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麼樣的?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學總結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教學總結三篇

地理教學總結 篇1

本學期我帶的是七年級地理,對他們來說地理是進入中學一來的一門新的課程,真的是個挑戰。經過一學期的師生間的共同努力,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並逐漸產生了興趣,他們開始瞭解到了地球和地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氣候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展與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識,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師風師德。“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認爲,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紮實的專業的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爲上以身作則,以已服人。

二、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認真鑽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其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再次,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最後,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三、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係作爲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儘可能啓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係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係,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並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並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認真組織開展複習迎接考試。側重於教會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掌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學生多種興趣愛好,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爲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儘管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現代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學工作中課堂語言尚存在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尚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地理教學總結 篇2

自然科既是一門精確的理論學科,又是一門實驗學科,它的實踐操作性。它通過實驗來建立和驗證理論,形象鮮明地得出自然學科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及其基本規律。實驗教學是自然學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領域。一切創新都發源於實踐,創新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創新不僅需要豐富的書面知識,更需要廣泛的實踐活動。凡是在自然科學研究、創新上有所建樹的,大多數是勇於實踐,勤於實踐,大膽革新的人。自然課應要重視實踐,強調通過操作、觀察、學習,“導、學、做”合一。爲學生創設更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創新需要強烈的興趣和動機,需要豐富的實踐表象儲備,才能爲創新想象和創新思維提供必要的條件。因此,我們在自然課中,儘可能讓學生親自操作,自己實踐,激活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發展。本學年,我校自然科組就以上的課題,以六年(1)班爲突破口,開展了初步的探討。

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爲創新作好思想準備

小學的自然實驗,通常要求分組實驗。在做實驗時,我要求每個實驗小組分工協作,各施其職,羣策羣力。好的同學作好示範,幫助後進同學。後進同學要虛心學習,努力完成實驗任務,我常通過競賽,評選優秀的實驗小組,藉此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培養集體榮譽感。另外,在自然實驗中,有部分學生好奇心重,膽子大,會有不按實驗規程操作的現象。因此,我注意教育學生,要遵守紀律,愛護實驗器材,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說明違反規程會造成的嚴重後果,如:實驗失敗,損毀器材,造成人員傷亡等。啓發學生不亂扔亂放實驗器材,實驗完成後,要整理好實驗器材。這樣,學生從小養成愛護公物,做事認真負責的良好品德,爲創新作好思想準備。

二、讓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創新的精神。

在自然實驗中,我發現個別學生有時操作不認真,觀察不仔細,對通過實驗獲得的知識興趣不大。他們只熱衷抄襲別人的實驗成果,不問實驗的過程。爲此,我介紹了我國航天.航空科學家,爲了祖國的強大,發展我國的航天航空高科技事業,嚴肅認真地做好每一項實驗,準確真實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往往是廢寢忘食,不惜犧牲個人的利益。使學生對科學工作者產生由衷的敬意,自發向科學家學習,人小養成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形成創新的習慣。

在自然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對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創造型人才十分重要。因此,我十分注意創造條件,有目的地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啓發學生怎樣利用實驗現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我提醒學生除要對實驗現象產生興趣外,還要注意發現引起映像變化的原因和條件,認識倒像.虛像.實像等成因,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再如實驗認識磁鐵的性質,我要求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發現知識,讓學生邊討論,邊小結,得出磁鐵的各種性質,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提高了學生觀察理解,實驗操作,分析推理等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形成創新的習慣。

四、增強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形成勇於探索的創新心理。

小學生對一些新鮮的自然現象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特別強。在小學自然教材中,設置了不省有趣的自然實驗。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有趣生動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慾,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大氣壓力時,演示了下面的小實驗:在一隻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上蓋上一塊光滑的紙片,按住紙片,倒轉杯口,不讓水流出。我問學生:“老師鬆開按紙片的手,紙片會怎樣?”在學生充分議論後,我鬆開按紙的手,這時學生全神貫注地觀察現象,並驚奇地發現,紙片並沒有掉下來。這時學生處於求知而又不能解的狀態,喚起了求知慾,激發了學習興趣。接着我把一干紙團固定在一隻空杯底部,然後杯口向下,垂直插入水桶中,讓學生猜:幹紙團會溼嗎,爲什麼?……通過實驗,學生對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注意力更趨集中,提高了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形成勇於探索的創新心理。此外,實驗中,我還注意培養學生正確面對失敗的情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幫助學生正確找出失敗的原因,尋求解決辦法,鼓勵學生堅持實驗,直到成功。通過以上的研究,收到了以下的成果。

一、有效地增加學生的自然實踐直接經驗,爲學生的創新做好了經驗上的準備。

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保持發展了學生好奇好勝,勇於探索的創新心理。

三、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的能力。

地理教學總結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普通中學的辦學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有效地落實雙重任務。主要是在辦學機制的運行中出現了畢業生人數與大學招生人數懸殊比例的尖銳矛盾。畢業生素質與當地經濟需要的實用人才的矛盾。地理教學在緩解這種矛盾中能做些什麼呢?

地理學科作爲我國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它不應該只是爲升學服務,因爲它是與工農業生產聯繫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地理學科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養、思想品質,及爲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培養鄉土人才等方面,都應該有所作爲。我們建立地理教學實驗區是想通過實驗區這塊“沃土”培養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結合,地理知識與地理能力相結合,強化學生對家鄉建設的“參與意識”,儘快地促使基礎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接軌,使所學知識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二、實驗區教學綱要

(一)實驗區教學原則的確定

1.教材性原則。實驗區教學,不能脫離中學地理教學目標,必須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其內容是教材的延伸和擴展,要符合教材的知識體系。

2.典型性原則。實驗區教學內容要體現家鄉的自然、社會特點,具有代表性,使教材與家鄉實際接軌,爲認識家鄉,將來參加家鄉經濟建設打基礎。

3.時空性原則。實驗區教學要符合中學生的心身健康,因此時間上不可能過長,空間上不能寬,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上述原則,我們選定馬頭山地區爲地理教學實驗區。

(二)馬頭山實驗區的特點和優勢

位置適中,範圍不大。馬頭山位於麗水盆地東北角,包括馬頭山、巖泉村、圳頭村、好溪堰、沈岸沙灘、括蒼古道等約4平方千米的範圍。離校只5Km,公路直達,交通方便,半天內即可完成全部教學任務。

2.馬頭山實驗區的環境具有麗水家鄉的代表性、典型性。麗水是山地、丘陵、山間盆地相間分佈的地貌,登上馬頭山就能清楚地觀察家鄉的自然環境特點。實驗區就好像家鄉環境的“窗口”。因此,瞭解實驗區的各類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思路,就能爲培養鄉土人才打下思想和技能的基礎。

3.教學內容豐富,能與教材系統相匹配。實驗區整個教材可分爲自然和人文兩大類,共19個景點的知識塊“組成”。

三、實驗區的教學效益

當前的教育,正在突破傳統教育所規定的界限,把教育功能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把課內的“教學活動”擴展到課外的“學習活動”。其實際的教學效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基礎理論直觀化。地理學的時空跨度很大,通過實驗區的直觀教學,把地球大大“縮小”了。如關於以億萬年計的地質年代、地層地質構造的知識、生態農業中的立體農業、等高線地形圖的知識等等,只有經過直觀才能學得生動,理解深刻。因此,實驗區的教學把理論與實際“接軌”了,使書本知識和實際知識之間相互遷移,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益。

(二)基本能力操作化。讓學生學會在自然和社會的大課堂中培養實踐技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掌握實踐 技能。如課堂上的讀圖能力不等於實際操作中的用圖能力,學生通過對實驗區中的地層頃角、傾向的測定,地 形圖中的山谷、山脊的判斷以及地形草圖的繪製,大大提高了實際操作能力。

(三)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化。愛國主義的大旗是紮根在愛家鄉的土地上的。愛家鄉首先要了解家鄉,實驗 區是深入瞭解家鄉的“窗口”和途徑,身在家鄉,不一定了解家鄉,只有瞭解家鄉的優勢和問題,才能揚長避 短,發展家鄉經濟。例如通過了解實驗區幾種發展經濟的類型,就爲將來參加家鄉經濟建設提供多種思維模式 。使教育內容現代化、地方化、綜合化、活動化。

(四)促進學習興趣的多樣化。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青少年的興趣應該是多樣化的。實驗區的教學, 是一種“旅遊學習”,他們對千變萬化的自然界會產生不同的興趣,這就爲青少年的“興趣-志趣-志向”的成 長過程架起了橋樑,爲培養多種多樣人才打下基礎。

(五)實驗區本身是一個自然、經濟的綜合實體。實驗區的教學效益也是綜合性的。這種綜合效益集中地 體現在學生的小論文上。通過實驗區的教學,他們理論聯繫實際,寫了許多小論文,其內容有地質地貌、旅遊 業的發展、農業的佈局等幾個大方面,從小論文的內容、水平可以體現出學生的新知識、新思路,體現了實驗 區教學的潛在效果。

四、結論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最基本的活動,但決不能看成學校教育的唯一活動。另外,普通中學應切 實完成升學與就業打基礎的雙重任務。當前,畢業生的知識結構與社會需求的矛盾甚爲突出。他們缺乏參加社 會勞動的思想和技能兩方面的準備,到工作崗位後短時間內難以適應環境。而地理是基礎教育中與社會工農業 生產關係最密切,是培養正確觀察社會問題的學科之一。通過實驗區的教學,學生學到的地理知識應用於實際 ,學會用“地理觀”考察自然狀況,考察社會問題,考察家鄉的山山水水,從而大大強化了學生對社會的“參 與意識”,對家鄉的“參與意識”。這就能較好地促進中學地理基礎知識與社會自然、經濟的接軌。實驗區的 立體農業經濟模式、地方性的旅遊經濟模式、山區城鎮化道路模式等等,爲學生提供多種山區經濟發展思維模 式。這種“知識-感情-行爲”思維模式的培養,雖然是“遲後性”的,但它對完成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應該 說具有較重要的意義。

五、問題

每所學校都處於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中,都具有地方特色。因此選擇一定地點,建立不同類型的 地理教學實驗區,是完全可能的,應該是有普遍意義的。但是由於目前學生班級規模較大,而地理教師人數較 少,一位地理教師帶學生到野外教學有一定困難。再加上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時間緊,得不到應有的重 視,開展實驗區教學的發展還有個過程。因此,我們目前還只限於小範圍小規模的進行試驗。而且時間還僅兩 年左右,所以實驗區的教學還是初級階段,其實驗區的教學效益,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 一步的實踐和提高。