人生起點開始,貫穿其整個成長髮育時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的啓蒙和基礎教育。所以,我們不但要重視家教,更要重視家教理論建設,建立先進的家教理念,採取科學的家教方法,使我國家庭教育普遍地、全面地開展起來。

 

胡菲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